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精彩紛呈
鳳翔府之鳳儀台,位於鳳翔府城內之東角,台高三丈,依山而建,台上四周圍著漢白玉欄杆,十分華美。台前是開闊廣場,場上平鋪一塊塊平整的青條石,寬闊整潔。
鳳儀台後為一座倚靠在絕壁之上的半圓形建築,但見此建築高達三層,每層房角飛簷巍巍,四處雕梁畫棟,華美耀眼,是名彩鳳居。在彩鳳居的房頂瓦脊中央,有一尊展翅欲飛、栩栩如生的金色鳳凰雕塑。
據傳此處絕壁之上,曾有東來之鳳凰在此棲息,故而前人築台以紀念之。此台為城中地勢最為空曠之處,鳳翔府每逢重大盛事,皆在此大張旗鼓慶賀,以示歌舞升平。
此時,鳳儀台四周早已被圍得水泄不通,鳳翔府衙役紛紛出動,維持秩序。
廣場四周時而騰起五顏六色的焰火,各色焰火在空中爭相輝映:有的如金蛇騰空,旋轉飛舞,靈動無比;有的如天女散花,在空中從四麵散開,絢爛璀璨;有的如火樹銀花,光明耀眼,將夜空點亮;又有的如花開並蒂,同時綻放,交叉爭豔,美不勝收;更有甚者,焰火直衝雲霄,勢如閃電,聲如雷鳴。
場上觀者無不歡聲雷動,擊掌叫好,呼喊聲一浪高過一浪。
真是: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之詩對此大有描述。
焰火燃放過後,高高的鳳儀台上,左右魚貫而入兩列衛士,他們一般身高,結實魁梧,腰跨清一色唐刀,整整齊齊列在鳳儀台的兩邊。
鳳翔府府尹萬木春從這兩列衛士中間踏步而出,站於台前,隻見他年約五旬,頭戴一頂鑲白玉雙耳錦帽,身著一領一品百鳥大青袍,渾身自有一股威儀散發。
萬木春站到鳳儀台的最前端,他舉起雙手揮動了三兩下,開口振聲說道:“鳳翔府的父老鄉親們,大家靜一靜,靜一靜,請聽我一言!”
眾人歡樂氣氛慢慢平歇,轉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萬府尹接著抱拳朝天示意道:“得上天庇佑,蒙皇恩浩蕩,值此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之歲月,鳳翔府近來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本府也樂意與民同樂,共享榮華。雖然鳳翔府年年舉辦燈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次上元盛會,除了各種花燈遊行與焰火表演外,本府特意廣發通告,誠邀各路能歌善舞、身懷絕技者,來鳳翔府登台獻藝,藝壓當場、拔得頭籌,亦或出類拔萃者,由本府一力作保,於當今聖上千秋節誕辰之日,前往皇宮禦前獻上歌舞,以賀我皇壽辰,此乃萬分榮幸之事。而今諸位肯賞予薄麵,齊聚此鳳儀台觀此盛事,本官在此一一致謝。現在戌時已到,歌舞表演就請開始各施其能!”
頓時,場上人聲鼎沸,大家齊聲歡呼叫好,呼喊聲夾雜著陣陣響亮的口哨聲,歡樂的聲音頓時洞金裂石,震耳欲聾。
鳳翔府大小官員簇擁著萬木春退於彩鳳居上,他們在樓上依次就坐,靜待表演開場。
早有一名儀仗官來到台前,他唱了個諾,大聲宣道:“上元觀花燈,鳳儀選舞魁。第一場,由清水郡‘雜藝團’獻藝,清水郡雜藝團走南闖北,技藝高超,尤其擅長演繹各種神話故事,今天,他們表演的是曲目是《八仙祝壽》,現在演出正式開始!”
