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就在嘉興東,行不半日,船到,上岸走了二裏餘,便到驛站歇腳。自有驛卒伺候著梳洗飲食。不過令李羨之不解的是,這樣一個小小驛站,竟有二三十名攜弓帶箭的兵丁守衛。
餐飯畢,驛卒來收了杯盤碗筷,又奉上茶來。李羨之一邊捧出書來讀,一邊吃茶,剛吃了半盞,便聞叩門之聲。
金順兒開了房門,一個未入流的小吏撞了進來,乃是館驛驛丞,跪拜在李羨之腳下,道:“小吏拜見太爺來遲,還請恕罪。”
李羨之放下手中書卷,起身道:“貴丞請起,我尚未拜印,還當不得‘太爺’之稱。
驛丞道謝起身。李羨之讓座,又命金順兒、韓釧兒看茶。驛丞又拜謝了,然後坐了側位吃茶。
李羨之正好想起來時所見,便問道:“敢問貴丞,可是來了要員宿在此?”
驛丞忙放下手中茶盞,便要起身回話,不料手下一滑,打翻了茶盞,又連忙用袍袖去抹幾上的茶水。
原來那時官場等級森嚴,這驛丞在此為吏多年,每日迎來送往,形形色色官人見了許多,卻從未見過李羨之這般客氣的縣太爺,因此一時受寵若驚,才有此窘態。
李羨之見驛丞這般反應,不禁啞然失笑,道:“貴丞且莫要拘謹,坐著回話便可。”
驛丞連連告罪,才又坐下,道:“平湖乃近海之地,鮮有官員往來,今日隻有太爺一位命官宿於此間。不知太爺為何如此問?”
李羨之道:“我來時見館驛內外護衛森嚴,隨口一問而已。”
驛丞道:“卻是這樣,自嘉靖以來,兩浙之地深受倭患荼毒,沿海數十裏,幾成白地。賴有戚少保練兵抗倭,才救萬民於水火中。此後經曆代剿捕,倭寇幾近滅絕,但近年又有海盜不時進入縣境,打家劫舍,擄男掠女,守備衙門的兵馬來此剿了幾次,卻都收效甚微,因此隻好時時提備,重兵守衛縣中緊要之處。”
李羨之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次日一早,李羨之早早起來,用過早茶,便準備著前往縣城。
驛丞送出館驛,方一出門,便見兩頂轎子已在館驛門前落下,轎子上掛著兩個木牌,上麵寫著“平湖縣衙”的字樣。
這時,較小一頂轎子中下來一個穿著綠色八品官袍的人,怡然地搖著手中折扇。那老夫子就在階前向李羨之行禮道:“下官見過太爺。”
李羨之略一欠身,算是答禮,問道:“閣下是?”
那人“嗬嗬”笑道:“下官錢若舉,字明厚,便是本縣縣丞。”
李羨之拱手道:“久仰!久仰!”
錢若舉滿臉堆笑道:“周太爺遣我來迎新太爺上任。”又回身對著轎夫喝道:“還不請新太爺上較!”轎夫連忙壓轎。”錢若舉指著那頂大轎道:“請太爺上轎。”
李羨之遲疑了片刻道:“有勞錢大人了,隻是我騎慣了馬,轎子坐著卻不自在。”說著,又問驛丞:“可有驛馬借我一匹騎?”
驛丞連道:“有,有,有。”便令手下驛卒牽一匹來。不一刻,驛卒牽著馬到,待李羨之上馬,又牽著往縣衙走。
錢若舉見狀,嘴裏嘟囔道:“真是奇了,倒有不坐轎的官。”說完,自顧鑽入轎子,下令起轎。
如此,李羨之騎馬走在前頭,後麵一頂空轎,一頂錢縣丞的轎跟著。不到一個時辰,轎子落在縣衙門前,李歆方一下轎,便見一群人簇擁著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立在縣衙門口。見李羨之下了轎,一幹人迎了上來見禮,老者率先發言道:“敝姓周,閣下便是來接任的新太爺吧?”
