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or巡洋——戰前遠東地區軍備競賽概述,薩克森溫莎帝國部分
巡洋艦!前進!——軍人的勇氣?資本的智慧?(上)
“多次實戰一再證明巡洋艦的海戰價值。巡洋艦與鐵甲艦多次同陣廝殺,表現毫不遜色,且其戰術機動能力,噸位火力投射量,同等火力造價指數,等等指標全麵優於鐵甲艦。同等噸位艦隊,巡洋艦艦隊的建造和維護成本遠低於鐵甲艦,作戰效率卻是鐵甲艦艦隊數倍。考慮到帝國皇家海軍艦隊需要進行全球部署,需要為商船隊護航,戰時必須進行快速集中和機動,等等戰略戰術因素,我強烈建議以巡洋艦及其派生升級艦種作為皇家海軍的主要力量構成。”——薩克森溫莎帝國海軍大臣貝蒂元帥
b世紀中葉,兩大帝國之間的洲際殖民地戰爭,薩克森溫莎帝國勝出,繼而開始以上帝的名義,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變這個世界。基於自由平等文明法治的商業社會模式成為人類主流社會形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這場偉大的戰爭才在人類文明史上閃耀著正義光芒,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戰爭隻因一位普通平民女孩的生命而起,一顆捍衛法製和公平正義的子彈,讓普通人在生命權上與封建王公貴族實現了平等。為了一座偏遠城市裏若幹普通人的生死,一個新興海洋國家挺身而出,奮力搏殺血戰世界頭號強國。她贏了!!自此,生命權上人人平等的理念在全世界廣為傳播,並隨著人類的整體文明化進程逐步深入身心。薩克森溫莎帝國和她的參戰官兵,尤其是那顆子彈和射出子彈的那位普通士兵,足以在人類文明進步和法製進程中彪炳史冊。
戰爭結束後,薩克森溫莎帝國榮登世界頭號強國尊位,可謂名複實歸,帝國原本就有這個實力。前任老大馬森帝國或許早就該下台了,這個老大帝國曆經千年,積累了太多的舊日頑疾,早已是步履蹣跚,從上到下滿身暮氣,散發著墳墓裏死屍的腐朽味道。盡管如此,遠東戰敗者不甘失敗,一直以皇家海軍為假想敵,狂造鐵甲艦,多多的鐵甲艦,一心要製造局部軍事優勢,甚至整體優勢。對此,帝國皇家海軍毫不畏懼,紳士範的鎮定,並保持鎮定。原因很簡單,海軍是技術密集型軍種,更是資金密集型軍種,還是超級依靠傳承與經驗的軍種。被剃了光頭的馬森帝國,關於海軍的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想贏?幾個世紀後或許可以。
略懂海軍的人都知道,真正能讓海軍裝備發揮全部戰鬥力的還是海軍官兵們,而讓海軍保持戰鬥力的則是從前人那裏傳遞下來的每一條戰鬥條例,損管規程。某國的確有多多的軍艦,有大軍艦,有好軍艦,還是自己造的,高配件國產率外加自有知識產權,但這隻是成為海軍強國的第一步。在薩克森溫莎帝國眼裏,某國艦隊若是僅僅有這一指標考核達標,那都不能算沒邁進強國海軍門檻兒。假設,某國確實是不惜血本造了很多的大軍艦,海軍規模也應該算是世界第一了,但那僅僅是規模。到底強不強,實力排第幾,還需實戰檢驗,也隻有實戰才能檢驗。
某些軍備競賽中,不惜血本砸下國庫巨資,借助舉國模式激素催肥,迅速膨脹出來的海軍,恐怕隻能做到龐大(也包括陸軍、空軍、戰略火箭軍和太空部隊),展現的不是實力而是泡沫。猶如當下三四線城市,八輩貧農窮漢偶然遭遇政府拆遷,千萬補償款入賬,一夜暴富暴發戶,不但進不了當地主流富人圈和大城市市民圈,幾年內重現窮苦歲月那也是大概率事件……筆者稱這種艦隊為吹氣球型海軍或吹泡泡型海軍(大元蠻的東瀛遠征軍,古典型神風送死隊)。當然,還有吹泡泡型空軍(中東戰爭中,光頭牌埃及空軍),吹泡泡型陸軍(曆史例子太多了,不具體說了)……
