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塬回到家,已經是未初時分,下午的一點多鍾。
帶回了一副對聯。
因為午飯時說起,老朱爽快答應,吃罷飯就來了興致,再加上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順勢請求,當場讓人找來大張紅紙,揮筆而就。
正是朱塬前一天晚上想到的那句。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還有橫批:福壽同春。
這是廿八那日打算貼大門的,至於其他小門,當然隻能朱塬自己搞定。
不過,朱塬還是另外要了幾個‘福’字,並且說了說關於‘福’字要在屋內倒著貼的含義,老朱也覺得很好,轉眼寫了一疊,說是其他臣子也要送一些,當然,自家皇宮裏,貼一貼也是必要的。
再就是,順便還說了說吃飯時忘記提的廣告的事情。
又是一番道理。
朱塬覺得,自己早就又該多一個別號:朱道理。
嗯。
不知道距離集齊一百零八個名字證道飛升還差多少?
老朱開始不太情願,覺得這種事,太不正經,不過,到底還是被朱塬說服。
因為朱塬拿了另外一件事舉例。
驛站。
大明的驛站係統,將來想要不成為國家的負擔,也是要進行一定的商業化運營的。若不然,萬一將來無以為繼,導致什麽李自成啊李自成啊李自成啊之類的因此失業,那可麻煩。《大明月刊》,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樣。甚至,如果不主動進行商業運營,隻靠國家補貼進行基本的運作,將來,很可能淪為別人的喉舌。
為什麽?
誰有錢,誰說話就硬氣啊!
你一群窮光蛋的雜誌社編輯,一年掙不到幾個錢,那麽,我給,1000兩夠不夠,不夠,1萬兩呢……我的要求也不高,隻要你按照我的想法發布文章。
這文章……
這就不說了。
反正,老朱就同意了。
到底不情願,於是,還親自給廣告定了價,按照朱塬給的參考,確定為1000兩銀子一頁,並且,每期廣告不得超過10頁,做廣告者,還要進行嚴格審核,若有弄虛作假,將嚴厲處罰!
朱塬覺得不錯。
因為,老朱說的處罰對象,是投廣告的,並沒說《大明月刊》要承擔連帶責任之類。
總的來說,滿載而歸。
回到家,沒來得及去午休,事情就一件接一件。
明州,華高的年禮到了。
說來也巧,按照時間推算,自家廿二那天送出的年禮,差不多也是今天抵達明州。
來送禮的是華福,華高的管家,早前有過照麵。
華福本來在金陵這邊看守老宅,明州的三個小妾一起懷孕後,也就趕了過去,這邊……因為一直也沒有女主人,更別說少爺小姐,也就無所謂。
這次是特意趕回來。
朱塬也難免問起明州的事情,特別是華高的身體,和懷孕的三個小妾的狀況。
華福也知無不言。
因為有了後,華高這幾個月來都很精神,三位如夫人的身體也都很好。不過,另外一件事,華高想要再納幾房妾室多生幾個的事情,黃了,因為,三位如夫人聽說了,頓時就一起感覺不舒服了,一陣鬧騰。
後來還請了一位道士,勸誡華高要珍惜福緣,如此之類。反正,之後,華高就再不提繼續納妾的事情了。
朱塬猜測這道士應該是三個小妾請來的,看華福表情,大概也有類似的心思,或許,以華高的精明,肯定能夠猜到。但能猜到是一方麵,道士的話,還是要信的。
這年代都迷信。
朱塬自己回來後都開始迷信了。
這麽說了一會兒話,剛送走華福,宋濂就到了。
皇帝陛下派來,一方麵是談一談對聯的事情,老朱交給了這位禦用文人,另一方麵,是下一期的《大明月刊》。
已經確定,年節時,百官會放假五天。
當然,初一的正旦大朝會並沒有取消,但之後,除非有緊要事情,否則,大家都可以歇到初五。
