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鳳舞九天
皮影戲,也叫“影子戲”或“燈影戲”,這是一種民間戲劇,先用獸皮或其他堅韌的材料做成人物或馬匹、武器等道具的各種形狀,然後用蠟燭等光源照射著台前白色的幕布,而表演者就在幕布上用這些道具表演相應的故事。
表演時,藝人們躲在白色幕布後麵,他們一邊操縱手裏的各種戲曲人物或其他道具,一邊用流行的曲調唱講故事,同時配以鑼鼓等打擊樂器或二胡等絲弦之樂,使得皮影戲裏有光有影,有聲有色,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因此,皮影戲一旦開場,常常是觀者如山,熱鬧非凡,經久不衰。
皮影戲操作高手一人能同時操縱七、八個影人。
如果是武打場麵,更是緊鑼密鼓的進行,但見白幕上皮影人上下翻騰,前後靈動,影人手中刀來劍往,場麵極其熱鬧。
而在一邊相配的音樂與唱腔或激昂高亢、或纏綿悱惻、或有喜有悲、或聲情並茂,是那麽音韻縈繞、優美動聽、動人心弦。
因此,皮影戲是多種元素相結合,以此來征服觀眾。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麵之絕,非皮影戲莫屬。
編鍾及演奏者緩緩退了下去,表演皮影的白色幕布又推了上來。
今天,鳳翔府皮影戲團精心準備的戲場是《三英戰呂布》。
話說東漢末年,董卓弄權,虎牢關下,諸侯雲集,天下豪傑,共討逆賊。
隻是董卓義子呂布呂奉先勇猛神威,冠絕當下。
兩軍陣前,呂布身著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手持方天畫戟,坐下騎著赤兔馬,真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更是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兩軍交戰,呂布無人能敵。危急關頭,一聲怒吼,諸侯陣中,一將飛出,他圓睜環眼,怒吼如雷,手持丈八蛇矛,口中大喊:“匹夫休要猖狂,燕人張翼德來也!”他邊喊邊一矛向呂布刺去,他正是猛張飛!
張飛與呂布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兩人相鬥,威震八方。諸侯齊聲喝彩,聲動九天!鼓手擂得手軟,兵士看得驚呆!
張飛久戰呂布不下,當時惱了一人,此人瞪起丹鳳眼,豎起臥蠶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大喝:“三弟莫慌,二哥前來相助。”他催馬上前,夾擊呂布。
這人正是關羽關雲長。
刹那間,刀若閃電,矛似流星,奉先畫戟,更若猛虎出山,神龍搗海。戰陣上,時有兵刃撞擊,響徹八方,聲傳十裏!關張奮力挺身向前,呂布抖擻精神應戰,三將酣戰三十回合,關張戰不倒呂布。
三人戰得難分難解之時,諸侯軍中,又奮起一將,他手持雌雄雙股劍,催馬上前加入戰團,此人正是劉備劉玄德,但見他一馬當先,前來助戰。
劉關張三英合力攻殺,意欲將呂布斬於軍前!
呂布雖勇猛無雙,方天畫戟天下無敵,但無奈獨木難支,大戰多時,左攔右擋,竟有些遮架不住。
三英中看似劉備的武功最弱,呂布覷得真切,方天畫戟帶一股疾風,直取劉備,劉玄德急忙閃躲,再凝神看時,呂奉先以進為退,已然縱馬跳出了三人的包圍圈。
正是放開玉鎖走蛟龍,飛身反上虎牢關。
虎牢關前,怯於呂布神威,在無人上前的情況下,桃園三英挺身而出,就此兄弟揚名,出盡風頭,為以後創立基業打下了廣闊的人脈基礎。
這場“大戰”,皮影戲團裏的演出者逞盡所能,把戰鬥場麵表現得淋漓盡致,操作者光、影、手、口配合默契,尤其是戲裏的四人四馬加上方天畫戟、丈八蛇矛、青龍偃月、雌雄雙劍四般兵器,交織在一起,被操作者表現得活靈活現,看得眾人連呼過癮。
皮影戲演奏完畢,觀眾似乎意猶未盡,幸好接下來還有川中龍舞隊、中原獅舞隊、滇南竹竿舞、塞北陶俑舞、西域彩帶舞等表演節目。