建設一支真正強大的海軍,軍艦等硬件達標隻是有入門門票,軟件和文化傳承更重要。畢竟,再好的軍艦還需訓練有素的官兵駕駛操作,還要嚴格貫徹執行通過無數戰鬥總結下來的海戰戰術和各項管理規則。一支新建海軍總結出自家的海戰戰術,提出海軍軍事理論,製定艦艇、基地各項規章製度等等,這些都需要n多次戰火曆練和長期海軍建設經驗積累。經曆千百番戰火風雨洗禮,幾代人無私熱血奉獻犧牲,幾個曆史時代高低起落,薩克森溫莎帝國皇家海軍才有資格喊出“遇敵必戰”這一驕傲軍規。b世紀70年,皇家海軍更換新版戰旗和艦旗,新旗下方繡著“皇家海軍遇敵必戰”。人類戰爭史上,也隻有這位高高在上的海戰王者才敢將“遇敵必戰”豪言,寫進海軍軍法裏,繡在每一艘軍艦艦旗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期(b65-b75年)居然還是帝國皇家海軍的黑暗低穀時期,艦隊保有鐵甲艦數量早已遠遠不能滿足這一全球帝國保障世界海權控製的最低理論需求數量,得到授權建造的鐵甲艦數量幾乎為零。而事實上,早在b60年年初,皇家海軍就已經決定停止批量開工模式大規模建造鐵甲艦了,於b58年開建的6艘阿爾弗雷德級主力鐵甲艦一直斷斷續續的龜速建造,一直拖到b64年年底才完工。而b65年起至b75年,皇家海軍在鐵甲艦方麵就陷入了全麵冰凍期,平均每三年才新開工建造一次新主力艦,而且每批次僅建造一艘。這整整十一年,皇家海軍總共隻增加了三艘鐵甲艦,全部采用船麵旋台火力布局結構,其中一艘還屬於不準備用於作戰的裝甲技術整體驗證艦。(裝甲技術整體驗證艦:采用需要試驗的新型裝甲和艦隻結構,造好軍艦再用各種火炮轟,使勁轟,試驗艦體在實戰中的抗毀傷能力。美國海軍經常這麽搞。)
頭號海軍強國居然以這種烏龜速度模式建造主力艦,著實雷人。在當時,其他各國軍事專家認為,皇家海軍是在進行主力艦技術驗證實驗,選擇出最好的艦隻型製,將來再大規模生產。但這種解釋明顯經不去情報學層麵的邏輯推理分析,隻能忽悠磚頭大腦。皇家海軍曆年的《海軍年度經費申請報告書》上的說法更靠譜,也更真實——“保持和提高各個軍艦設計所設計室的專業技術水準”,“維持xxxx船廠製造鐵甲艦的技術能力”。
這方麵最有力的證據:b世紀74年開戰時,皇家海軍艦隊還有很多老式的舷側列炮鐵甲艦,大約是在b45年到b55年間建造的,實際戰鬥力已經十分低下了。即便如此,皇家海軍在主力艦製造上依然保持龜速製造模式。那個時代,皇家海軍的發展重點已經完全轉移到了巡洋艦方麵。b世紀60年,皇家雖然還以鐵殼護衛艦和巡邏艦在世界各地執行任務,但新型全金屬艦體巡洋艦的曙光已經嶄露。截至b世紀66年,全新設計全新型號的一等巡洋艦和二等巡洋艦已經裝備了15艘。這種巡洋艦采用全鋼殼體,全新動力係統,首批次試造試用結束後,將大批量製造裝備。很快,帝國皇家海軍鋼殼快速巡洋艦遍布世界海洋的時代即將到來。
當時,皇家海軍之所以將發展側重點放在新式快速巡洋艦上,具體原因眾說紛紜,主流的、公開的是下麵兩種:
一,大眾型解釋。被寫入大眾教科書的說法是“無法準確決定建造何種主力艦”。當時的鐵甲艦種類太多了,皇家海軍造船專家們實在有些看不懂了,生怕一旦失足(將前往西伯利亞種土豆,或處以高額罰款沒收財產甚至判處極刑),……海軍畢竟是慣性很大的軍種,若是發展方向錯了,那可真的不好糾正啊。先穩穩,觀察一下再說。帝國不差錢,等看懂了再像下餃子一樣造鐵甲艦,多多的鐵甲艦。這說法孩子們都能接受,尤其是那些缺乏思考能力的。孩子們總是天真的認為自己國家很正義,自己國家很強大,自己家的“king將軍無所不能”……實際上,“宇宙無敵大將軍”也是人不是神,肉體凡胎有貪念有私心。“將軍”說的話不一定對。教科書裏那麽寫,隻是“將軍”們需要你這麽認定。
二,學者型解釋。經濟學家則是研究當年的各項經濟數據和財政收入存檔後才說話,所謂科學要言之有據。數據表明,自b世紀56年起,到b世紀75年,這二十年間,帝國本土的國民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實際已經陷入經濟危機。財政檔案更是證明帝國很差錢,隻能狠狠的搜刮殖民地來維持本土“富國人民高品質生活”。不過,這些數據科學論證學者們這一解釋的同時也打了他們的專家狗臉。鐵甲艦造艦支出對於某個土豪富戶確實是一大筆錢,但要與各個殖民地搜刮來的巨財相比那簡直是“九牛一毛”。況且,大批新銳鐵甲艦在搜刮掠奪殖民地和保護國方麵,絕對有奇效,一用就見效,就算沒有效,開炮就起效。專家說的話不一定對,即使他們完全出於好心。
