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那還略帶著點嬰兒肥的手指便指向了其中一行字。
清河王看了一會兒,便道:“前幾代的鮮托王的子嗣與大燁宗室女子通婚可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大燁的史冊也有記載,又是哪裏不對了?”
馮芷榕搖了搖頭,道:“我所在意的並非通婚一事,而是他們貴族子嗣眾多、優秀者也不在少數,但這位卻立下養子作為繼承大統的人。”
清河王聽了又往後看了幾頁,果真如馮芷榕所說的一般──那代鮮托王世子妻妾眾多、子女成群,當中的確也不乏軍功赫赫的子嗣,但他最後卻立了從鮮托牧民那兒所領養過來的孩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鮮托境內民族眾多複雜,貴族與階級製度比起大燁還要更加鮮明,他們的貴族與大燁那些頂著虛銜的貴族不同、總是掌握著實權,再者,若無至少一半的貴族血統是沒有繼承權的才是。
“若說他不選擇有大燁血統的子嗣繼承王世子地位置也是合理,但為什麽其他的子嗣也都得不到機會?”
馮芷榕道:“後來這名世子雖因早早病故沒能繼承大統,但那位養子繼承了他的位置……也就相當於我們的世孫吧!他的兒子們非但沒有異議、還一心一意地輔佐這位毫無血緣關係的手足,最後竟然讓那個人順利地得到了鮮托王位。”
“我記得,那名鮮托王名字叫做阿庇力。”清河王點了點頭,道:“你說阿庇力的父母是牧民,但這書中可有記載地更詳細?”
馮芷榕道:“這可說到重點了!”
一麵說著,又在一旁的書架上拿起了一本書,道:“這本書記載著鮮托的功臣,主要是武將。”馮芷榕說著,又憑著自己的記憶翻開了其中一頁,道:“阿庇力替鮮托開拓了和平盛世,同時讓大燁與鮮托邊疆穩定地往來三十餘年,甚至避過了我祖父對北方四國的反間計的影響、成為從前北方四國相互吞並當中獲得最大實質利益的國家……直到阿庇力死前發生了奪嫡之爭為止,大燁與鮮托邊境才暫時關閉起來,這不過就是十六年前的事情。”
清河王接著說道:“我曾聽父王說過,那時的北方剩下靠東方的鮮托與靠西方的汴方二國,但由於北方部族眾多,除了鮮托那兒的部族較為齊心外,汴方裏頭倒不是一心對外的。”
馮芷榕點了點頭,道:“所以至今鮮托還保有自己的泰半國土,而汴方在十一年前開始持續五年的戰事起分裂成諸國,自己本身就退到了更西方的西北處祖地去……”至於汴方原本的位置則分裂成在大燁正北方的羯守和北方靠西邊一些的沙玉。
清河王有默契地接著補充:“我父王說這羯守雖然妄尊稱帝,但這皇帝卻做得窩囊、毫無實權,被三大諸侯國給控製住了,也因此我大燁才沒向他發難。”
馮芷榕開始拉回了話題:“這些都還是後話,阿庇力生前的奪嫡之爭也是還好,但他身後的奪位之爭、乃至引發內戰,便是我覺得奇怪的點兒了……”
清河王思索了一會兒後才道:“你說得不錯,阿庇力身死後還能引發鮮托內戰、的確不尋常,從前大燁本還懷疑那是因為阿庇力身為養子的緣故,但若是如此、他繼位後也不可能讓鮮托境內一直維持和平。”
馮芷榕早從馮旭書房中的風土紀中曉得,鮮托境內民族都以子嗣繁榮為首要大事,就算是寡婦、也鮮少有為了丈夫守節的,因此有權勢的人總是妻妾成群、子嗣繁多,本來她也想著或許自己推測的事情便與阿庇力身為養子、卻得到鮮托王權一事有關。
──在她看來,杉沙潛入大燁並且企圖刺殺皇子一事,肯定還有鮮托人在背後攛掇──在杉沙侯國背叛大燁、而後成為夾於鮮托和羯首之間的小部族後,他們肯定是沒那樣的餘力策畫那場謀殺,因此在那場行動的背後肯定還有一場他們未能曉得的說勸。