台下觀者立時屏聲凝氣,目光齊刷刷投向鳳儀台中央。
在眾人期許中,隻見台上來了兩名約莫七八歲的小孩,他們是一男一女,分作金童玉女裝扮,模樣皆俏皮可愛,他們從台後甫一出場便不是走著出來的,而是不停地翻轉騰挪。
兩人一直翻騰,從台後翻至舞台的中央,停留在台中,原地連續並排翻騰了十來下跟頭後,又變幻翻轉方式:前翻,後翻,空翻,側翻,交叉翻轉,亦或你從我的身上翻過,我從你的胯下穿過。這對兒金童玉女的輕身功夫動作嫻熟,配合默契,身手利落,看得人眼花繚亂。
片刻,兩童悠忽分開,他們連著幾個跟頭,兩人翻轉至高台兩邊穩穩站立,隻見他們臉不紅氣不喘,麵含微笑,台子左邊的“金童”揚起左手,台子右邊的“玉女”揚起右手,兩人異口同聲地高呼道:“太平盛世稱大唐,瑤池王母邀我皇。金童玉女來登場,八仙過海渡重洋。有請八仙上場,獻上王母蟠桃,傳上王母口諭!”
二童子奶聲奶氣,聲音嬌中帶甜,十分惹人喜愛。
緊著著,“當當當”一陣鑼響,繼而“咚咚咚”,鼓聲也敲了起來,伴隨著台上一陣陣紫氣升騰,有容貌各異的八位“仙人”從台後魚貫而出。
第一仙,怎生裝扮?三縷細髯掛胸前,肩後斜斜插寶劍,身著羽衣與高冠,飄然出塵在眼前。正是“劍現靈光魑魅驚”的呂洞賓。
第二仙,怎生裝扮?邋遢一老漢,葫蘆腰間纏。鐵拐在手間,大醉臥山川。救濟解危難,遊曆在人間。正是“葫蘆五福救眾生”的鐵拐李。
第三仙:臉型肥碩,頭梳雙髻,赤麵長須,袒胸露肚,手搖芭蕉扇,一派散仙風。麵帶微笑,似乎永遠沒有煩惱與哀愁。正是“輕搖小扇轉乾坤”的漢鍾離。
第四仙:須眉俱白,老態龍鍾,手持魚鼓,倒騎毛驢,遊曆人間,專管不平。正是“魚鼓頻敲送梵音”的張果老。
第五仙:巧笑嫣然,頭插玉簪,碧水青蓮,出塵不染,正是“手執荷花不染塵”的何仙姑。
第六仙:星眉朗目著青衣,年少輕狂亦不羈,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別依依,正是“紫簫吹度千波靜”的韓湘子。
第七仙:著官服,執玉板,曾經為官,正氣凜然,正是“玉板和聲萬籟清”的曹國舅。
第八仙:看破紅塵,悠悠俠隱。醉裏放歌,變幻莫測。頭紮雙髻,花童裝扮,正是“花籃之中無凡品”的藍采和。
這八人分做八位神仙裝扮,外形惟妙惟肖,十分神似,每個人出場,舞動手中兵器:劍光拐影,扇舞鼓敲,小荷初露,洞簫聲聲,而“藍采和”不停的從花籃中撒出各色的花瓣,這些花瓣散落台下,落英繽紛,與仙女賜福無異,真個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舞到最後,八仙向台中齊聚,悠然間又散了開來,如變戲法一般,八人已赫然抬著一個巨大的仙桃,口中齊聲大呼道:“明皇千秋誕辰之日,王母娘娘送來蟠桃慶壽,特來相邀明皇於瑤池相見,話已傳到,禮已送到,我等去也!”
頃刻間,八仙與金童玉女在仙霧籠罩下依次隱於台後,隻留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這清水雜藝班的“八仙祝壽”果然有些名堂,他們知道皇帝信奉修道之術,愛慕天上神仙,故而投其所好,精心演了這麽一出王母相邀明皇的好戲,看來他們果然早有準備。
待清水郡雜藝班表演完畢後,儀仗官再度緩步上前,朗聲道:“諸子百家古韻流芳,戰國爭霸鍾聲悠長。第二場,興元鎮,編鍾古曲演奏,此編鍾古曲經興元鎮樂工根據古譜挖掘排練,曾在王侯將相府第獻演,諸位,請安靜!”