這裏還有兩種更貼近曆史事實的檔案記錄。第三種,在軍隊檔案資料裏,或可稱為“軍事機密型真相”。第四種,來自政客們的專屬私密機要檔案,《國家內閣會議備忘錄》(內部版)。
先看“軍事機密”,b60年派克王國叛亂事件及皇家海軍斯普林海作戰記錄:
b世紀60年元旦,遠東大陸南部地區,我傳統盟國派克王國發生政變,國王被殺。
發動政變的是前國王庶出型弟弟,時任國王的叔叔,前王國陸軍總司令,兼王國海軍總司令,兼前涉外軍購大臣,兼前外交部長,派克王國頂梁柱,國際各界一度普遍認同的王位繼承人,薩米親王。b59年12月中旬,上任老國王洛得賢因嫡長子早已病逝傳位於嫡長孫洛萊爾小王子。老爹死了,朝廷台柱子薩米親王僅僅是獲贈了老爹親筆“輔政有方”黃金絲雲錦底錦旗一麵,外加國庫劃撥獎金薩克森溫莎帝國金鎊500元,作為對其多年貢獻的獎勵。東方傳統習慣似乎又一次戰勝了個人能力和對國家的貢獻。
錦旗一麵,獎金帝國金鎊500元,老國王臨死的坑兒之舉已經令薩米親王極度不滿,尤其是那500塊錢,折合黃金不過60多盎司,兩公斤多點,這簡直是對他王室身份的極大侮辱。他依稀記得,當年自己母親就是老國王花了500塊加爾各答銀元(英國版貿易銀元)從海盜手裏買來的。國庫撥款500金鎊作為獎勵的真實意思大概就是“你是個卑賤女人生的賤種,你很牛,但王位與你無緣”。
老爹臨死時土豪範的羞辱了自己,作為晚輩隻能無奈接受。不想侄子國王登基後,他卻遭遇了更大羞辱,甚至生命危險。小國王洛萊爾辦的第一件政務大事就是收回叔叔手中的兵權。老臣們陰謀算計了好久,以“貪汙濫用軍費和外交津貼”等罪名挑起事端。
那天的朝堂之上,眾大臣一輪輪實錘砸過來,薩米親王竟無言以對。官場生意場外交圈,很多事情本身就利益交叉,很難區分所謂公事費用和個人私用,所以才有了養廉銀和政務銀,賬目上的規矩都是難得糊塗。小額公銀私用,本就不是什麽大事,況且政事外事,薩米親王從來都是一心為國效力。親王盡量對各種質疑一一解釋,可這幫擅長整人運動的大臣們卻不依不饒,非得整出個大案要案。
時候到了,小國王恰如其分的為叔叔解圍:“叔叔,你管的事太多了,難免弄混了,這樣當官會很累的。我記得海軍的事情你辦的很好,曆來也都是你辦,你就專管海軍吧。對了,你負責的事情少了,收入也就少了。我每月從國庫撥付500元加爾各答銀幣給你,自由開銷隨便花,去買女人也行。”
小國王的這番侮辱如此直接,幾位知情大臣都笑了……
朝會散了,親王一個人走,滿腹愁容。曾以為王室身份可以使自己脫離各種黨爭糾葛,從未想到身邊大臣們早就磨刀霍霍。僅僅一次朝堂鬥爭,大臣們就把他這位身兼數職的王國頭號軍政大員剝的僅剩海軍總司令頭銜。而且,這個海軍總司令無任何直屬部隊,也無權直接指揮海軍艦隊和陸戰隊,艦隊司令和陸戰隊司令早就換成了老國王的人。換句話說,這位親王已經是100%光杆司令了。局勢照這個趨勢繼續發展,也許他很快就會變成無頭司令。親王很不爽,後果很嚴重,親王很擔憂,先下手為強。
新年第一天,叔叔精心籌劃指揮,陸軍舊部發動叛亂,一舉滅殺侄子,還順便捎帶了投靠國王侄子的眾大臣。君臣一鍋端,斬草又除根,國王加朝臣,黃泉不寂寞。
次日,我國在當地的外交官商人僑民共五百餘人被政變軍人扣押,作為人質軟禁於皇宮,禦廚美食招待,住宿王室標準,賠償金每人每天五個貿易銀元,天天日結,童叟無欺。親王密電我國,希望能盡快承認其合法性,隻要承認,一切照舊,而且外交上還有些許讓步。親王目的簡單明確,要求合情合理,事件應該很快就能解決,帝國隻需開一次內閣會議就能讓雙方皆大歡喜。但一個小人物的“英勇”舉動卻讓事件所有參與者和遭遇者都陷入了悲劇。當地時間1月2日夜,負責看守人質的當地軍官醉酒後訓斥曾經的“軍事教官”,揚言上麵要處決所有人。1月3日淩晨,這位教官與其他殖民者果斷組織了一次越獄暴動,人質與守衛互殺,守衛叫來增援,現場一片混亂,整個皇宮猶如人間地獄……很多人家被全家一鍋端,其死狀甚慘。
