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那個樸正恩的家人帶回了麽?”
就在智堅一聲吆喝,練武場上的武僧呼啦一下跟著離去的同時,郭元振來到了辦公的屋舍內,發現李彥已經從碼頭回來,正在低頭查看著案卷,眉頭微微擰起,不禁詢問道。
李彥點點頭:“中途出了些波折,不過已經帶過來了,此番收獲不小……你那邊呢?那位聖慶寺的方丈不願意是麽?”
郭元振哼了聲:“敬酒不吃吃罰酒,這些新羅僧人還以為是從前呼風喚雨的時期呢,該好好整治一番了!”
李彥了然:“不到萬不得已,僧人是肯定不會願意交稅的,那不僅僅關乎錢財,由此衍生出的一係列特權都將消失。”
郭元振冷笑:“現在少林僧人出動,有他們好受的!這新羅之地,子民貧苦,國家也不富裕,唯獨這些貴族和僧侶個個家財萬貫,也該割一割肉了!”
李彥頷首:“新羅舊的貴族關係到此地穩定,先將他們帶入洛陽再說,佛門整治之後,都督府很快會發現‘香水錢’給財政帶來的好處……”
香火錢都知道,信徒給寺院納捐的錢財,香水錢則比較陌生。
其實曆史上的高宗時期,就有文獻提及僧侶納稅,因為高宗一朝後期的財政情況非常差,還真打過僧侶的主意,可惜沒有真正落實,等到了武周時期,大興佛教,讓佛門納稅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等到了安史之亂時期,郭子儀軍費不夠,向各府僧侶征收稅錢,用來貼補軍需,始稱香水錢。
那是臨時的,並沒有成為固定模式,等到安史之亂後,中央權力大喪,各地節度使為了軍費,任意用名目攤派,雜稅林立,苦於賦斂的老百姓起義反抗,眼看這樣下去要徹底完蛋,唐德宗時期的兩稅法應運而生。
這法子後世被稱為中國賦稅改革的分水嶺,利與弊都很大,可以說道的地方太多了,單看與佛門寺院相關的情況,每逢地區稅收總額達不到標時,地方官吏迫於政績壓力,就把納稅壓力轉移到經濟實力極強的寺院,從僧人身上收稅。
朝廷得了利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方州縣見了更來勁,給寺院的攤派私征屢見不鮮,僧侶被迫交稅,香水錢才成慣例,不過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畢竟兩稅法都僅僅持續了三十年不到。
由此看出,真正到了危急關頭,佛門這塊肥肉肯定是該割就割,別跟我談什麽佛祖,隻想搞錢,後來幹脆發展為滅佛……
在佛門雖為危害,卻難以滅掉的情況下,李彥選擇推進對佛門的稅收,避免後麵那種興盛到瘋狂的局麵。
至於能壓到什麽程度,就要看接下來能搞上來多少錢了。
聊完這個話題,郭元振想到那個連累了整個新羅亡國的男人:“六郎,你剛剛說那個樸正恩的家人帶來了,還有所收獲是怎麽回事,他到底聽命於誰啊?”
李彥將手中的案卷遞過去:“最初見到時,我還是有些意外的,但仔細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你看看吧。”
郭元振接過,第一眼就發現很眼熟,因為那是內衛人員的案錄格式,隻是黃紙極為陳舊,墨跡也很淡,可以看到有重新描寫的痕跡,似乎又不敢過於加重,隻是淺淺描了一遍。
而他細細一看,不由變了臉色:“前隋時期,內衛機宜使楊文會,化名樸燦英?”
李彥道:“這位正是樸正恩的父親,也是去倭國的船遲遲未歸的原因,垂垂老朽的人,不僅能保持警覺,還有一定的活動能力,險些在內衛的抓捕下逃脫,後來在他的秘密據點內,發現了這些。”
郭元振不敢置信:“樸正恩的父親是內衛?還是前隋時期潛入新羅的人員?”