這就意味著,想要好好歇一歇,明年一月份,洪武二年的第一期《大明月刊》,最好是在年節之前定下。
實際上,已經定下了不少。
三件大喜事,‘平滅夏國’、‘明州冬捕’和‘青黴素’,這是重中之重。
隻是這三件事,初步估算就要占據二三十頁的內容。
再然後,今天上午正式確定的第一個‘三年計劃’,上一期已經有所提及,這一期,會更加正式。
還有《經濟之學》的‘生產篇’,也是老朱交代的,要摘要一些,進行刊登。
另外就是近期朝廷內外的各種大小事件,重要的官員職位調動,登聞鼓的設立,這個月定下的一些服飾規格和覲見禮儀,等等等等。
嗯。
當然了,《紅樓夢》的第三回,還有‘聊齋誌異’的最新一篇,這也不能少。
再加上突然又多出來的廣告。
為了顯得正經一些,朱塬確定了也將做成一個欄目,‘廣而告之’。
總的來說,計劃的100頁,這次肯定還是不夠。
老朱對此也已經發話,不過多費些紙張而已。
那就多費一些。
不過,對於廣告,朱塬不打算占這便宜,計劃自家來設計,並且用更加高檔一些的紙張,做成讓人看了就舍不得丟隻想保存起來的精品頁,再嵌入到月刊當中。還是當初的那個道理,這些廣告頁麵,隻要保存起來,那就是一份長久的廣告。就像《大明月刊》本身,隻要有人保存起來,就是一份長久的輿論影響。
朱塬正與宋濂在自家二院的正廳裏聊著,忽然有內侍來報,工部尚書單安仁到了,一起來的,還有工部下轄水泥局的大使沈全。
說是水泥做出來了。
聽完通報,朱塬立刻打發去請人進來,還攔住了要告辭的宋濂:“宋大人,恰好也一起看看,這水泥可是好東西,將來各種大型的基建工程都是用得上的。”
基建工程,這是新詞。
因為負責《大明月刊》的緣故,宋濂倒是懂得,當下也就順勢道:“既如此,下官就一起看看。”
說著話,單安仁、沈全很快抵達,還有家丁跟著搬來了一堆東西,放在了院子裏。
大家見禮過,等何瑄追著給自家大人穿上了裘衣,朱塬便出了門,一眼就看到了院內放在油布上的一係列水泥塊,另外還有一排裝在麻袋裏的水泥粉末樣品。
宋濂跟在朱塬、單安仁身邊,來到一係列所謂水泥塊近前,見朱塬毫不在意地蹲下,並沒有跟著,而是問單安仁道:“這……怎有些是裂開了的?”
單安仁是剛剛從皇城趕來的。
對於沈全向朱塬報喜之前還記得通知自己,他很高興,不愧盡力支持一場,此時正要跟著朱塬蹲下,聽宋濂這麽問,笑著示意沈全:“這個,讓沈大使說一說罷?”
沈全也知道宋濂的身份,寫出《諭中原檄》的那位,現在還是聲名鵲起的《大明月刊》的主編,當下拱了拱手,又偏向了朱塬一些,解釋道:“也是下官魯莽,這……水泥幹燥之後,想著先試一試硬度,若能到了平章大人所說的程度,才好給諸位上官報喜,於是……便讓人用重錘擊打。各位大人,這……雖是破了兩個,但另外四個遭遇重擊後卻都是完好,即使是破的,也可見其堅硬。嗯……雖是如此,下官還是不管斷定這是否就是平章所說的水泥,隻好通報了尚書大人,一起過來讓平章驗看。”
沈全說完,蹲在地上的朱塬已經吩咐道:“那誰……也找一把錘子過來,不用太大。”
片刻後,一把小錘送了過來。
朱塬這邊也已經更多了解了之前的測試經過,拿到了錘子,先轉向麵前粘了磚塊的一堆。
其他幾人,包括宋濂,也已經跟著朱塬蹲下,見某人用小錘敲啊敲,嘴裏還念念有詞,四十四十什麽的,讓人不明所以。
等朱塬艱難地分開一塊青磚和水泥,宋濂評價道:“這東西,倒是比那糯米漿還要粘實。”
“是啊,”朱塬笑道:“隻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肯定還是不能用來砌牆的,太奢侈。”
宋濂好奇:“平章打算做甚麽?”