也就是在那時那地,陸軍將軍們有了新思維。文明時代出了這種事,即使是在前野蠻國家那也是極具新聞價值的,何況被屠殺的是文明國家僑民。慘案發生,事情算是鬧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薩克森溫莎帝國一定會血債血償,派大軍來攻那是肯定的,這王國陸軍鐵定不是帝國大軍的對手,王國陸軍戰敗後一定會……想到這些,陸軍將領們立即與慘案首要責任人“名義殺人犯”薩米親王撇清關係。首先,立即通過各種渠道告知帝國方麵“親王衛隊殺害人質”,“帝國陸軍全程未參與”。但凡參與此事的官兵一律物理性封口,算是協助國際刑警執法。除了殺部下保自己,甚至還有部分將領落井下石造謠稱:“親王一直想跟馬森帝國合作,建立所謂遠東人自己的遠東”,“屠殺人質是立投名狀”。將軍們這樣做在古代那叫不忠不義大逆不道,但近現代社會就可以完全理解、甚至讚成。此舉至少可以保護自己和部下不受傷害,保全自家權勢和財產,至於那親王主子嘛?沒了國王皇帝主教首相主席書記等等等等,地球照樣轉,騷年大叔或小鮮肉歐巴照樣喘氣喝水吃飯泡吧微信約妹子。換個主子,將軍們隻要能照樣吃空餉、撈外快、作威作福,那就成了。至於主子說哪國英語,這是最無關緊要的事情。(屁股決定大腦,一切資深官員和權貴的核心思想就是保住權勢,保住和提升自己的權勢。一般人最關心的隻能是個人享樂幸福小生活。若是想多了,腦子裏有太多無意義的事情,建議最好去靜安醫院心理科掛個號。)
僅僅幾個小時,薩米親王就失去了陸軍粉絲的支持。眾陸軍將領一致指證親王就是慘案的策劃者和實施者,甚至計劃逮捕親王,送交帝國方麵審判。真實客觀角度,親王隻是個遭遇倒黴意外的被動型肇事者,但眾將誣陷之下,他早就百口莫辯,隻能選擇死亡或者逃亡。好在親手締造的王國海軍還暫時支持他,親王選擇了心中唯一生路——逃亡,逃亡海外,方向大概是馬森帝國。
1月3日傍晚,薩米親王率領購自我國的海軍主力鐵甲艦“城堡號”在另四艘“探索者級”千噸級小型鐵甲艦護衛下外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軍艦全部購自薩克森溫莎帝國,親王一度將此作為兩國友好往來的見證。乘坐帝國造戰艦倉皇出逃,而且是逃往帝國前敵國,這就徹底坐實了親王就是屠殺事件主謀。雖然,親王在逃跑前曾電告帝國致歉,為自己辯解,還寫多封親筆書信向多國政要說明情況,要求提供政治上小小的避難,但帝國死了這麽多人,必須得有人付出代價。也是在這個晚上,王國陸軍主力部隊以絕對優勢兵力瘋狂進攻親王衛隊和忠於親王的海軍陸戰隊,並於次日將其全部殲滅。
1月4日中午,派克王國陸軍主要將領全體聯名電報告知我國薩米親王出逃事件詳情及其可能的逃跑路線。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奉命不惜一切代價攔截並擊沉該艦隊所有艦隻,包括救生艇。
1月5日上午,我皇家海軍攔截艦隊的兩艘新式巡洋艦在斯普林海東部海域與薩米親王逃亡鐵甲艦隊遭遇。
交戰雙方艦隻簡要資料:
“城堡號”鐵甲艦(數據來自英國皇家海軍“防禦號”鐵甲艦)
帝國皇家海軍第一艘民營船廠建造的主力鐵甲艦,采取招標模式
排水量:6150噸
主尺寸:全長92.04m(垂線間長85.3m)/寬16.5m /吃水7.62m
動力:蒸汽、風帆混合動力,1座水平往複式蒸氣機、4座燃煤鍋爐,輸出功率2540匹馬力,單軸單槳
最大航速:11.62節,載煤460噸
武器裝備:2x8吋(203mm)前裝線膛炮,22x7吋(178mm)前裝線膛炮,4x20磅後膛炮。
裝甲:裝甲帶厚4.5吋,內襯木板厚18吋
艦員: 460人
造價:33.65萬帝國金鎊,折合黃金1.5噸或白銀18噸(當時1帝國金鎊折合4.5克黃金,金銀比價約在1比12。)
建議內銷售價:40萬帝國金鎊(此價格為本國海軍首批次列裝購買價,通常第二批次購買價格會低於首批次價格)
建議外貿售價:66萬帝國金鎊(此價格為不含稅出口價格,實際交付價格需另加軍火貿易稅10%-15%,盟友可免稅)
派克王國實際購買價格:750萬元派克銀幣,基本相當於外貿價不加稅(當時的銀幣,麵值一元,重6克,法定含銀80%,實際是含銀0%的黃銅鍍鋅幣)
探索者級(數據來自hms research,皇家海軍探索者號):
探索號是第一款外貿型小型裝甲艦,也是第一艘采用中央裝甲堡的戰列艦。在船的中央有一個被裝甲保護的盒子,主動力和4門100磅火炮被置於盒子中間,以獲得更好的保護和減少噸位。這是一次極不成功的探索,探索號的適航性極差,試航的指揮官甚至認為他不適合航行,“可能是所有船隻中,無論是在戰鬥力方麵,還是在適航條件中最差的!”
