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順利到仆役房報到,不過朱信還是覺得不能太為難她,稍微吩咐給她的房間,稍微整理一下。比不上她原本的閨房,隻能說還不錯。
結果住進狹窄的仆役房後,蔡琰仿佛覺醒了什麽不得了的屬性,喜歡上這環境了。
“床鋪距離桌子居然隻有一步之遙?哇,吃飯完全可以在床邊吃!”蔡琰激動的看著自己的房間,就如同看到新大陸一樣。
怎麽有種宅女宣言的感覺?朱信有些無語,算了,她喜歡就好。
就覺得,如果沒什麽事情可做,而且物資儲備豐富,她可以在床上躺一輩子。
“誒誒誒?”中午休息的時候,孫策疑惑的看向蔡琰,“為什麽你會住在仆役房的?”
“嗬嗬……”蔡琰也就笑笑,不說話。
朱信則是無語,不僅起床氣重,而且還屬於那種沒有記憶的類型嗎?
索性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不要繼續說下去。
“喵喵喵?”孫策很疑惑,自己說錯什麽話了嗎?
事情到這裏告一段落,蔡琰這個‘秘書’也的確很稱職,稱職到孫策差點打算把政務一股腦都丟給她來處理。
隻是蔡琰也是有底線的,她來這裏是‘養老’的,可不是來給你幹活的。
對於職責範圍以外的事情,她根本不去做。
“你這樣樣子,估計就算三年之後,也就能繼續當個秘書。”朱信搖了搖頭。
秘書其實也不算差,若孫策稱帝,那麽怎麽都得是侍中這樣的職務。
荀彧就擔任過,在兩漢,侍中的職務已經越來越接近宰相。
尚書台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反而三公的權力越來越小,這也是後來三省六部能起來的主要原因。
真就不是突然就改製的,而是在東漢開始已經有這個苗子。
後續曹魏和兩晉,尚書台的權力也在不斷增加。
具體有多大,就那麽說——鐵打的尚書,流水的三公。
甚至三公都能花錢買的程度,劉宏都不在意。
反正隻要尚書台穩住,那麽誰當三公都無所謂。
換個角度來說,東漢這個時期,四世三公什麽的,也就名聲好聽,實則沒什麽意義。
“三年後,說不定我就找個地方,買買地,然後安頓下來,從此當個富家婆。正經人的,誰出仕為官啊?”蔡琰低聲嘀咕道。
朱信聽力好,不過此刻他寧可自己聽力不好,聽到蔡琰這凡爾賽言論。
“惟實,說起來針對這次戰爭,按說要有封賞。”孫策表示,“眾人的封賞都好說,不過是給朝廷上表,順便獻上一部分繳獲。可你這邊,子布都覺得為難。”
朱信在軍中的身份是‘主廚’,可是在合肥防禦戰裏麵,他用特殊料理,給大家恢複傷勢和體力,正因為這樣,士卒才能堅持更久。
那麽多人都能證明這件事情,總不能沒有功勞吧?甚至他這功勞,幾乎不亞於首功!
更別說,後續說降袁術,以至於本部不費一兵一卒,這些都是功勞。
可怎麽封賞,這又是個問題。
就算他是孫策的丈夫,按說夫妻一心同體,可若是不封不賞說不過去。
“我們家不是缺錢麽?多多益善!”朱信當即表態。
“可府衙這裏也缺錢!”孫策無奈的說道,真那麽容易,自己也不會回來跟他商量。
孫策這邊還是個新興的勢力,成軍不過一年左右,各地都要駐守,各地都要錢糧。
可以說有一分錢,都要投入到地方武備建設,還有各種基礎建設。
更別說,早些時候提出的倉平常和義學,這些都需要投入錢糧。
福建郡那邊,也有好幾個縣城需要建設。說到底,就是——錢不夠用!
就朱信的功勞,錢就不能少,看給多了,官方庫存的錢糧就不足。
官營糧行剛剛起步,銷路還沒有擴充到揚州全境,沒辦法為府庫提供現金。
“那就打個欠條?”朱信想了想,“以後有錢了,再發唄!”