李彥道:“其實不難解釋,前隋煬帝三征高麗,第一次下達昏聵的命令,屢屢給高麗守軍機會,最終延誤戰機,導致慘敗,第二次因國內楊玄感造反,被迫而返,第三次則是雙方兩敗俱傷,高麗民眾也因連年作戰,困弊不堪,高麗王遣使求和,讓最好麵子的隋煬帝有個台階下,返回國內。”
“這個過程中,內衛其實收集了許多高麗的情報,這楊文會更是奉命早早潛入,隻是隋煬帝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內衛心血付之於東流。”
“等到了第二次征伐失敗後,楊文會幹脆去了新羅,後來由於三征慘敗,國內烽煙四起,內衛一直沒有將他召回,不過他一直想方設法傳遞回情報,後來也被封為機宜使。”
郭元振恍然,再看向記錄:“原來如此,不過此人當真厲害,新羅雖然以金氏掌權,但樸氏終究也是貴族,他居然能以新羅人的身份生活下來,並且瞞過周圍的其他人。”
李彥道:“此人精通易容之法,會三國語言,眼睛又小,正好那位真正的樸容貌相似,而那一支樸氏人丁稀薄,後來又紛紛去世,等到了他娶妻生子時,血脈近親已經沒有了。”
郭元振猜測:“不會是此人毒害的吧?”
李彥道:“這就不知了,不過從記錄來看,這楊文會確實擅於毒藥,醫毒不分家,樸正恩的醫術應該就是跟他學習的,對外謊稱是來唐後學習。”
郭元振趕忙問道:“這人交代了麽?樸正恩去大唐,是他派過去的麽?”
李彥搖頭:“帶回來已經是一具屍體了,楊文會年紀本來就大,經過激烈的追逃,抓住時就奄奄一息,臨死前還想將這些材料焚毀,幸好提前一步製止……”
他悠悠一歎:“無論如何,楊文會也是我中原人,更是為國效命的內衛,不該死於倭國,我已命人將他安葬。”
郭元振皺起眉頭:“可如此一來,樸正恩的線索不是又斷了?”
李彥道:“恰恰相反,我原本想不通一個新羅出身的人,怎麽會出現在嶺南,涉及到長孫氏全族慘死的大案中,但如果這個人通過父輩的關係,與內衛取得聯係,反倒是能夠解釋了。”
“當年內衛裁撤時,有一股力量就要置長孫氏於死地,這是從‘佐命’那裏獲得的情報,但此人終究沒有查到,到底是誰在嶺南毒害長孫氏全族,現在終於明白,源頭居然居住在倭國。”
“‘佐命’麾下勢力不小,更是與吐蕃、突厥與新羅都有聯係,但她再怎麽查,也不可能派人東渡海島,去倭國找人,自然不會想到有這層關聯……”
郭元振感到一股寒意:“如此說來,當年對長孫氏趕盡殺絕,是內衛某位高層指使,正好發現樸正恩表麵上是新羅人,實際上與內衛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又難以追查來曆,便讓他偽裝成遊方醫士,加以毒害?”
李彥微微點頭:“現在還難以確定,不過追查到這裏,確實串聯起了一條較為清晰的脈絡,至少動機是有了,如果抓到樸正恩,當年的事情也基本水落石出。”
郭元振臉色沉重:“就怕這樸正恩已經被殺人滅口,他當年或許抱著一顆回歸中原之心,與內衛取得聯係,卻被賊人利用,用來謀害長孫氏千人性命,這麽大的事情,事後指使者肯定也不會留下活口,樸正恩如果死了,我們的線索也就徹底斷了……”
李彥道:“你還記得你去嶺南查案時,當地都說那場血案是為了吳國公報仇麽?”
郭元振點頭:“六郎當時的分析是,凶手不願意這起案子被人關注,案發中卻又有吳王鬼魂複仇的細節,作案時高調,案發後低調,有些自相矛盾。”
李彥道:“如果樸正恩是行凶者,你覺得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郭元振沉思片刻,眼睛亮起:“我明白六郎的意思了,他是出於義憤?”
