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老道是個有頭腦的老江湖,因此對症下藥,搶先發難,意欲以說辭拿捏住胡、柳二人,無論是單打獨鬥亦或是車輪戰,他們這方全都怡然不懼。
胡、柳二人都是聰明人,心中躊躇不定,比他倆厲害的夏侯穎尚且落敗而逃,他們這方雖人數眾多,卻並無高手掠陣壓場,若是群起而攻之,卻也有幾分勝算。
他們所仗恃有二,一是他們數十倍於對方,可這對頂尖高手而言,並算不上威脅;二是另有二十餘噴筒毒針,可若生死相拚,必成混戰局勢,到時免不得要誤傷自家兄弟。
更何況就算拚光這百十號人,將對方置於死地,日後傳到江湖上,江湖人會說火祆教不要麵皮、如潑皮打架般圍殺華山派的三人,如此一來,會讓本就毀譽參半的火祆教臭名遠揚。
胡、柳二人相識已三十年,彼此想法也能猜出幾分來,如何抉擇皆是考慮再三,兩人對視一眼,竟都看出對方躊躇不定。
胖老道見師兄一句話便將胡、柳二人擠兌得無言以對,心中大為欽服,登時覺得很有麵子。
胖老道捋須笑道:“二位怎麽不說話呀都是江湖中人,哪能隨意破壞江湖規矩。若是像潑皮鬥毆那般亂殺,以後還有何臉麵在江湖上立足”
胖老道所言咄咄逼人,卻也合乎江湖規矩,讓人無法反駁。
柳蔚海冷聲道:“既然如此,你們不妨劃出個道道來,我們火祆教隨時奉陪。你們若是沒膽子,不妨另選時間與地點,等約好了人手再一決生死。”
胡、柳二人知道西嶽二叟雖然有時行事荒誕,但亦是江湖上的名宿耆老,聲譽較好,向來一諾千金,言行必果。
如此看來,眼下殺不殺蕭瑾裕都不著急了,也不怕對方另選時間約鬥,更不怕對方跑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是以柳蔚海的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頗為豪氣幹雲。火祆教眾人立時紛紛喝彩,以壯聲威。瘦老道瞧不上柳蔚海的功夫,卻對他的氣度有些折服。
瘦老道拍手稱讚道:“柳舵主果然是個錚錚鐵漢,貧道聽聞柳舵主手下有個七殺破軍陣,很是厲害,我們師兄弟想領教一二,還望不吝賜教。”
“柳舵主若想比武較技,自然由我們掌門接著。我們以三局兩勝分輸贏,如果你方獲勝,我們華山派任憑你方驅使,絕不會反悔。”
“若是我方僥幸獲勝,你我雙方之間的過節一筆勾銷,以後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井水不犯河水,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胡霄霖、柳蔚海兩人有些愕然,沒想到這牛鼻子老道開出如此條件,竟然將華山派的命運都賭上了,賭其絕不會輸,若是火祆教輸了卻要將恩怨一筆勾銷。
如此赤裸裸的陽謀,讓兩人勃然大怒。這牛鼻子老道顯然沒將他們這百十號人放在眼中,如此囂張氣焰讓人孰不可忍。
柳蔚海怒極反笑,慨然說道:“二位都是前輩高人,既然看得起柳某,就依二位前輩所說的辦吧。”
話音剛落,柳蔚海手中的橫刀瞬間出鞘,橫刀三尺三寸長,通體由百鍛精鋼所造,隻見刀尖斜指,刀刃上雪亮的光芒在日光下刺眼得讓人無法直視。
柳蔚海招了招手,隨即走出六名手持橫刀的房州分舵精銳教眾,這六人手中橫刀與柳蔚海手中橫刀都是百鍛精鋼所造。以柳蔚海為首的七人分別站定,七柄橫刀遙指一處,刀勢如一,鋒芒畢露,令人望之生畏。
火祆教內規矩森嚴,不待號令發出,在場教眾便已向後退出七八丈,給雙方較技騰出個很大場地。胡霄霖離得不太遠,在旁替柳蔚海等人掠陣。
蕭瑾裕見柳蔚海七人頃刻間擺好陣勢,方想持劍入陣討教,瘦老道連忙拉住他道:“師侄你現在貴為一派掌門,怎可事必躬親,些許瑣事,我們師兄弟便可代勞,你在旁為我們掠陣即可。”
胖老道應和道:“師兄說得對,掌門師侄,待我和你師伯輸下陣來,你再為我們出氣便是。啊呸呸呸,我們可不會輸!”