台下紛亂的呼喊聲漸漸平歇,隻見台上緩緩推出已在木架子上布好的一套編鍾,但見這組編鍾仿製戰國時代最著名的“曾侯乙編鍾”而製,由十九個鈕鍾、四十五個甬鍾和一件大傅鍾,共六十五件大小不一的青銅鍾組成。
這些鍾分三層共八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三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五組叫甬鍾,每一個青銅鍾皆井然有序排列著,這些編鍾由銅、錫、鋁等合金所造,全套編鍾上裝飾有人、獸、龍、雲等花紋,鑄造古樸精美,花紋細致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鍾的發音音調,整套編鍾和梁架氣勢宏大、壯觀無比。
唐代,樂器十分盛行,琴、瑟、箜篌、築、箏、節鼓、笙、笛、蕭、塤等都是隨處可見,而編鍾則不然。由於編鍾本身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而演奏者又必須精通樂理,所以往往隻有在皇室或王侯將相的府邸中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並得聞其雅韻,這套仿製的曾侯乙編鍾能在此次燈會中展現,對很多百姓來說是破天荒第一次見,故而台下人人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靜待佳音。
開始演奏了,隻見三名演奏者穿著清一色白衣白襪,他們表情嚴肅,態度恭敬,略作準備後,他們拿起丁字木槌,叮叮咚咚敲擊起來。
隻聽見大鍾聲音低沉舒緩,小鍾聲音高亢清越,三人六手密切配合,敲擊手法有輕有重,敲擊次序有先有後,敲擊的頻率又有快有慢,奏出的樂曲直如天籟之音叩擊人間,一曲《楚商歌》,仿佛撥雲見日,穿越至戰國百家爭鳴時代。
好的音樂不分國界,不分階層,都能讓聽眾感同身受。聽著這悠揚的編鍾之曲,廣場上的聽眾仿佛著魔一般,數千之眾,鴉雀無聲,直到那一排排的編鍾緩緩退場,眾人還沉浸在剛才那一陣美妙鍾聲的回響之中。
正在他們意猶未盡之時,儀仗官早又上前,大聲道:“你方奏罷我登場,刀光劍影馬飛揚。第三場,有請鳳翔府---皮影戲,隆重登場!”
一念到“鳳翔府”三字時,台下立刻響起了鋪天蓋地的掌聲,這皮影戲自來是鳳翔府民間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之一。
正是:
千門開戶家家明,正月十五觀花燈。
你放奏罷我登場,台上忽起廝殺聲。
鳳翔府之鳳儀台,位於鳳翔府城內之東角,台高三丈,依山而建,台上四周圍著漢白玉欄杆,十分華美。台前是開闊廣場,場上平鋪一塊塊平整的青條石,寬闊整潔。
鳳儀台後為一座倚靠在絕壁之上的半圓形建築,但見此建築高達三層,每層房角飛簷巍巍,四處雕梁畫棟,華美耀眼,是名彩鳳居。在彩鳳居的房頂瓦脊中央,有一尊展翅欲飛、栩栩如生的金色鳳凰雕塑。
據傳此處絕壁之上,曾有東來之鳳凰在此棲息,故而前人築台以紀念之。此台為城中地勢最為空曠之處,鳳翔府每逢重大盛事,皆在此大張旗鼓慶賀,以示歌舞升平。
此時,鳳儀台四周早已被圍得水泄不通,鳳翔府衙役紛紛出動,維持秩序。
廣場四周時而騰起五顏六色的焰火,各色焰火在空中爭相輝映:有的如金蛇騰空,旋轉飛舞,靈動無比;有的如天女散花,在空中從四麵散開,絢爛璀璨;有的如火樹銀花,光明耀眼,將夜空點亮;又有的如花開並蒂,同時綻放,交叉爭豔,美不勝收;更有甚者,焰火直衝雲霄,勢如閃電,聲如雷鳴。
場上觀者無不歡聲雷動,擊掌叫好,呼喊聲一浪高過一浪。
真是: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索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之詩對此大有描述。
焰火燃放過後,高高的鳳儀台上,左右魚貫而入兩列衛士,他們一般身高,結實魁梧,腰跨清一色唐刀,整整齊齊列在鳳儀台的兩邊。
鳳翔府府尹萬木春從這兩列衛士中間踏步而出,站於台前,隻見他年約五旬,頭戴一頂鑲白玉雙耳錦帽,身著一領一品百鳥大青袍,渾身自有一股威儀散發。
萬木春站到鳳儀台的最前端,他舉起雙手揮動了三兩下,開口振聲說道:“鳳翔府的父老鄉親們,大家靜一靜,靜一靜,請聽我一言!”