“英國公府的仆從證明,那個樸正恩行醫崇佛,本該是良善之輩,卻犯下如此血案,如果他不是本性為惡,是不是代表著他認為前趙國公故意冤殺了吳國公,所以殺死前趙國公全族,是一種因果報應?吳國公鬼魂回來複仇的細節是他自己添加的。”
“而那個幕後指使者隻是想要長孫氏滅族,並不希望將事情鬧大,更不願意讓朝廷關心到這場遠在嶺南的案子,所以事後極力遮掩案件細節,還火燒了都官司的案錄,毀滅證據。”
李彥笑道:“元振果然聰慧,我就是這般分析的,不過我有一點看法與你不同,我覺得不是出於義憤。”
郭元振奇道:“那還能是什麽?”
李彥道:“這就要看楊文會到底是什麽身份了,我剛剛用已經讓忠敬去調取資料,驗證猜測……來了!”
話音落下沒多久,安忠敬大踏步地走了進來:“六郎,這是安東都護府調過來的案錄。”
李彥接過看了幾眼,點了點頭,遞了過來:“果然如此!”
郭元振接過一看,瞳孔猛然收縮:“楊集,字文會,前隋宗室楊爽之子,襲爵衛王,前隋煬帝時被貶為平民,流放遠地,下落不明……如果這個楊文會不是同名巧合,真的是隋煬帝的侄子,那麽他的兒子樸正恩不正是……”
李彥道:“不錯,樸正恩是楊文會之子,楊爽的孫子,吳國公是楊妃之子,楊廣的外孫,楊廣和楊爽是嫡親兄弟,從血脈關係來看,這兩個人也是很近的表兄弟了。”
“普通人或許不想與前朝皇族扯上關係,但對於一個從新羅回歸,急於認祖歸宗的人來說,這份認可是很重要的,偏偏他在金仁問身邊當侍衛時,親眼見到吳王受冤而亡。”
“所以那個幕後的指使者,才能利用他為吳國公報仇,最終以鬼魂說殺長孫氏全族!”
就在智堅一聲吆喝,練武場上的武僧呼啦一下跟著離去的同時,郭元振來到了辦公的屋舍內,發現李彥已經從碼頭回來,正在低頭查看著案卷,眉頭微微擰起,不禁詢問道。
李彥點點頭:“中途出了些波折,不過已經帶過來了,此番收獲不小……你那邊呢?那位聖慶寺的方丈不願意是麽?”
郭元振哼了聲:“敬酒不吃吃罰酒,這些新羅僧人還以為是從前呼風喚雨的時期呢,該好好整治一番了!”
李彥了然:“不到萬不得已,僧人是肯定不會願意交稅的,那不僅僅關乎錢財,由此衍生出的一係列特權都將消失。”
郭元振冷笑:“現在少林僧人出動,有他們好受的!這新羅之地,子民貧苦,國家也不富裕,唯獨這些貴族和僧侶個個家財萬貫,也該割一割肉了!”
李彥頷首:“新羅舊的貴族關係到此地穩定,先將他們帶入洛陽再說,佛門整治之後,都督府很快會發現‘香水錢’給財政帶來的好處……”
香火錢都知道,信徒給寺院納捐的錢財,香水錢則比較陌生。
其實曆史上的高宗時期,就有文獻提及僧侶納稅,因為高宗一朝後期的財政情況非常差,還真打過僧侶的主意,可惜沒有真正落實,等到了武周時期,大興佛教,讓佛門納稅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等到了安史之亂時期,郭子儀軍費不夠,向各府僧侶征收稅錢,用來貼補軍需,始稱香水錢。
那是臨時的,並沒有成為固定模式,等到安史之亂後,中央權力大喪,各地節度使為了軍費,任意用名目攤派,雜稅林立,苦於賦斂的老百姓起義反抗,眼看這樣下去要徹底完蛋,唐德宗時期的兩稅法應運而生。
這法子後世被稱為中國賦稅改革的分水嶺,利與弊都很大,可以說道的地方太多了,單看與佛門寺院相關的情況,每逢地區稅收總額達不到標時,地方官吏迫於政績壓力,就把納稅壓力轉移到經濟實力極強的寺院,從僧人身上收稅。
朝廷得了利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方州縣見了更來勁,給寺院的攤派私征屢見不鮮,僧侶被迫交稅,香水錢才成慣例,不過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畢竟兩稅法都僅僅持續了三十年不到。
由此看出,真正到了危急關頭,佛門這塊肥肉肯定是該割就割,別跟我談什麽佛祖,隻想搞錢,後來幹脆發展為滅佛……
在佛門雖為危害,卻難以滅掉的情況下,李彥選擇推進對佛門的稅收,避免後麵那種興盛到瘋狂的局麵。
至於能壓到什麽程度,就要看接下來能搞上來多少錢了。
聊完這個話題,郭元振想到那個連累了整個新羅亡國的男人:“六郎,你剛剛說那個樸正恩的家人帶來了,還有所收獲是怎麽回事,他到底聽命於誰啊?”
