蕭瑾裕見此人不過二十二三歲,相貌俊美,雙眸黑白分明,身材高挑,秀氣中更有三分英氣,三分豪態,讓人望之不俗。其腳下步履輕盈,好似鴻雁淩空,顯然輕功絕佳。
蕭瑾裕持劍在手,斜指來人,舌綻春雷,冷喝道:“來人通名,我劍下不死無名之鬼。”
來人漠然道:“火祆教越州分舵舵主夏侯穎在此,狗賊拿命來。”軟劍抖得筆直,好似出洞的毒蛇捕食獵物一般,直刺蕭瑾裕胸前數個要穴。
蕭瑾裕身形微閃,已然繞到他身後,一劍刺向他肩後秉風穴,那人軟劍回返,擋下疾刺而來的青鋼劍,兩人出手皆是極快,兩劍相擊,鏘鳴聲起。
兩人各退一步,雙雙避開對方劍尖。原以為這越州舵主比不上五堂主之流,但從兩人這一交手中,蕭瑾裕登時覺得夏侯嬰比起五堂主之流還要強上幾分。
陡然間,兩人再次出劍攻向對方,隻聽得一陣急促的叮當之聲不絕於耳,端的有如素手急彈琵琶,原來兩人在這一招之間,雙劍連續碰擊了十五六次!
在場眾人皆是目不轉睛,隻見雙劍碰擊,火花四濺,蕭瑾裕提氣躍起,借著夏侯穎軟劍的反彈之力,淩空疾疾刺下,徑刺夏侯穎肩後的“肩井穴”。
夏侯穎反劍撩擋,隻聽“當”的一聲,蕭瑾裕落在地上,出劍無功,夏侯穎收不住勢,不得不兩個旋轉卸掉暗勁!
交換了三招,雙方都不禁暗暗佩服對方,隻不過蕭瑾裕仍是氣定神閑,顯然覺得自己勝券在握。夏侯穎暗自尋思:“這人使的是哪派劍法”
蕭瑾裕使得自然是神霄四靈劍訣,隻見他運劍如風,劍劍指向夏侯穎的周身要穴!蕭瑾裕的劍術已練到收發隨心的境界,他使出奇詭絕倫的劍法,登時讓夏侯穎倍感壓力!
火祆教眾人當中一人朗聲道:“夏侯舵主,退下來吧,這是我們山南道的事,讓我們山南道與他做個了斷。”
夏侯穎道:“胡舵主,我是奉教主鈞令前來,並不是非要為你們出頭。”渝州分舵舵主胡霄霖聽他搬出教主來,便不再多言。
火祆教教主之下,有左右副教主、四大尊者、五大堂主、九大舵主之職位。其中九大舵主分為三部,分別是河南道分部、江南道分部以及山南道分部。
每個分部又分為三個分舵,其中被蕭瑾裕殺掉的襄州分舵舵主朱仲滔與渝州分舵舵主胡霄霖同為山南道分部,歸屬左副教主汪賓統管。
至於夏侯穎所在的江南道分部歸屬教主秦明樓統管,最後剩下的河南道分部歸屬右副教主鮮於琨統管,這其中以江南道分部實力最大。
夏侯穎身為秦明樓的嫡傳弟子,是江南道分部的頭號人物,向來被人尊崇,現今大庭廣眾之下落在下風,不由得又羞又惱,劍法陡然一變,使出七十二路連環奪命劍法。
夏侯穎的七十二路連環奪命劍法,見名知義,乃是以狠毒辛辣見長。片刻之間已交手了四五十招,看得在場之人心驚肉跳。
在夏侯穎的招招猛攻之下,有許多淩厲迅猛的劍招,在夏侯穎看來蕭瑾裕很難躲得開,但出乎她的意料,蕭瑾裕竟是隨手破招,輕鬆寫意,每一回都是在電光火石之間,逼得對手棄攻為守。
渝州舵主胡霄霖亦是劍術好手,卻是連蕭瑾裕使得是何手法都看不清楚,更不清楚蕭瑾裕使得劍法是哪門哪派的。隻有西嶽二叟勉強看清蕭瑾裕的手法,卻也每每都有醒醐灌頂之感。
夏侯穎心中暗驚,要知她是一流高手中的佼佼者,精通上乘劍法,輕功又是絕佳,放眼江湖,她在年輕一輩當中算是翹楚人物。以為憑借著七十二路連環奪命劍,可以扳回局麵。
誰知對方每次出招的方位,每次都讓她意想不到,在外人看來,她好似占了上風,實際上她是有苦難言。她的劍法以速度奇快、狠毒辛辣見長,卻拿蕭瑾裕毫無辦法。
在場眾人,隻有西嶽二叟尚可看出誰占上風,而身為一流高手的胡霄霖卻都沒看出其中端倪。
在胡霄霖一夥人眼中,隻見一個攻得迅猛狠辣,有如驚濤拍岸,欲要噬人;一個守得從容不迫,有如輕風拂麵,不動如山!