排水量:1743噸
主尺寸:全長59.4m /寬10.12m /吃水3.96m(最大4.4 m)
動力:蒸汽、風帆混合動力,1座水平往複式蒸氣機、2座燃煤鍋爐,輸出功率1040匹馬力,單軸單槳
最大航速:10.3節載煤130噸
武器裝備:服役時4x110磅前裝滑膛炮,1880年改裝為4x110磅後裝線膛炮
裝甲:裝甲帶厚4.5吋,艙壁4.5吋
艦員:150人
造價:7.13萬帝國金鎊
按當時的簡單劃分標準,可以將鐵甲艦按排水量分為:一等鐵甲艦排水量在8000-10000噸以上,二等鐵甲艦排水量在5000-7000噸。
巡洋艦是19世紀海軍中除鐵甲艦之外的另一重要艦種,由風帆戰艦時代的單層炮甲板軍艦逐漸發展而來。最初,這種軍艦有個顯著特點,就是火炮一般采用船旁列炮布置法,依次排列在軍艦兩舷,不注重口徑的大小,而偏重炮位數量,即所謂“尚多而不尚巨”,因此在那個崇尚巨艦大炮的年代裏,這種軍艦一般不會用來直接參加正規海戰,通常隻是作為鐵甲艦的助手,執行一些護衛商船、偵察通信的零散工作。到了19世紀中期以後,特別是在利薩海戰之後,各國海軍戰略,特別是戰術發生了重大變化,巡洋艦的設計思路也隨之發生了一定轉變,傳統的船旁列炮開始被艦首大炮取代,以口徑換數量,某些軍艦上開始出現毫不遜色於鐵甲艦的大口徑火炮,例如甲午戰爭時期日本的三景艦,在單薄的艦身上竟然裝備了320mm口徑的巨炮,盡管這種設計問題多多,但也可以由此看到巡洋艦設計思想上發生的轉變。
對於海軍大國來說,因為國力雄厚,擁有的軍艦數量眾多,門類齊全,可以奢侈到為了執行專門的任務而設計專門的軍艦,各類軍艦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絕不混淆(這種情況在21世紀的今天依舊存在,海軍大國可以為了指揮而設計建造專門的指揮艦,而小海軍國家的一艘驅逐艦可能會同時扮演指揮艦、驅逐艦、訓練艦等多種角色,貧富懸殊,由此可見)。在那個時代裏,鐵甲艦是海戰場上的鬥士,它的一切設計都為了執行大規模海戰而考慮,為此采用厚甲、重炮;而巡洋艦的用途平時是保衛商旅、巡弋護衛海外殖民地,“周蒞屬部”,戰時則用於配合鐵甲艦,執行偵察通信,以及破壞敵方海上運輸線,襲擊商船等任務。因此巡洋艦的設計最初也是緊密圍繞它的任務而展開的,為前往遙遠的海外殖民地巡弋,煤艙的容量就設計得很大;為扮演偵察通信、偷襲破交等角色,就具備了較高的航速。大續航力、高航速,這就是那個時代巡洋艦的特征,在中國的史籍裏,給了這種軍艦一個貼切的名稱——快船。
大海軍國家可以為專門的用途配屬專門的軍艦,但小海軍國家就不勝負荷了。國力有限,軍艦的數量本就不多,從成本考慮,不可能讓一艘軍艦隻遂行一種用途,原來是輔助艦種的巡洋艦,在這些國家的海軍裏有時也被迫披掛上陣,參加與鐵甲艦的搏殺。但早期巡洋艦的設計根本不適應參加大型海戰,於是一些進行了變通,裝備類似鐵甲艦的裝甲和大口徑火炮,“兼快船、鐵甲之利”的巡洋艦應時而生,成了小海軍國家的至寶。最初這些被設計用來參加大海戰的巡洋艦是不被主流海軍大國看好的,直到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國間爆發了黃海海戰,雙方數十艘各式巡洋艦與鐵甲艦同陣廝殺,毫不遜色,開始證明了巡洋艦之於海戰的價值,巡洋艦的發展史由此又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再看薩克森溫莎帝國這邊。
巡洋艦!前進!——軍人的勇氣?資本的智慧?(上)
“多次實戰一再證明巡洋艦的海戰價值。巡洋艦與鐵甲艦多次同陣廝殺,表現毫不遜色,且其戰術機動能力,噸位火力投射量,同等火力造價指數,等等指標全麵優於鐵甲艦。同等噸位艦隊,巡洋艦艦隊的建造和維護成本遠低於鐵甲艦,作戰效率卻是鐵甲艦艦隊數倍。考慮到帝國皇家海軍艦隊需要進行全球部署,需要為商船隊護航,戰時必須進行快速集中和機動,等等戰略戰術因素,我強烈建議以巡洋艦及其派生升級艦種作為皇家海軍的主要力量構成。”——薩克森溫莎帝國海軍大臣貝蒂元帥