李彥將手中的案卷遞過去:“最初見到時,我還是有些意外的,但仔細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你看看吧。”
郭元振接過,第一眼就發現很眼熟,因為那是內衛人員的案錄格式,隻是黃紙極為陳舊,墨跡也很淡,可以看到有重新描寫的痕跡,似乎又不敢過於加重,隻是淺淺描了一遍。
而他細細一看,不由變了臉色:“前隋時期,內衛機宜使楊文會,化名樸燦英?”
李彥道:“這位正是樸正恩的父親,也是去倭國的船遲遲未歸的原因,垂垂老朽的人,不僅能保持警覺,還有一定的活動能力,險些在內衛的抓捕下逃脫,後來在他的秘密據點內,發現了這些。”
郭元振不敢置信:“樸正恩的父親是內衛?還是前隋時期潛入新羅的人員?”
李彥道:“其實不難解釋,前隋煬帝三征高麗,第一次下達昏聵的命令,屢屢給高麗守軍機會,最終延誤戰機,導致慘敗,第二次因國內楊玄感造反,被迫而返,第三次則是雙方兩敗俱傷,高麗民眾也因連年作戰,困弊不堪,高麗王遣使求和,讓最好麵子的隋煬帝有個台階下,返回國內。”
“這個過程中,內衛其實收集了許多高麗的情報,這楊文會更是奉命早早潛入,隻是隋煬帝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內衛心血付之於東流。”
“等到了第二次征伐失敗後,楊文會幹脆去了新羅,後來由於三征慘敗,國內烽煙四起,內衛一直沒有將他召回,不過他一直想方設法傳遞回情報,後來也被封為機宜使。”
郭元振恍然,再看向記錄:“原來如此,不過此人當真厲害,新羅雖然以金氏掌權,但樸氏終究也是貴族,他居然能以新羅人的身份生活下來,並且瞞過周圍的其他人。”
李彥道:“此人精通易容之法,會三國語言,眼睛又小,正好那位真正的樸容貌相似,而那一支樸氏人丁稀薄,後來又紛紛去世,等到了他娶妻生子時,血脈近親已經沒有了。”
郭元振猜測:“不會是此人毒害的吧?”
李彥道:“這就不知了,不過從記錄來看,這楊文會確實擅於毒藥,醫毒不分家,樸正恩的醫術應該就是跟他學習的,對外謊稱是來唐後學習。”
郭元振趕忙問道:“這人交代了麽?樸正恩去大唐,是他派過去的麽?”
李彥搖頭:“帶回來已經是一具屍體了,楊文會年紀本來就大,經過激烈的追逃,抓住時就奄奄一息,臨死前還想將這些材料焚毀,幸好提前一步製止……”
他悠悠一歎:“無論如何,楊文會也是我中原人,更是為國效命的內衛,不該死於倭國,我已命人將他安葬。”
郭元振皺起眉頭:“可如此一來,樸正恩的線索不是又斷了?”