眾人歡樂氣氛慢慢平歇,轉而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萬府尹接著抱拳朝天示意道:“得上天庇佑,蒙皇恩浩蕩,值此太平盛世、國泰民安之歲月,鳳翔府近來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本府也樂意與民同樂,共享榮華。雖然鳳翔府年年舉辦燈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次上元盛會,除了各種花燈遊行與焰火表演外,本府特意廣發通告,誠邀各路能歌善舞、身懷絕技者,來鳳翔府登台獻藝,藝壓當場、拔得頭籌,亦或出類拔萃者,由本府一力作保,於當今聖上千秋節誕辰之日,前往皇宮禦前獻上歌舞,以賀我皇壽辰,此乃萬分榮幸之事。而今諸位肯賞予薄麵,齊聚此鳳儀台觀此盛事,本官在此一一致謝。現在戌時已到,歌舞表演就請開始各施其能!”
頓時,場上人聲鼎沸,大家齊聲歡呼叫好,呼喊聲夾雜著陣陣響亮的口哨聲,歡樂的聲音頓時洞金裂石,震耳欲聾。
鳳翔府大小官員簇擁著萬木春退於彩鳳居上,他們在樓上依次就坐,靜待表演開場。
早有一名儀仗官來到台前,他唱了個諾,大聲宣道:“上元觀花燈,鳳儀選舞魁。第一場,由清水郡‘雜藝團’獻藝,清水郡雜藝團走南闖北,技藝高超,尤其擅長演繹各種神話故事,今天,他們表演的是曲目是《八仙祝壽》,現在演出正式開始!”
台下觀者立時屏聲凝氣,目光齊刷刷投向鳳儀台中央。
在眾人期許中,隻見台上來了兩名約莫七八歲的小孩,他們是一男一女,分作金童玉女裝扮,模樣皆俏皮可愛,他們從台後甫一出場便不是走著出來的,而是不停地翻轉騰挪。
兩人一直翻騰,從台後翻至舞台的中央,停留在台中,原地連續並排翻騰了十來下跟頭後,又變幻翻轉方式:前翻,後翻,空翻,側翻,交叉翻轉,亦或你從我的身上翻過,我從你的胯下穿過。這對兒金童玉女的輕身功夫動作嫻熟,配合默契,身手利落,看得人眼花繚亂。
片刻,兩童悠忽分開,他們連著幾個跟頭,兩人翻轉至高台兩邊穩穩站立,隻見他們臉不紅氣不喘,麵含微笑,台子左邊的“金童”揚起左手,台子右邊的“玉女”揚起右手,兩人異口同聲地高呼道:“太平盛世稱大唐,瑤池王母邀我皇。金童玉女來登場,八仙過海渡重洋。有請八仙上場,獻上王母蟠桃,傳上王母口諭!”
二童子奶聲奶氣,聲音嬌中帶甜,十分惹人喜愛。
緊著著,“當當當”一陣鑼響,繼而“咚咚咚”,鼓聲也敲了起來,伴隨著台上一陣陣紫氣升騰,有容貌各異的八位“仙人”從台後魚貫而出。
第一仙,怎生裝扮?三縷細髯掛胸前,肩後斜斜插寶劍,身著羽衣與高冠,飄然出塵在眼前。正是“劍現靈光魑魅驚”的呂洞賓。
第二仙,怎生裝扮?邋遢一老漢,葫蘆腰間纏。鐵拐在手間,大醉臥山川。救濟解危難,遊曆在人間。正是“葫蘆五福救眾生”的鐵拐李。
第三仙:臉型肥碩,頭梳雙髻,赤麵長須,袒胸露肚,手搖芭蕉扇,一派散仙風。麵帶微笑,似乎永遠沒有煩惱與哀愁。正是“輕搖小扇轉乾坤”的漢鍾離。
第四仙:須眉俱白,老態龍鍾,手持魚鼓,倒騎毛驢,遊曆人間,專管不平。正是“魚鼓頻敲送梵音”的張果老。
第五仙:巧笑嫣然,頭插玉簪,碧水青蓮,出塵不染,正是“手執荷花不染塵”的何仙姑。
第六仙:星眉朗目著青衣,年少輕狂亦不羈,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別依依,正是“紫簫吹度千波靜”的韓湘子。
第七仙:著官服,執玉板,曾經為官,正氣凜然,正是“玉板和聲萬籟清”的曹國舅。
第八仙:看破紅塵,悠悠俠隱。醉裏放歌,變幻莫測。頭紮雙髻,花童裝扮,正是“花籃之中無凡品”的藍采和。
這八人分做八位神仙裝扮,外形惟妙惟肖,十分神似,每個人出場,舞動手中兵器:劍光拐影,扇舞鼓敲,小荷初露,洞簫聲聲,而“藍采和”不停的從花籃中撒出各色的花瓣,這些花瓣散落台下,落英繽紛,與仙女賜福無異,真個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舞到最後,八仙向台中齊聚,悠然間又散了開來,如變戲法一般,八人已赫然抬著一個巨大的仙桃,口中齊聲大呼道:“明皇千秋誕辰之日,王母娘娘送來蟠桃慶壽,特來相邀明皇於瑤池相見,話已傳到,禮已送到,我等去也!”
