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張巡按泊在嘉興府,見過郝知府幾人,又在船上宿了一夜。次日一早,下船視事。先看官倉糧儲、度支賬簿,然後巡牢問案,檢視卷宗。白日公幹,晚間回船安歇,一副公事公辦的做派。
如此一來,愈發令郝知府心中不安了。每日心中打鼓。這些年來,他一心撈錢,府裏的事都由同、通二位和幾個幕友處置。
他不曉得,他把公事往下推,下麵的人也要偷懶,又往下麵推,最終著落在奸滑役吏的身上,自然是一塌糊塗的。果然,數日下來,查出不少問題,官倉虧欠、府庫虛羸自不必說,單單牢獄中的情景就有些駭人聽聞了。
有些有錢有勢的人犯了案,因使了銀子就被做成了無頭公案而逍遙法外。有些沒錢沒勢的,不過口角爭執幾句,鬧到公堂,竟被關了起來,因沒銀子贖人,無故被押盈年。
張巡按每天在牢中詢問,案卷記了半尺厚,倒有大半犯人是無辜的。不由得恨恨歎道:“這些昏官奸吏竟跋扈到連作假的功夫都不願費了,明目張膽地弄法害人,著實該殺。”不過恨歸恨,他卻沒有殺人的權柄,隻好下令將無辜羈押的犯人放了了事。
府裏巡查畢了,又到各州縣,越往下,這樣的事竟越多起來,張巡按及幾個幕賓每日忙的焦頭爛額,僅嘉興府所轄一州五縣竟忙了一月有餘,最後才到李羨之的平湖縣。
方一到縣衙,不及寒暄,張巡按便大倒起苦水來,把之前所見細細地說了一遍,又道:“未料嘉興的吏治竟敗壞到這般田地。”
李羨之道:“豈止嘉興一府如此!由嘉興,便可知兩浙;由兩浙,即可知天下,社稷至此,恐怕是時運艱難了。”
張巡按道:“誰說不是,隻是陛下寵任閹宦,魏閹隻手遮天,大興牢獄,東林士人下獄而死者數十人,東林書院亦被查封,真是正道捐棄,妖魔充世!”
李羨之道:“兄弟亦險些著了閹宦的道了。”
張巡按道:“前任浙江撫台並非東林核心,且為人謹慎,與閹未結私仇,因此花了些銀子,隻落個免官奪職,牽連之人也才能免大禍。否則,即便是周郎中,也救不了羨之兄了。參你的那位方禦史自魏閹屢興大獄以來,很是上了幾次彈章,十餘人因此下獄。不知羨之兄怎麽會被他盯上?”
李羨之道:“其中緣由,我亦不知。”
張巡按道:“想必羨之兄是得罪了什麽人吧,現在京裏有一些‘黑禦史’,隻要有銀子,要彈誰便彈誰,收多少錢,辦多少事,公道得很!”