中原龍舞隊來自蜀中銅梁郡,表演者共二十五人,其中,二十四人舞動龍身,一人在龍頭前舞動龍珠,那龍長二三十丈,造型逼真,色彩明快,龍頭如獅,血口鹿角,長髯長鬃,雙目如炬,身腰柔軟,鱗爪飛揚,尾巴靈動。舞動時候,長龍上下翻飛,變幻莫測,如真龍般時而顯得富麗高貴,時而顯得怡然自得,時而展現出無拘無束,又時而展現出龍行天下的氣概,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鼓聲震天,縱跳撲騰,那是中原獅舞隊。
據說獅舞這種節目便是本朝開始盛行的,據說,當唐明皇夢遊月殿時,在月殿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此怪獸不但對唐明皇沒有任何惡意,它還在月殿階前滾球戲耍,姿態十分威武。唐明皇醒後,想要在現實中重睹這一現象,便讓畫工將夢境中的瑞獸根據描述畫了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成獅子舞,以娛嘉賓。自此之後,獅舞便流入民間。
但見兩隻彩色獅子在鳳儀台上做出各種抖動、搔樣、跌撲、跳躍、踩球、過板、登高等動作,隨著鑼鼓聲,動作合拍,維妙維肖,十分逗人喜愛。
至於竹竿舞、陶俑舞、彩帶舞等,各有各的招牌,各有各的技藝。
這些表演團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呈本事,一一表演,他們都拿出看家絕活,以博取觀者歡心。
演出從戌時直至亥時,現場亮如白晝,熱鬧喧天,儀仗官麵帶笑容,朗聲宣道:“九天仙子入凡塵,琴藝劍技驚世人。最後一場,乃本次盛會壓軸大戲,豫州公孫氏---劍器舞!”
一言已畢,一白衣女子緩緩來到鳳儀台上。
女子抱著琴囊站在台前,微微斂身萬福道:“小女子月娥眉,來自蜀地西南峨眉山,自幼從名師董先生習得古琴之術,得此良辰美景,願以微末之技,以琴音伴公孫大娘隨劍而舞,助君一樂!”
這女琴師聲如環佩叮當,清脆悅耳。
裴旻身處人群之中,放眼望去,隻見台上的月娥眉長身玉立,微風輕拂之下,青絲白衣俱隨風飄動,她雙眼有如幽幽之碧潭綠水,妙目所到之處,似有引力無窮,加之妙曼身姿與清越少女之聲,如一塊鵝卵石投入如鏡之湖麵,陡然間,裴旻內心泛起陣陣漣漪,一種心動的感覺使得他不由自主向台前靠去,想一睹這女琴師之芳容。
月娥眉更無多話,她解開懷中琴囊,將琴置於台前琴架之上,她盤膝而坐,雙手輕揮,悠悠的彈動起來。
琴,是鳳儀琴,長三尺六寸,麵圓底方,上裝七弦,掌七音:宮、商、角、羽、徵、少宮、少商。
鳳儀琴,據傳是取鳳凰棲息之梧桐木,經神農氏巧手精心打造,聲名尤淩駕於四大古琴號鍾、繞梁、綠綺、焦尾之上,為絕世孤品。此琴琴聲音韻深厚,沁人心脾,有感人肺腑之功,有三日繞梁之效,有“鳳求凰”之絕妙,有“懊惱曲”之悅耳。
曲,是《頤真訪賢令》,時如泰山之高大巍峨,時如流水之恣意汪洋,時如晨霧之虛無飄渺,時如鍾鼓之清越雄壯。春之暖風融融,夏之赤日炎炎,秋之寒雨蕭瑟,東之冰雪戚戚,盡可賦予。
手,芊芊玉指,嫩比青蔥,十指輕揮,交錯起落,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琴音如水銀瀉地,致使周遭鴉雀無聲,個個屏息凝神,豎耳傾聽。
人,絕世容顏,沉魚落雁。人琴一體,技藝非凡。
一曲未停,正當裴旻暗思:不是說劍器舞麽,怎麽隻聞彈琴佳麗,不見劍舞之人?想來台下大多觀者與裴旻也是一般心思。
正在此時,從台後閣樓之上飛出一匹巨大的彩布,彩布一直搭到鳳儀台上,此時,從閣樓上竟翩翩而來一女子,這女子雙髻高聳,衣袂飄飄,一襲長裙擺動,身上珠玉搖晃,隻見她左手持劍,張開雙臂,從彩布上緩緩而下,踏著彩布來至台前,似天上仙女乘風踏浪而來,其姿勢美妙已極,此女看似輕功已臻上乘,甫一出現便震攝全場。
微風吹拂著粉衣女子的劉海,來的正是豫州公孫大娘,她英姿颯爽地從容上前,纖手一伸,緩緩拔出一把長劍,劍身狹窄細長,光華遊離閃動,她放下劍鞘,伸出左手輕輕在劍脊上一彈,“錚”,劍身輕顫,長劍低吟,竟似懂得主人之意。
此時,台上月娥眉所彈古琴樂調一變,正是滿含古典雅韻的《劍器舞》,與前者編鍾古曲有暗合之意。
琴聲之中,公孫氏展開身形,起初還隨著音樂,左一劍,右一劍,刺一劍,撩一劍,劍劍清晰可見,配合她美麗的身段,俏麗的眼神,著實讓觀者著迷。
而舞到後來,公孫氏手中劍身慢慢轉快,劍光所到之處,身如柳絮飄飄蕩蕩,眼隨劍動,劍隨身走,似遊龍護體,似仙霧繚繞,劍刃破空之聲,聲聲入耳。
正是傳聞已久之西河劍器舞!
