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淩清醒過來,略彎腰賠了個不是,隨後走出殿外。門前居高臨下,白玉階下雕欄畫梁一覽無餘。剛才那遠在數丈之外的龍椅仿佛穿越虛空,離自己隻有咫尺之遙。
身後跟出來的人日日與薛璃站在一處,又年歲相仿,算得相熟,追著薛淩輕聲道:“江兄今日似乎有所不適”
薛淩隨著人流往宮門方向邁步不停,壓著嗓子隨口道:“染了些風寒,不關緊。”
那人並未再問,直出了宮門,向臨近幾人拱手作別,薛淩轉向一旁茶樓,輕車熟路上了二樓雅間。
江府的小少爺身子弱不禁風,上朝半年得有五個月整的時間,皆是進宮前在茶樓修整,散朝後在茶樓小憩,隨後才由下人駕車領回去。是故自薛璃入仕,這茶樓有一雅間就成了他專屬。
夥計惦記著這弱柳嬌花一樣的琉璃郎身子不適,迎著薛淩道:“江大人可好些了,後廚特備了薑湯,一直沸著呢,給您沏一壺去”
早間一聽說這小少爺有恙,掌櫃就交代後廚給下了陶罐,爐子上一直煨到現在,進出都是公孫王侯,誰敢怠慢了去。
麵具下的眸子是往日熟悉笑意,眼尾上翹,瞳孔柔成一汪水。大概“江大人”嗓子不適,並未如往常風流浪蕩的喊快給爺來一碗,僅輕哼了聲“嗯”。
薛淩推門入內,薛璃仍是個小廝模樣麵朝外坐著窗戶前。聽見門響,驚恐回過頭來,手還死死攥著,見是薛淩,才長舒了口氣,身子漸漸放緩。薛淩目光在他手上瞧了一眼,走近幾步道:“先去換了衣著吧。”
薛璃依言起了身,進到屏風內側,片刻後出來,薛淩已將麵具摘了下來。她慣來粗手粗腳,此時卻是近乎雙手捧著給了薛璃。
這破爛玩意兒難尋,摔了不知要上哪去找。東西沒了便沒了,眼前蠢貨的命要緊。
薛璃欲接,手伸出來,那枚金印竟還在手上攥著,不知是方才一直沒丟下,還是換了衣服又給捏手上。給薛淩瞧著,他有所局促,又忙不迭將手縮回去,摸了一把周身,將印藏在了裏衣內襟處。
然這些動作其實也不過就是片刻,薛淩舉著麵具卻無端等的頗有些不耐煩。印是她臨出門塞給薛璃的。隻說這病秧子大概是沒幹過這種生死一線的勾當,在江府已見其緊張情緒,雖路上故作鎮靜,實則進了這茶樓便近乎癱軟,換過衣服後更是栽在軟榻上連句話都說不出來。
她昨日便起了要將金印還給薛璃的心,卻並不是急在一朝一夕,今兒臨走卻又特意揣在了身上。
官員上朝不得有隨行小廝,往宮門口這一段路大多數人也是帶一貼身的留著等候即可。她既扮作了小廝,再另帶就惹人眼,想及薛璃要一人在茶樓獨處,生死無定的等一個壓根不知何時能回之人,若沒個東西作念想,實在過去難熬。
是以這枚印,倒是恰好派上用場。
當年薛弋寒如此維護於他,二人真正父子情深,得見遺物,總該有所觸動吧。與其讓他擔驚受怕的等,不如把思緒消磨在流兩滴眼淚惦記亡人上頭。
走時如此想,可這會看道薛璃大概真是半個上午都在思念亡人,她又忍不住想滑出劍來將東西給他劈個幹淨,可惜的是今日不能藏鋒,所以恩怨不在。
有些人,可憐的緊,她明明自己做不來,還要與人裝作是因為劍不在。
然世人隻能看見那些裝作,肉眼不辨凡胎。薛璃瞧出薛淩神色不佳,趕緊接過麵具戴在自己臉上,恍若就能遮住滿腹心虛畏懼。
薛淩側身亦去了屏內,卻是耽擱的極久。早間進樓時,因畫了臉,得抱著一個大包袱作掩。旁人問起,說是給江少爺添些冬衣擱在茶樓便罷,這會再要扛著走就惹人耳目了。
是以江玉楓將藥水藏在那包袱之類,讓薛璃散朝之後即在茶樓裏洗去再行返回,尤其要記得將沾有顏料的水處理幹淨。