李羨之這才想起錢縣丞和苗主簿對他極是憤恨不平,想必是他二人了,不過此二人官品卑下,如何能與京中禦史有了瓜葛?忽又想起前些時候,兩個每天不住地往府裏跑,立時便明白了。
不過李羨之一則不願給張鳳翼添麻煩;再則自己此時已躲過此劫,無需深究,再招是非,於是仍舊推道:“確實不知。”
張巡按道:“官場險惡,還是多加小心為好。”然後轉了話頭,又說了些京中的趣聞,玩笑了一會。當晚,留在縣裏住了。
次日一早起來,仍舊先辦公事。卻說這平湖縣雖仍有舊弊未除,但經李羨之數月整頓,倒也是煥然一新,強過其他州縣極多了。
不出一日,張巡按辦完公事,考績冊簿上免不得多填了幾句好話。又次日,張巡按便告辭啟程,李羨之親率闔縣官吏送其上船,期間不免與張巡按附耳密語一番,眾人見知縣老爺與巡按大人如此熟稔,自然心生敬意了。
錢縣丞與苗主簿尤為驚懼,生怕李羨之知道隱情,拿他二人開刀,想近前拜送,卻又不敢,隻在一邊抖抖索索。
張巡按走後,錢、苗二位搭訕著與李羨之說話,以此試探。李羨之隻裝作不知,對二人十分客氣,甚是融洽。
自此以後,錢、苗二人竟收斂了許多。而李羨之則隻將刑名牢獄與錢糧賦稅二項最緊要事務緊抓在手,親自辦理,其餘小事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錢縣丞與苗主簿從中也能得些好處,雖不如原來實惠多,卻也強過一文沒有。這便是當世時事如此,亦不必過分責怪於他。
此乃閑話,暫且少敘。再說張巡按辭了李羨之仍舊南下,便至首府杭州。卻說禦史按臨地方,任誰都可不放在眼裏,唯有一人卻不可不恭恭敬敬。此人便是撫台大人。
依朝廷成例,巡撫地方派員,必加都察院僉都禦史銜,名義上便是諸位禦史老爺的正管上司。
張巡按一到杭州,免了一切官家做派,到撫台衙門請見。前任浙江撫台被罷之後,朝廷立刻又放了一任。
新撫台既不是閹黨,也不是東林,平時既不惹上司,也不惹同僚下屬,因此既沒人厭他,也沒人愛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好人。做了大半輩子的官,皆是沒權沒勢的閑差,直到年逾花甲之時,忽然時來運轉,竟然得了這樣一任肥差。
上任之初,同僚都帶著酸味來賀他,他既不喜,也不悲,隻是一味的唯唯稱謝。到了任上,也是一貫的踢氣毬,彈棉花,一件公事也不正經去辦。
起先,浙江的官不知新撫台的底細,對他尚有幾分恭敬,後來摸著他軟懦可欺,非但閹黨橫行,不是閹黨的也都霸道起來。由是,兩浙官場愈加烏煙瘴氣。
張鳳翼見了撫台大人,參拜已畢,想與他談些公事,可撫台大人的話頭隻在別的地方敷衍,一會說起江南的天氣,一會又說起錢塘的大潮。
張鳳翼費了九牛二虎的力,也未曾將話頭引到公事上來,又坐了片刻,實在覺著無趣,便悻悻告辭。撫台大人一麵挽留,一麵將他送出門外。
張鳳翼見撫台是個稀鬆官,便打心裏瞧他不上,也不顧官場的規矩,未曾告別,即命揚帆起航,仍舊巡按各府,情形卻與嘉興別無二致,到浙西的幾個府,壓榨百姓的事還要更嚴重些。巡來巡去,也不過理一理刑獄,放幾個蒙冤受屈的百姓,除此之外,卻是愛莫能助的。
待巡完兩浙,已是五個月後,這時,正是天啟六年(1626)二三月間。張鳳翼事畢返京,郝知府率本府僚屬候在嘉興碼頭等著相送,李羨之亦在其中。張鳳翼到得嘉興,與郝知府等官草草作別,而後便摒退閑人,單請李羨之上船。
李羨之上了船,張鳳翼親自引著他走到靠裏一間小艙中,然後將門關嚴。方一坐定,劈口便道:“朝廷出了大事,羨之兄可知道?”
李羨之道:“天下為之洶洶,如何不知?”
張鳳翼口中的大事即是魏忠賢為把持朝政,打壓東林,又興的一次大獄。閹黨大肆搜捕東林士人,就連罷職在家的亦不能幸免。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七位東林首要人物皆遭閹難,或自殺,或下獄而死,舉世惜之。
張鳳翼憤然歎道:“君子罹難,百姓被禍,邊患不止,刀兵不息,大明社稷尚有救否?”
李羨之聽了,默然無語。半晌,張鳳翼語氣低沉,一字一頓道:“我欲上書,劾奏閹黨弄權誤國!”
李羨之驚道:“縱是上書,亦必落在閹黨手中,既於時局無補,又害了自家性命,卻是何苦?”
張鳳翼道:“言官言事,乃是本分,何惜一死?”