舞至最後,一瞬間,觀眾尚未看清,公孫大娘已是往前一縱身,人在空中旋轉一周,腳尖一挑,劍鞘已跳至她掌中,隨著她長劍順勢往劍鞘一送,一切,又歸於平靜。
兩女並肩而立,向台下微笑致意。
裴旻看得癡了,竟忘了叫好!他本身對劍已是心癡,不料世間竟有如此女子,如此劍舞!二人一琴一劍,真是配合得天衣無縫,妙至毫巔。
而周遭,雷鳴般的掌聲烈如潮水,經久不歇。
月娥眉之七弦琴,音韻流長,有詩題曰:
我月太古色,我琴太古音。
色見音聲求,焉能知我心。
公孫劍舞,有杜甫詩歌為證: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然則其時公孫大娘劍舞初成,尚未登峰造極,他日得遇劍聖,共同切磋技藝,方吸取他山之玉,成為盛唐第一舞者,一有演出即萬人空巷,這是後話。
正是:
絕代有佳人,飄然欲出塵。
劍舞驚天地,琴音攝心魂。
皮影戲,也叫“影子戲”或“燈影戲”,這是一種民間戲劇,先用獸皮或其他堅韌的材料做成人物或馬匹、武器等道具的各種形狀,然後用蠟燭等光源照射著台前白色的幕布,而表演者就在幕布上用這些道具表演相應的故事。
表演時,藝人們躲在白色幕布後麵,他們一邊操縱手裏的各種戲曲人物或其他道具,一邊用流行的曲調唱講故事,同時配以鑼鼓等打擊樂器或二胡等絲弦之樂,使得皮影戲裏有光有影,有聲有色,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因此,皮影戲一旦開場,常常是觀者如山,熱鬧非凡,經久不衰。
皮影戲操作高手一人能同時操縱七、八個影人。
如果是武打場麵,更是緊鑼密鼓的進行,但見白幕上皮影人上下翻騰,前後靈動,影人手中刀來劍往,場麵極其熱鬧。
而在一邊相配的音樂與唱腔或激昂高亢、或纏綿悱惻、或有喜有悲、或聲情並茂,是那麽音韻縈繞、優美動聽、動人心弦。
因此,皮影戲是多種元素相結合,以此來征服觀眾。
由於皮影戲中的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都能上場,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還能配以各種皮影特技操作和聲光效果,所以演出大型神話劇的奇幻場麵之絕,非皮影戲莫屬。
編鍾及演奏者緩緩退了下去,表演皮影的白色幕布又推了上來。
今天,鳳翔府皮影戲團精心準備的戲場是《三英戰呂布》。
話說東漢末年,董卓弄權,虎牢關下,諸侯雲集,天下豪傑,共討逆賊。
隻是董卓義子呂布呂奉先勇猛神威,冠絕當下。
兩軍陣前,呂布身著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手持方天畫戟,坐下騎著赤兔馬,真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更是耀武揚威,不可一世。
兩軍交戰,呂布無人能敵。危急關頭,一聲怒吼,諸侯陣中,一將飛出,他圓睜環眼,怒吼如雷,手持丈八蛇矛,口中大喊:“匹夫休要猖狂,燕人張翼德來也!”他邊喊邊一矛向呂布刺去,他正是猛張飛!
張飛與呂布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兩人相鬥,威震八方。諸侯齊聲喝彩,聲動九天!鼓手擂得手軟,兵士看得驚呆!