李羨之明白此人就是周知縣了,於是打躬行禮,口稱:“周大人。”
周知縣輕還一禮道;“我的身子骨不行了,早盼著朝廷派人來接任,好回鄉過幾年安生日子,今日終於將李大人盼來了。”
未等李羨之言語,旁邊一個精瘦的人搶著接話,隻見他鷹鉤鼻,深眼窩,蓄著一綹山羊胡,聽聲音像帶著三分癆病,穿著九品官服。說道:“周大人,是不是先請李大人衙內說話?”
周知縣哈哈一笑,道:“老朽了,一時忘卻了禮數,不是苗先生提醒,幾乎怠慢了李大人。李大人請!”言未畢,身後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一幹人等立時讓出通道。周知縣道:“李大人請!”說罷,便當先領路,往衙裏走去。
穿過正堂,便來到二堂,周知縣命人看茶,一盞茶畢,一名雜役進來,揖手道:“稟太爺,都備妥了。”
周知縣揮了揮手,雜役又作了個揖,退出去了。周知縣起身道:“府裏有個淮安名廚,做的一手好淮揚菜,今日略備些薄酒,權當為李大人接風。”說罷,又引著向後走。李羨之初來乍到,隻好客隨主便,跟著他走。
轉彎抹角來到後堂外,出了一個小角門,眼前豁然另一番天地。此處乃是一座園林,園中曲徑通幽,亭台林立,還有滿園的奇花異卉,假山怪石,宛若仙境一般。走了七八十步,上了二三十級台階,又過了一座小木橋,來到了修在荷塘中央的亭子中,亭上匾額書著“荷風亭”三個大字。此時正是盛暑時節,荷花開的正旺,微風拂過,荷香撲鼻。李羨之心想:“想必這荷風亭定是因此得名的吧。”
亭子中,錢若舉和那位苗瘦子以及一眾官吏已經候著了。石圓桌上也經擺了滿滿的一桌珍饈,不外是燉、燜、煨、焐、蒸、燒、炒,雞、鴨、鵝、魚、豬,各式菜蔬。周知縣又引見了一番,錢若舉李羨之已經認識,那位苗瘦子名銓,字子衡,是縣中主簿。還有幾位便是教諭、訓導,六房吏員等等,一一與李羨之見禮。
而後,周知縣又讓著李羨之坐了首席,自己坐了主席,其餘人各按次序落座,坐定之後,席中尚空一座。周知縣麵色微慍,道:“新知縣蒞任,趙典史怎麽不來?”
苗主簿忙尖著嗓子接道:“適才有農戶來報失了耕田的牛,趙典史帶人捕賊去了。”
周知縣道:“這樣的小事,派幾個快手去就是了,他趙典史雖不入流,也是吏部銓選的命官,怎的總這麽沒有體統。”說罷,轉臉對李羨之笑著道:“他既不在,便不管了,先上菜,請李大人用。”說著,拍了拍巴掌,早有七八名侍女魚貫而入,又端上來一盤扒燒整豬頭,一盤三套鴨,之後,擺好杯、箸、碗、碟,斟上美酒,立在身後伺候。
李羨之粗略算了算,這一桌美味至少得二三百兩銀子,即便長於巨富之家,他也未見過如此排場,不由得在心裏暗自嗟歎。
當日,李羨之與那三人就在這荷風亭中一邊飲酒,一邊賞景,直至黃昏時分才各帶著幾分醉意,興盡而歸。
宴席方散,李羨之剛出前廳,欲見趙典史與幾個快手捕了偷牛的賊回了來。
