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退出院子之後,李邕對江朔道:「朔兒,你隨我來。」帶著江朔穿過水榭,進入書房。此刻日已西墜,天光本已暗淡,屋內就更加昏暗了。


    李邕點亮一支燈燭,江朔見屋內還有很多燈盞,道:「如象先生,我去把其他燈都點起來,這樣明亮些。」


    李邕卻道:「朔兒且住,隻這一支燭火便夠了,把銅鏡拿出來吧。」


    江朔心中疑惑,仍依言從懷裏布包中取出那枚銅鏡,這銅鏡按漢小尺計算正好八寸,鏡背早已結滿了銅鏽,經年累月的侵蝕之下,銅鏽已經由翠綠轉為烏黑,光澤盡褪,顯得古奧異常,中央有紐,四周刻著雲雷紋簇擁的獸麵圖案,紋飾簡練,但線條遒勁有力,顯然是秦以前的三代古物。


    翻過來再看鏡麵,卻是黃澄澄的一片,不僅打磨的極其平整,表麵更是光可鑒人,毫無歲月痕跡,雖是千年前的古物,卻依然可以用來對鏡梳妝。


    正反兩麵反差如此強烈,不知是什麽原因。


    李邕接過江朔遞來的銅鏡,在手中摩挲,道:「朔兒,江湖盟主源自洞庭盜魁,初代盜魁起自秦末,他自稱「盜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更有閉氣的絕學,可以在水下待超過一刻時間。當年始皇帝巡遊洞庭,盜聖率洞庭群盜,潛泳到船底,用鑿子在皇帝坐船上鑿洞,這樣就算當時湖麵無風,大船因為左右吃水不勻,而劇烈地擺動起來,始皇帝以為是水神作祟,命人將這枚銅鏡拋入湖中祭神,這才被盜聖得了去。」


    江朔道:「趙夫子和我說盜魁在洞庭湖上盜了始皇帝的傳國玉璽,原來卻是得了這枚銅鏡。」


    李邕道:「東岩子果然博學,確實,得此銅鏡隻能算是意外收獲,空空兒的真正目標是皇帝的玉璽,趁著船上兵荒馬亂、人仰馬翻之際,他偷偷潛入船上,光天化日之下盜走了玉璽,不過他可沒想到自己前腳登舟,始皇帝後腳就把這枚銅鏡扔了下來。」


    江朔道:「這位前輩真是神乎其技,竟然能盜走重兵把守的傳國玉璽,盜聖之名果然實至名歸。」


    李邕笑道:「是啊,這位前輩的的真名已不可考,隻留下一個名號,叫做「空空兒」,乃言其「空空妙手」之意。」


    空空兒?這不是北溟子的化名麽?江朔不禁脫口而出「啊」了一聲。


    李邕奇道:「朔兒怎麽怎麽?」


    江朔知道要說起北溟子可就扯的遠了,隻得打馬虎眼道:「沒……沒什麽……我隻是覺得這個名字有些奇怪。」


    李邕知道江朔對自己必然有所隱瞞,但此刻也不便追問,繼續說道:「盜聖空空兒這一日同時得了傳國玉璽和上古寶鏡,可謂大獲全勝,待始皇帝明白過來,派大兵搜山檢湖之際,洞庭盜眾早已遁走,幾年後天下反秦之勢已成,空空兒知道劇變在即,便在華陰平舒道上送還玉璽並留書一封,一來咒始黃帝,二來也是待有德者得之。那銅鏡他卻自己收了起來,從此以後成了江湖盟主之寶。」


    江朔道:「如此說來,看來這銅鏡隻是出身傳奇,本身並無特異之處。」


    李邕搖頭道:「非也,非也,空空兒原也道這隻是一枚普通的銅鏡,不過是年代久遠了一些罷了,但他把玩之際,竟然發現了這銅鏡的大秘密!」


    江朔好奇道:「是什麽秘密?」


    此刻屋外的天光已經徹底暗了下來,屋內的燭火僅能照亮一屋中一隅,李邕手持銅鏡,將鏡子正麵對著燭火,那銅鏡的正麵光亮如新,立刻將燭光投射在白牆之上,所產生的光斑比燭火本身投射在牆壁上暖光的更為明亮。


    以銅鏡聚光的道理,三歲小兒都懂得,江朔實在不知道這有什麽特別之處,再看李邕手舉銅鏡緩緩的移動,他已是耄耋老人,舉著銅鏡似乎頗為吃力,江朔看他顫抖著


    雙手不斷的移動,牆上的光斑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忽而明亮忽而暗淡,心中奇怪,道:「如象先生,你要做什麽?我來幫你拿鏡子。」


    李邕卻不搭話,繼續調整手中鏡子的位置,突然,江朔看到白牆上銅鏡投下的圓形光斑中多了一個淡淡的陰影,隨著李邕手的移動,那陰影漸漸清晰起來,江朔驚呼道:「這鏡子裏有鬼?」


    李邕卻毫無慌張之相,江朔定一定心神仔細再看,光斑中的陰影隨著李邕的手前後移動,愈發的清晰起來,似乎是一個人影!