蕭瑾裕腳踏禹步,仗著神霄四靈劍訣的玄妙莫測,當真是輕鬆寫意,舉重若輕。不過交換了四五十招,便已摸清對方的劍法端倪。
蕭瑾裕既已摸清對方底細,忽地中途變招,劍光宛若遊龍,橫卷過去。變招之後的殺招中藏著連環七式。霎那間,在場眾人皆是大吃一驚。
雖然他們都曾經曆過不少廝殺場麵,但如此一招生死立判的辛辣劍招,他們卻還從沒見過。此時此刻,他們屏息而觀,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陡然間隻見一道劍光有如大羿射日飛上天空,原來是夏侯穎的軟劍被擊飛脫手彈出。此時夏侯穎胸前空門大露,蕭瑾裕豈會錯失良機,倏的左掌拍出,按在夏侯穎胸上,欲以大摔碑手震碎他的心髒。
不虞左手所按之處綿軟一團,富有彈性,蕭瑾裕已不是雛鳥,登時明白按在了何處,不由得臉上一紅,掌劍疾疾撤回,縱退數尺後仍是心中怦怦亂跳,好似做了出格的事一般。
夏侯穎被人襲胸才逃出生天,卻仍是滿臉漲得通紅,她粉麵含煞瞪了一眼蕭瑾裕,棄軟劍不顧,掩麵急走,閃入火祆教眾人中便消失不見。
西嶽二叟閱曆豐富,夏侯穎從一出場,兩人便知其是女扮男裝,隻是她刻意化了妝,又有幾分英氣幾分豪氣,蕭瑾裕初出江湖自然沒看破其偽裝。
胖老道見掌門師侄有些尷尬,朗聲笑到,“掌門師侄大顯神威,祆教妖人落荒而逃。”胖老道沒有刻意施加內力說話,卻仍讓周圍的人覺得好似是在自己耳邊說話,可見胖老道著實功力深厚。
火祆教眾人當中登時嘩然,怒罵聲、叫嚷聲,喧囂雜亂一片。眾人當中以渝州舵主胡霄霖和房州舵主柳蔚海為主。
胡霄霖、柳蔚海與朱仲滔皆是山南道分部分舵舵主,三人之中以朱仲滔的武功最為厲害,襄州分舵的實力也是山南道分部之首。
隻不過朱仲滔以及其手下二十多名好手盡數折在蕭瑾裕手裏,襄州分舵由此群龍無首,實力也是大為縮水。
胡、柳二人此次率眾來襲,是欲要圍殺蕭瑾裕,好為朱仲滔等人報仇雪恨,胡、柳二人知道他們聯手也打不過仇敵,是以打算集眾人之力剿殺蕭瑾裕。
因此一出手便是數十支短槍、數十柄銅瓜錘招呼,投擲短槍、銅瓜錘的教眾都選自渝州、房州分舵當中的好手,哪知西嶽二叟不是等閑之輩。
一番勢若奔雷的攻勢被西嶽二叟接連化解,剩下還有數十把臂張弩尚未來得及發射,便被上前邀鬥的夏侯穎給攔住了。
火祆教九大分舵原先以山南道分部最為勢大,但自從秦明樓接任教主之後,江南道分部就水漲船高,再加上山南道襄州分舵幾乎傷亡殆盡,是以山南道分部勢力大減,現今淪為三大分部之末。
連原先墊底的河南道分部都比不上了。作為教主秦明樓的嫡傳弟子,夏侯穎隱隱有九大舵主第一人的趨勢,胡霄霖和柳蔚海雖然心中不服,明麵上卻也對她禮讓三分。
此時見夏侯穎掩麵而逃,心中不免有些幸災樂禍之意,不過見蕭瑾裕儼然是個頂尖高手,再加上西嶽二叟功夫高強,對上這三人聯手讓胡、柳二人都覺得十分棘手。
