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曾任名將封常清麾下判官,並寫下了著名軍旅大作《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麵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大唐蒲州猗氏(今山西臨猗縣)人,他的外祖父因為犯罪被流放到安西效力,職業是守城門。此人有個好習慣,就是愛讀書。封常清從小便跟隨祖父高坐在城門上麵,一邊刻苦讀書,一邊望著城樓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倒也不寂寞。


    平靜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封常清三十多歲的時候。此時封常清外祖父已經去世,封常清處於四處遊蕩的狀態,生活貧苦。機會很快到來。高仙芝,一位同樣戰功赫赫的名將,封常清的伯樂和終身戰友,此時正在安西任都知兵馬使。高仙芝有一支衛隊,裏麵都是儀表堂堂的帥哥,穿的都是鮮明的華服,十分拉風,這讓困頓的封常清羨慕不已。加入衛隊,就成了封常清此時的奮鬥目標。


    封常清是個雷厲風行的人,想到就幹,立馬寫了一封自薦書,要求補入衛隊。高仙芝也不含糊,立馬拒絕了封常清,原因很簡單,太醜!封常清相貌實在是太突出了,大唐兩位名將的第一次碰撞就這麽不歡而散。不過,市井經驗豐富的封常清豈是個輕言放棄的人?在找高仙芝理論無果後,封常清使出了絕招——賴上高仙芝。《舊唐書》中記載“常清自爾候仙芝出入,晨夕不離其門,凡數十日,仙芝不得已,補為傔。”從此封常清就天天蹲在高仙芝門口,充分地把厚臉皮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天天有這麽個人坐門口賴著不走,如此紮眼,高仙芝慢慢的也架不住了,無奈之下隻好同意封常清的要求,正式將他補入衛隊。自此封常清成為一名傔人,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封常清雖然正式成為一名傔人,但加入的方式並不光彩,當然也不受高仙芝重視。很快封常清的機會再次到來,達奚部落反叛了。這次叛亂被高仙芝迅速平定,封常清當然是閑不住的,這次他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私下寫了一份捷報。在這份捷報裏,封常清詳細敘述了大軍如何行進、敵我雙方形勢和如何克敵製勝,凡是高仙芝想說的話,這份捷報裏麵都詳細言明。一篇雄文,讓高仙芝目瞪口呆,他終於意識到,這個相貌醜陋的小個子,絕不是庸常之人。這件事也成為高封二人關係的轉折點。自此高仙芝對封常清青睞有加,大力提攜,封常清也不負所望,每每高仙芝出兵征討,封常清就坐鎮後方盡心竭力籌劃。封常清處事果決使高仙芝再無後顧之憂。封常清也開始平步青雲,從一介傔人,逐步升遷為禦史大夫、節度使。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王朝承平日久,麵對安祿山的驕兵悍將,大片國土迅速淪陷。彼時封常清正在朝中,焦頭爛額的唐玄宗如同看到救命稻草一樣,問封常清如何退敵。封常清見到人心不穩,慨然表示願意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平定叛亂。封常清到立即動身到即洛陽,募兵抵擋安祿山叛軍。10日之內,便招募新兵6萬人。但所募兵勇,都是市井百姓,未經任何訓練,所以戰鬥力很弱。叛軍卻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勁旅,史書稱“祿山精兵,天下莫及”。唐軍剛剛列好陣勢,就被叛軍鐵騎所衝垮,軍隊潰散。封常清收拾餘部,拒戰於洛陽城東的葵園,又敗。封常清再收兵與叛軍戰於洛陽上東門內,再敗。十二月十二日,叛軍攻陷東都洛陽,安祿山縱兵鼓嗓,叛軍自四門入城,燒殺搶掠。封常清率殘部與安軍戰於都亭驛,再敗。退守宣陽門,又敗。最後封常清隻好率領敗兵推倒禁苑的西牆向西撤走。為了防止叛軍追擊,於途中“伐大木塞道以殿”,然後渡穀水,西奔至陝郡。


    在這裏,封常清和高仙芝再度相遇。封常清提議退守潼關,這在當時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是明智之舉。高仙芝聽了封常清的詳細匯報,知其所言非虛,於是接受了他的意見,率軍退往潼關。退到潼關後,唐軍修完守備,據險抗擊。當時,唐廷所征的朔方、河西、隴右諸道兵,尚未抵達長安,關中震動。幸好安祿山滯留洛陽準備稱帝,沒有全力進攻,加之高仙芝、封常清及時退守潼關,作好拒守準備,遏製了安軍攻勢,關中軍民慌恐之情才得以稍安。


    封常清兵敗後,被削去官職,仍在高仙芝軍中效力,兩人開始再度合作。監軍邊令誠與高仙芝向來不和,趁此機會,邊令誠上書玄宗,詳述了二人退敗之事。唐玄宗派邊令誠誅殺高仙芝封常清。


    潼關驛南西街,封常清把一份寫給唐玄宗李隆基的臨終奏表交給邊令誠後從容就刑,陳屍蘆席之上,一代將星就此隕落。高仙芝臨刑前,走到封常清受刑處,看著屍體說道“封二,你從貧賤到顯赫,是我提拔你做我的判官,你又代我為節度使,我今天又和你同死在這裏,這是命中注定的麽?”說完,他也從容就刑。


    封常清臨死前獻上的表章,即名傳千古的《封常清謝死表聞》,文中表達自己對大唐帝國的忠誠和兵敗的不甘,全篇字字滴血,催人淚下:


    “中使駱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萬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卻赴陝州,隨高仙芝行營,負斧縲囚,忽焉解縛,敗軍之將,更許增修。臣常清誠歡誠喜,頓首頓首。臣自城陷已來,前後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對。臣之此來,非求苟活,實欲陳社稷之計,破虎狼之謀。冀拜首闕庭,吐心陛下,論逆胡之兵勢,陳討捍之別謀。酬萬死之恩,以報一生之寵。豈料長安日遠,謁見無由;函穀關遙,陳情不暇!臣讀《春秋》,見狼瞫稱未獲死所,臣今獲矣。


    昨者與羯胡接戰,自今月七日交兵,至於十三日不已。臣所將之兵,皆是烏合之徒,素未訓習。率周南市人之眾,當漁陽突騎之師,尚猶殺敵塞路,血流滿野。臣欲挺身刃下,死節軍前,恐長逆胡之威,以挫王師之勢。是以馳禦就日,將命歸天。一期陛下斬臣於都市之下,以誡諸將;二期陛下問臣以逆賊之勢,將誡諸軍;三期陛下知臣非惜死之徒,許臣竭露。臣今將死抗表,陛下或以臣失律之後,誑妄為辭;陛下或以臣欲盡所忠,肝膽見察。臣死之後,望陛下不輕此賊,無忘臣言,則冀社稷複安,逆胡敗覆,臣之所願畢矣。仰天飲鴆,向日封章,即為屍諫之臣,死作聖朝之鬼。若使歿而有知,必結草軍前。回風陣上,引王師之旗鼓,平寇賊之戈鋋。生死酬恩,不任感激,臣常清無任永辭聖代悲戀之至。”


    事後證明唐玄宗誅殺二將的行為是自毀長城,而封常清在表章中所表達的擔憂最終也一語成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英武豪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雨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雨微並收藏大唐英武豪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