b世紀中葉,兩大帝國之間的洲際殖民地戰爭,薩克森溫莎帝國勝出,繼而開始以上帝的名義,按照自己的想法改變這個世界。基於自由平等文明法治的商業社會模式成為人類主流社會形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這場偉大的戰爭才在人類文明史上閃耀著正義光芒,占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戰爭隻因一位普通平民女孩的生命而起,一顆捍衛法製和公平正義的子彈,讓普通人在生命權上與封建王公貴族實現了平等。為了一座偏遠城市裏若幹普通人的生死,一個新興海洋國家挺身而出,奮力搏殺血戰世界頭號強國。她贏了!!自此,生命權上人人平等的理念在全世界廣為傳播,並隨著人類的整體文明化進程逐步深入身心。薩克森溫莎帝國和她的參戰官兵,尤其是那顆子彈和射出子彈的那位普通士兵,足以在人類文明進步和法製進程中彪炳史冊。
戰爭結束後,薩克森溫莎帝國榮登世界頭號強國尊位,可謂名複實歸,帝國原本就有這個實力。前任老大馬森帝國或許早就該下台了,這個老大帝國曆經千年,積累了太多的舊日頑疾,早已是步履蹣跚,從上到下滿身暮氣,散發著墳墓裏死屍的腐朽味道。盡管如此,遠東戰敗者不甘失敗,一直以皇家海軍為假想敵,狂造鐵甲艦,多多的鐵甲艦,一心要製造局部軍事優勢,甚至整體優勢。對此,帝國皇家海軍毫不畏懼,紳士範的鎮定,並保持鎮定。原因很簡單,海軍是技術密集型軍種,更是資金密集型軍種,還是超級依靠傳承與經驗的軍種。被剃了光頭的馬森帝國,關於海軍的一切都要從頭再來。想贏?幾個世紀後或許可以。
略懂海軍的人都知道,真正能讓海軍裝備發揮全部戰鬥力的還是海軍官兵們,而讓海軍保持戰鬥力的則是從前人那裏傳遞下來的每一條戰鬥條例,損管規程。某國的確有多多的軍艦,有大軍艦,有好軍艦,還是自己造的,高配件國產率外加自有知識產權,但這隻是成為海軍強國的第一步。在薩克森溫莎帝國眼裏,某國艦隊若是僅僅有這一指標考核達標,那都不能算沒邁進強國海軍門檻兒。假設,某國確實是不惜血本造了很多的大軍艦,海軍規模也應該算是世界第一了,但那僅僅是規模。到底強不強,實力排第幾,還需實戰檢驗,也隻有實戰才能檢驗。
某些軍備競賽中,不惜血本砸下國庫巨資,借助舉國模式激素催肥,迅速膨脹出來的海軍,恐怕隻能做到龐大(也包括陸軍、空軍、戰略火箭軍和太空部隊),展現的不是實力而是泡沫。猶如當下三四線城市,八輩貧農窮漢偶然遭遇政府拆遷,千萬補償款入賬,一夜暴富暴發戶,不但進不了當地主流富人圈和大城市市民圈,幾年內重現窮苦歲月那也是大概率事件……筆者稱這種艦隊為吹氣球型海軍或吹泡泡型海軍(大元蠻的東瀛遠征軍,古典型神風送死隊)。當然,還有吹泡泡型空軍(中東戰爭中,光頭牌埃及空軍),吹泡泡型陸軍(曆史例子太多了,不具體說了)……
建設一支真正強大的海軍,軍艦等硬件達標隻是有入門門票,軟件和文化傳承更重要。畢竟,再好的軍艦還需訓練有素的官兵駕駛操作,還要嚴格貫徹執行通過無數戰鬥總結下來的海戰戰術和各項管理規則。一支新建海軍總結出自家的海戰戰術,提出海軍軍事理論,製定艦艇、基地各項規章製度等等,這些都需要n多次戰火曆練和長期海軍建設經驗積累。經曆千百番戰火風雨洗禮,幾代人無私熱血奉獻犧牲,幾個曆史時代高低起落,薩克森溫莎帝國皇家海軍才有資格喊出“遇敵必戰”這一驕傲軍規。b世紀70年,皇家海軍更換新版戰旗和艦旗,新旗下方繡著“皇家海軍遇敵必戰”。人類戰爭史上,也隻有這位高高在上的海戰王者才敢將“遇敵必戰”豪言,寫進海軍軍法裏,繡在每一艘軍艦艦旗上。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期(b65-b75年)居然還是帝國皇家海軍的黑暗低穀時期,艦隊保有鐵甲艦數量早已遠遠不能滿足這一全球帝國保障世界海權控製的最低理論需求數量,得到授權建造的鐵甲艦數量幾乎為零。而事實上,早在b60年年初,皇家海軍就已經決定停止批量開工模式大規模建造鐵甲艦了,於b58年開建的6艘阿爾弗雷德級主力鐵甲艦一直斷斷續續的龜速建造,一直拖到b64年年底才完工。而b65年起至b75年,皇家海軍在鐵甲艦方麵就陷入了全麵冰凍期,平均每三年才新開工建造一次新主力艦,而且每批次僅建造一艘。這整整十一年,皇家海軍總共隻增加了三艘鐵甲艦,全部采用船麵旋台火力布局結構,其中一艘還屬於不準備用於作戰的裝甲技術整體驗證艦。(裝甲技術整體驗證艦:采用需要試驗的新型裝甲和艦隻結構,造好軍艦再用各種火炮轟,使勁轟,試驗艦體在實戰中的抗毀傷能力。美國海軍經常這麽搞。)