頃刻間,八仙與金童玉女在仙霧籠罩下依次隱於台後,隻留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這清水雜藝班的“八仙祝壽”果然有些名堂,他們知道皇帝信奉修道之術,愛慕天上神仙,故而投其所好,精心演了這麽一出王母相邀明皇的好戲,看來他們果然早有準備。
待清水郡雜藝班表演完畢後,儀仗官再度緩步上前,朗聲道:“諸子百家古韻流芳,戰國爭霸鍾聲悠長。第二場,興元鎮,編鍾古曲演奏,此編鍾古曲經興元鎮樂工根據古譜挖掘排練,曾在王侯將相府第獻演,諸位,請安靜!”
台下紛亂的呼喊聲漸漸平歇,隻見台上緩緩推出已在木架子上布好的一套編鍾,但見這組編鍾仿製戰國時代最著名的“曾侯乙編鍾”而製,由十九個鈕鍾、四十五個甬鍾和一件大傅鍾,共六十五件大小不一的青銅鍾組成。
這些鍾分三層共八組掛在鍾架上,直掛在上層的三組叫鈕鍾,斜懸在中下層的五組叫甬鍾,每一個青銅鍾皆井然有序排列著,這些編鍾由銅、錫、鋁等合金所造,全套編鍾上裝飾有人、獸、龍、雲等花紋,鑄造古樸精美,花紋細致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鍾的發音音調,整套編鍾和梁架氣勢宏大、壯觀無比。
唐代,樂器十分盛行,琴、瑟、箜篌、築、箏、節鼓、笙、笛、蕭、塤等都是隨處可見,而編鍾則不然。由於編鍾本身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而演奏者又必須精通樂理,所以往往隻有在皇室或王侯將相的府邸中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並得聞其雅韻,這套仿製的曾侯乙編鍾能在此次燈會中展現,對很多百姓來說是破天荒第一次見,故而台下人人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靜待佳音。
開始演奏了,隻見三名演奏者穿著清一色白衣白襪,他們表情嚴肅,態度恭敬,略作準備後,他們拿起丁字木槌,叮叮咚咚敲擊起來。
隻聽見大鍾聲音低沉舒緩,小鍾聲音高亢清越,三人六手密切配合,敲擊手法有輕有重,敲擊次序有先有後,敲擊的頻率又有快有慢,奏出的樂曲直如天籟之音叩擊人間,一曲《楚商歌》,仿佛撥雲見日,穿越至戰國百家爭鳴時代。
好的音樂不分國界,不分階層,都能讓聽眾感同身受。聽著這悠揚的編鍾之曲,廣場上的聽眾仿佛著魔一般,數千之眾,鴉雀無聲,直到那一排排的編鍾緩緩退場,眾人還沉浸在剛才那一陣美妙鍾聲的回響之中。
正在他們意猶未盡之時,儀仗官早又上前,大聲道:“你方奏罷我登場,刀光劍影馬飛揚。第三場,有請鳳翔府---皮影戲,隆重登場!”
一念到“鳳翔府”三字時,台下立刻響起了鋪天蓋地的掌聲,這皮影戲自來是鳳翔府民間最受歡迎的娛樂節目之一。
正是:
千門開戶家家明,正月十五觀花燈。
你放奏罷我登場,台上忽起廝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