李彥道:“恰恰相反,我原本想不通一個新羅出身的人,怎麽會出現在嶺南,涉及到長孫氏全族慘死的大案中,但如果這個人通過父輩的關係,與內衛取得聯係,反倒是能夠解釋了。”
“當年內衛裁撤時,有一股力量就要置長孫氏於死地,這是從‘佐命’那裏獲得的情報,但此人終究沒有查到,到底是誰在嶺南毒害長孫氏全族,現在終於明白,源頭居然居住在倭國。”
“‘佐命’麾下勢力不小,更是與吐蕃、突厥與新羅都有聯係,但她再怎麽查,也不可能派人東渡海島,去倭國找人,自然不會想到有這層關聯……”
郭元振感到一股寒意:“如此說來,當年對長孫氏趕盡殺絕,是內衛某位高層指使,正好發現樸正恩表麵上是新羅人,實際上與內衛有著千絲萬縷關係,又難以追查來曆,便讓他偽裝成遊方醫士,加以毒害?”
李彥微微點頭:“現在還難以確定,不過追查到這裏,確實串聯起了一條較為清晰的脈絡,至少動機是有了,如果抓到樸正恩,當年的事情也基本水落石出。”
郭元振臉色沉重:“就怕這樸正恩已經被殺人滅口,他當年或許抱著一顆回歸中原之心,與內衛取得聯係,卻被賊人利用,用來謀害長孫氏千人性命,這麽大的事情,事後指使者肯定也不會留下活口,樸正恩如果死了,我們的線索也就徹底斷了……”
李彥道:“你還記得你去嶺南查案時,當地都說那場血案是為了吳國公報仇麽?”
郭元振點頭:“六郎當時的分析是,凶手不願意這起案子被人關注,案發中卻又有吳王鬼魂複仇的細節,作案時高調,案發後低調,有些自相矛盾。”
李彥道:“如果樸正恩是行凶者,你覺得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郭元振沉思片刻,眼睛亮起:“我明白六郎的意思了,他是出於義憤?”
“英國公府的仆從證明,那個樸正恩行醫崇佛,本該是良善之輩,卻犯下如此血案,如果他不是本性為惡,是不是代表著他認為前趙國公故意冤殺了吳國公,所以殺死前趙國公全族,是一種因果報應?吳國公鬼魂回來複仇的細節是他自己添加的。”
“而那個幕後指使者隻是想要長孫氏滅族,並不希望將事情鬧大,更不願意讓朝廷關心到這場遠在嶺南的案子,所以事後極力遮掩案件細節,還火燒了都官司的案錄,毀滅證據。”
李彥笑道:“元振果然聰慧,我就是這般分析的,不過我有一點看法與你不同,我覺得不是出於義憤。”
郭元振奇道:“那還能是什麽?”
李彥道:“這就要看楊文會到底是什麽身份了,我剛剛用已經讓忠敬去調取資料,驗證猜測……來了!”
話音落下沒多久,安忠敬大踏步地走了進來:“六郎,這是安東都護府調過來的案錄。”
李彥接過看了幾眼,點了點頭,遞了過來:“果然如此!”
郭元振接過一看,瞳孔猛然收縮:“楊集,字文會,前隋宗室楊爽之子,襲爵衛王,前隋煬帝時被貶為平民,流放遠地,下落不明……如果這個楊文會不是同名巧合,真的是隋煬帝的侄子,那麽他的兒子樸正恩不正是……”
李彥道:“不錯,樸正恩是楊文會之子,楊爽的孫子,吳國公是楊妃之子,楊廣的外孫,楊廣和楊爽是嫡親兄弟,從血脈關係來看,這兩個人也是很近的表兄弟了。”
“普通人或許不想與前朝皇族扯上關係,但對於一個從新羅回歸,急於認祖歸宗的人來說,這份認可是很重要的,偏偏他在金仁問身邊當侍衛時,親眼見到吳王受冤而亡。”
“所以那個幕後的指使者,才能利用他為吳國公報仇,最終以鬼魂說殺長孫氏全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