李羨之勸道:“閹黨殺心正盛,正愁無處下手,年兄若此時上表,勢必牽連極廣,豈不正中下懷?還請冷靜三思。”
張鳳翼隻是憤憤道:“賢臣被殺,不能發一言相救,心中實在不甘!”
李羨之道:“而今時局已然如此,已不可收拾。我等拚死一搏,亦不過落個燈蛾撲火的下場,不如委曲求全,以待時局變化,要除閹黨非有新君不可。”
話一說完,李羨之與張鳳翼兩人皆大驚失色。原來,李羨之為了安撫張鳳翼,一時不慎,竟將“新君”二字脫口而出。若是傳到外處,被閹黨所用,便是“擅言廢立”的滅門重罪。所幸當場隻有他二人,並無第三人在,尚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李羨之見禍已從口出,索性道:“年兄且忍耐一時,二三年內,必見分曉!”
張鳳翼自然不知李羨之能知後世之事,驚的下巴都要掉了,半晌才問道:“羨之兄從何得知?”
李羨之支吾其詞,道:“弟日前曾做一夢,夢中仙人透露天機。”
張鳳翼半信半疑,道:“當今聖上尚在青春年少,太子亦不滿一歲,二三年內如何能有分曉?”
李羨之道:“滅閹黨者,非太子,乃信王也!”
張鳳翼見李羨之愈說愈離譜,便忘了自己一腔憤怒,反倒勸起李羨之來:“此等大逆之言,今日便爛在我腹中,羨之兄切莫再說,小心大禍臨頭。”
李羨之道:“自今日起,我的性命便在年兄手中了,還望靜待時局,莫要輕言生死!”
張鳳翼本不信李羨之所說之言,又見他說的認真,不免將信將疑起來,道:“羨之兄莫慮,你我便以三年為期,一賭輸贏。”
李羨之見一場風雨化作虛無,便道:“一言為定!”然後又與張鳳翼閑話片刻,打袖裏取出一封書信,托他帶到京裏轉給周郎中,無非是“敬請師安”的一些應酬而已。張鳳翼又遷延一日,次日一早,作別起航還京。
如此一來,愈發令郝知府心中不安了。每日心中打鼓。這些年來,他一心撈錢,府裏的事都由同、通二位和幾個幕友處置。
他不曉得,他把公事往下推,下麵的人也要偷懶,又往下麵推,最終著落在奸滑役吏的身上,自然是一塌糊塗的。果然,數日下來,查出不少問題,官倉虧欠、府庫虛羸自不必說,單單牢獄中的情景就有些駭人聽聞了。
有些有錢有勢的人犯了案,因使了銀子就被做成了無頭公案而逍遙法外。有些沒錢沒勢的,不過口角爭執幾句,鬧到公堂,竟被關了起來,因沒銀子贖人,無故被押盈年。
張巡按每天在牢中詢問,案卷記了半尺厚,倒有大半犯人是無辜的。不由得恨恨歎道:“這些昏官奸吏竟跋扈到連作假的功夫都不願費了,明目張膽地弄法害人,著實該殺。”不過恨歸恨,他卻沒有殺人的權柄,隻好下令將無辜羈押的犯人放了了事。
府裏巡查畢了,又到各州縣,越往下,這樣的事竟越多起來,張巡按及幾個幕賓每日忙的焦頭爛額,僅嘉興府所轄一州五縣竟忙了一月有餘,最後才到李羨之的平湖縣。
方一到縣衙,不及寒暄,張巡按便大倒起苦水來,把之前所見細細地說了一遍,又道:“未料嘉興的吏治竟敗壞到這般田地。”
李羨之道:“豈止嘉興一府如此!由嘉興,便可知兩浙;由兩浙,即可知天下,社稷至此,恐怕是時運艱難了。”
張巡按道:“誰說不是,隻是陛下寵任閹宦,魏閹隻手遮天,大興牢獄,東林士人下獄而死者數十人,東林書院亦被查封,真是正道捐棄,妖魔充世!”