趙典史就在階下參拜,拜畢,也不說話,押著犯人徑直走了。原來這趙典史名文徽,字光慎,本出自官宦門第,卻不讀八股,隻愛走馬放鷹,涉獵兵書,待其父母死後,因其不善營置家產,家道自此中落,為了生計,便投身縣衙,做了這個不入流的小吏。為人正直孤傲,頗見不慣官場營私奉承的舉動,因此常與上官不和,見了滿身酒氣的李羨之,自然也就沒有好臉色了。
不過李羨之這樣,也是官場逢迎的手段,並非出自本心,對趙文徽如此性情,倒頗為讚譽,欣賞有加。正因如此,趙文徽日後便成了李羨之手下最重要的助手之一,而趙文徽也因李羨之而大富大貴。不過此皆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當晚宴散,李羨之就在縣衙中歇宿。次日早起,李羨之沐浴更衣,穿起了七品官服,拜過印後,正式接任知縣。至正午時分,倉庫卷宗查點交接完畢,並無甚大差錯。
用過午飯後,周知縣便告辭離去,家眷、財帛共置了三輛大車。李羨之與錢若舉、苗銓及一眾縣吏送至城外長亭。臨行前,周知縣將李羨之叫至一旁道:“老夫不才,承蒙天子隆恩才在這平湖縣做了兩任的父母,怎奈老夫年邁昏聵,唯恐負了聖恩,所幸有錢、苗兩位大人頗為得力,這數年以來縣中大小事務多仰賴之,才能如今日之井井有序,此二位身負高才,還希望李大人善用之。”
李羨之拱手道:“有勞周大人費心教誨,下官不勝感激。”周知縣登車,拱手與眾人作別離去。李羨之與眾人返回衙門,次日一早,便入衙視事。
一縣要務,不外錢穀、刑名二事。李羨之命人將倉儲錢糧的賬冊和在押犯人刑獄卷宗搬了出來,每日細細地看。每隔三日,還要放告,上堂聽訟。
未過多久,便忙的暈頭轉向,想要把事務交給下麵佐貳官吏去辦,卻又不知根底,怕受了蒙蔽。正無計可施之時,忽的想起一個人來,不禁喜上心頭,以手加額,自言自語道:“一時忙的昏了頭,怎的把他忘了,若有他相助,區區一縣事務,何足道哉。”
餐飯畢,驛卒來收了杯盤碗筷,又奉上茶來。李羨之一邊捧出書來讀,一邊吃茶,剛吃了半盞,便聞叩門之聲。
金順兒開了房門,一個未入流的小吏撞了進來,乃是館驛驛丞,跪拜在李羨之腳下,道:“小吏拜見太爺來遲,還請恕罪。”
李羨之放下手中書卷,起身道:“貴丞請起,我尚未拜印,還當不得‘太爺’之稱。
驛丞道謝起身。李羨之讓座,又命金順兒、韓釧兒看茶。驛丞又拜謝了,然後坐了側位吃茶。
李羨之正好想起來時所見,便問道:“敢問貴丞,可是來了要員宿在此?”
驛丞忙放下手中茶盞,便要起身回話,不料手下一滑,打翻了茶盞,又連忙用袍袖去抹幾上的茶水。
原來那時官場等級森嚴,這驛丞在此為吏多年,每日迎來送往,形形色色官人見了許多,卻從未見過李羨之這般客氣的縣太爺,因此一時受寵若驚,才有此窘態。
李羨之見驛丞這般反應,不禁啞然失笑,道:“貴丞且莫要拘謹,坐著回話便可。”
驛丞連連告罪,才又坐下,道:“平湖乃近海之地,鮮有官員往來,今日隻有太爺一位命官宿於此間。不知太爺為何如此問?”