“開了你這口,其他人那邊怎麽辦?”孫策表示無語,說不得有人會以朱信這次為例,在發不了錢的時候,也給別的士卒將官打欠條呢?
“既然如此……”朱信想了想,“鹽,按照比來給我足量的鹽,怎麽樣?”
鹽鐵專營製度已經廢掉,幾乎靠海的,不少家族都有煮鹽出售。
和糧食不同,這鹽的生產周期真的不長,而且隻要還有柴火,就不缺鹽。
就說曹操,最苦的時候要吃都要吃米肉了,可醃肉的鹽卻還是不缺的。
“鹽啊……”孫策有些疑惑,“你要這玩意幹什麽?”
就覺得朱信有些敗家,放著錢貨不要,要這鹽有什麽用?鹽價也不貴,再加上戰亂,運輸成問題,要麽大家湊一起運輸到中原出售,要麽隻能降低產量。
就算運輸到中原,這價格也上不去多少。畢竟成本要算進去,再加上各地的私設關卡收稅,最後賣低了自己虧本,賣高了幾個月都賣不完!
“總得要點什麽對吧?我要鐵,你給我?”朱信反問。
“鐵就那麽點產出,供應軍用民用都不夠,再說給你能做什麽,你會打鐵?”孫策疑惑的看向朱信。她那把古錠刀,都拿去給匠人重鑄了。
勉強也就打個槍頭,槍身還要另外想辦法。孫策也犯難,上哪找堅固的木材。
想過桃源村那的桃樹,絕對堅固,奈何帶不回來也沒轍。
“所以還不如給我鹽算了!”朱信聳了聳肩,煤炭也不錯,奈何這江南最不缺的就是樹木,柴火的價格,比中原要低許多。
不過江南很少會把柴火出售到中原,最多是木材,那才是大頭。
木匠用完的邊角料,收集起來,那可不就是柴火麽?
“行吧……下午我和子布說說。”孫策有些糾結,不過也不好幹涉。
於是到傍晚的時候,一塊取貨憑證,就叫到朱信手中。
憑著這個,可以去萬事屋的倉庫裏麵取鹽。量大,總不能都送到這邊。
少不得,有幾個鹽商慕名過來,詢問要不要幫忙代售,朱信也隻是笑而不語。
結果住進狹窄的仆役房後,蔡琰仿佛覺醒了什麽不得了的屬性,喜歡上這環境了。
“床鋪距離桌子居然隻有一步之遙?哇,吃飯完全可以在床邊吃!”蔡琰激動的看著自己的房間,就如同看到新大陸一樣。
怎麽有種宅女宣言的感覺?朱信有些無語,算了,她喜歡就好。
就覺得,如果沒什麽事情可做,而且物資儲備豐富,她可以在床上躺一輩子。
“誒誒誒?”中午休息的時候,孫策疑惑的看向蔡琰,“為什麽你會住在仆役房的?”
“嗬嗬……”蔡琰也就笑笑,不說話。
朱信則是無語,不僅起床氣重,而且還屬於那種沒有記憶的類型嗎?
索性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不要繼續說下去。
“喵喵喵?”孫策很疑惑,自己說錯什麽話了嗎?
事情到這裏告一段落,蔡琰這個‘秘書’也的確很稱職,稱職到孫策差點打算把政務一股腦都丟給她來處理。
隻是蔡琰也是有底線的,她來這裏是‘養老’的,可不是來給你幹活的。
對於職責範圍以外的事情,她根本不去做。
“你這樣樣子,估計就算三年之後,也就能繼續當個秘書。”朱信搖了搖頭。
秘書其實也不算差,若孫策稱帝,那麽怎麽都得是侍中這樣的職務。
荀彧就擔任過,在兩漢,侍中的職務已經越來越接近宰相。
尚書台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反而三公的權力越來越小,這也是後來三省六部能起來的主要原因。
真就不是突然就改製的,而是在東漢開始已經有這個苗子。
後續曹魏和兩晉,尚書台的權力也在不斷增加。
具體有多大,就那麽說——鐵打的尚書,流水的三公。
甚至三公都能花錢買的程度,劉宏都不在意。
反正隻要尚書台穩住,那麽誰當三公都無所謂。
換個角度來說,東漢這個時期,四世三公什麽的,也就名聲好聽,實則沒什麽意義。
“三年後,說不定我就找個地方,買買地,然後安頓下來,從此當個富家婆。正經人的,誰出仕為官啊?”蔡琰低聲嘀咕道。
朱信聽力好,不過此刻他寧可自己聽力不好,聽到蔡琰這凡爾賽言論。
“惟實,說起來針對這次戰爭,按說要有封賞。”孫策表示,“眾人的封賞都好說,不過是給朝廷上表,順便獻上一部分繳獲。可你這邊,子布都覺得為難。”
朱信在軍中的身份是‘主廚’,可是在合肥防禦戰裏麵,他用特殊料理,給大家恢複傷勢和體力,正因為這樣,士卒才能堅持更久。
那麽多人都能證明這件事情,總不能沒有功勞吧?甚至他這功勞,幾乎不亞於首功!