蕭瑾裕有些莞爾,這胖老道是老頑童心性,想必年輕時也是個有趣的人。瘦老道隨手塞給蕭瑾裕一塊銅牌,隨後攜師弟踏入七殺破軍陣。
蕭瑾裕看向手上銅牌,有手掌一半大小,銅牌長方形,四角圓潤,正麵刻有小篆“太華”二字,反麵刻有三座峻峭挺拔的山峰,線條刻畫細致,赫然是西嶽華山真形圖。
蕭瑾裕是個聰明人,當即明白這是華山派掌門信物,他雖不想做華山派掌門,但不妨他心中大是感動,西嶽二叟如此誠心對他,大有古代高士之風。
柳蔚海大喝一聲“殺!”,霎那間刀光暴起,似是千丈洪波,欲要吞噬掉西嶽二叟。與此同時,剩餘六人橫刀齊出,或劈或砍,或削或割,紛紛攻向陣中的西嶽二叟。
西嶽二叟不敢有絲毫大意,兩柄長刀潑風般舞成一團。隻見九把刀疾速連續碰擊,火花四濺,登時急促的叮當之聲不絕於耳。
第一波疾風驟雨般的攻勢雖然凶狠非常,但西嶽二叟縱橫江湖數十年,臨敵經驗豐富,再加上功力深厚,刀法不俗,自然是輕鬆接下。
柳蔚海見此並不氣餒,陡然間暴喝一聲,手中橫刀攻勢陡變,隻見橫刀疾疾斬向瘦老道,刀法大開大合,使的卻是戰場殺伐路數。
安史之亂時,柳蔚海曾在平原太守顏真卿麾下擔任下級軍官,與安史叛軍對陣之時,柳蔚海憑著手中橫刀殺敵無算,此時的七殺破軍陣便是他根據戰場陣法改編而來,是以這一劈斬之勢有若猛虎下山。
另外六人也齊地大喝一聲,六把橫刀從左右上下劈斬而至。
胖老道揮刀蕩開一把橫刀,左手布滿真氣,驀地屈指彈開一把橫刀,緊接著又蕩開兩把橫刀,四名精銳教眾皆感虎口發麻,差點握不住刀柄,被沛然氣勁震退好幾步。
瘦老道一記大雁掌連同一式快刀格開兩把橫刀,旋即長刀回轉蕩開柳蔚海的橫刀,緊接著順勢削向柳蔚海握刀的十指。柳蔚海兩番竭力躲閃,並意欲回刀反擊。
可瘦老道的長刀有如長江三疊浪,招招搶占先機,柳蔚海若不撒手,必被削斷十指,若是撒手撤回,這七殺破軍陣怕是要破了。
另外六人見他們舵主落在下風,意欲上前相助,胖老道舞動長刀,將六人盡數擋下,六人拚命搶攻,有如雨打芭蕉,卻仍是破不了胖老道攻防兼備的嚴密刀網。
柳蔚海眼見刀刃削至,倏忽如電,隻得棄刀為拳,攻向瘦老道的太陽穴。瘦老道反應極快,長刀上挑,逼得柳蔚海不得不撤招。
瘦老道趁機一記大雁掌,打向柳蔚海胸口。柳蔚海的拳頭尚未完全撤回,複又一記炮拳打出,拳掌互擊,隻聽“砰”的一聲,柳蔚海被震得倒飛出去。
瘦老道身子一旋,已繞到另外六人身後,腳下遊走如風,左手連連點出,片刻間,正在與胖老道纏鬥的六個人皆被瘦老道點倒在地。
柳蔚海被震得倒飛出去,落地後踉蹌幾步方才穩住,他內視自身並沒受傷,略感詫異之餘看向委頓於地的六名兄弟,卻是隻被點中了穴位。
如此看來,是對方手下留情了。隻是沒想到向來倚重的七殺破軍陣被西嶽二叟很快打破,想到這裏著實痛惜不已。
瘦老道在委頓於地的六人身上點了幾下,隨即解開了他們的穴位,六人麵露羞愧,起身拾起橫刀沮喪的走回己方陣營。
蕭瑾裕走到場內,執劍清聲說道:“有哪位朋友出來指教一二”