待銅鏡裏原樣顯露,擦幹了水漬,薛淩又用備好的皮囊裝了髒水拎著,出來之時,桌上果然多了隻銅壺,估摸著是活計說的久沸薑湯,旁邊還擱了小蝶蜜餞解辛辣。
薛淩掀開,裏麵還是滿滿當當。應是擱了好一會,已失了灼熱氣。薛璃早看見了但他茶水都沒喝幾口,哪有閑情喝這玩意。見薛淩已收拾妥當,輕聲道:“走吧,回去再說。”
薛淩鬱氣未解,也不答話,捏了捏手腕,走到桌麵拿起茶碗連飲了兩三碗。薛璃一旁訥訥提了一句:“小心燙。”
有了成見,說什麽都是徒惹怒氣。放了這麽久,燙個屁,薛淩腹誹。隻是江府的小少爺肩不能提手不能抗,萬萬不能幹出摔碗這種事。薛淩強忍著重重將碗擱到桌上,冷冷道:“全天下都知道了你染了風寒,不喝它個底朝天,店家說出去如何是好”
這話雖在理,終還是個怨憎當頭口不擇言的渾話,薛璃卻當了真。他少有更事,比不得薛淩等人心細,然並非愚魯。這次江玉楓耳提麵命,連走這一路遇到哪些人都做過預想,教了他如何答話。不過是江家父子都未曾這般在茶樓長居,沒想到掌櫃的如此熱忱罷了。
即便不是如此精心詳細,薛璃亦知知道一旦事發後果不堪設想,當即衝上來學著薛淩模樣滿了一碗,飲的嗆咳連連。
再要往外倒,薛淩已走出幾步,近到門口處,看外頭左右無人,悶“哼”了一聲道:“你蠢啊,馬跑個百八十裏回來都喝不了這麽多”。說罷先站到了門外。
薛璃被她激的啞口,托著碗又咳了幾聲才輕輕放回桌上,猶不放心的去掀了壺蓋,看裏頭湯水隻餘小半壺,方喘勻了氣。
走了幾步臨出門,又不自覺整了整袍子麵具,手往裏衣襟處摸了摸。別的或然是假的,然他身子弱可是實打實的沒糊弄過誰。深秋早間已是頗涼,就這麽稍許折騰,他竟然已是一身的碎汗。
下樓之時,連活計都瞧出江大人耳根水珠,討好說是薑湯有奇效。再往後瞅薛淩,赫然是個生麵孔。江小少爺貌若跋扈,實則極好說話。這小夥計仗著相熟,調笑了聲:
“今兒怎不是懷周小爺跟著大人”
身後跟出來的人日日與薛璃站在一處,又年歲相仿,算得相熟,追著薛淩輕聲道:“江兄今日似乎有所不適”
薛淩隨著人流往宮門方向邁步不停,壓著嗓子隨口道:“染了些風寒,不關緊。”
那人並未再問,直出了宮門,向臨近幾人拱手作別,薛淩轉向一旁茶樓,輕車熟路上了二樓雅間。
江府的小少爺身子弱不禁風,上朝半年得有五個月整的時間,皆是進宮前在茶樓修整,散朝後在茶樓小憩,隨後才由下人駕車領回去。是故自薛璃入仕,這茶樓有一雅間就成了他專屬。
夥計惦記著這弱柳嬌花一樣的琉璃郎身子不適,迎著薛淩道:“江大人可好些了,後廚特備了薑湯,一直沸著呢,給您沏一壺去”
早間一聽說這小少爺有恙,掌櫃就交代後廚給下了陶罐,爐子上一直煨到現在,進出都是公孫王侯,誰敢怠慢了去。
麵具下的眸子是往日熟悉笑意,眼尾上翹,瞳孔柔成一汪水。大概“江大人”嗓子不適,並未如往常風流浪蕩的喊快給爺來一碗,僅輕哼了聲“嗯”。
薛淩推門入內,薛璃仍是個小廝模樣麵朝外坐著窗戶前。聽見門響,驚恐回過頭來,手還死死攥著,見是薛淩,才長舒了口氣,身子漸漸放緩。薛淩目光在他手上瞧了一眼,走近幾步道:“先去換了衣著吧。”
薛璃依言起了身,進到屏風內側,片刻後出來,薛淩已將麵具摘了下來。她慣來粗手粗腳,此時卻是近乎雙手捧著給了薛璃。
這破爛玩意兒難尋,摔了不知要上哪去找。東西沒了便沒了,眼前蠢貨的命要緊。
薛璃欲接,手伸出來,那枚金印竟還在手上攥著,不知是方才一直沒丟下,還是換了衣服又給捏手上。給薛淩瞧著,他有所局促,又忙不迭將手縮回去,摸了一把周身,將印藏在了裏衣內襟處。