“這東西現在製造起來太繁瑣,隻會用於一些特殊的工程,比如各個大學的實驗室,比如我正在籌劃的博物館。”
這麽說著,朱塬蹲著挪到了粘了木板的兩塊最硬水泥麵前,再次敲擊。
隨便梗了一下,很快敲下來一塊,拿起打量片刻,又放下來仔細敲碎,一邊問道:“這種,怎麽燒出來的?”
沈全道:“這倒也是最繁瑣一種,在平章所說石灰石和黏土之外,還加了鐵粉、石膏等物,燃料也是煤炭,還是帶了鼓風的爐子,隻一個……燒製時間,那日平章提點後,下官就縮短了,隻燒了三個時辰。”
沈全說著,還掏出一頁紙遞過來:“平章,這是此種水泥的詳細燒製流程。”
朱塬接過展開,不忘朝單安仁和宋濂傾斜一些。
這種東西,沒什麽可保密的,隻要花得起錢,承擔得起高成本,都可以做。
單安仁故作打量,其實已經看過,宋濂倒是很有興趣地瞄過來,大概看了一遍,說道:“倒是如那道家煉丹一般,太繁瑣,也太耗費。”
“所以,暫時隻能小規模應用啊。”朱塬說著,幹脆將單子遞給單安仁:“這工藝,工部來保存吧,另外,其他幾種其實也都不錯,粘度硬度之類,在我看來都是達標的,不過,嗯……既然要做,還是要做最好的,不管是實驗室還是博物館,都不能遷就,那就用這種。”
單安仁點頭:“自是要最好的,何況,水泥局還在試製,或也能得到更好。”
“肯定要有更好的,”朱塬道:“比如,將來要試著研究可以在水下凝固的水泥。”
水下……凝固?
這下,別說宋濂,就連單安仁和沈全都覺得……難以想象。
見三人都是滿臉的不太相信,朱塬拍了拍手,站起身道:“萬事皆有可能,何況,這水下水泥,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將來我們要大規模修建各種橋梁,比如長江大橋,比如黃河大橋,其中橋墩部分,就需要相應的水泥。”
長江大橋?
黃河大橋?
即使單安仁看過朱塬那天在這邊大宅內對工業時代的演示,此時,聽某人這麽說,還是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長江黃河,動輒都是數裏寬,想要在其中建橋,何其困難?
不過吧,話又說回來,若隻是橋墩,作為工部尚書,曾經的將作司卿,單安仁卻是知道,沒有那神奇的水下水泥,也是有法子做成的。就隻是,在長江黃河上麵……實在太難。
而且,單安仁現在也不是太關心這個。
既然朱塬已經確定了這就是他需要的水泥,跟著起身的單安仁稍微頓了頓,還是道:“平章,既然……這水泥做出來了,是否可以如那青黴素一般,向陛下報喜?”
醫部最近的風光,單安仁可是很羨慕的。
朱塬笑著點頭:“報啊,而且,嗯……恰好宋大人就在這裏,我們稍後就商量一下,弄一篇漂亮的文章出來,還是明天早朝,你們帶了樣品過去,一起報給祖上。”
單安仁頓時露出喜色。
沈全更是有些難掩手足的顫抖。
然而,朱塬一邊走向那一排麻袋裏的水泥粉末樣品,一邊又道:“不過,伱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水泥,肯定是比不了青黴素的,那是可以拯救萬民的東西,而水泥,現階段……應用範圍很小,因此,也隻能算是年底錦上添花的一樁小功勞。”
水泥的應用,其實是在未來。
現在,描繪前景再好,無法廣泛應用,又不能如青黴素那樣觸動萬民,功勞肯定一般。
單安仁和沈全卻都下意識點頭。
小功勞?
不介意。
這即將過年的承上啟下時節,隻要有功,給皇帝陛下一個好印象,就夠了,足夠了!
