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時代,我中華國力強盛,達到世界頂峰,因此,唐人便有了與生俱來的無比自信,唐朝便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化開放時代,兼容並包的時代,這樣的時代又反過來使得唐朝成為全盛之國,這樣的時代,也給三教合一創造了必然條件。


    哪三教?佛教、道教、儒教三大中華聖教。


    佛教,本傳自西域,北魏時,達摩祖師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唐太宗李世民時期,著名的玄奘和尚就曾前往印度,學習和求取佛經。佛教的文化核心是萬事萬物對立統一,陰陽轉化,萬法皆空。


    道教,自天師張道陵創教以來,奉老子李耳為尊,其教義精髓是陰陽平衡,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儒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以孔子的理論為根基,奉行的經典是中庸之道,講究不偏不倚,追求仁、義、禮、智、信。


    這佛道儒三教,組成了中國古文明的基本傳統文化,對統治階層以及老百姓都影響深遠。


    千載寺,三教文化之表表者。前文也曾提及,早年寺中主持李道子,號十力和尚,他少年時代即非常聰明,有過目不忘之能,文學、武藝、醫術、占卜等技藝造化極高,他集佛道儒三教於一體,並博覽全書,從易筋經、道德經、無極經以及周易中,悟出了一門至高無上的武學心法,這門武學心法,修之既可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更可舒經活骨,功夫大成。


    李道子這樣的文武奇才,百年難得一遇,其百年修為,常人難以望其項背。在他的主持下,千載寺,由此更加興盛,連皇家對千載寺也另眼相看,常邀請李道子前往皇宮講經論道。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千載寺,其實隻是一個統稱。真正意義上的千載寺,是由總共占地五六百畝的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三座寺廟共同組成的三教合一的寺廟群。


    整個千載寺建築群屹立於群山環抱之中,寺如其名,曆時千年,經過曆朝曆代不斷的修葺完善和兼並,千載寺規模極其宏大,其間殿宇重重,鱗次櫛比,顯得更加古樸巍峨。


    建築群的最西側是千載寺本寺,由績善亭、無極殿、三教堂、天王殿、大佛殿等佛教殿宇組成。殿後側是練武堂,是曆代高僧、道人與俗家弟子演武的地方。


    建築群的中間是三聖祠,由孔聖殿、伏羲殿、文王殿、女媧池等供奉儒教諸神的殿堂組成。


    三聖祠前是有名的博鼇潭,相傳是伏羲觀魚而頓悟,爾後畫出八卦圖的地方。


    據說在上古時分,此潭內有黑白兩種魚,互相追逐嬉戲,伏羲看見之後,久久沒有離去,三天三夜後恍然大悟而畫出奧妙無窮的八卦圖。祠後的小河上有座女媧橋,傳說中,伏羲與女媧時常橋上相會,互訴衷腸。


    千載寺建築群的東側是代表道家的殿宇,由太極宮、八卦門、太極殿、老君殿組成,裏麵供奉著道家諸位先賢。


    所以,這廣義上的千載寺正是三教合一的武林聖地,這樣的儒道佛集於一體的寶地千古未有之,而能衍生於唐,天時、地利、人和共同造就。


    千載寺本寺後殿有一塊巨大的廣場,四周開闊,並無遮擋,是千載寺練武堂。在初生的明媚陽光普照下,廣場上的青石地板也反照出一片熠熠生輝的光芒,這些堅硬的青石地板上,仍能看得到許多深陷的腳印,想是千載寺僧人常年練武不輟,以致留下踩踏的印痕,兩邊的木質兵器架上,井然有序地擺滿了棍棒、戒刀等兵器。


    早課過後,寬闊的練武場上人頭攢動:左邊是眾武僧,他們一身灰布袍,千層底上紮著綁腿;右邊是一眾俗家弟子,他們一身白衣,腳下踩著黑色軟短靴。


    場上總有三四百人,他們的隊形橫平豎直,間隔距離驚人的一致,全部排列得整整齊齊,眾人皆靜立不動,雙手胸前環抱,雙眼微閉,雙腿微曲,似鬆非鬆,體態自然,一個個摒除雜念,全身放鬆,練起了千載寺的無極樁功。


    整個練武場上鴉雀無聲,三四百人,連呼吸聲也收斂平緩,隻有清風拂過,帶動衣袂輕飄作響。


    “鐺……鐺……鐺……”幾聲渾厚的鍾聲從山頂準時傳來,聲震於天。


    辰時已到,鍾聲就是信號,領頭武僧一示意,眾武僧與俗家弟子剛才還紋絲不動,此時突然姿勢一變,眾人揮拳踢腿,拳腳相交,先由慢至快,後輾轉騰挪,上百人同時使開了一套拳法。


    頓時,廣場上拳風霍霍,喊聲震天,眾人踢打摔拿,上下翻飛,動作整齊劃一,隻見一片灰影與白影,大家揮汗如雨的練了開來。


    而領頭的武僧正是空見和尚。


    千載寺的武功,以無極內功為基礎,衍生出無極樁、無極拳、無極刀,無極棍等武學,這些千載寺傳統武藝可剛可柔、內外兼修、聲名遠播。


    今早天氣甚好,陽光一早便穿破晨霧,灑遍千載寺每個角落,裴旻經過多日調養,身體基本已經複原,他與月娥眉、公孫大娘、公孫管家四人閑來無事,便結伴在千載寺四處走走,他們一路走馬觀花,不期然來到千載寺的練武堂,也很輕易的見到千載寺武僧與俗家弟子習武的場景。