更別說,後續說降袁術,以至於本部不費一兵一卒,這些都是功勞。
可怎麽封賞,這又是個問題。
就算他是孫策的丈夫,按說夫妻一心同體,可若是不封不賞說不過去。
“我們家不是缺錢麽?多多益善!”朱信當即表態。
“可府衙這裏也缺錢!”孫策無奈的說道,真那麽容易,自己也不會回來跟他商量。
孫策這邊還是個新興的勢力,成軍不過一年左右,各地都要駐守,各地都要錢糧。
可以說有一分錢,都要投入到地方武備建設,還有各種基礎建設。
更別說,早些時候提出的倉平常和義學,這些都需要投入錢糧。
福建郡那邊,也有好幾個縣城需要建設。說到底,就是——錢不夠用!
就朱信的功勞,錢就不能少,看給多了,官方庫存的錢糧就不足。
官營糧行剛剛起步,銷路還沒有擴充到揚州全境,沒辦法為府庫提供現金。
“那就打個欠條?”朱信想了想,“以後有錢了,再發唄!”
“開了你這口,其他人那邊怎麽辦?”孫策表示無語,說不得有人會以朱信這次為例,在發不了錢的時候,也給別的士卒將官打欠條呢?
“既然如此……”朱信想了想,“鹽,按照比來給我足量的鹽,怎麽樣?”
鹽鐵專營製度已經廢掉,幾乎靠海的,不少家族都有煮鹽出售。
和糧食不同,這鹽的生產周期真的不長,而且隻要還有柴火,就不缺鹽。
就說曹操,最苦的時候要吃都要吃米肉了,可醃肉的鹽卻還是不缺的。
“鹽啊……”孫策有些疑惑,“你要這玩意幹什麽?”
就覺得朱信有些敗家,放著錢貨不要,要這鹽有什麽用?鹽價也不貴,再加上戰亂,運輸成問題,要麽大家湊一起運輸到中原出售,要麽隻能降低產量。
就算運輸到中原,這價格也上不去多少。畢竟成本要算進去,再加上各地的私設關卡收稅,最後賣低了自己虧本,賣高了幾個月都賣不完!
“總得要點什麽對吧?我要鐵,你給我?”朱信反問。
“鐵就那麽點產出,供應軍用民用都不夠,再說給你能做什麽,你會打鐵?”孫策疑惑的看向朱信。她那把古錠刀,都拿去給匠人重鑄了。
勉強也就打個槍頭,槍身還要另外想辦法。孫策也犯難,上哪找堅固的木材。
想過桃源村那的桃樹,絕對堅固,奈何帶不回來也沒轍。
“所以還不如給我鹽算了!”朱信聳了聳肩,煤炭也不錯,奈何這江南最不缺的就是樹木,柴火的價格,比中原要低許多。
不過江南很少會把柴火出售到中原,最多是木材,那才是大頭。
木匠用完的邊角料,收集起來,那可不就是柴火麽?
“行吧……下午我和子布說說。”孫策有些糾結,不過也不好幹涉。
於是到傍晚的時候,一塊取貨憑證,就叫到朱信手中。
憑著這個,可以去萬事屋的倉庫裏麵取鹽。量大,總不能都送到這邊。
少不得,有幾個鹽商慕名過來,詢問要不要幫忙代售,朱信也隻是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