張飛久戰呂布不下,當時惱了一人,此人瞪起丹鳳眼,豎起臥蠶眉,手提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大喝:“三弟莫慌,二哥前來相助。”他催馬上前,夾擊呂布。
這人正是關羽關雲長。
刹那間,刀若閃電,矛似流星,奉先畫戟,更若猛虎出山,神龍搗海。戰陣上,時有兵刃撞擊,響徹八方,聲傳十裏!關張奮力挺身向前,呂布抖擻精神應戰,三將酣戰三十回合,關張戰不倒呂布。
三人戰得難分難解之時,諸侯軍中,又奮起一將,他手持雌雄雙股劍,催馬上前加入戰團,此人正是劉備劉玄德,但見他一馬當先,前來助戰。
劉關張三英合力攻殺,意欲將呂布斬於軍前!
呂布雖勇猛無雙,方天畫戟天下無敵,但無奈獨木難支,大戰多時,左攔右擋,竟有些遮架不住。
三英中看似劉備的武功最弱,呂布覷得真切,方天畫戟帶一股疾風,直取劉備,劉玄德急忙閃躲,再凝神看時,呂奉先以進為退,已然縱馬跳出了三人的包圍圈。
正是放開玉鎖走蛟龍,飛身反上虎牢關。
虎牢關前,怯於呂布神威,在無人上前的情況下,桃園三英挺身而出,就此兄弟揚名,出盡風頭,為以後創立基業打下了廣闊的人脈基礎。
這場“大戰”,皮影戲團裏的演出者逞盡所能,把戰鬥場麵表現得淋漓盡致,操作者光、影、手、口配合默契,尤其是戲裏的四人四馬加上方天畫戟、丈八蛇矛、青龍偃月、雌雄雙劍四般兵器,交織在一起,被操作者表現得活靈活現,看得眾人連呼過癮。
皮影戲演奏完畢,觀眾似乎意猶未盡,幸好接下來還有川中龍舞隊、中原獅舞隊、滇南竹竿舞、塞北陶俑舞、西域彩帶舞等表演節目。
中原龍舞隊來自蜀中銅梁郡,表演者共二十五人,其中,二十四人舞動龍身,一人在龍頭前舞動龍珠,那龍長二三十丈,造型逼真,色彩明快,龍頭如獅,血口鹿角,長髯長鬃,雙目如炬,身腰柔軟,鱗爪飛揚,尾巴靈動。舞動時候,長龍上下翻飛,變幻莫測,如真龍般時而顯得富麗高貴,時而顯得怡然自得,時而展現出無拘無束,又時而展現出龍行天下的氣概,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鼓聲震天,縱跳撲騰,那是中原獅舞隊。
據說獅舞這種節目便是本朝開始盛行的,據說,當唐明皇夢遊月殿時,在月殿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此怪獸不但對唐明皇沒有任何惡意,它還在月殿階前滾球戲耍,姿態十分威武。唐明皇醒後,想要在現實中重睹這一現象,便讓畫工將夢境中的瑞獸根據描述畫了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成獅子舞,以娛嘉賓。自此之後,獅舞便流入民間。
但見兩隻彩色獅子在鳳儀台上做出各種抖動、搔樣、跌撲、跳躍、踩球、過板、登高等動作,隨著鑼鼓聲,動作合拍,維妙維肖,十分逗人喜愛。
至於竹竿舞、陶俑舞、彩帶舞等,各有各的招牌,各有各的技藝。
這些表演團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呈本事,一一表演,他們都拿出看家絕活,以博取觀者歡心。
演出從戌時直至亥時,現場亮如白晝,熱鬧喧天,儀仗官麵帶笑容,朗聲宣道:“九天仙子入凡塵,琴藝劍技驚世人。最後一場,乃本次盛會壓軸大戲,豫州公孫氏---劍器舞!”
一言已畢,一白衣女子緩緩來到鳳儀台上。
女子抱著琴囊站在台前,微微斂身萬福道:“小女子月娥眉,來自蜀地西南峨眉山,自幼從名師董先生習得古琴之術,得此良辰美景,願以微末之技,以琴音伴公孫大娘隨劍而舞,助君一樂!”