頭號海軍強國居然以這種烏龜速度模式建造主力艦,著實雷人。在當時,其他各國軍事專家認為,皇家海軍是在進行主力艦技術驗證實驗,選擇出最好的艦隻型製,將來再大規模生產。但這種解釋明顯經不去情報學層麵的邏輯推理分析,隻能忽悠磚頭大腦。皇家海軍曆年的《海軍年度經費申請報告書》上的說法更靠譜,也更真實——“保持和提高各個軍艦設計所設計室的專業技術水準”,“維持xxxx船廠製造鐵甲艦的技術能力”。
這方麵最有力的證據:b世紀74年開戰時,皇家海軍艦隊還有很多老式的舷側列炮鐵甲艦,大約是在b45年到b55年間建造的,實際戰鬥力已經十分低下了。即便如此,皇家海軍在主力艦製造上依然保持龜速製造模式。那個時代,皇家海軍的發展重點已經完全轉移到了巡洋艦方麵。b世紀60年,皇家雖然還以鐵殼護衛艦和巡邏艦在世界各地執行任務,但新型全金屬艦體巡洋艦的曙光已經嶄露。截至b世紀66年,全新設計全新型號的一等巡洋艦和二等巡洋艦已經裝備了15艘。這種巡洋艦采用全鋼殼體,全新動力係統,首批次試造試用結束後,將大批量製造裝備。很快,帝國皇家海軍鋼殼快速巡洋艦遍布世界海洋的時代即將到來。
當時,皇家海軍之所以將發展側重點放在新式快速巡洋艦上,具體原因眾說紛紜,主流的、公開的是下麵兩種:
一,大眾型解釋。被寫入大眾教科書的說法是“無法準確決定建造何種主力艦”。當時的鐵甲艦種類太多了,皇家海軍造船專家們實在有些看不懂了,生怕一旦失足(將前往西伯利亞種土豆,或處以高額罰款沒收財產甚至判處極刑),……海軍畢竟是慣性很大的軍種,若是發展方向錯了,那可真的不好糾正啊。先穩穩,觀察一下再說。帝國不差錢,等看懂了再像下餃子一樣造鐵甲艦,多多的鐵甲艦。這說法孩子們都能接受,尤其是那些缺乏思考能力的。孩子們總是天真的認為自己國家很正義,自己國家很強大,自己家的“king將軍無所不能”……實際上,“宇宙無敵大將軍”也是人不是神,肉體凡胎有貪念有私心。“將軍”說的話不一定對。教科書裏那麽寫,隻是“將軍”們需要你這麽認定。
二,學者型解釋。經濟學家則是研究當年的各項經濟數據和財政收入存檔後才說話,所謂科學要言之有據。數據表明,自b世紀56年起,到b世紀75年,這二十年間,帝國本土的國民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實際已經陷入經濟危機。財政檔案更是證明帝國很差錢,隻能狠狠的搜刮殖民地來維持本土“富國人民高品質生活”。不過,這些數據科學論證學者們這一解釋的同時也打了他們的專家狗臉。鐵甲艦造艦支出對於某個土豪富戶確實是一大筆錢,但要與各個殖民地搜刮來的巨財相比那簡直是“九牛一毛”。況且,大批新銳鐵甲艦在搜刮掠奪殖民地和保護國方麵,絕對有奇效,一用就見效,就算沒有效,開炮就起效。專家說的話不一定對,即使他們完全出於好心。
這裏還有兩種更貼近曆史事實的檔案記錄。第三種,在軍隊檔案資料裏,或可稱為“軍事機密型真相”。第四種,來自政客們的專屬私密機要檔案,《國家內閣會議備忘錄》(內部版)。
先看“軍事機密”,b60年派克王國叛亂事件及皇家海軍斯普林海作戰記錄:
b世紀60年元旦,遠東大陸南部地區,我傳統盟國派克王國發生政變,國王被殺。
發動政變的是前國王庶出型弟弟,時任國王的叔叔,前王國陸軍總司令,兼王國海軍總司令,兼前涉外軍購大臣,兼前外交部長,派克王國頂梁柱,國際各界一度普遍認同的王位繼承人,薩米親王。b59年12月中旬,上任老國王洛得賢因嫡長子早已病逝傳位於嫡長孫洛萊爾小王子。老爹死了,朝廷台柱子薩米親王僅僅是獲贈了老爹親筆“輔政有方”黃金絲雲錦底錦旗一麵,外加國庫劃撥獎金薩克森溫莎帝國金鎊500元,作為對其多年貢獻的獎勵。東方傳統習慣似乎又一次戰勝了個人能力和對國家的貢獻。
錦旗一麵,獎金帝國金鎊500元,老國王臨死的坑兒之舉已經令薩米親王極度不滿,尤其是那500塊錢,折合黃金不過60多盎司,兩公斤多點,這簡直是對他王室身份的極大侮辱。他依稀記得,當年自己母親就是老國王花了500塊加爾各答銀元(英國版貿易銀元)從海盜手裏買來的。國庫撥款500金鎊作為獎勵的真實意思大概就是“你是個卑賤女人生的賤種,你很牛,但王位與你無緣”。
