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聞言微微一笑,“丞相果然是真知灼見,你的這條所請,朕準了。”


    台下的鍾繇似乎並未講完,隨即說道,“多謝陛下,老臣還要些許補充。太學自漢武以來,講解隻是儒家的經意,其餘學派的好似並未有太多的涉略。老臣以為,這似乎有些過於偏頗了。”


    此言一出,殿內再次嘩然。


    因為畢竟自漢武以來的四百餘年,太學所講授的隻有儒學一家。


    更重要的是,殿內的這群大臣們除了武將之外和極個別,幾乎全部都是儒家出身。甚至準確點來說,鍾繇自己學的也是儒家,可他如今卻又一絲斷自己後路的嫌疑。


    鍾繇不顧殿內眾人的議論,接著說道“老臣以為,大秦之興盛,功勞在於法家;漢初之寬息,功勞在於黃老道家;孫武、吳起、王翦等人的不世之威名,功勞在於兵家;弱六國而強親的張儀,功勞在於縱橫家和辯者;一人守一城,功勞在於墨家;天地五行、百姓農耕,功勞在於陰陽家;而教化天下,功勞在於儒家。


    對於天下來說,這百家之法缺一不可,太學都應有所涉略,隻是在平時注意主次即可。應當聘請各個學派的老師,甚至朝廷在職的大臣們,在不耽誤不定時赴學院教授課程。


    昔日齊國有稷下學宮,在思想上兼容並包,沒有門第之間,沒有學派之分,為當時的天下創造了諸多名士。荀子曾三次擔任稷下學宮祭酒,諸如孟子、李斯、韓非子、鄒子、慎子、申子等人,都是從稷下學宮走出來的。齊國的風貌也因此煥然一新,天下士子無不以師學稷下學宮而為名,從而成為了戰國時期的一大霸主。


    如今天下大定,百姓安居樂業。我大魏自然應當廣泛興學,以效法故人之稷下學宮。另外,老臣諫言,在太學之外,另並行設立‘國子學’,旨在與太學一同雙管齊下,為我大魏之萬世基業,源源不斷的輸出人才。願陛下,為太學和國子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


    剛開始群臣們還有所議論,可越聽越發覺得丞相.鍾繇說得有道理。另外他們雖然不知道這個新設的國子學是怎麽樣,但按照昔日裏太學來看,這兩所朝廷所設立的學校,日後也是為他們的子弟所設立和服務的,凡吏祿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均可以將自家的子弟送入太學學習,經過考試之後便可拜官郎中甚至太子舍人。


    雖然也有部分,從各州郡推薦上來的寒門子弟,但那畢竟的是少數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沒有提出太大的反對意見來,具體學什麽就讓他們定好了。


    之時,十數年後的太學,無論門楣高低,隻要真實有才的天下士子,都可以入之而求學。恐怕這些,是現在大殿內除了鍾繇之外,沒有人所能夠想的到的。


    而待鍾繇說完後,整個大殿之內竟然變得鴉雀無聲,旨在看皇帝.曹丕自己的意思了。


    龍椅上的曹丕,一時間竟然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他自然知道鍾繇此舉沒有私心,是為了大魏的江山社稷著想。


    思索了一會兒,皇帝.曹丕不緊不慢的開口道,“丞相此言,甚有道理。昔日裏,朕有意讓丞相兼任太學祭酒,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本章未完,請翻頁)


    鍾繇聞言,隨即朗聲道,“謝陛下隆恩。”


    “隻是”,曹丕眉目微皺接著說道,“這國子學祭酒,朕暫時尚無合適人選。哎,若是蔡伯喈(蔡邕,字伯喈)尚在,自然是國子學祭酒最佳人選,可惜啊。”


    突然一個荒唐的年頭,在曹丕的腦海中一閃而過,可很快又被他自己給否決掉了。他心中不禁暗暗笑道,隻可惜那文姬妹妹不是男兒身,不然的話,定然也是國子學祭酒的上等人選。


    正當曹丕胡思亂想之際,突然有一人從群臣當中踱步而出高聲道,“老臣舉薦,北海.朱虛縣人士,管寧,管幼安。”


    眾人回頭望去,隻見那人身高八尺有餘,相貌端正,也是須發皆白。此人正是新任司空.華歆。


    華歆[xin],字子魚,平原郡高唐縣人,早年拜太尉陳球.為師。華歆此人公正持平,始終也不毀謗傷人。為官更是見識過人,清正廉潔。早年間曾經在徐州為官,頗得百姓擁戴。再後來,設計從孫權處逃脫,投奔當時的曹操。並將親朋好友所贈的金銀珠寶,全部退還。


    再後來,跟隨太祖武皇帝東征西討,頗有戰功。相繼轉任司空軍事,後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去年尚荀彧去世,則是由他接任尚書令。新帝繼位之後,更是被加封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他今年已然也是七十七歲的高齡了,與去世的荀彧同歲。


    當今朝廷除了鍾繇之外,可以說他的資曆和官職是最老的了。而他口中所說的管寧,管幼安,乃是當今不世出的大儒,與他更是同門。


    曹丕見華歆諫言,頓時恍然大悟道,“愛卿所說的管幼安,可是當年隱居遼東樂浪,公孫氏曾數次征召都不入仕的那位?”