    按理說,江湖中一般的武林門派,大都門規森嚴,挾技自珍,本門之中的武藝絕學傳子不傳女,派中弟子另投他處學藝也會被認為是背叛師門,這種行為一旦被江湖中人知曉,那便會臭名遠揚,搞不好還會惹得別人群起而攻之。


    而且,江湖門派之間,尤其忌諱偷練別派武學,要想成為武藝高強之輩,除非生於武林世家,否則,不曆經千辛萬苦,輕易得不到武藝高明之人的傳授,也難以進入名門大派之門牆。


    但前文言道,在唐朝時分,社會較為開化,思想較為開明,武藝百花齊放,以致遊俠之風極為盛行,加之千載寺武藝本身也是集萬家之所長而成,故而並無江湖上的那些門派之見。


    當裴旻四人轉身欲自行回避之時,空見卻早已瞧見,他向練武場中眾人喝道:“停!”


    眾人立時雙拳一收,雙腳一並,挺胸並立,雙手背負,整整齊齊的列好隊伍,顯得訓練有素,又個個精神抖擻,威風凜凜。


    空見轉身向裴旻招手笑道:“裴公子,聽聞你從小習武,武藝高強,不知你習的是哪一路?可否願意下場指點指點?”


    裴旻拱手道:“在下客居寶寺,本就多有叨擾,怎敢在寺內撒野?更何況刀劍無眼,在下學藝不精,倘若收不住手,恐有得罪之處,豈不令小子惶恐!”


    空見和尚滿臉誠懇,道:“不妨事,武學須得多多實踐,我們寺內的師兄弟平日交手切磋,也是十分尋常之事,你和眾師弟交手,無關勝負,純屬武藝切磋,當點到即止即可。”


    “這……”


    裴旻暗想:“我初入江湖,臨敵經驗不足,上次與神秘黑衣頭人交鋒,片刻猶豫便吃了大虧,千載寺乃千年寶刹,藏龍臥虎,武術高手定然比比皆是,如今空見相邀,乃千載難逢的錘煉機遇,可千載寺於我有大恩,自己修行不夠,難免出手失去分寸……”


    他劍眉輕鎖,心下猶豫不決。


    就在此時,場中一僧見裴旻言語雖客氣,但仿佛對眾僧武功不甚介意,以為他有輕視之意,遂越眾而出,右手單掌豎胸,唱個喏:“阿彌陀佛,施主,貧僧空凡,請賜教!”


    裴旻情知如再推卻,反為不敬,他向場中一躍,已站在空凡對麵,姿勢簡單飄逸,他隨即朗聲道:“大師,小生學藝不精,請手下留情。”


    裴旻左手一揮,青鋼劍連鞘飛出,遠遠的插在地上。


    原來,裴旻眼見空凡赤手空拳,自不好使用兵器,隻好準備用家傳裴家戰拳試一試。


    空凡見裴旻棄劍用拳,覺得此子倒也傲氣,他也再不搭話,擺一個虛步亮掌勢,意為主隨客便,等待裴旻進招。


    裴家戰拳,乃裴鼎親傳裴家空手之武功,此拳多用於戰陣肉搏,故而簡單實用,拳招全是硬拳硬腳,絕不拖泥帶水。


    裴旻使開裴家拳,一招“三陽開泰”,連續三拳,急速向空凡頭部和左右胸膛攻去,一出手就是求勝心切的連環招式。


    裴旻這“呼呼呼”連攻出的三拳,皆被空凡閃過,甚至連空凡的一絲衣角都沒碰到。


    裴旻心下一急,攻勢愈快,拳法直如狂風暴雨般連綿不斷。


    可空凡依然對他不理不睬,一味躲閃。


    裴旻又連續不停的攻了二三十拳,踢出十餘來腳,但依然無功,慢慢地,裴旻銳氣已漸漸喪失,他久戰不下,暗暗心驚,甚至懷疑裴家戰拳的威力有限,他越想越急,越急越想,不大一會兒,他的背心隱隱沁出片片熱汗,拳腳因此也漸漸慢了下來。


    空凡覷得真切,內心雪亮,他知道裴旻已經力有不逮,但他不動聲色,待得裴旻招式用老,一拳迎麵向他擊來之時,他忽然側身一閃,躲過來拳,右手如電,已擒住裴旻手腕往後一拉,左手在裴旻背後一推,同時輕輕腳下一勾,裴旻本已初現疲態,被空凡借力用力,身體頓時飛快的向前跌撲而去。


    一旁的月娥眉不太懂得武藝,頓時看得花容失色;公孫大娘亦替裴旻手心裏捏了把汗;唯有公孫管家神色自若,也許在他看來,年輕人,不受些挫折和打磨,又怎能成就大器!


    眼見裴旻要跌個四腳朝天,隻見人影一閃,一人用手在他腰上輕輕一托,裴旻借勢一翻,堪堪落地,站穩腳步。


    裴旻驚魂初定,定睛一看,正是空見出手幫忙。


    正是:


    山外青山樓外樓,遭逢挫折別回頭。


    臥薪嚐膽有勾踐,忍辱負重報國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聖琴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繁星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繁星樓主並收藏劍聖琴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