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盛世
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康熙帝還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社會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廢除圈地令,以後永遠停止圈地,並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從1671年起,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並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到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辟。1685年,康熙又規定民間新墾田畝,“自後永不許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貴族旗主的經濟擴張,有利於自耕農民。康熙還下令將明朝藩王的莊田改為“更名田”。
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雅克薩的俄軍,遏製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與沙俄代表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貴族的叛亂。
康熙中期以後,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手工業逐步得到恢複和發展。至乾隆年間,江寧、蘇州、杭州、佛山、廣州等地的絲織業都很發達。江南的棉織業、景德鎮的瓷器都達到了曆史高峰。至18世紀中葉,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承前啟後
1723年雍正帝登基。康熙晚年,吏治鬆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連續頒布11道諭旨,訓諭各級文武官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雍正朝還加以完善密折製度。皇帝特許的官員才有資格上奏折。具折奏事的官員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奏折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皇帝通過奏折可以直接同官員對話,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麵的實際情況。官員之間互相告密、互相監督,強化了皇帝專製權力。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促進農業生產,雍正實行“攤丁入地”製度。之後,人口急劇增長。雍正廢除了賤籍,於1723年四月發出第一道“豁賤為良”的諭旨。雍正帝在下令開豁樂戶賤籍的同時,又令各省檢查,如發現本地也存在類似樂戶的賤民,也準許他們出賤為良。
在對外方麵,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複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嶽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占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並入清朝;於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中俄中段邊界。1729年雍正帝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鍾琪兵分二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棱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
在雲、貴、粵、桂、川、湘、鄂等省少數民族地區,雍正全麵實行“改土歸流”製度,就是革除土司製度,在上述地區分別設立府、廳、州、縣,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製,同內地大體一樣。雍正帝的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促進了這一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步。
1662年康熙帝即位,在位期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康熙帝還采取了一係列有利於社會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廢除圈地令,以後永遠停止圈地,並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從1671年起,陸續放寬墾荒起科年限,並規定墾荒有成績,據開墾多少,給予不同官職,這促進了墾荒的積極性,到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辟。1685年,康熙又規定民間新墾田畝,“自後永不許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貴族旗主的經濟擴張,有利於自耕農民。康熙還下令將明朝藩王的莊田改為“更名田”。
1685年和1686年,他命令清軍兩次進攻盤踞雅克薩的俄軍,遏製了沙俄侵略的野心;1689年,他派代表與沙俄代表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部邊界線;平定了回疆、準噶爾等貴族的叛亂。
康熙中期以後,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手工業逐步得到恢複和發展。至乾隆年間,江寧、蘇州、杭州、佛山、廣州等地的絲織業都很發達。江南的棉織業、景德鎮的瓷器都達到了曆史高峰。至18世紀中葉,清朝人口也大大增加。
承前啟後
1723年雍正帝登基。康熙晚年,吏治鬆弛,貪汙腐敗,已然成風。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連續頒布11道諭旨,訓諭各級文武官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雍正朝還加以完善密折製度。皇帝特許的官員才有資格上奏折。具折奏事的官員雍正朝增加到1200多人。奏折的內容,幾乎無所不包。皇帝通過奏折可以直接同官員對話,更加了解和掌握下麵的實際情況。官員之間互相告密、互相監督,強化了皇帝專製權力。
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促進農業生產,雍正實行“攤丁入地”製度。之後,人口急劇增長。雍正廢除了賤籍,於1723年四月發出第一道“豁賤為良”的諭旨。雍正帝在下令開豁樂戶賤籍的同時,又令各省檢查,如發現本地也存在類似樂戶的賤民,也準許他們出賤為良。
在對外方麵,雍正初年,青海親王羅卜藏丹津意圖複興和碩特汗國而亂,隔年年羹堯與嶽鍾琪等人平定。為此雍正帝占領部分西康地區,又在西寧與拉薩分置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區。聽從鄂爾泰建議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具自治性質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數民族。將喀爾喀蒙古並入清朝;於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確立中俄中段邊界。1729年雍正帝聽從張廷玉建議,以傅爾丹與嶽鍾琪兵分二路於科布多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最後於和通泊之戰戰敗。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兵至杭愛山,被喀爾喀親王策棱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大致和平。
在雲、貴、粵、桂、川、湘、鄂等省少數民族地區,雍正全麵實行“改土歸流”製度,就是革除土司製度,在上述地區分別設立府、廳、州、縣,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製,同內地大體一樣。雍正帝的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促進了這一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