而根據這樣的推測,她便開始翻找鮮托的近代史、進而知曉關乎前任鮮托王阿庇力身後內戰一事。
此時距離六年前的那場刺殺早已時過境遷,而她唯一能下手的地方在於趙明韻與楊茹艾那頭,也因此每回回到謙恭院裏,她總是盡可能地研讀關乎鮮托的一切──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說六年前的那場刺殺或許有內賊的因素,但如若能更了解北方部族的一切,那麽往後亦更能防患未然、甚至奪得先機……
說起阿庇力身後內戰曆經兩年後、終於由現任鮮托王喀斯達掌握王權,喀斯達性格殘暴又善於煽動人心,因此在他登基的數年內縱有反抗也都以失敗告終。
馮芷榕想著,反抗喀斯達的人眾多,而在那些反抗失敗的人們當中,除卻有逃往他鄉的人們,自然也有想對大燁發動戰事並立下軍功、繼而圖謀高位的人在……
想到了這裏,馮芷榕微微蹙起了眉頭:“阿庇力在位三十餘年間,對大燁的政策和緩、因此兩國之間相對安定,但鮮托人的高傲是眾所周知的……現在的這名鮮托王喀斯達便是個不安生的主兒,若非鮮托境內各個民族都是民風驃悍、互不相讓,恐怕這一時半會兒北方也還沒能安定下來。”
清河王拉回了話題道:“你方才說起有兩點惹得你懷疑。第一個是阿庇力的父母出身,第二個則是阿庇力身後的奪位之爭……且先說說那阿庇力吧!可是有什麽問題?”
馮芷榕道:“這些天我看的書當中都說了,鮮托人將自己的血統與名譽看作比性命還重要!若是無功而受祿甚至會覺得受到汙辱、還會對國君發出戰帖呢!但是這阿庇力的父母隻是鮮托境內一般的牧民,卻是被記載在功臣的名冊內!”
清河王皺了眉頭,道:“兒子登基以後自然會想替自己的先祖加封,這不是很正常嗎?”
馮芷榕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大燁子民向來有慎終追遠的習慣,但是他們那裏可沒那樣的概念。他們不分貴族與平民,隻要是能立下戰功的就能變成貴族,若是身為貴族而一生毫無功績、身後的家產也會被奪得一點兒也不剩,很是現實的。”
清河王看了一會兒,便道:“前幾代的鮮托王的子嗣與大燁宗室女子通婚可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大燁的史冊也有記載,又是哪裏不對了?”
馮芷榕搖了搖頭,道:“我所在意的並非通婚一事,而是他們貴族子嗣眾多、優秀者也不在少數,但這位卻立下養子作為繼承大統的人。”
清河王聽了又往後看了幾頁,果真如馮芷榕所說的一般──那代鮮托王世子妻妾眾多、子女成群,當中的確也不乏軍功赫赫的子嗣,但他最後卻立了從鮮托牧民那兒所領養過來的孩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鮮托境內民族眾多複雜,貴族與階級製度比起大燁還要更加鮮明,他們的貴族與大燁那些頂著虛銜的貴族不同、總是掌握著實權,再者,若無至少一半的貴族血統是沒有繼承權的才是。
“若說他不選擇有大燁血統的子嗣繼承王世子地位置也是合理,但為什麽其他的子嗣也都得不到機會?”
馮芷榕道:“後來這名世子雖因早早病故沒能繼承大統,但那位養子繼承了他的位置……也就相當於我們的世孫吧!他的兒子們非但沒有異議、還一心一意地輔佐這位毫無血緣關係的手足,最後竟然讓那個人順利地得到了鮮托王位。”
“我記得,那名鮮托王名字叫做阿庇力。”清河王點了點頭,道:“你說阿庇力的父母是牧民,但這書中可有記載地更詳細?”
馮芷榕道:“這可說到重點了!”