(本章完)
帶回了一副對聯。
因為午飯時說起,老朱爽快答應,吃罷飯就來了興致,再加上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順勢請求,當場讓人找來大張紅紙,揮筆而就。
正是朱塬前一天晚上想到的那句。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還有橫批:福壽同春。
這是廿八那日打算貼大門的,至於其他小門,當然隻能朱塬自己搞定。
不過,朱塬還是另外要了幾個‘福’字,並且說了說關於‘福’字要在屋內倒著貼的含義,老朱也覺得很好,轉眼寫了一疊,說是其他臣子也要送一些,當然,自家皇宮裏,貼一貼也是必要的。
再就是,順便還說了說吃飯時忘記提的廣告的事情。
又是一番道理。
朱塬覺得,自己早就又該多一個別號:朱道理。
嗯。
不知道距離集齊一百零八個名字證道飛升還差多少?
老朱開始不太情願,覺得這種事,太不正經,不過,到底還是被朱塬說服。
因為朱塬拿了另外一件事舉例。
驛站。
大明的驛站係統,將來想要不成為國家的負擔,也是要進行一定的商業化運營的。若不然,萬一將來無以為繼,導致什麽李自成啊李自成啊李自成啊之類的因此失業,那可麻煩。《大明月刊》,某種程度上,也是一樣。甚至,如果不主動進行商業運營,隻靠國家補貼進行基本的運作,將來,很可能淪為別人的喉舌。
為什麽?
誰有錢,誰說話就硬氣啊!
你一群窮光蛋的雜誌社編輯,一年掙不到幾個錢,那麽,我給,1000兩夠不夠,不夠,1萬兩呢……我的要求也不高,隻要你按照我的想法發布文章。
這文章……
這就不說了。
反正,老朱就同意了。
到底不情願,於是,還親自給廣告定了價,按照朱塬給的參考,確定為1000兩銀子一頁,並且,每期廣告不得超過10頁,做廣告者,還要進行嚴格審核,若有弄虛作假,將嚴厲處罰!
朱塬覺得不錯。
因為,老朱說的處罰對象,是投廣告的,並沒說《大明月刊》要承擔連帶責任之類。
總的來說,滿載而歸。
回到家,沒來得及去午休,事情就一件接一件。
明州,華高的年禮到了。
說來也巧,按照時間推算,自家廿二那天送出的年禮,差不多也是今天抵達明州。
來送禮的是華福,華高的管家,早前有過照麵。
華福本來在金陵這邊看守老宅,明州的三個小妾一起懷孕後,也就趕了過去,這邊……因為一直也沒有女主人,更別說少爺小姐,也就無所謂。
這次是特意趕回來。
朱塬也難免問起明州的事情,特別是華高的身體,和懷孕的三個小妾的狀況。
華福也知無不言。
因為有了後,華高這幾個月來都很精神,三位如夫人的身體也都很好。不過,另外一件事,華高想要再納幾房妾室多生幾個的事情,黃了,因為,三位如夫人聽說了,頓時就一起感覺不舒服了,一陣鬧騰。
後來還請了一位道士,勸誡華高要珍惜福緣,如此之類。反正,之後,華高就再不提繼續納妾的事情了。
朱塬猜測這道士應該是三個小妾請來的,看華福表情,大概也有類似的心思,或許,以華高的精明,肯定能夠猜到。但能猜到是一方麵,道士的話,還是要信的。
這年代都迷信。
朱塬自己回來後都開始迷信了。
這麽說了一會兒話,剛送走華福,宋濂就到了。
皇帝陛下派來,一方麵是談一談對聯的事情,老朱交給了這位禦用文人,另一方麵,是下一期的《大明月刊》。
已經確定,年節時,百官會放假五天。
當然,初一的正旦大朝會並沒有取消,但之後,除非有緊要事情,否則,大家都可以歇到初五。
這就意味著,想要好好歇一歇,明年一月份,洪武二年的第一期《大明月刊》,最好是在年節之前定下。