    李邕終於調整好了銅鏡的位置,喘息道:「老咯不中用了,朔兒,你來舉著,不過可千萬不要移動。」


    江朔見李邕舉著鏡子頗為吃力,連帶著那光斑在牆上也不住地顫動,忙上前持住鏡子,他內力高深,一枚小小的銅鏡在手中輕如無物,舉在那裏如銅澆鐵鑄的一般,紋絲不動,牆上的陰影也不再晃動,江朔仔細觀瞧,那陰影竟然是一個模糊瘦長的人影!


    江朔疑竇叢生,道:「這是我的影子!可是這燭火怎能穿透鏡子,照出鏡子背後的人影?」他一手持鏡,一手舉在辦公,那牆上光斑中的人影卻並未舉手,看來和此前李邕舉著的時候也沒什麽兩樣。


    李邕道:「此鏡乃秦王八鏡之一,稱為「照骨鏡」,號稱能照出人的骨相,可辨忠女幹,因此始皇帝才認為此鏡乃神器,在洞庭湖上無風起浪之際才想到將此鏡拋入湖中震懾湖神。」


    江朔嘖嘖稱奇道:「世上真有這樣的寶物麽?」他仔細看牆上投映在光斑中身影,隻是一個看起來比自己略顯纖細的身影,五官麵目均不可見,又如何看得出忠女幹幾何?


    李邕笑道:「照骨辨忠女幹之說,隻是秦朝方士拿來哄騙始皇帝的,你看牆上的人影不過是瘦了些罷了,可還看不出人骨,就算能照出人骨,又如何能辨別忠女幹?難道天下忠臣和女幹臣還各自有統一的身形嗎?」


    江朔不禁糊塗道:「那這是怎麽回事?」


    李邕道:「所謂「照骨鏡」其實隻是鏡子表麵有極其細微的凹凸變化,預先製作了一個微凸的人影,又在表麵鍍了黃金,永遠光燦無比,因此人眼無法分辨出這個鏡子表麵其實不是平的,隻要在特定的距離角度之下,舉鏡照之,便似下自己的影子透過了鏡子一般,不信你看。」


    說著李邕側身站在鏡子側麵,舉手持鏡子,讓江朔退開,江朔也讓到銅鏡另一邊,這時鏡子前後都沒有人,照理不應該再在牆上看到人影才是,但那模糊的黑影依然投射在牆上,這才知道李邕所言非虛。


    江朔不禁失望地道:「原來如此,世上果然沒有什麽透光的神鏡,這秦王透骨鏡也隻是上古傳下來的騙人把戲而已。」


    李邕道:「若真是如此,曆代江湖盟主也不會吧這鏡子當做寶物一代代傳下來了。」


    江朔道:「如象先生,難道這銅鏡還有其他的關竅?」


    李邕道:「朔兒,你再看……」


    他再次仔細地微調銅鏡與白牆和燭火之間的距離及角度,中間人影慢慢暗淡下去,另一個圖案卻逐漸清晰起來,已能看出來有幾條扭曲的細線互相纏繞在一起,江朔忙上前接過李邕手中的銅鏡,他的雙手有力而沉穩,不一會兒,牆上光斑中的圖案變得清晰起來——有數段線條高低起伏似乎是群山脈,有幾條綿長的曲線從山中穿越,不知是河流還是道路,圖案中間有個大大的封閉的不規則圓環,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湖泊,在那湖中央,正是鏡鈕投影出來的小黑點。


    江朔道:「這是一幅地圖!」


    李邕點頭道:「是的,這是一幅地圖,但古往今來,盜魁中的才智之士可不在少數,有人說是藏寶圖,有人說是海外仙山,卻始終沒人能找到這地圖所畫的地方。」


    江朔自己看了看,雖然以他年歲來說,比同齡人去過的地方已多得多了,但去過的地方畢竟有限,對著這地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隻得作罷。


    李邕繼續道:「其實這個「秦王八鏡」並非秦王所鑄,相傳軒轅黃帝次妃嫫母曾鑄十二鏡,以象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時、地理十二方、人間十二州……第一枚鏡子廣一尺五寸,其後十一鏡依次減小一寸,最小的第十二麵鏡子僅三寸而已。若此說屬實,這枚八寸銅鏡當是黃帝十二鏡中的第八枚。」


    江朔心裏暗暗算了一下,一尺五寸的鏡子大是大了些,但如不隨身攜帶放在屋中做正身鏡也還不錯,至於三寸鏡可實在太小了,不知道要來何用。


    李邕道:「黃帝的十二枚銅鏡據說各有妙處,可除魔,可斬妖,可照徹髒腑,可問診治病,不過麽大抵都是和這「照骨鏡」類似的把戲吧。黃帝十二鏡一直為堯舜禹湯文武以來的各朝各代諸天子所有,隻是傳到始皇帝手中,傳說中法力最強的第一、第二、第十一、第十二,最大最小的四麵鏡子都遺失了,最於是便成了「秦王八鏡」。」


    江朔歎息道:「那可太可惜……那麽其他七枚銅鏡又在何處呢?」


    李邕道:「這我可也不知道了,另七枚銅鏡從未出世,說不定現在就在唐皇手中,也說不定根本沒有這另外七枚古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山海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圏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圏吉並收藏大唐山海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