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2月7日,威海衛日艦及炮台夾攻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海陸兩個戰場均遭失敗,以慈禧為首的主和派下定決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簽訂了中國曆史上空前屈辱的條約《馬關條約》,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國地位,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強幹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台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維新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對於變法,慈禧希望強國但又擔心光緒會借變法脫離她的控製,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隨後把軍權,用人權都抓在自己手中。


    1898年6月光緒發布帝“明定國是上諭”(即《明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光緒帝的變法觸動了滿洲舊勢力貴族和眾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們聚集起來,竭力反對變法。當聽說光緒帝企圖讓袁世凱派兵圍園殺後,殺死榮祿時,慈禧等人發動戊戌政變,拘禁光緒皇帝,並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


    戊戌政變後,中國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慈禧最初主剿,但鎮壓屢屢失敗,義和團迅猛發展並進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撫並用,區別對待義和團,但列強要求清政府完全剿滅義和團,並且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堅持調兵進京。慈禧素來對洋人不滿,於是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想法,對列強宣戰(並未下宣戰詔書)。慈禧的決定,遭到了劉坤一、張之洞等地方督撫的反對,他們聯名電奏清廷,力主剿滅義和團,並與列強訂立條約,實行“東南互保”。慈禧一方麵要求各省將軍督撫認真布置戰守事宜,繼續利用義和團圍攻使館、抗擊八國聯軍;另一方麵,她令榮祿前往使館慰問各國使臣,又分別致國書於俄、英、日、德、美、法等國元首,請他們出麵“排難解紛”、“挽回時局”,並將兩廣總督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準備與列強談判。但是,八國聯軍並沒有停止進攻。


    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次日淩晨,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皇後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1901年2月14日批準《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同9月7日與11個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辛醜條約》,規定按照當時中國人口的數量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內賠款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炮台等。同年10月6日,慈禧發卒數萬人,帶行李車3000輛,從西安出發,出潼關經河南、直隸,曆時三月於1902年1月8日回到北京。


    為了維持統治,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後在“西狩”期間宣布實行“新政”,進行經濟,軍事,教育,官製等方麵的改革。


    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戰爭的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國內人們普遍意識到君主立憲優於君主專製,要求清政府進行憲政改革;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為了維持統治,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由於慈禧通過照片外交,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簽署法案,退還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主要用於支持中國官派留美學生;之後,英、法、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相繼;七國退還中國之庚款“溢款”總數,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對興辦教育事業頗有效果,應當肯定。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大行皇帝無嗣,經她命,由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其子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後。


    1908年11月15日17點(未正三刻),葉赫那拉氏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享年七十四歲。慈禧臨終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製。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玫妃重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冥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冥盈並收藏玫妃重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