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老黃桷樹的樹幹已半邊中空,內有一架木梯,直通往樹根下一間小小的地下室。


    兩人席地而坐,李白將一些果脯等幹糧與一壇酒搬至一張古樸的木幾上,再拿出了兩隻銅爵杯,待他拔開酒壇封蓋,一股幽香直撲了出來。


    李白邊往銅爵倒酒,邊說道:“你是我第一個邀請進入此洞的客人,便需用好酒招待,這可是成都本地有名的佳釀------劍南春,請!”說罷,他先將一杯酒一飲而盡。


    裴旻也學著李白的樣子,將一杯酒喝了個底朝天,他雖酒量一般,但直覺此酒不燒喉,不辣口,醇厚綿長,口舌留香,並非一般燒刀子那種辣辣的味道,也不禁讚了一聲:“好酒!”


    兩人吃了些幹糧,喝了幾杯,眼色漸漸迷離朦朧,話兒也漸漸多了起來。


    裴旻道:“這裏清淨隱蔽,倒是個喝酒的好地方。如此一個僻靜的所在,不知李兄如何尋得?”


    李白笑道:“我本世居蜀中,離這成都府不過百裏之遙,隻因我一向愛慕蜀中人物風情,因此時常在這一帶逗留遊走,無意間覓得這個安身之所。”


    “那此番太白兄是專程造訪武侯祠的了?”


    “非也。我此番聽聞皇帝陛下屈駕成都,便連夜趕來,走了三天三夜,不想仍是晚了一步。那武侯祠我已多次前往憑吊,但思慕之情未有稍減,便在此幸遇裴兄。”


    “追尋皇帝有何貴幹?”


    裴旻頓生警覺,喪家犬之教訓仍曆曆在目,一些殘酷的現實讓他對人隻信七分,而留三分警惕。


    然而此前之人怎麽看也不像是一個殺手,但知人知麵不知心,一切還是小心為上。


    李白輕歎道:“我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武鄉侯諸葛孔明以經天緯地之才輔佐先主後主,出茅廬,起新野,戰赤壁,圖荊州,平蜀郡,成帝業,六出祁山,鞠躬盡瘁而死,但青史留偉名,後世歌賢德,怎不令人豔羨!我乃聖人老子之後代,亦是皇族後裔,從小飽讀詩書,立誌高瞻,怎不企盼有一天能大展宏圖,振興家門,青史留名。我此次得蒙陛下禦書召見,但願能如諸葛孔明一樣盡展所學,為陛下獻上治國之策,方不負勤平生之誌。你我總算投緣,但今日一聚之後,明日我便隨即動身,再入長安,請再飲一杯。”


    裴旻聽聞他是蒙皇上召見,肅然起敬的同時又多了一層隱憂。能蒙玄宗皇帝垂青,此人必定多有才名,始不垂翅,終能奮翼。但玄宗近年來拋棄了勵精圖治,任人唯賢的大好局麵,反而耽於享樂,任人唯親,以貌取人,未必對真才實學之人誠心相待,鍾馗撞金榜便是前車之鑒,李白亦恐步其後塵,但此時裴旻又不便明言,以免有損李白士氣。


    想起鍾馗,裴旻的心還在隱隱作痛。他並沒有在意李白話語中的“再入長安”的含義,他也不知道李白已有過一次受挫的經曆。


    那是十二年前,為實現自己效忠唐朝的抱負,李白初進長安,以一篇洋洋灑灑數千言的《大獵賦》進獻玄宗皇帝,賦中辭藻華麗,誇耀唐朝開元盛世空前繁榮,再無其他年代可以比擬。


    此賦被當朝光祿卿許輔乾所欣賞,於是,他將李白推薦至當朝右相張說之處。


    張說早聞李白才學過人,但因他年事已高,病體殘軀不能接見,便托自己的二兒子,當朝寧親公主的駙馬---太常卿張垍(音ji)接待李白。


    張垍本是玄宗眼前的紅人,平日也作得些許文章取悅聖上,但當他讀過李白的《大獵賦》後,深感李白才學遠勝自己,頓時心生嫉妒:如將此人薦與皇帝,將來自己必定失寵。於是他對李白閉門不見,借故推脫疏遠。


    李白在長安等了大半年,從枝繁葉茂的初夏等到草枯葉落的深秋,他一無所獲,唯有大歎“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歸去來!”就此悲憤的離開了長安。


    李白由此對仕途意興索然,便縱情山水,好詩源源不絕的從他口中脫口而出,長安拒絕了一位想做官的李白,卻反而成就了詩情大發的偉大詩人李白,可見世間的諸多事物,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未可預料也。


    由此,李白的大名終於傳入了玄宗的耳中,玄宗親下詔令,宣李白進長安侍墨。


    真所謂誌士之心永不死,雖然曾經受挫,但李白還是決定再度前往長安,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裴旻雖是赳赳武夫,常年打拳舞劍,但自小也蒙詩書熏陶,文事也自不弱,父親從小對他悉心栽培,指望他文能定國,武能安邦,書中投筆從戎之班固,熟讀春秋之關羽,飲酒賦詩之曹操,儒雅風流之周瑜,無一不深深地影響著他,使得他向文武雙全的目標而追求,所以,裴旻對李白這樣文武雙全的人是極其欽佩的。


    裴旻道:“我見兄長身帶長劍,裴旻別無所好,對劍卻是愛之如命,不知可否將劍借來賞之?”


