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和郭瑀的之間,更像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


    經過數年的相處,郭瑀也發現了這位年輕人,雖然沉浮於宦海之間,但是一直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一心總是為百姓和國家考慮。


    識人無數的郭瑀自然也發現了,這個年輕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為人太過於“直爽”,甚至還有一點兒軸。郭瑀不忍心這樣一個有著赤子之心,而且一心為國為民的人就那麽葬身在宦海之中,因此這數年來,也一直在從旁點撥於他。


    好在鄧艾本就聰慧,悟性又高,一點就通。再加上朝廷特意對他栽培,因此僅僅四五年的光景,他就從一個武威郡.郡丞,變成了如今的涼州刺史。


    這一日,鄧艾又從涼州州府.武威郡,特意拎了一些剛剛搜集到的上古儒學書籍和一壺美酒,不遠數百裏來到了臨鬆山,拜會自己這位的老友。


    一路上的風塵仆仆,在到達臨鬆山的那一刻蕩然無存。


    郭瑀的弟子們大多都認識這位布衣刺史,一來鄧艾比較年輕,二來他見到誰一般都是和和氣氣的,因此一路上有許多臨鬆山的弟子們給他點頭致意。


    在學子們一路的指引下,鄧艾很快就在一處高山流水的山穀之中,找到了正在向弟子們講學臨鬆先生.郭瑀。


    小溪潺潺,微風習習,再加上那鳥語花香,實在是讓人流連忘返。


    隻見那臨鬆先生.郭瑀,頭發花白,身著一身普通的粗布棉衣。胸前那尺許長花白的胡須,隨風微微飄揚,講到動情之處,隨意一捋,更顯得有高人風範。


    此時的郭瑀就那麽隨意的,坐在小溪旁一顆凸起的青石之上高談闊論,眾位弟子們則圍著他坐在周圍的溪石之上,聚精會神的聽講。


    郭瑀遠遠的看見鄧艾走來,並沒有停下,而是在微笑著點了一下頭之後,又繼續講學了。


    鄧艾自然是知曉這位老先生的脾氣和習慣,因此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而是隨意找了一塊角落的溪石坐下,與眾位學子們一同聽講。


    大半個時辰之後,郭瑀才堪堪將今日的課程講完。隨著眾位弟子們朝著郭瑀深深一揖之後,都漸漸的散去了。而且在經過鄧艾身邊的時候,也都挨個向著他行了一禮,這禮不僅僅因為他是刺史,更多的是對他年紀輕輕就能寫出“軍屯論”的敬佩,而鄧艾自然也都挨個回禮。


    少時,這小溪旁邊就隻剩下了郭瑀和鄧艾兩人。


    隻見郭瑀緩緩站起身來,朝著鄧艾微微一揖道,“對不住,讓士載(鄧艾,字士載)小兄弟久等了。”


    鄧艾隨即也回了一禮,“哪裏哪裏,艾,還怕打擾了先生的清淨呢,臨鬆先生近來一切可還安好?”


    自從到達涼州之後,鄧艾的口吃沒少遭到別人的恥笑。如今說話變得伶俐,還都是這位臨鬆先生的功勞。


    數年前,郭瑀曾經告訴他一個方法,讓他每日抽出一個時辰,口含鵝卵石誦讀大聲詩書典籍,可以很好的改善口吃。


    (本章未完,請翻頁)


    回去之後,鄧艾隨即試了起來,沒想到僅僅一年,纏繞了他二十多年的口吃,竟然治好了。


    郭瑀笑眯眯的看著,眼前的這位布衣刺史,心中早已將他當做了自己的弟子看待了。


    往日裏,來這裏拜會的大小官員們,要不就是身著錦衣華服,要麽就是是耀武揚威的穿著官服或者盔甲。當然也有沽名釣譽迎合穿棉衣的郭瑀的,到了山口之後才在華服之外套上粗布棉衣,可這些伎倆又怎能逃得出郭瑀的眼睛呢?終究還都會漏出原形。


    很少有像鄧艾這樣,自始至終都穿著粗布棉衣來的,即使現在的鄧艾已經貴為一州刺史了,可他往日裏簡樸的習性,依舊一絲未改。


    隨即郭瑀哈哈一笑,開口說道,“士載這次前來,又給老夫帶什麽好東西來了,要是不合老夫的心意,今晚可不讓你留宿喲?”


    鄧艾聞言也是哈哈一笑,舉起手裏拎著的東西說道,“清酒一壺,子思先生的秦版《中庸》一部,可還入得了先生的法眼?”


    聽到這裏,郭瑀急忙上前將鄧艾手中的《中庸》一把奪了過來,顫顫巍巍的翻了幾頁之後,驚訝的說道,“果然是秦版的,而且這本還是大漢初期的太史公.司馬遷大人,親自謄抄的,距今最少三百多年了,可謂稀世之珍寶啊。罕見,著實罕見啊!”