這一邊胡、柳二人尚未商議好計策,另一邊蕭瑾裕和西嶽二叟也在急急謀劃對敵方略。
眼見周圍數十名火祆教教眾手持臂張弩,欲待發射,三人對這單發式弩箭並無懼意,待看到這數十人身後二十來名手持熟銅噴筒之人,卻不由得有些膽寒。
噴筒中所裝乃是數十根尺許長的毒針,這毒針雖然比不上“五毒神砂”,卻也是歹毒無比,手持噴筒之人皆是江南道常州分舵教眾,奉舵主汪海龍之命前來參與圍殺蕭瑾裕。
蕭瑾裕忽然大聲說道:“火祆教的朋友,哪位可以當家做主,還請站出來說話。”
胡霄霖、柳蔚海對看一眼,不免有些詫異,暗想道:“這家夥不會是怕了吧,想要討饒活命”
胡、柳二人並肩走出,齊聲道:“你想說什麽,快說吧。”
西嶽二叟當中的瘦老道上前兩步道:“胡舵主,柳舵主,貴教和我們六大派數十年來紛爭不斷,卻從來都是按照江湖規矩行事。”
“約人手,約地點,約時間,依照江湖規矩決鬥,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亂了規矩,眼下貴教如此行事,不怕以後在江湖上再無立錐之地麽!”
胡、柳二人聞言一怔,卻沒想到這老牛鼻子先來口誅筆伐了,說的也有幾分道理,火祆教之人雖行事亦正亦邪,較為偏激狠毒,為中原江湖所不齒。
但一向都是按照江湖規矩下帖決鬥,不會讓自己毀譽參半的名聲變得臭名昭著,是以秦明樓、汪賓、謝春風、鮮於野等雖是名聲狼藉的魔道人物,在這點上卻也不會落人把柄。
蕭瑾裕持劍在手,斜指來人,舌綻春雷,冷喝道:“來人通名,我劍下不死無名之鬼。”
來人漠然道:“火祆教越州分舵舵主夏侯穎在此,狗賊拿命來。”軟劍抖得筆直,好似出洞的毒蛇捕食獵物一般,直刺蕭瑾裕胸前數個要穴。
蕭瑾裕身形微閃,已然繞到他身後,一劍刺向他肩後秉風穴,那人軟劍回返,擋下疾刺而來的青鋼劍,兩人出手皆是極快,兩劍相擊,鏘鳴聲起。
兩人各退一步,雙雙避開對方劍尖。原以為這越州舵主比不上五堂主之流,但從兩人這一交手中,蕭瑾裕登時覺得夏侯嬰比起五堂主之流還要強上幾分。
陡然間,兩人再次出劍攻向對方,隻聽得一陣急促的叮當之聲不絕於耳,端的有如素手急彈琵琶,原來兩人在這一招之間,雙劍連續碰擊了十五六次!
在場眾人皆是目不轉睛,隻見雙劍碰擊,火花四濺,蕭瑾裕提氣躍起,借著夏侯穎軟劍的反彈之力,淩空疾疾刺下,徑刺夏侯穎肩後的“肩井穴”。
夏侯穎反劍撩擋,隻聽“當”的一聲,蕭瑾裕落在地上,出劍無功,夏侯穎收不住勢,不得不兩個旋轉卸掉暗勁!
交換了三招,雙方都不禁暗暗佩服對方,隻不過蕭瑾裕仍是氣定神閑,顯然覺得自己勝券在握。夏侯穎暗自尋思:“這人使的是哪派劍法”
蕭瑾裕使得自然是神霄四靈劍訣,隻見他運劍如風,劍劍指向夏侯穎的周身要穴!蕭瑾裕的劍術已練到收發隨心的境界,他使出奇詭絕倫的劍法,登時讓夏侯穎倍感壓力!