李羨之道:“我來時見館驛內外護衛森嚴,隨口一問而已。”
驛丞道:“卻是這樣,自嘉靖以來,兩浙之地深受倭患荼毒,沿海數十裏,幾成白地。賴有戚少保練兵抗倭,才救萬民於水火中。此後經曆代剿捕,倭寇幾近滅絕,但近年又有海盜不時進入縣境,打家劫舍,擄男掠女,守備衙門的兵馬來此剿了幾次,卻都收效甚微,因此隻好時時提備,重兵守衛縣中緊要之處。”
李羨之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次日一早,李羨之早早起來,用過早茶,便準備著前往縣城。
驛丞送出館驛,方一出門,便見兩頂轎子已在館驛門前落下,轎子上掛著兩個木牌,上麵寫著“平湖縣衙”的字樣。
這時,較小一頂轎子中下來一個穿著綠色八品官袍的人,怡然地搖著手中折扇。那老夫子就在階前向李羨之行禮道:“下官見過太爺。”
李羨之略一欠身,算是答禮,問道:“閣下是?”
那人“嗬嗬”笑道:“下官錢若舉,字明厚,便是本縣縣丞。”
李羨之拱手道:“久仰!久仰!”
錢若舉滿臉堆笑道:“周太爺遣我來迎新太爺上任。”又回身對著轎夫喝道:“還不請新太爺上較!”轎夫連忙壓轎。”錢若舉指著那頂大轎道:“請太爺上轎。”
李羨之遲疑了片刻道:“有勞錢大人了,隻是我騎慣了馬,轎子坐著卻不自在。”說著,又問驛丞:“可有驛馬借我一匹騎?”
驛丞連道:“有,有,有。”便令手下驛卒牽一匹來。不一刻,驛卒牽著馬到,待李羨之上馬,又牽著往縣衙走。
錢若舉見狀,嘴裏嘟囔道:“真是奇了,倒有不坐轎的官。”說完,自顧鑽入轎子,下令起轎。
如此,李羨之騎馬走在前頭,後麵一頂空轎,一頂錢縣丞的轎跟著。不到一個時辰,轎子落在縣衙門前,李歆方一下轎,便見一群人簇擁著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立在縣衙門口。見李羨之下了轎,一幹人迎了上來見禮,老者率先發言道:“敝姓周,閣下便是來接任的新太爺吧?”
李羨之明白此人就是周知縣了,於是打躬行禮,口稱:“周大人。”
周知縣輕還一禮道;“我的身子骨不行了,早盼著朝廷派人來接任,好回鄉過幾年安生日子,今日終於將李大人盼來了。”
未等李羨之言語,旁邊一個精瘦的人搶著接話,隻見他鷹鉤鼻,深眼窩,蓄著一綹山羊胡,聽聲音像帶著三分癆病,穿著九品官服。說道:“周大人,是不是先請李大人衙內說話?”
周知縣哈哈一笑,道:“老朽了,一時忘卻了禮數,不是苗先生提醒,幾乎怠慢了李大人。李大人請!”言未畢,身後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一幹人等立時讓出通道。周知縣道:“李大人請!”說罷,便當先領路,往衙裏走去。
穿過正堂,便來到二堂,周知縣命人看茶,一盞茶畢,一名雜役進來,揖手道:“稟太爺,都備妥了。”
周知縣揮了揮手,雜役又作了個揖,退出去了。周知縣起身道:“府裏有個淮安名廚,做的一手好淮揚菜,今日略備些薄酒,權當為李大人接風。”說罷,又引著向後走。李羨之初來乍到,隻好客隨主便,跟著他走。
轉彎抹角來到後堂外,出了一個小角門,眼前豁然另一番天地。此處乃是一座園林,園中曲徑通幽,亭台林立,還有滿園的奇花異卉,假山怪石,宛若仙境一般。走了七八十步,上了二三十級台階,又過了一座小木橋,來到了修在荷塘中央的亭子中,亭上匾額書著“荷風亭”三個大字。此時正是盛暑時節,荷花開的正旺,微風拂過,荷香撲鼻。李羨之心想:“想必這荷風亭定是因此得名的吧。”
亭子中,錢若舉和那位苗瘦子以及一眾官吏已經候著了。石圓桌上也經擺了滿滿的一桌珍饈,不外是燉、燜、煨、焐、蒸、燒、炒,雞、鴨、鵝、魚、豬,各式菜蔬。周知縣又引見了一番,錢若舉李羨之已經認識,那位苗瘦子名銓,字子衡,是縣中主簿。還有幾位便是教諭、訓導,六房吏員等等,一一與李羨之見禮。
而後,周知縣又讓著李羨之坐了首席,自己坐了主席,其餘人各按次序落座,坐定之後,席中尚空一座。周知縣麵色微慍,道:“新知縣蒞任,趙典史怎麽不來?”