然這些動作其實也不過就是片刻,薛淩舉著麵具卻無端等的頗有些不耐煩。印是她臨出門塞給薛璃的。隻說這病秧子大概是沒幹過這種生死一線的勾當,在江府已見其緊張情緒,雖路上故作鎮靜,實則進了這茶樓便近乎癱軟,換過衣服後更是栽在軟榻上連句話都說不出來。
她昨日便起了要將金印還給薛璃的心,卻並不是急在一朝一夕,今兒臨走卻又特意揣在了身上。
官員上朝不得有隨行小廝,往宮門口這一段路大多數人也是帶一貼身的留著等候即可。她既扮作了小廝,再另帶就惹人眼,想及薛璃要一人在茶樓獨處,生死無定的等一個壓根不知何時能回之人,若沒個東西作念想,實在過去難熬。
是以這枚印,倒是恰好派上用場。
當年薛弋寒如此維護於他,二人真正父子情深,得見遺物,總該有所觸動吧。與其讓他擔驚受怕的等,不如把思緒消磨在流兩滴眼淚惦記亡人上頭。
走時如此想,可這會看道薛璃大概真是半個上午都在思念亡人,她又忍不住想滑出劍來將東西給他劈個幹淨,可惜的是今日不能藏鋒,所以恩怨不在。
有些人,可憐的緊,她明明自己做不來,還要與人裝作是因為劍不在。
然世人隻能看見那些裝作,肉眼不辨凡胎。薛璃瞧出薛淩神色不佳,趕緊接過麵具戴在自己臉上,恍若就能遮住滿腹心虛畏懼。
薛淩側身亦去了屏內,卻是耽擱的極久。早間進樓時,因畫了臉,得抱著一個大包袱作掩。旁人問起,說是給江少爺添些冬衣擱在茶樓便罷,這會再要扛著走就惹人耳目了。
是以江玉楓將藥水藏在那包袱之類,讓薛璃散朝之後即在茶樓裏洗去再行返回,尤其要記得將沾有顏料的水處理幹淨。
待銅鏡裏原樣顯露,擦幹了水漬,薛淩又用備好的皮囊裝了髒水拎著,出來之時,桌上果然多了隻銅壺,估摸著是活計說的久沸薑湯,旁邊還擱了小蝶蜜餞解辛辣。
薛淩掀開,裏麵還是滿滿當當。應是擱了好一會,已失了灼熱氣。薛璃早看見了但他茶水都沒喝幾口,哪有閑情喝這玩意。見薛淩已收拾妥當,輕聲道:“走吧,回去再說。”
薛淩鬱氣未解,也不答話,捏了捏手腕,走到桌麵拿起茶碗連飲了兩三碗。薛璃一旁訥訥提了一句:“小心燙。”
有了成見,說什麽都是徒惹怒氣。放了這麽久,燙個屁,薛淩腹誹。隻是江府的小少爺肩不能提手不能抗,萬萬不能幹出摔碗這種事。薛淩強忍著重重將碗擱到桌上,冷冷道:“全天下都知道了你染了風寒,不喝它個底朝天,店家說出去如何是好”
這話雖在理,終還是個怨憎當頭口不擇言的渾話,薛璃卻當了真。他少有更事,比不得薛淩等人心細,然並非愚魯。這次江玉楓耳提麵命,連走這一路遇到哪些人都做過預想,教了他如何答話。不過是江家父子都未曾這般在茶樓長居,沒想到掌櫃的如此熱忱罷了。
即便不是如此精心詳細,薛璃亦知知道一旦事發後果不堪設想,當即衝上來學著薛淩模樣滿了一碗,飲的嗆咳連連。
再要往外倒,薛淩已走出幾步,近到門口處,看外頭左右無人,悶“哼”了一聲道:“你蠢啊,馬跑個百八十裏回來都喝不了這麽多”。說罷先站到了門外。
薛璃被她激的啞口,托著碗又咳了幾聲才輕輕放回桌上,猶不放心的去掀了壺蓋,看裏頭湯水隻餘小半壺,方喘勻了氣。
走了幾步臨出門,又不自覺整了整袍子麵具,手往裏衣襟處摸了摸。別的或然是假的,然他身子弱可是實打實的沒糊弄過誰。深秋早間已是頗涼,就這麽稍許折騰,他竟然已是一身的碎汗。
下樓之時,連活計都瞧出江大人耳根水珠,討好說是薑湯有奇效。再往後瞅薛淩,赫然是個生麵孔。江小少爺貌若跋扈,實則極好說話。這小夥計仗著相熟,調笑了聲:
“今兒怎不是懷周小爺跟著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