李羨之道:“兄弟亦險些著了閹宦的道了。”
張巡按道:“前任浙江撫台並非東林核心,且為人謹慎,與閹未結私仇,因此花了些銀子,隻落個免官奪職,牽連之人也才能免大禍。否則,即便是周郎中,也救不了羨之兄了。參你的那位方禦史自魏閹屢興大獄以來,很是上了幾次彈章,十餘人因此下獄。不知羨之兄怎麽會被他盯上?”
李羨之道:“其中緣由,我亦不知。”
張巡按道:“想必羨之兄是得罪了什麽人吧,現在京裏有一些‘黑禦史’,隻要有銀子,要彈誰便彈誰,收多少錢,辦多少事,公道得很!”
李羨之這才想起錢縣丞和苗主簿對他極是憤恨不平,想必是他二人了,不過此二人官品卑下,如何能與京中禦史有了瓜葛?忽又想起前些時候,兩個每天不住地往府裏跑,立時便明白了。
不過李羨之一則不願給張鳳翼添麻煩;再則自己此時已躲過此劫,無需深究,再招是非,於是仍舊推道:“確實不知。”
張巡按道:“官場險惡,還是多加小心為好。”然後轉了話頭,又說了些京中的趣聞,玩笑了一會。當晚,留在縣裏住了。
次日一早起來,仍舊先辦公事。卻說這平湖縣雖仍有舊弊未除,但經李羨之數月整頓,倒也是煥然一新,強過其他州縣極多了。
不出一日,張巡按辦完公事,考績冊簿上免不得多填了幾句好話。又次日,張巡按便告辭啟程,李羨之親率闔縣官吏送其上船,期間不免與張巡按附耳密語一番,眾人見知縣老爺與巡按大人如此熟稔,自然心生敬意了。
錢縣丞與苗主簿尤為驚懼,生怕李羨之知道隱情,拿他二人開刀,想近前拜送,卻又不敢,隻在一邊抖抖索索。
張巡按走後,錢、苗二位搭訕著與李羨之說話,以此試探。李羨之隻裝作不知,對二人十分客氣,甚是融洽。
自此以後,錢、苗二人竟收斂了許多。而李羨之則隻將刑名牢獄與錢糧賦稅二項最緊要事務緊抓在手,親自辦理,其餘小事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錢縣丞與苗主簿從中也能得些好處,雖不如原來實惠多,卻也強過一文沒有。這便是當世時事如此,亦不必過分責怪於他。
此乃閑話,暫且少敘。再說張巡按辭了李羨之仍舊南下,便至首府杭州。卻說禦史按臨地方,任誰都可不放在眼裏,唯有一人卻不可不恭恭敬敬。此人便是撫台大人。
依朝廷成例,巡撫地方派員,必加都察院僉都禦史銜,名義上便是諸位禦史老爺的正管上司。
張巡按一到杭州,免了一切官家做派,到撫台衙門請見。前任浙江撫台被罷之後,朝廷立刻又放了一任。
新撫台既不是閹黨,也不是東林,平時既不惹上司,也不惹同僚下屬,因此既沒人厭他,也沒人愛他,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好人。做了大半輩子的官,皆是沒權沒勢的閑差,直到年逾花甲之時,忽然時來運轉,竟然得了這樣一任肥差。
上任之初,同僚都帶著酸味來賀他,他既不喜,也不悲,隻是一味的唯唯稱謝。到了任上,也是一貫的踢氣毬,彈棉花,一件公事也不正經去辦。
起先,浙江的官不知新撫台的底細,對他尚有幾分恭敬,後來摸著他軟懦可欺,非但閹黨橫行,不是閹黨的也都霸道起來。由是,兩浙官場愈加烏煙瘴氣。
張鳳翼見了撫台大人,參拜已畢,想與他談些公事,可撫台大人的話頭隻在別的地方敷衍,一會說起江南的天氣,一會又說起錢塘的大潮。
張鳳翼費了九牛二虎的力,也未曾將話頭引到公事上來,又坐了片刻,實在覺著無趣,便悻悻告辭。撫台大人一麵挽留,一麵將他送出門外。
張鳳翼見撫台是個稀鬆官,便打心裏瞧他不上,也不顧官場的規矩,未曾告別,即命揚帆起航,仍舊巡按各府,情形卻與嘉興別無二致,到浙西的幾個府,壓榨百姓的事還要更嚴重些。巡來巡去,也不過理一理刑獄,放幾個蒙冤受屈的百姓,除此之外,卻是愛莫能助的。
待巡完兩浙,已是五個月後,這時,正是天啟六年(1626)二三月間。張鳳翼事畢返京,郝知府率本府僚屬候在嘉興碼頭等著相送,李羨之亦在其中。張鳳翼到得嘉興,與郝知府等官草草作別,而後便摒退閑人,單請李羨之上船。
李羨之上了船,張鳳翼親自引著他走到靠裏一間小艙中,然後將門關嚴。方一坐定,劈口便道:“朝廷出了大事,羨之兄可知道?”