柳蔚海和胡霄霖皆是神情沮喪。雖明言三局兩勝分輸贏,實則仍是將勝局押在七殺破軍陣上,除這之外,若是車輪戰尚有一分贏麵。
若是單對單絕對必輸無疑。至於群起而攻之,是有幾分贏麵,可惜有些規矩破不得,不然將會無立足之地。
蕭瑾裕見無人應他,隨即又大聲說了兩遍,火祆教教眾雖個個憤憤不平,但不得舵主命令,誰也不敢輕率應戰。
他們都知道,即使他們應戰,也幾乎沒有贏麵,事關火祆教的名聲,沒有人會胡來。胡霄霖沉吟片刻,意欲出陣討教,柳蔚海攔下他道:“胡大哥,我們認輸,改日再上華山找回場子。”
若論武功,胡柳二人不分伯仲。如若出陣應戰,縱然不死也得重傷,與其麵子裏子都丟了,卻不如直接認栽,改日找齊好手再上華山找回今天的場子。
胡霄霖臉色變幻,方要出言認輸,忽聽有人出聲道:“我來討教一二。”
說話聲音奇聲怪調,說的不是洛陽正音,也不是長安官話。眾人循聲看去,從常州分舵教眾後麵走來三個人,三個黃發碧眼、高鼻深目的西域胡人。
眾人關注場內經時,沒人察覺三個胡人何時來的,雖然有很多胡人客居中原,但中原江湖很少有胡人出沒,一時間眾人交頭接耳,紛紛猜測三個胡人的身份來曆。
胡、柳二人都是聰明人,心中躊躇不定,比他倆厲害的夏侯穎尚且落敗而逃,他們這方雖人數眾多,卻並無高手掠陣壓場,若是群起而攻之,卻也有幾分勝算。
他們所仗恃有二,一是他們數十倍於對方,可這對頂尖高手而言,並算不上威脅;二是另有二十餘噴筒毒針,可若生死相拚,必成混戰局勢,到時免不得要誤傷自家兄弟。
更何況就算拚光這百十號人,將對方置於死地,日後傳到江湖上,江湖人會說火祆教不要麵皮、如潑皮打架般圍殺華山派的三人,如此一來,會讓本就毀譽參半的火祆教臭名遠揚。
胡、柳二人相識已三十年,彼此想法也能猜出幾分來,如何抉擇皆是考慮再三,兩人對視一眼,竟都看出對方躊躇不定。
胖老道見師兄一句話便將胡、柳二人擠兌得無言以對,心中大為欽服,登時覺得很有麵子。
胖老道捋須笑道:“二位怎麽不說話呀都是江湖中人,哪能隨意破壞江湖規矩。若是像潑皮鬥毆那般亂殺,以後還有何臉麵在江湖上立足”
胖老道所言咄咄逼人,卻也合乎江湖規矩,讓人無法反駁。
柳蔚海冷聲道:“既然如此,你們不妨劃出個道道來,我們火祆教隨時奉陪。你們若是沒膽子,不妨另選時間與地點,等約好了人手再一決生死。”
胡、柳二人知道西嶽二叟雖然有時行事荒誕,但亦是江湖上的名宿耆老,聲譽較好,向來一諾千金,言行必果。
如此看來,眼下殺不殺蕭瑾裕都不著急了,也不怕對方另選時間約鬥,更不怕對方跑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是以柳蔚海的這番話說得慷慨激昂,頗為豪氣幹雲。火祆教眾人立時紛紛喝彩,以壯聲威。瘦老道瞧不上柳蔚海的功夫,卻對他的氣度有些折服。
瘦老道拍手稱讚道:“柳舵主果然是個錚錚鐵漢,貧道聽聞柳舵主手下有個七殺破軍陣,很是厲害,我們師兄弟想領教一二,還望不吝賜教。”