    華歆聞言頓感驚訝,疑問道,“正是此人,陛下對其有所耳聞?”


    曹丕隨即嗬嗬一笑,“朕何止是聽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管寧與華愛卿乃是同門吧?昔日裏,太祖皇帝任司空之時,曾經征召過這位大儒為司空。隻可惜,被那公孫康給截斷了詔命,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想想,那公孫康可真是大膽啊!”


    曹丕說著說著,話題就扯遠了,甚至眼神都有了點兒飄忽。


    樂浪公孫氏,早就有不臣之心,昔日裏更是陽奉陰違的資助東吳孫權。隻不過一直沒有機會收拾他們罷了,過上一些時日是時候收拾一下這群亂臣賊子了。如若不然,他日後必為大患。


    正在皇帝.曹丕心不在焉的神遊太虛之時,台下的華歆的奏報聲又將他拉回了現實,“啟稟陛下,沒錯,那管寧正是老臣的同門。此人本意不再為官,隻在傳宗教學,誌向高遠。若是征召他入仕做官,恐怕他不會答應。但若是讓他做傳世人教化的國子學祭酒,他肯定會應詔而來啊。”


    華歆話音方落,隻見又有一人踱步而出,定睛一看,竟是那司徒.陳群,“回陛下,這北海管幼安,臣也有所耳聞。此人,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


    傳聞昔日他避禍遼東之時,公孫度多次征召他時,也曾給予了很多金銀,可待他返回青州.北海郡之時,統統原封不動的返還了。此人清高恬淡,足可以比擬前賢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臣願與華司空一同擔保,舉薦管幼安為國子學祭酒。”


    曹丕見三公之中的兩位重臣,竟然同時舉薦同一個人,不免得被逗笑了,“既然兩位愛卿,同時舉薦這位隱士大儒,朕自然是要見見這位名人的。華愛卿。”


    “老臣在。”


    “那征召之時,就有你負責了。一定要親在派車前往青州,將朕的這位國子學祭酒給朕安安穩穩的接過來。如若這位大儒在路上瘦了一兩,朕可饒不了你啊。”


    華歆聞言頓感大驚,沒想到平日裏一直是嚴肅示人的皇帝陛下,竟然還有如此俏皮的一麵。但他此時心中更多的反而是高興,自己終於又能見到,這位同門的老友了。


    “請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辱使命。”


    ......


    黃初元年,公元235年,春,三月。


    隨著一道道皇命詔書,從國都洛陽發出,絡繹不絕的向各州傳去。不日之後,各州郡包含洛陽和長安在內,同時開始大興土木。


    “這新皇帝剛剛登基,就開始大興土木?這安生日子才過幾天啊?”


    “咳,你知道什麽,咱們皇帝陛下建的這些殿宇,可不是為了自己享受哦。”


    “那咱們陛下的建的這些宮殿,難道不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或者作為遊獵行宮享受用的?”


    “這你就不懂了吧?再說了皇帝陛下要是想要遊獵,來咱們這貧瘠之地做什麽?”


    “哦,難道說這其中還有其它故事,快說來聽聽。”


    “你沒看見太守府張貼出來的告示啊。這些個殿宇啊,是朝廷特意下旨建造的郡縣校館。”


    “噢?郡縣校宮是什麽?”


    “通俗點來說,就是咱們的皇帝陛下啊,為了讓天底下更多的人都能讀的上書,特意建造的校館。從今往後,每個縣隻要超過了五百戶,都會有一個小的校館,各鄉都可以舉薦鄉裏的俊傑入學。在洛陽和長安啊還有兩個更大的校官,一個叫做‘太學’,另一個叫做‘國子學’。”


    “哎喲喂,這兩個校館的名字聽起來就不一樣。”


    “那可不,這太學啊乃是上古流傳下來的名字。這國子學啊,聽說是當今丞相.鍾繇公親自起的名字哦。聽說鍾繇公還特意為兩個校館題了牌匾,做了碑文呢。而且聽說他老人家啊,還兼任了太學祭酒呢。”


    “可是,那洛陽的什麽太學和國子學,跟咱們普通老百姓有什麽關係。”


    “咳,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陛下傳旨各郡,以後每年各州郡的校館,都可以舉薦一定數量的學子入太學和國子學學習。要是再通過了太學和國子學的考試啊,就可以拜官郎中。甚至有一的學子,可以成為太子舍人,那可是從龍之臣,太子門生啊。”


    ......


    這是發生在黃初元年,一個郡縣普通角落裏的一幕,同樣的一幕也在天下其餘各州上演。一個偉大的時代就要來臨,一個偉大的帝國就要出現在世人的麵前。


    (本章完)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還政於朝之歸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頂並收藏還政於朝之歸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