火祆教眾人當中一人朗聲道:“夏侯舵主,退下來吧,這是我們山南道的事,讓我們山南道與他做個了斷。”
夏侯穎道:“胡舵主,我是奉教主鈞令前來,並不是非要為你們出頭。”渝州分舵舵主胡霄霖聽他搬出教主來,便不再多言。
火祆教教主之下,有左右副教主、四大尊者、五大堂主、九大舵主之職位。其中九大舵主分為三部,分別是河南道分部、江南道分部以及山南道分部。
每個分部又分為三個分舵,其中被蕭瑾裕殺掉的襄州分舵舵主朱仲滔與渝州分舵舵主胡霄霖同為山南道分部,歸屬左副教主汪賓統管。
至於夏侯穎所在的江南道分部歸屬教主秦明樓統管,最後剩下的河南道分部歸屬右副教主鮮於琨統管,這其中以江南道分部實力最大。
夏侯穎身為秦明樓的嫡傳弟子,是江南道分部的頭號人物,向來被人尊崇,現今大庭廣眾之下落在下風,不由得又羞又惱,劍法陡然一變,使出七十二路連環奪命劍法。
夏侯穎的七十二路連環奪命劍法,見名知義,乃是以狠毒辛辣見長。片刻之間已交手了四五十招,看得在場之人心驚肉跳。
在夏侯穎的招招猛攻之下,有許多淩厲迅猛的劍招,在夏侯穎看來蕭瑾裕很難躲得開,但出乎她的意料,蕭瑾裕竟是隨手破招,輕鬆寫意,每一回都是在電光火石之間,逼得對手棄攻為守。
渝州舵主胡霄霖亦是劍術好手,卻是連蕭瑾裕使得是何手法都看不清楚,更不清楚蕭瑾裕使得劍法是哪門哪派的。隻有西嶽二叟勉強看清蕭瑾裕的手法,卻也每每都有醒醐灌頂之感。
夏侯穎心中暗驚,要知她是一流高手中的佼佼者,精通上乘劍法,輕功又是絕佳,放眼江湖,她在年輕一輩當中算是翹楚人物。以為憑借著七十二路連環奪命劍,可以扳回局麵。
誰知對方每次出招的方位,每次都讓她意想不到,在外人看來,她好似占了上風,實際上她是有苦難言。她的劍法以速度奇快、狠毒辛辣見長,卻拿蕭瑾裕毫無辦法。
在場眾人,隻有西嶽二叟尚可看出誰占上風,而身為一流高手的胡霄霖卻都沒看出其中端倪。
在胡霄霖一夥人眼中,隻見一個攻得迅猛狠辣,有如驚濤拍岸,欲要噬人;一個守得從容不迫,有如輕風拂麵,不動如山!
蕭瑾裕腳踏禹步,仗著神霄四靈劍訣的玄妙莫測,當真是輕鬆寫意,舉重若輕。不過交換了四五十招,便已摸清對方的劍法端倪。
蕭瑾裕既已摸清對方底細,忽地中途變招,劍光宛若遊龍,橫卷過去。變招之後的殺招中藏著連環七式。霎那間,在場眾人皆是大吃一驚。
雖然他們都曾經曆過不少廝殺場麵,但如此一招生死立判的辛辣劍招,他們卻還從沒見過。此時此刻,他們屏息而觀,每個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陡然間隻見一道劍光有如大羿射日飛上天空,原來是夏侯穎的軟劍被擊飛脫手彈出。此時夏侯穎胸前空門大露,蕭瑾裕豈會錯失良機,倏的左掌拍出,按在夏侯穎胸上,欲以大摔碑手震碎他的心髒。
不虞左手所按之處綿軟一團,富有彈性,蕭瑾裕已不是雛鳥,登時明白按在了何處,不由得臉上一紅,掌劍疾疾撤回,縱退數尺後仍是心中怦怦亂跳,好似做了出格的事一般。
夏侯穎被人襲胸才逃出生天,卻仍是滿臉漲得通紅,她粉麵含煞瞪了一眼蕭瑾裕,棄軟劍不顧,掩麵急走,閃入火祆教眾人中便消失不見。
西嶽二叟閱曆豐富,夏侯穎從一出場,兩人便知其是女扮男裝,隻是她刻意化了妝,又有幾分英氣幾分豪氣,蕭瑾裕初出江湖自然沒看破其偽裝。