“柳舵主若想比武較技,自然由我們掌門接著。我們以三局兩勝分輸贏,如果你方獲勝,我們華山派任憑你方驅使,絕不會反悔。”
“若是我方僥幸獲勝,你我雙方之間的過節一筆勾銷,以後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井水不犯河水,不知兩位意下如何”
胡霄霖、柳蔚海兩人有些愕然,沒想到這牛鼻子老道開出如此條件,竟然將華山派的命運都賭上了,賭其絕不會輸,若是火祆教輸了卻要將恩怨一筆勾銷。
如此赤裸裸的陽謀,讓兩人勃然大怒。這牛鼻子老道顯然沒將他們這百十號人放在眼中,如此囂張氣焰讓人孰不可忍。
柳蔚海怒極反笑,慨然說道:“二位都是前輩高人,既然看得起柳某,就依二位前輩所說的辦吧。”
話音剛落,柳蔚海手中的橫刀瞬間出鞘,橫刀三尺三寸長,通體由百鍛精鋼所造,隻見刀尖斜指,刀刃上雪亮的光芒在日光下刺眼得讓人無法直視。
柳蔚海招了招手,隨即走出六名手持橫刀的房州分舵精銳教眾,這六人手中橫刀與柳蔚海手中橫刀都是百鍛精鋼所造。以柳蔚海為首的七人分別站定,七柄橫刀遙指一處,刀勢如一,鋒芒畢露,令人望之生畏。
火祆教內規矩森嚴,不待號令發出,在場教眾便已向後退出七八丈,給雙方較技騰出個很大場地。胡霄霖離得不太遠,在旁替柳蔚海等人掠陣。
蕭瑾裕見柳蔚海七人頃刻間擺好陣勢,方想持劍入陣討教,瘦老道連忙拉住他道:“師侄你現在貴為一派掌門,怎可事必躬親,些許瑣事,我們師兄弟便可代勞,你在旁為我們掠陣即可。”
胖老道應和道:“師兄說得對,掌門師侄,待我和你師伯輸下陣來,你再為我們出氣便是。啊呸呸呸,我們可不會輸!”
蕭瑾裕有些莞爾,這胖老道是老頑童心性,想必年輕時也是個有趣的人。瘦老道隨手塞給蕭瑾裕一塊銅牌,隨後攜師弟踏入七殺破軍陣。
蕭瑾裕看向手上銅牌,有手掌一半大小,銅牌長方形,四角圓潤,正麵刻有小篆“太華”二字,反麵刻有三座峻峭挺拔的山峰,線條刻畫細致,赫然是西嶽華山真形圖。
蕭瑾裕是個聰明人,當即明白這是華山派掌門信物,他雖不想做華山派掌門,但不妨他心中大是感動,西嶽二叟如此誠心對他,大有古代高士之風。
柳蔚海大喝一聲“殺!”,霎那間刀光暴起,似是千丈洪波,欲要吞噬掉西嶽二叟。與此同時,剩餘六人橫刀齊出,或劈或砍,或削或割,紛紛攻向陣中的西嶽二叟。
西嶽二叟不敢有絲毫大意,兩柄長刀潑風般舞成一團。隻見九把刀疾速連續碰擊,火花四濺,登時急促的叮當之聲不絕於耳。
第一波疾風驟雨般的攻勢雖然凶狠非常,但西嶽二叟縱橫江湖數十年,臨敵經驗豐富,再加上功力深厚,刀法不俗,自然是輕鬆接下。
柳蔚海見此並不氣餒,陡然間暴喝一聲,手中橫刀攻勢陡變,隻見橫刀疾疾斬向瘦老道,刀法大開大合,使的卻是戰場殺伐路數。
安史之亂時,柳蔚海曾在平原太守顏真卿麾下擔任下級軍官,與安史叛軍對陣之時,柳蔚海憑著手中橫刀殺敵無算,此時的七殺破軍陣便是他根據戰場陣法改編而來,是以這一劈斬之勢有若猛虎下山。