這女琴師聲如環佩叮當,清脆悅耳。
裴旻身處人群之中,放眼望去,隻見台上的月娥眉長身玉立,微風輕拂之下,青絲白衣俱隨風飄動,她雙眼有如幽幽之碧潭綠水,妙目所到之處,似有引力無窮,加之妙曼身姿與清越少女之聲,如一塊鵝卵石投入如鏡之湖麵,陡然間,裴旻內心泛起陣陣漣漪,一種心動的感覺使得他不由自主向台前靠去,想一睹這女琴師之芳容。
月娥眉更無多話,她解開懷中琴囊,將琴置於台前琴架之上,她盤膝而坐,雙手輕揮,悠悠的彈動起來。
琴,是鳳儀琴,長三尺六寸,麵圓底方,上裝七弦,掌七音:宮、商、角、羽、徵、少宮、少商。
鳳儀琴,據傳是取鳳凰棲息之梧桐木,經神農氏巧手精心打造,聲名尤淩駕於四大古琴號鍾、繞梁、綠綺、焦尾之上,為絕世孤品。此琴琴聲音韻深厚,沁人心脾,有感人肺腑之功,有三日繞梁之效,有“鳳求凰”之絕妙,有“懊惱曲”之悅耳。
曲,是《頤真訪賢令》,時如泰山之高大巍峨,時如流水之恣意汪洋,時如晨霧之虛無飄渺,時如鍾鼓之清越雄壯。春之暖風融融,夏之赤日炎炎,秋之寒雨蕭瑟,東之冰雪戚戚,盡可賦予。
手,芊芊玉指,嫩比青蔥,十指輕揮,交錯起落,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琴音如水銀瀉地,致使周遭鴉雀無聲,個個屏息凝神,豎耳傾聽。
人,絕世容顏,沉魚落雁。人琴一體,技藝非凡。
一曲未停,正當裴旻暗思:不是說劍器舞麽,怎麽隻聞彈琴佳麗,不見劍舞之人?想來台下大多觀者與裴旻也是一般心思。
正在此時,從台後閣樓之上飛出一匹巨大的彩布,彩布一直搭到鳳儀台上,此時,從閣樓上竟翩翩而來一女子,這女子雙髻高聳,衣袂飄飄,一襲長裙擺動,身上珠玉搖晃,隻見她左手持劍,張開雙臂,從彩布上緩緩而下,踏著彩布來至台前,似天上仙女乘風踏浪而來,其姿勢美妙已極,此女看似輕功已臻上乘,甫一出現便震攝全場。
微風吹拂著粉衣女子的劉海,來的正是豫州公孫大娘,她英姿颯爽地從容上前,纖手一伸,緩緩拔出一把長劍,劍身狹窄細長,光華遊離閃動,她放下劍鞘,伸出左手輕輕在劍脊上一彈,“錚”,劍身輕顫,長劍低吟,竟似懂得主人之意。
此時,台上月娥眉所彈古琴樂調一變,正是滿含古典雅韻的《劍器舞》,與前者編鍾古曲有暗合之意。
琴聲之中,公孫氏展開身形,起初還隨著音樂,左一劍,右一劍,刺一劍,撩一劍,劍劍清晰可見,配合她美麗的身段,俏麗的眼神,著實讓觀者著迷。
而舞到後來,公孫氏手中劍身慢慢轉快,劍光所到之處,身如柳絮飄飄蕩蕩,眼隨劍動,劍隨身走,似遊龍護體,似仙霧繚繞,劍刃破空之聲,聲聲入耳。
正是傳聞已久之西河劍器舞!
舞至最後,一瞬間,觀眾尚未看清,公孫大娘已是往前一縱身,人在空中旋轉一周,腳尖一挑,劍鞘已跳至她掌中,隨著她長劍順勢往劍鞘一送,一切,又歸於平靜。
兩女並肩而立,向台下微笑致意。
裴旻看得癡了,竟忘了叫好!他本身對劍已是心癡,不料世間竟有如此女子,如此劍舞!二人一琴一劍,真是配合得天衣無縫,妙至毫巔。
而周遭,雷鳴般的掌聲烈如潮水,經久不歇。
月娥眉之七弦琴,音韻流長,有詩題曰:
我月太古色,我琴太古音。
色見音聲求,焉能知我心。
公孫劍舞,有杜甫詩歌為證: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然則其時公孫大娘劍舞初成,尚未登峰造極,他日得遇劍聖,共同切磋技藝,方吸取他山之玉,成為盛唐第一舞者,一有演出即萬人空巷,這是後話。
正是:
絕代有佳人,飄然欲出塵。
劍舞驚天地,琴音攝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