    李白微笑道:“千裏不留行,十步殺一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寶劍配美酒,相得益彰,白可一日無山珍海味,但不可一日無酒、一日無劍。老弟既然愛劍,更是同道之人,便請看來。”


    說罷,李白解下身邊的長劍,雙手托著遞了過去。


    裴旻將劍捧了過來,輕輕撫摸,隻見此劍之劍鞘用上好花梨做成,上麵鏤刻著麒麟祥瑞圖;劍柄護手處鑲著一麵小巧玲瓏的八卦寶鏡,劍柄尾端懸掛著一縷長長的白色劍穗。


    裴旻緩緩抽出長劍,隻見劍寬二指,劍刃薄如蟬翼,劍脊平滑剛硬,劍身白如霜雪,整支長劍在這鬥室中隱隱溢出淡淡的銀色光華。


    裴旻讚道:“好劍!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裏。此劍霜華絕代,如能臨風起舞,豈不快哉!”


    裴旻遂收劍入鞘,將寶劍遞還李白,愛劍之人,見獵心喜,並不是想據為己有,而是想持劍起舞,閱劍無數,以為談資。就像好色之徒一見妙色女子便想一親芳澤,異曲同工爾。


    李白接過長劍,亦輕撫劍匣,一如撫摸一位深愛的女子,並款款深情道:“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此劍名‘秋霜’,是我早年遊鹹陽時所得,其劍鋒如秋霜晶瑩冷練,是以得名。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不知不覺我已度過人生的四十多個春秋,但願此行長安能直掛雲帆濟滄海吧。兄既然喜好此劍,明日就請於樹下舞劍,何如?”


    俗語雲: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世上之人,無論三百六十行中的哪一行,都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勤奮向上者、光明磊落者、善良忠厚者、與世無爭者、陰險毒辣者、爭權奪利者、貪婪狡詐者、睚眥必報者、錙銖必較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道不同不相為謀,隻有情義相投,方能一路同行,裴旻便是那勤奮向上又略顯憨厚之人,故而月娥眉、公孫大娘、王積薪、張旭、吳道子、李白等正直之人皆能與之傾心相處,互吐肺腑之言,便連喪家犬也被他初陽般的性格融化了霜凍般的冷漠之心。


    裴旻與李白相談甚歡,待酒過半酣,便於這奇特的樹根鬥室中抵足而眠。


    一股瑩潤而柔軟的空氣撲進了小屋,裴旻睡眼惺忪的站起身來,恰逢李白已整裝待發,他白袍著身,頭帶雁翅帽,腰懸長劍,渾身有著淡淡的又卓爾不群的雍容之光,李白正打開小屋的木門信步踱出屋外,屋中隨之射入了一抹斜斜的朝陽。


    裴旻隨之來到屋外,放眼望去,隻見雨過天晴之後,萬裏江山呈現出一派空山新雨後的景象:所有的喬木與細草經過風雨的洗滌,以全新的容顏展現在眼前,各色深綠、淺綠、翠綠、墨綠的葉兒婆娑搖曳,滿眼的翠色欲流;有幾隻黃鶯在柳枝間呼朋引伴、婉轉跳躍;而灰雀們卻成群結隊的由這邊的枝頭飛向那邊的枝頭;小水渠裏的水兒正歡快而不知疲倦地流著,蟲兒們又紛紛忙碌起來……


    裴李二人站立於老黃桷樹樹冠之下,李白道:“今日我們舞劍作別,且看我先舞來!”


    李白掣劍出鞘,口裏輕吟一句“趙客縵胡纓”,他矮身虛步,左手劍指搭於右腕,右手掌中長劍劍尖朝天畫一盔纓狀的圓圈,作一個起手式。


    緊跟著他念出一句“吳鉤霜雪明”,長劍同時平平送了出去,又將劍身緩緩鉤帶回來,又平平送出,往返有三,朝陽從劍身反射開來,明晃晃的叫人睜不開眼。


    他又舉劍疾走幾步,長劍一收反背身後,騰身高高躍在空中,一句“銀鞍照白馬”吐出,人已落下成騎馬式,安如泰山不動。


    稍停片刻,隻見李白腳下連環旋轉,地上塵土飛揚,長劍在手中挽起幾朵劍星,正應一句“颯遝如流星”!


    李白每吟出一句詩,便揮出一式劍招,從“趙客縵胡纓”的起手式,到“十步殺一人”的快劍,再到“閑過信陵飲”的緩慢凝滯之劍,再到“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的劍網,直至“救趙揮金槌”的威猛劍法,最後念到“白首太玄經”這句時,隻見李白左腳一勾,劍鞘跳到了他的左手!


    李白將秋霜劍舉過頭頂,緩緩收入劍鞘,劍之光華隨之斂去,此時堪堪二十四式劍招使完,恰應了二十四句詩意,這正是其最為得意的詩作之一:《俠客行》。


    危險,正向著萍水相逢的二人席卷而來。


    正是:


    緣來緣去總相逢,皓月自懸碧空中。


    一杯清酒聚佳朋,鴻飛冥冥起殘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聖琴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繁星樓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繁星樓主並收藏劍聖琴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