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身後有了動靜,那渾身沐浴著淡淡的月色清輝的黃袍公子轉過身來。


    他仍舊穿著一身黃色的蜀錦長袍,一頭流雲似的長發披散在肩後,他瘦削的臉上有了血色,一雙手背在身後,正目不轉睛的盯著裴旻。


    正是那喪家犬!


    裴旻的眼裏透出了一絲驚喜,但轉而神色戒備,滿腹疑問,道:“我本以為你決意赴死,因此才投身岷江,不想喪兄早已安排下死裏逃生之策,這等瞞天過海的妙招,著實令人佩服。”


    喪公子坦然微笑道:“你難道不知狗善泅水麽?狗有九命,輕不易死。小小岷江,又怎能淹死我呢!但從今以後,我便是寶兒,那喪家犬之名以後將永遠絕跡於江湖。”


    裴旻一愣,道:“你既然已重獲生命,為什麽還要回來,難道,你深夜來此,有所指教?”


    一直以來,裴旻沒有把喪家犬當做真正的需要殊死搏鬥的敵人,反而是一種憐惜與相敬,這也許是他的性格上的弱點,那就是不輕易怨恨,不隨意記仇,甚至是有些優柔寡斷。


    “裴兄正義為懷,寶兒很是敬佩,故而數次不忍加害。我已厭倦江湖殺戮,早有借楗尾堰比鬥而退出江湖之念。隻是你我相逢有緣,臨別時,我來此與你相會,特有數言相贈。”


    裴旻不想這寶兒一經從善,前後表現有如天壤之別。世人皆善善惡惡,殊不知善惡隻是一念之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其實寶兒天性善良,以往淪為冷血殺人機器,實屬為自身經曆與所處形勢所逼爾。


    裴旻抱拳道:“裴旻願洗耳恭聽。”


    寶兒道:“我自小被一個神秘組織收養,被培養成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殺手,我所屬組織之邪惡冥頑,我不能盡言。我所有行動,都有令我亦聞之色變的影子殺手暗中監視,那日楗尾堰比鬥亦如是,我才在那影子殺手麵前故意墜入江中,以此掩人耳目,淡出江湖。尊主命我劫持皇帝與吳道子,一則使朝廷不戰自亂;二則圖謀吳道子所藏《江河社稷圖》之殘圖。此番我又功敗垂成,尊主必定派來更厲害的角色,你務必小心。”


    裴旻凜然道:“兄改惡從善,可喜可賀。江湖中如此波詭雲譎,恐離亂世不遠矣!”


    寶兒嘴角一揚,道:“亂世出英雄,裴兄青春年少,劍法超群,劍掃魍魎,指日可待。隻是你劍法尚未大成,須得及早參悟融匯出上乘劍法,方可進退如意,保國安民。”


    裴旻道:“言之有理,隻是……對於神秘組織,可否透露一些詳細信息。”


    寶兒搖頭道:“關於我的上家,我選擇忘記,那些秘密,我寧願爛在肚子裏也不會說的,否則,我又會引火燒身。”


    裴旻道:“沒有關係,我相信時候一到,一切自然會水落石出的。”


    寶兒點頭道:“那日你破我三節棍之劍法,便極其高明,給我三節棍,讓我助你一臂之力。這也是我今日前來的目的之一。”


    寶兒對他推心置腹,裴旻沒有猶豫,轉身入屋,將無影棍取出奉上。


    寶兒輕笑道:“你不怕我故技重施欺騙你麽?”


    裴旻坦言道:“我相信你已浪子回頭,洗心革麵。朋友相交貴在知心,其實第一次長生園中相見,我便已相信了你!”


    寶兒哈哈大笑,將三節棍舞動起來,棍影仍如一台轉動的風車呼呼作響。


    裴旻會意,舉劍刺去,劍入棍網,卻“叮叮”兩聲被銅棍蕩開,棍網依舊如故。


    裴旻凝目靜視片刻,將真力聚於長劍,將裴家刺劍發揮到極致,猛地刺了過去,雖未穿入三節棍的連接環中,但總算刺破棍幕,與三節棍絞在一起。


    “勢如奔月,迅如雷電,再加練習,這一式劍法必成,我去也。”


    說罷,寶兒將三節棍一拋,棍子落在屋旁的樹杈上,而一人一狗已漸漸地沒入了黑夜之中。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看似無情之人,其實才是最多情之人。


    接下來的日子,裴旻白日練劍,晚上則苦思冥想,他盤算著將先前參透領悟的破花麵狐鹿皮套之守劍、破龜君繞指柔之纏劍、破殊不赦鐵筆之點劍、破喪家犬三節棍之刺劍周而複始的練習,劍法果然提升不少:


    纏劍如絲,講究的是柔若無骨;點劍如針,則必須巧之又巧;刺劍向前,又需要準確鋒銳,雖每一劍式單獨練習已是十分純熟,但總是無法將這些劍勢融會貫通,裴旻對此頗為苦惱,當夜輾轉反側,腦海中滿是劍影。


    這一日清晨,他雞鳴便早起練劍,但仍是不得要領,他將劍在空中亂揮了幾劍,心情更加煩悶不安,他突然想起《無極心經》總綱中所說:人依托於自然而繁衍生息,萬事萬物不可違背順應自然的道理。