苗主簿忙尖著嗓子接道:“適才有農戶來報失了耕田的牛,趙典史帶人捕賊去了。”
周知縣道:“這樣的小事,派幾個快手去就是了,他趙典史雖不入流,也是吏部銓選的命官,怎的總這麽沒有體統。”說罷,轉臉對李羨之笑著道:“他既不在,便不管了,先上菜,請李大人用。”說著,拍了拍巴掌,早有七八名侍女魚貫而入,又端上來一盤扒燒整豬頭,一盤三套鴨,之後,擺好杯、箸、碗、碟,斟上美酒,立在身後伺候。
李羨之粗略算了算,這一桌美味至少得二三百兩銀子,即便長於巨富之家,他也未見過如此排場,不由得在心裏暗自嗟歎。
當日,李羨之與那三人就在這荷風亭中一邊飲酒,一邊賞景,直至黃昏時分才各帶著幾分醉意,興盡而歸。
宴席方散,李羨之剛出前廳,欲見趙典史與幾個快手捕了偷牛的賊回了來。
趙典史就在階下參拜,拜畢,也不說話,押著犯人徑直走了。原來這趙典史名文徽,字光慎,本出自官宦門第,卻不讀八股,隻愛走馬放鷹,涉獵兵書,待其父母死後,因其不善營置家產,家道自此中落,為了生計,便投身縣衙,做了這個不入流的小吏。為人正直孤傲,頗見不慣官場營私奉承的舉動,因此常與上官不和,見了滿身酒氣的李羨之,自然也就沒有好臉色了。
不過李羨之這樣,也是官場逢迎的手段,並非出自本心,對趙文徽如此性情,倒頗為讚譽,欣賞有加。正因如此,趙文徽日後便成了李羨之手下最重要的助手之一,而趙文徽也因李羨之而大富大貴。不過此皆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當晚宴散,李羨之就在縣衙中歇宿。次日早起,李羨之沐浴更衣,穿起了七品官服,拜過印後,正式接任知縣。至正午時分,倉庫卷宗查點交接完畢,並無甚大差錯。
用過午飯後,周知縣便告辭離去,家眷、財帛共置了三輛大車。李羨之與錢若舉、苗銓及一眾縣吏送至城外長亭。臨行前,周知縣將李羨之叫至一旁道:“老夫不才,承蒙天子隆恩才在這平湖縣做了兩任的父母,怎奈老夫年邁昏聵,唯恐負了聖恩,所幸有錢、苗兩位大人頗為得力,這數年以來縣中大小事務多仰賴之,才能如今日之井井有序,此二位身負高才,還希望李大人善用之。”
李羨之拱手道:“有勞周大人費心教誨,下官不勝感激。”周知縣登車,拱手與眾人作別離去。李羨之與眾人返回衙門,次日一早,便入衙視事。
一縣要務,不外錢穀、刑名二事。李羨之命人將倉儲錢糧的賬冊和在押犯人刑獄卷宗搬了出來,每日細細地看。每隔三日,還要放告,上堂聽訟。
未過多久,便忙的暈頭轉向,想要把事務交給下麵佐貳官吏去辦,卻又不知根底,怕受了蒙蔽。正無計可施之時,忽的想起一個人來,不禁喜上心頭,以手加額,自言自語道:“一時忙的昏了頭,怎的把他忘了,若有他相助,區區一縣事務,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