實際上,已經定下了不少。
三件大喜事,‘平滅夏國’、‘明州冬捕’和‘青黴素’,這是重中之重。
隻是這三件事,初步估算就要占據二三十頁的內容。
再然後,今天上午正式確定的第一個‘三年計劃’,上一期已經有所提及,這一期,會更加正式。
還有《經濟之學》的‘生產篇’,也是老朱交代的,要摘要一些,進行刊登。
另外就是近期朝廷內外的各種大小事件,重要的官員職位調動,登聞鼓的設立,這個月定下的一些服飾規格和覲見禮儀,等等等等。
嗯。
當然了,《紅樓夢》的第三回,還有‘聊齋誌異’的最新一篇,這也不能少。
再加上突然又多出來的廣告。
為了顯得正經一些,朱塬確定了也將做成一個欄目,‘廣而告之’。
總的來說,計劃的100頁,這次肯定還是不夠。
老朱對此也已經發話,不過多費些紙張而已。
那就多費一些。
不過,對於廣告,朱塬不打算占這便宜,計劃自家來設計,並且用更加高檔一些的紙張,做成讓人看了就舍不得丟隻想保存起來的精品頁,再嵌入到月刊當中。還是當初的那個道理,這些廣告頁麵,隻要保存起來,那就是一份長久的廣告。就像《大明月刊》本身,隻要有人保存起來,就是一份長久的輿論影響。
朱塬正與宋濂在自家二院的正廳裏聊著,忽然有內侍來報,工部尚書單安仁到了,一起來的,還有工部下轄水泥局的大使沈全。
說是水泥做出來了。
聽完通報,朱塬立刻打發去請人進來,還攔住了要告辭的宋濂:“宋大人,恰好也一起看看,這水泥可是好東西,將來各種大型的基建工程都是用得上的。”
基建工程,這是新詞。
因為負責《大明月刊》的緣故,宋濂倒是懂得,當下也就順勢道:“既如此,下官就一起看看。”
說著話,單安仁、沈全很快抵達,還有家丁跟著搬來了一堆東西,放在了院子裏。
大家見禮過,等何瑄追著給自家大人穿上了裘衣,朱塬便出了門,一眼就看到了院內放在油布上的一係列水泥塊,另外還有一排裝在麻袋裏的水泥粉末樣品。
宋濂跟在朱塬、單安仁身邊,來到一係列所謂水泥塊近前,見朱塬毫不在意地蹲下,並沒有跟著,而是問單安仁道:“這……怎有些是裂開了的?”
單安仁是剛剛從皇城趕來的。
對於沈全向朱塬報喜之前還記得通知自己,他很高興,不愧盡力支持一場,此時正要跟著朱塬蹲下,聽宋濂這麽問,笑著示意沈全:“這個,讓沈大使說一說罷?”
沈全也知道宋濂的身份,寫出《諭中原檄》的那位,現在還是聲名鵲起的《大明月刊》的主編,當下拱了拱手,又偏向了朱塬一些,解釋道:“也是下官魯莽,這……水泥幹燥之後,想著先試一試硬度,若能到了平章大人所說的程度,才好給諸位上官報喜,於是……便讓人用重錘擊打。各位大人,這……雖是破了兩個,但另外四個遭遇重擊後卻都是完好,即使是破的,也可見其堅硬。嗯……雖是如此,下官還是不管斷定這是否就是平章所說的水泥,隻好通報了尚書大人,一起過來讓平章驗看。”
沈全說完,蹲在地上的朱塬已經吩咐道:“那誰……也找一把錘子過來,不用太大。”
片刻後,一把小錘送了過來。
朱塬這邊也已經更多了解了之前的測試經過,拿到了錘子,先轉向麵前粘了磚塊的一堆。
其他幾人,包括宋濂,也已經跟著朱塬蹲下,見某人用小錘敲啊敲,嘴裏還念念有詞,四十四十什麽的,讓人不明所以。
等朱塬艱難地分開一塊青磚和水泥,宋濂評價道:“這東西,倒是比那糯米漿還要粘實。”
“是啊,”朱塬笑道:“隻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肯定還是不能用來砌牆的,太奢侈。”
宋濂好奇:“平章打算做甚麽?”