    秦時的書籍大多都是竹簡,在大漢開國,紙張被研製出來之後,便有人將昔日裏的一些經學典籍謄抄下來。而郭瑀手中這本儒學經典《中庸》,很顯然就是當時的產物。


    郭瑀愛不釋手的翻看著,良久之後才緩過神來,不免顯得有些許不好意思,“讓士載見笑了,老夫一見著這書啊,就入了迷。快快,坐下說話。”隨即二人又在溪邊的青石之上,隨意的坐了下來。


    這時二人才正式進入話題。


    看著那已經遠去的學子們,鄧艾似乎若有深意的說道,“如今,我大魏皇帝求賢若渴,且敬重天下讀書的士子們,可惜還是有很多士子們懷才不遇啊。”


    郭瑀聽著鄧艾的念叨,隨即也說道,“我涼州,有士載你這樣的好刺史,是百姓之福,也是讀書學子之福啊。”


    沒成想,聽完這話之後的鄧艾,並沒有露出笑容,反而常常的歎了一口氣,“哎,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我鄧艾一人之力,何其微乎其微?我想要的是,這天下讀書的士子們,無論是豪門還是寒門,都有著同樣向朝廷效力的機會,都有著同樣可以實現自己胸中抱負的機會。”


    聽到這裏,郭瑀不麵心中一驚,隨即問道,“士載,你莫不是有什麽想法?”


    鄧艾抬起頭來,一臉嚴肅的看著眼前的這位臨鬆先生,良久之後才緩緩開口,“不敢相瞞於先生,艾,確實有一些想法,不過也僅僅隻是一個苗頭罷了,隻是......”


    說到這裏,鄧艾停頓了下來,隨後牛頭不對馬嘴的說道,“不知臨鬆先生對當世之‘九品官人法’如何看待?”


    郭瑀聞言隨即說道,“陳長文大才,此‘九


    (本章未完,請翻頁)


    品官人法’自然也是當世最好的吏治和舉人之法。士載,難道對這‘九品官人法’有不同的見解?”


    鄧艾也並沒有囉嗦,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艾,對此確實有一些自己的見解。我自當承認,這‘九品官人法’確實精妙,我大魏朝廷自上而下吏治得以澄清,更多的仁人誌士得以推舉,實賴此法。可也正像方才我所說的,此法的重中之重在於那中正官。


    中正官清廉反而還好,若不是良人呢?此乃其一。


    當下每個州郡的中正官不過十餘人,可每個州郡的讀書人又有多少呢?就算我涼州貧瘠,又讀書之人何止數千人,這十餘位中正官又能認識幾多呢?在下敢料定,在當今皇帝陛下推行興學之後,這讀書之人將會越來越多。此乃其二。


    另外,不知先生有沒有發現,這大中正乃是朝內三公、九卿之重臣,各州府之小中正要麽是各郡之太守,要麽就是各大氏族之話事人。這其中又有白身的寒門弟子幾何?我鄧艾,得上天之垂憐,有幸被司馬大人和當今皇帝陛下所器重,因此才有了這刺史之尊。可天底下還有無數個像我這般的,無門可投的寒門子弟的呀。此乃其三。


    由如此之三點看來,不知臨鬆先生是否還覺得這‘九品官人法’乃是長治久安之計呢?”


    鄧艾果然還是那個,話不驚人死不休的赤子少年,隻不過如今的他也隻有在萬般信任的人麵前才會如此。


    郭瑀聽完這番“膽大妄為”的言論,不免也愣住了,不過很快又就回過了身來。這九品官人法在發行之初,它也曾經仔細拜讀過,自然也發現了其中的部分不好的苗頭。


    可是畢竟此法乃是朝廷所立,經過了包括皇帝、三公、九卿等重臣們的一致認可,從某種層麵來講,這九品官人法代表的乃是天下士族們的利益。因此,也就使得即便發現了其中的端倪,但也不能往下想,也不敢往下想。


    這全天下敢往下深鑽的,恐怕也隻有這鄧士載了吧。


    想到這裏,郭瑀並沒有直接點明,而是接著問道,“那士載,你如今的想法是什麽呢?”


    鄧艾思量了一小會兒,隨即接著說道,“我欲求得一法,使天下的所有讀書人,不再有門楣之別,不再需要任何人的舉薦,不再製約於人的轄製,便可以為朝廷效力。”


    郭瑀聽到這裏,隨即也一臉正經的說道,“可你是否知道,如果真有了這麽一法,那麽如今士子們的利益就會受到威脅。到時候,你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即便陛下和司馬大人他們想要保你,恐怕你最終也會被當成‘晁錯’給殺掉啊,你可想好了?”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九死不悔!!!”


    這一天,是黃初元年,夏七月。


    也是在這一天,郭瑀真正認識到了那個叫做鄧艾的年輕人。


    再十餘年後,鄧艾被......可天下的讀書人,也永遠的記住了,那個以一己之力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鄧士載。


    (本章完)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還政於朝之歸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頂並收藏還政於朝之歸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