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翻身下馬,將獅子驄交給仆人,隨著管事入府,遠遠就見李義琰站在堂前。


    他趕忙快步上前,行晚輩之禮:“怎勞叔公相候!”


    李義琰撫須笑道:“元芳除了大節問候,往日裏可都不怎麽來府上的,老夫今日得見稀客,豈能不迎一迎?”


    李彥隻能歉然入席,看著李義琰精神一如往常,欣喜地道:“叔公老當益壯,精神矍鑠,我就放心了。”


    李義琰正色道:“老夫身體確實還行,若非被先帝授命為輔政大臣,還真想再去吐蕃出使一趟,將上次出使的未盡之事完成。”


    他頓了頓,凝聲問道:“聽說噶爾家族蟄伏良久後,又有重新崛起之勢?”


    李彥點頭:“噶爾家族的五兄弟皆是良才,能團結一致,協力對外,此前我們將之壓下,還多虧讚普之助,對方如今窺到機會,自然是會反擊的。”


    李義琰是使節團裏麵,除了李彥和婉兒外,唯一知道吐蕃王讚普身份的人,眉頭皺起:“那件事終究隻是僥幸為之,你可想過如何收場?”


    李彥道:“當時就考慮過,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吐蕃國內的具體情況,我還沒有十足的把握,唯有選拔出不少精幹人員,前往吐蕃王城,受楊再思和沈巨源調用。”


    李義琰道:“他們辛苦了,尤其是沈巨源,複國吐穀渾後,還回到了吐蕃境內,如果這兩位機宜使能配合讚普自如行動,那吐蕃國內的情況就瞞不過我們……”


    李彥對此頗有信心:“噶爾家族在其他方麵可以醞釀反撲,唯獨情報較量上,他們失去了暗衛,就再也沒了反抗的餘地。”


    “當然,一切行動歸根結底,還是要歸於軍事戰略上,如今薛將軍得到起複,與裴尚書、安將軍共設誘敵之策,就是希望能將吐蕃的精兵引出,加以殲滅。”


    “如若功成,我等再去吐蕃,或許就不是去異國他鄉。”


    李義琰露出期待:“若真有那麽一日,老夫死也瞑目了。”


    李彥衷心地道:“叔公身體強健,長命百歲,是肯定能看到那一天的。”


    李義琰目光微動:“自家人知自家事,老了終究是老了,不比你們年輕人朝氣蓬勃,元芳,李氏的將來是要靠你撐起的。”


    李彥笑道:“看來他們果然來找叔公告狀了……”


    李義琰眼神黯淡下去,失望地道:“是啊,真是可悲!我大唐立國不過半百光景,那些不成器的勳貴子弟,就已經忘了他們的父輩祖輩,是在怎樣艱苦的壞境中,追隨太宗平定天下,治國安民,若是能多出幾位如你這般,完全不靠家族,努力成就的後輩,該有多好?”


    李彥道:“雖然隴西李氏的族人沒有對我施以直接幫助,但我也是沾了隴西李氏不少光彩,若沒有這名門背景,我一路走來不會如此順利,換成那些寒門子弟,便是立了大功,可能也由於種種壓製,連五品都未能到……”


    李義琰歎了口氣:“我知你更喜歡重用寒門才子,隻是時局如此,寒門終究無法與高門相爭,否則與人與己,都會損傷啊!”


    李彥直言道:“這點我與叔公的看法不同,在我看來,唯才是舉勢必成為大流。”


    “正如昔日的察舉成為今時的科舉,科舉又開始糊名,入仕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官員選拔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公平,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在此過程中,阻礙者終將被掃開,要麽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要麽就是犁庭掃穴,殘酷淘汰!”


    李義琰搖頭:“元芳激進了,高門固然不成器的紈絝子眾多,卻也有諸多人才,終究不是寒門可比。”


    李彥直接問道:“李中丞是人才否?”


    李義琰皺眉:“昭德意氣驕盛,恃才傲物,確實需要打磨。”


    李彥道:“其實看到李中丞,我就想到了狄懷英,兩人同為明經及第,都是才華橫溢之輩,李昭德如今已是禦史中丞,前途無量,隻要不犯大錯,幾乎注定入閣為相,其實就是預備來接替叔公位置的。”


    “而狄懷英在地方蹉跎,若無我看中,如今恐怕還在並州任法曹,當然我相信他會有厚積薄發,大器晚成之刻,但到那個時候年歲已高,終究不比正當壯年之時了。”


    “這兩人年紀合適,可為當代高門與寒門中的頭麵人物,叔公以為接下來,他們誰的成就會更高?”


    李義琰思索片刻,不禁歎了口氣:“不得不承認,從目前江南之地傳回的情況來看,當是狄懷英更有作為,而昭德的脾氣若不改改,即便有宰相的才能,也無宰相的胸襟……”


    李彥道:“高門才子與寒門才子,並非都如李中丞和狄懷英這般,我所求的也非是全讓寒門士子出頭,隻希望能求同存異。”


    李義琰苦笑:“老夫也希望求同存異,但這談何容易啊?”