一麵說著,又在一旁的書架上拿起了一本書,道:“這本書記載著鮮托的功臣,主要是武將。”馮芷榕說著,又憑著自己的記憶翻開了其中一頁,道:“阿庇力替鮮托開拓了和平盛世,同時讓大燁與鮮托邊疆穩定地往來三十餘年,甚至避過了我祖父對北方四國的反間計的影響、成為從前北方四國相互吞並當中獲得最大實質利益的國家……直到阿庇力死前發生了奪嫡之爭為止,大燁與鮮托邊境才暫時關閉起來,這不過就是十六年前的事情。”
清河王接著說道:“我曾聽父王說過,那時的北方剩下靠東方的鮮托與靠西方的汴方二國,但由於北方部族眾多,除了鮮托那兒的部族較為齊心外,汴方裏頭倒不是一心對外的。”
馮芷榕點了點頭,道:“所以至今鮮托還保有自己的泰半國土,而汴方在十一年前開始持續五年的戰事起分裂成諸國,自己本身就退到了更西方的西北處祖地去……”至於汴方原本的位置則分裂成在大燁正北方的羯守和北方靠西邊一些的沙玉。
清河王有默契地接著補充:“我父王說這羯守雖然妄尊稱帝,但這皇帝卻做得窩囊、毫無實權,被三大諸侯國給控製住了,也因此我大燁才沒向他發難。”
馮芷榕開始拉回了話題:“這些都還是後話,阿庇力生前的奪嫡之爭也是還好,但他身後的奪位之爭、乃至引發內戰,便是我覺得奇怪的點兒了……”
清河王思索了一會兒後才道:“你說得不錯,阿庇力身死後還能引發鮮托內戰、的確不尋常,從前大燁本還懷疑那是因為阿庇力身為養子的緣故,但若是如此、他繼位後也不可能讓鮮托境內一直維持和平。”
馮芷榕早從馮旭書房中的風土紀中曉得,鮮托境內民族都以子嗣繁榮為首要大事,就算是寡婦、也鮮少有為了丈夫守節的,因此有權勢的人總是妻妾成群、子嗣繁多,本來她也想著或許自己推測的事情便與阿庇力身為養子、卻得到鮮托王權一事有關。
──在她看來,杉沙潛入大燁並且企圖刺殺皇子一事,肯定還有鮮托人在背後攛掇──在杉沙侯國背叛大燁、而後成為夾於鮮托和羯首之間的小部族後,他們肯定是沒那樣的餘力策畫那場謀殺,因此在那場行動的背後肯定還有一場他們未能曉得的說勸。
而根據這樣的推測,她便開始翻找鮮托的近代史、進而知曉關乎前任鮮托王阿庇力身後內戰一事。
此時距離六年前的那場刺殺早已時過境遷,而她唯一能下手的地方在於趙明韻與楊茹艾那頭,也因此每回回到謙恭院裏,她總是盡可能地研讀關乎鮮托的一切──畢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說六年前的那場刺殺或許有內賊的因素,但如若能更了解北方部族的一切,那麽往後亦更能防患未然、甚至奪得先機……
說起阿庇力身後內戰曆經兩年後、終於由現任鮮托王喀斯達掌握王權,喀斯達性格殘暴又善於煽動人心,因此在他登基的數年內縱有反抗也都以失敗告終。
馮芷榕想著,反抗喀斯達的人眾多,而在那些反抗失敗的人們當中,除卻有逃往他鄉的人們,自然也有想對大燁發動戰事並立下軍功、繼而圖謀高位的人在……
想到了這裏,馮芷榕微微蹙起了眉頭:“阿庇力在位三十餘年間,對大燁的政策和緩、因此兩國之間相對安定,但鮮托人的高傲是眾所周知的……現在的這名鮮托王喀斯達便是個不安生的主兒,若非鮮托境內各個民族都是民風驃悍、互不相讓,恐怕這一時半會兒北方也還沒能安定下來。”
清河王拉回了話題道:“你方才說起有兩點惹得你懷疑。第一個是阿庇力的父母出身,第二個則是阿庇力身後的奪位之爭……且先說說那阿庇力吧!可是有什麽問題?”
馮芷榕道:“這些天我看的書當中都說了,鮮托人將自己的血統與名譽看作比性命還重要!若是無功而受祿甚至會覺得受到汙辱、還會對國君發出戰帖呢!但是這阿庇力的父母隻是鮮托境內一般的牧民,卻是被記載在功臣的名冊內!”
清河王皺了眉頭,道:“兒子登基以後自然會想替自己的先祖加封,這不是很正常嗎?”
馮芷榕搖了搖頭,說道:“我們大燁子民向來有慎終追遠的習慣,但是他們那裏可沒那樣的概念。他們不分貴族與平民,隻要是能立下戰功的就能變成貴族,若是身為貴族而一生毫無功績、身後的家產也會被奪得一點兒也不剩,很是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