“這東西現在製造起來太繁瑣,隻會用於一些特殊的工程,比如各個大學的實驗室,比如我正在籌劃的博物館。”
這麽說著,朱塬蹲著挪到了粘了木板的兩塊最硬水泥麵前,再次敲擊。
隨便梗了一下,很快敲下來一塊,拿起打量片刻,又放下來仔細敲碎,一邊問道:“這種,怎麽燒出來的?”
沈全道:“這倒也是最繁瑣一種,在平章所說石灰石和黏土之外,還加了鐵粉、石膏等物,燃料也是煤炭,還是帶了鼓風的爐子,隻一個……燒製時間,那日平章提點後,下官就縮短了,隻燒了三個時辰。”
沈全說著,還掏出一頁紙遞過來:“平章,這是此種水泥的詳細燒製流程。”
朱塬接過展開,不忘朝單安仁和宋濂傾斜一些。
這種東西,沒什麽可保密的,隻要花得起錢,承擔得起高成本,都可以做。
單安仁故作打量,其實已經看過,宋濂倒是很有興趣地瞄過來,大概看了一遍,說道:“倒是如那道家煉丹一般,太繁瑣,也太耗費。”
“所以,暫時隻能小規模應用啊。”朱塬說著,幹脆將單子遞給單安仁:“這工藝,工部來保存吧,另外,其他幾種其實也都不錯,粘度硬度之類,在我看來都是達標的,不過,嗯……既然要做,還是要做最好的,不管是實驗室還是博物館,都不能遷就,那就用這種。”
單安仁點頭:“自是要最好的,何況,水泥局還在試製,或也能得到更好。”
“肯定要有更好的,”朱塬道:“比如,將來要試著研究可以在水下凝固的水泥。”
水下……凝固?
這下,別說宋濂,就連單安仁和沈全都覺得……難以想象。
見三人都是滿臉的不太相信,朱塬拍了拍手,站起身道:“萬事皆有可能,何況,這水下水泥,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將來我們要大規模修建各種橋梁,比如長江大橋,比如黃河大橋,其中橋墩部分,就需要相應的水泥。”
長江大橋?
黃河大橋?
即使單安仁看過朱塬那天在這邊大宅內對工業時代的演示,此時,聽某人這麽說,還是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長江黃河,動輒都是數裏寬,想要在其中建橋,何其困難?
不過吧,話又說回來,若隻是橋墩,作為工部尚書,曾經的將作司卿,單安仁卻是知道,沒有那神奇的水下水泥,也是有法子做成的。就隻是,在長江黃河上麵……實在太難。
而且,單安仁現在也不是太關心這個。
既然朱塬已經確定了這就是他需要的水泥,跟著起身的單安仁稍微頓了頓,還是道:“平章,既然……這水泥做出來了,是否可以如那青黴素一般,向陛下報喜?”
醫部最近的風光,單安仁可是很羨慕的。
朱塬笑著點頭:“報啊,而且,嗯……恰好宋大人就在這裏,我們稍後就商量一下,弄一篇漂亮的文章出來,還是明天早朝,你們帶了樣品過去,一起報給祖上。”
單安仁頓時露出喜色。
沈全更是有些難掩手足的顫抖。
然而,朱塬一邊走向那一排麻袋裏的水泥粉末樣品,一邊又道:“不過,伱們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這水泥,肯定是比不了青黴素的,那是可以拯救萬民的東西,而水泥,現階段……應用範圍很小,因此,也隻能算是年底錦上添花的一樁小功勞。”
水泥的應用,其實是在未來。
現在,描繪前景再好,無法廣泛應用,又不能如青黴素那樣觸動萬民,功勞肯定一般。
單安仁和沈全卻都下意識點頭。
小功勞?
不介意。
這即將過年的承上啟下時節,隻要有功,給皇帝陛下一個好印象,就夠了,足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