李羨之道:“天下為之洶洶,如何不知?”
張鳳翼口中的大事即是魏忠賢為把持朝政,打壓東林,又興的一次大獄。閹黨大肆搜捕東林士人,就連罷職在家的亦不能幸免。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七位東林首要人物皆遭閹難,或自殺,或下獄而死,舉世惜之。
張鳳翼憤然歎道:“君子罹難,百姓被禍,邊患不止,刀兵不息,大明社稷尚有救否?”
李羨之聽了,默然無語。半晌,張鳳翼語氣低沉,一字一頓道:“我欲上書,劾奏閹黨弄權誤國!”
李羨之驚道:“縱是上書,亦必落在閹黨手中,既於時局無補,又害了自家性命,卻是何苦?”
張鳳翼道:“言官言事,乃是本分,何惜一死?”
李羨之勸道:“閹黨殺心正盛,正愁無處下手,年兄若此時上表,勢必牽連極廣,豈不正中下懷?還請冷靜三思。”
張鳳翼隻是憤憤道:“賢臣被殺,不能發一言相救,心中實在不甘!”
李羨之道:“而今時局已然如此,已不可收拾。我等拚死一搏,亦不過落個燈蛾撲火的下場,不如委曲求全,以待時局變化,要除閹黨非有新君不可。”
話一說完,李羨之與張鳳翼兩人皆大驚失色。原來,李羨之為了安撫張鳳翼,一時不慎,竟將“新君”二字脫口而出。若是傳到外處,被閹黨所用,便是“擅言廢立”的滅門重罪。所幸當場隻有他二人,並無第三人在,尚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李羨之見禍已從口出,索性道:“年兄且忍耐一時,二三年內,必見分曉!”
張鳳翼自然不知李羨之能知後世之事,驚的下巴都要掉了,半晌才問道:“羨之兄從何得知?”
李羨之支吾其詞,道:“弟日前曾做一夢,夢中仙人透露天機。”
張鳳翼半信半疑,道:“當今聖上尚在青春年少,太子亦不滿一歲,二三年內如何能有分曉?”
李羨之道:“滅閹黨者,非太子,乃信王也!”
張鳳翼見李羨之愈說愈離譜,便忘了自己一腔憤怒,反倒勸起李羨之來:“此等大逆之言,今日便爛在我腹中,羨之兄切莫再說,小心大禍臨頭。”
李羨之道:“自今日起,我的性命便在年兄手中了,還望靜待時局,莫要輕言生死!”
張鳳翼本不信李羨之所說之言,又見他說的認真,不免將信將疑起來,道:“羨之兄莫慮,你我便以三年為期,一賭輸贏。”
李羨之見一場風雨化作虛無,便道:“一言為定!”然後又與張鳳翼閑話片刻,打袖裏取出一封書信,托他帶到京裏轉給周郎中,無非是“敬請師安”的一些應酬而已。張鳳翼又遷延一日,次日一早,作別起航還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