另外六人也齊地大喝一聲,六把橫刀從左右上下劈斬而至。
胖老道揮刀蕩開一把橫刀,左手布滿真氣,驀地屈指彈開一把橫刀,緊接著又蕩開兩把橫刀,四名精銳教眾皆感虎口發麻,差點握不住刀柄,被沛然氣勁震退好幾步。
瘦老道一記大雁掌連同一式快刀格開兩把橫刀,旋即長刀回轉蕩開柳蔚海的橫刀,緊接著順勢削向柳蔚海握刀的十指。柳蔚海兩番竭力躲閃,並意欲回刀反擊。
可瘦老道的長刀有如長江三疊浪,招招搶占先機,柳蔚海若不撒手,必被削斷十指,若是撒手撤回,這七殺破軍陣怕是要破了。
另外六人見他們舵主落在下風,意欲上前相助,胖老道舞動長刀,將六人盡數擋下,六人拚命搶攻,有如雨打芭蕉,卻仍是破不了胖老道攻防兼備的嚴密刀網。
柳蔚海眼見刀刃削至,倏忽如電,隻得棄刀為拳,攻向瘦老道的太陽穴。瘦老道反應極快,長刀上挑,逼得柳蔚海不得不撤招。
瘦老道趁機一記大雁掌,打向柳蔚海胸口。柳蔚海的拳頭尚未完全撤回,複又一記炮拳打出,拳掌互擊,隻聽“砰”的一聲,柳蔚海被震得倒飛出去。
瘦老道身子一旋,已繞到另外六人身後,腳下遊走如風,左手連連點出,片刻間,正在與胖老道纏鬥的六個人皆被瘦老道點倒在地。
柳蔚海被震得倒飛出去,落地後踉蹌幾步方才穩住,他內視自身並沒受傷,略感詫異之餘看向委頓於地的六名兄弟,卻是隻被點中了穴位。
如此看來,是對方手下留情了。隻是沒想到向來倚重的七殺破軍陣被西嶽二叟很快打破,想到這裏著實痛惜不已。
瘦老道在委頓於地的六人身上點了幾下,隨即解開了他們的穴位,六人麵露羞愧,起身拾起橫刀沮喪的走回己方陣營。
蕭瑾裕走到場內,執劍清聲說道:“有哪位朋友出來指教一二”
柳蔚海和胡霄霖皆是神情沮喪。雖明言三局兩勝分輸贏,實則仍是將勝局押在七殺破軍陣上,除這之外,若是車輪戰尚有一分贏麵。
若是單對單絕對必輸無疑。至於群起而攻之,是有幾分贏麵,可惜有些規矩破不得,不然將會無立足之地。
蕭瑾裕見無人應他,隨即又大聲說了兩遍,火祆教教眾雖個個憤憤不平,但不得舵主命令,誰也不敢輕率應戰。
他們都知道,即使他們應戰,也幾乎沒有贏麵,事關火祆教的名聲,沒有人會胡來。胡霄霖沉吟片刻,意欲出陣討教,柳蔚海攔下他道:“胡大哥,我們認輸,改日再上華山找回場子。”
若論武功,胡柳二人不分伯仲。如若出陣應戰,縱然不死也得重傷,與其麵子裏子都丟了,卻不如直接認栽,改日找齊好手再上華山找回今天的場子。
胡霄霖臉色變幻,方要出言認輸,忽聽有人出聲道:“我來討教一二。”
說話聲音奇聲怪調,說的不是洛陽正音,也不是長安官話。眾人循聲看去,從常州分舵教眾後麵走來三個人,三個黃發碧眼、高鼻深目的西域胡人。
眾人關注場內經時,沒人察覺三個胡人何時來的,雖然有很多胡人客居中原,但中原江湖很少有胡人出沒,一時間眾人交頭接耳,紛紛猜測三個胡人的身份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