胖老道見掌門師侄有些尷尬,朗聲笑到,“掌門師侄大顯神威,祆教妖人落荒而逃。”胖老道沒有刻意施加內力說話,卻仍讓周圍的人覺得好似是在自己耳邊說話,可見胖老道著實功力深厚。
火祆教眾人當中登時嘩然,怒罵聲、叫嚷聲,喧囂雜亂一片。眾人當中以渝州舵主胡霄霖和房州舵主柳蔚海為主。
胡霄霖、柳蔚海與朱仲滔皆是山南道分部分舵舵主,三人之中以朱仲滔的武功最為厲害,襄州分舵的實力也是山南道分部之首。
隻不過朱仲滔以及其手下二十多名好手盡數折在蕭瑾裕手裏,襄州分舵由此群龍無首,實力也是大為縮水。
胡、柳二人此次率眾來襲,是欲要圍殺蕭瑾裕,好為朱仲滔等人報仇雪恨,胡、柳二人知道他們聯手也打不過仇敵,是以打算集眾人之力剿殺蕭瑾裕。
因此一出手便是數十支短槍、數十柄銅瓜錘招呼,投擲短槍、銅瓜錘的教眾都選自渝州、房州分舵當中的好手,哪知西嶽二叟不是等閑之輩。
一番勢若奔雷的攻勢被西嶽二叟接連化解,剩下還有數十把臂張弩尚未來得及發射,便被上前邀鬥的夏侯穎給攔住了。
火祆教九大分舵原先以山南道分部最為勢大,但自從秦明樓接任教主之後,江南道分部就水漲船高,再加上山南道襄州分舵幾乎傷亡殆盡,是以山南道分部勢力大減,現今淪為三大分部之末。
連原先墊底的河南道分部都比不上了。作為教主秦明樓的嫡傳弟子,夏侯穎隱隱有九大舵主第一人的趨勢,胡霄霖和柳蔚海雖然心中不服,明麵上卻也對她禮讓三分。
此時見夏侯穎掩麵而逃,心中不免有些幸災樂禍之意,不過見蕭瑾裕儼然是個頂尖高手,再加上西嶽二叟功夫高強,對上這三人聯手讓胡、柳二人都覺得十分棘手。
這一邊胡、柳二人尚未商議好計策,另一邊蕭瑾裕和西嶽二叟也在急急謀劃對敵方略。
眼見周圍數十名火祆教教眾手持臂張弩,欲待發射,三人對這單發式弩箭並無懼意,待看到這數十人身後二十來名手持熟銅噴筒之人,卻不由得有些膽寒。
噴筒中所裝乃是數十根尺許長的毒針,這毒針雖然比不上“五毒神砂”,卻也是歹毒無比,手持噴筒之人皆是江南道常州分舵教眾,奉舵主汪海龍之命前來參與圍殺蕭瑾裕。
蕭瑾裕忽然大聲說道:“火祆教的朋友,哪位可以當家做主,還請站出來說話。”
胡霄霖、柳蔚海對看一眼,不免有些詫異,暗想道:“這家夥不會是怕了吧,想要討饒活命”
胡、柳二人並肩走出,齊聲道:“你想說什麽,快說吧。”
西嶽二叟當中的瘦老道上前兩步道:“胡舵主,柳舵主,貴教和我們六大派數十年來紛爭不斷,卻從來都是按照江湖規矩行事。”
“約人手,約地點,約時間,依照江湖規矩決鬥,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亂了規矩,眼下貴教如此行事,不怕以後在江湖上再無立錐之地麽!”
胡、柳二人聞言一怔,卻沒想到這老牛鼻子先來口誅筆伐了,說的也有幾分道理,火祆教之人雖行事亦正亦邪,較為偏激狠毒,為中原江湖所不齒。
但一向都是按照江湖規矩下帖決鬥,不會讓自己毀譽參半的名聲變得臭名昭著,是以秦明樓、汪賓、謝春風、鮮於野等雖是名聲狼藉的魔道人物,在這點上卻也不會落人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