    裴旻不覺暗道慚愧:劍法也因順應自然之理,如若強練,勢必走入困境,庸人自擾。幸許劍法大成隻是時機未到,他日時機到時,一時頓悟也說不定。


    想到這裏,裴旻索性將長劍掛在房中,信步出屋,來到成都城中散心。


    他往城南而入,一路上人群紛擾,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裴旻本就心緒不寧,便專撿人少處行走,不知不覺向西南方走去。


    不一會兒,裴旻一抬頭,一座古祠就在眼前,隻見那門匾上刻著“武侯祠”三字,他微一沉吟:這莫不就是紀念蜀相諸葛亮的祠堂麽?既已到此,何不進去一觀?


    祠內青鬆參天,古柏蒼翠,鬆柏掩映間又陳列著一些栩栩如生的石馬石獅,顯得蕭瑟而幽靜。


    穿過一座圓形拱門,武侯諸葛孔明的塑像赫然展現在眼前:他仍是羽扇綸巾,一副麵含微笑之態,他眼望遠方,仿佛仍有當年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風采。


    隻見武侯塑像前有一白袍書生,身長不過七尺,頭戴雁翅冠,腰懸長劍,負手朗聲吟道: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吟罷,這書生輕歎道:“一首道盡諸葛平生,杜子美作得如此好詩,我也來吟上一首!”


    詩曰: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誌吞鹹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裴旻聽到這裏,忍住不拍手叫絕:“好一個‘千載獨知名’,諸葛武侯學究天人,擇得良木而棲,盡展平生所學,英名留後世,才學震古今,也算終身無憾了。”


    裴旻不但好劍,且自小讀得一些詩書,故而曆來並不以武夫自居,在他的骨子裏,文與武相輔相成,皆不可廢,所以,練劍之餘,他亦常手不釋卷,西晉陳壽所著之《三國誌》更是耳熟能詳,由此對三國時分風雲變幻的年代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倍加崇拜。


    那書生聞言,轉過身來,隻見其人四十餘歲,雙目黛藍,炯炯有神,頜下幾縷清須飛揚,一派仙風傲骨之態。他一見裴旻是一位並不相識而豐神俊朗的年輕人,心下微微納罕,拱手道:“兄台言之有理。未請教?”


    “在下裴旻,敢問先生是?”


    “李白。”


    裴旻見李白清奇儒雅,形貌異於常人,又出口成章,心下有意結交,便道:“在下初來此地,人生地疏,願與李兄結伴而行,不知可否?”


    李白一卷長袖,爽朗大笑道:“有何不可,相逢何必曾相識,請跟我來。”說罷,他邁步在前引路。


    兩人邊走邊看,李白還不時的向裴旻介紹這武侯祠中的景物,諸如那三絕碑,那劉關張的塑像等,看來他對此地極為熟絡。


    轉悠了小半日,兩人出了祠堂,李白感慨道:“祠中遊半日,聖賢已遠逝。望展淩雲誌,隻恐來日遲。”


    裴旻見他言語中有股壯誌難酬之意,也同感惆悵。


    突然間,剛才還晴好的天氣,說翻臉便翻臉,頃刻間便是烏雲蓋地,狂風四起,路人倉惶而歸家,鼠蟻受驚而逃竄,豆大的雨點隨之劈裏啪啦地打將下來。


    李白拉著裴旻的手道:“天有不測風雲。裴兄不妨請到寒舍,你我舉杯吟佳句,把酒話驟雨。”


    裴旻也無甚去處,與李白又有一見如故之感,盼與之深交,便與之同行。


    兩人一路小跑,行不多遠,大雨已如瓢潑般傾瀉而下,幸好兩人已來到一株大樹下。


    好大的一株黃桷樹!樹冠覆蓋方圓十餘丈,一如翠綠的巨傘,將風雨遮擋了大半;樹枝粗壯,橫逸斜出,層層疊疊又各展所長,四周枝頭垂落近地,伸手可觸;樹幹有七八名壯年男子合抱之巨,樹皮幹枯緊致,曆經歲月的滄桑;樹根盤根錯節,牢牢抓住地麵,鑽入地心。


    而就在老樹的根部,又有一棵成年人腰粗般的新樹蓬勃向上,與老黃桷樹相倚靠相呼應。


    樹上白鶴成群,以此為庇護之所,大雨來臨十分,它們或淩空展翅,或梳理羽毛,或呼朋引伴,或靜立獨思,其壯觀之景比之長生園中的核桃王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古華夏西南盛產黃桷樹,這種樹生長緩慢,一經長成便枝繁葉茂,獨木成林,紮根當地,挺立幾百年不倒,樹之左近往往住有人家。


    李白伸手在樹幹一凹陷處按了三下,隻聽得“喀拉拉”一陣輕響,大樹身上竟打開了一扇小門,李白在前領路,一躬身鑽了進去。


    正是:


    世稱謫仙人,舞劍弄詩文。


    醉時千樽酒,臥看滿天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聖琴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繁星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繁星樓主並收藏劍聖琴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