    李彥早有計劃:“叔公可知,陛下有意滅新羅,已下旨讓內衛對新羅做出行動了?”


    他將之前對李弘的分析,言簡意賅地講述了一遍,李義琰聽著這內衛先行,大軍再動的策略,不禁為之動容:“這是把新羅當成突厥來對待啊,確保萬無一失?”


    李彥微微搖頭:“滅國之戰是難以做到萬無一失的,哪怕我大唐遠強於新羅,也不可能舉國之力去征伐那等小地。”


    “既然是部分兵力,那就不存在絕對優勢,連太宗都因為種種差錯,未能滅掉高麗,我又豈敢作保?”


    “此次滅新羅,隻是盡最大努力,讓文武王金法敏來洛陽跳舞罷了。”


    李義琰:“……”


    你還說不是滅突厥?


    不過這位宰相已經明白了意思,苦笑道:“原來你等在這裏,如果他們早知道有此建功立業的機會,那些不成器的家夥又豈會在這時反對你?”


    李彥笑道:“內部矛盾對外轉移,這是古往今來屢試不爽的手段,我才疏學淺,也隻能想到這種法子了。”


    對外發動戰爭轉移國內矛盾,本來就是高宗一朝的治國方針,到了曆史上的武周時期,軍事拉胯,卻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如此,而是武則天在嚐試著對外戰爭,慘遭失敗後,才改變戰略全力穩固國內政局。


    為此她不惜將高宗一朝立下汗馬功勞的黑齒常之、王方翼等邊將殺死,然後提拔了王孝傑、郭元振、唐休璟等新一批將領,才將邊境的戰局勉強穩定下來,除了對陣吐蕃欽陵基本沒贏過外,其他倒是能做到有勝有敗。


    大唐的底子終究擺在那裏,武則天又知道底線在哪裏,還不至於有亡國之危,當然對外發動滅國戰爭是休想了,現在大唐的情況比起武周時期好了太多,新羅又在遼東半島極不安分,滅國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李義琰看著這位曾經的副使,如今一舉推動滅國之戰,無論是軍中還是內衛,都有強大影響,又有聖人的信任與旨意,由衷地道:“元芳,老夫現在明白,為什麽先帝遺詔裏,將軍國大事的參議權交托給你和……太後了。”


    李彥正色道:“先帝信任,我自然是不能辜負的,此次也是全力以赴,請叔父轉告各家,昨夜至英國公府宴飲的關中子弟,丘機宜那邊還有未完的案子等著他們配合,與新羅諜細的關係一日不說清楚,此次新羅之戰恐怕難以上陣了。”


    這一句話就否掉了包括李昭德在內,那些反對他的關中子弟此番建功立業的機會。


    就在李義琰臉色微變之際,李彥又道:“不過昨日未至英國公府的各族子弟,內衛會酌情安排,不會牽連無辜……”


    這一句話又能引發各族內部的爭奪,李義琰暗歎一口氣:“元芳之意,老夫會轉告各族。”


    李彥拱手:“還要多多麻煩叔公,想必英國公府也早早就來人了吧,多謝叔公愛護!”


    李義琰曾是李績下屬,李績當並州都督時,部下都害怕他的威勢,隻有李義琰敢與他爭辯是非曲直,李績對他很是尊重,舉薦提拔。


    雙方有這層關係,早在李敬業被帶入內衛的時候,英國公府上就第一時間走了他的關係,李義琰卻沒有來內衛,讓他為難。


    李彥此時也是投桃報李,李義琰想了想道:“老夫終究是避不過老上司家的麵子,李敬業已經準備請辭外放刺史,李敬猷年淺誌大,又短於磨練,終究見笑於人,你就不必跟他們一般見識了。”


    李彥失笑:“等同於他們還是個孩子,李敬猷不適合上戰場,英國公若是身體恢複了,倒是可以去遼東一行。”


    李義琰有了交代,撫須道:“好!好!”


    兩人又開始細節討論,直到李義琰的眉宇間不自覺地露出疲憊之色,李彥起身行禮:“叔公,我今天就告辭了,改日再來看望你。”


    李義琰將他送出,回到席位上,緩緩坐下,久久不發一言。


    半響後,他的長子從後堂轉出,關切地道:“阿耶,你怎麽了?”


    李義琰這才回過神來,苦笑道:“年紀大了,一時間出了神,真沒想到元芳年紀輕輕,竟有這般格局氣度,恍惚間讓我想起了一個人……”


    長子奇道:“是誰啊?”


    李義琰微微搖頭,並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有些感慨,又不失欣慰地道:“元芳與其對待世家的態度大相徑庭,卻都可以掌控大局,無論如何,關隴終於又要出一位真正的領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李元芳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興霸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興霸天並收藏從李元芳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