老爹臨死時土豪範的羞辱了自己,作為晚輩隻能無奈接受。不想侄子國王登基後,他卻遭遇了更大羞辱,甚至生命危險。小國王洛萊爾辦的第一件政務大事就是收回叔叔手中的兵權。老臣們陰謀算計了好久,以“貪汙濫用軍費和外交津貼”等罪名挑起事端。
那天的朝堂之上,眾大臣一輪輪實錘砸過來,薩米親王竟無言以對。官場生意場外交圈,很多事情本身就利益交叉,很難區分所謂公事費用和個人私用,所以才有了養廉銀和政務銀,賬目上的規矩都是難得糊塗。小額公銀私用,本就不是什麽大事,況且政事外事,薩米親王從來都是一心為國效力。親王盡量對各種質疑一一解釋,可這幫擅長整人運動的大臣們卻不依不饒,非得整出個大案要案。
時候到了,小國王恰如其分的為叔叔解圍:“叔叔,你管的事太多了,難免弄混了,這樣當官會很累的。我記得海軍的事情你辦的很好,曆來也都是你辦,你就專管海軍吧。對了,你負責的事情少了,收入也就少了。我每月從國庫撥付500元加爾各答銀幣給你,自由開銷隨便花,去買女人也行。”
小國王的這番侮辱如此直接,幾位知情大臣都笑了……
朝會散了,親王一個人走,滿腹愁容。曾以為王室身份可以使自己脫離各種黨爭糾葛,從未想到身邊大臣們早就磨刀霍霍。僅僅一次朝堂鬥爭,大臣們就把他這位身兼數職的王國頭號軍政大員剝的僅剩海軍總司令頭銜。而且,這個海軍總司令無任何直屬部隊,也無權直接指揮海軍艦隊和陸戰隊,艦隊司令和陸戰隊司令早就換成了老國王的人。換句話說,這位親王已經是100%光杆司令了。局勢照這個趨勢繼續發展,也許他很快就會變成無頭司令。親王很不爽,後果很嚴重,親王很擔憂,先下手為強。
新年第一天,叔叔精心籌劃指揮,陸軍舊部發動叛亂,一舉滅殺侄子,還順便捎帶了投靠國王侄子的眾大臣。君臣一鍋端,斬草又除根,國王加朝臣,黃泉不寂寞。
次日,我國在當地的外交官商人僑民共五百餘人被政變軍人扣押,作為人質軟禁於皇宮,禦廚美食招待,住宿王室標準,賠償金每人每天五個貿易銀元,天天日結,童叟無欺。親王密電我國,希望能盡快承認其合法性,隻要承認,一切照舊,而且外交上還有些許讓步。親王目的簡單明確,要求合情合理,事件應該很快就能解決,帝國隻需開一次內閣會議就能讓雙方皆大歡喜。但一個小人物的“英勇”舉動卻讓事件所有參與者和遭遇者都陷入了悲劇。當地時間1月2日夜,負責看守人質的當地軍官醉酒後訓斥曾經的“軍事教官”,揚言上麵要處決所有人。1月3日淩晨,這位教官與其他殖民者果斷組織了一次越獄暴動,人質與守衛互殺,守衛叫來增援,現場一片混亂,整個皇宮猶如人間地獄……很多人家被全家一鍋端,其死狀甚慘。
也就是在那時那地,陸軍將軍們有了新思維。文明時代出了這種事,即使是在前野蠻國家那也是極具新聞價值的,何況被屠殺的是文明國家僑民。慘案發生,事情算是鬧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薩克森溫莎帝國一定會血債血償,派大軍來攻那是肯定的,這王國陸軍鐵定不是帝國大軍的對手,王國陸軍戰敗後一定會……想到這些,陸軍將領們立即與慘案首要責任人“名義殺人犯”薩米親王撇清關係。首先,立即通過各種渠道告知帝國方麵“親王衛隊殺害人質”,“帝國陸軍全程未參與”。但凡參與此事的官兵一律物理性封口,算是協助國際刑警執法。除了殺部下保自己,甚至還有部分將領落井下石造謠稱:“親王一直想跟馬森帝國合作,建立所謂遠東人自己的遠東”,“屠殺人質是立投名狀”。將軍們這樣做在古代那叫不忠不義大逆不道,但近現代社會就可以完全理解、甚至讚成。此舉至少可以保護自己和部下不受傷害,保全自家權勢和財產,至於那親王主子嘛?沒了國王皇帝主教首相主席書記等等等等,地球照樣轉,騷年大叔或小鮮肉歐巴照樣喘氣喝水吃飯泡吧微信約妹子。換個主子,將軍們隻要能照樣吃空餉、撈外快、作威作福,那就成了。至於主子說哪國英語,這是最無關緊要的事情。(屁股決定大腦,一切資深官員和權貴的核心思想就是保住權勢,保住和提升自己的權勢。一般人最關心的隻能是個人享樂幸福小生活。若是想多了,腦子裏有太多無意義的事情,建議最好去靜安醫院心理科掛個號。)
僅僅幾個小時,薩米親王就失去了陸軍粉絲的支持。眾陸軍將領一致指證親王就是慘案的策劃者和實施者,甚至計劃逮捕親王,送交帝國方麵審判。真實客觀角度,親王隻是個遭遇倒黴意外的被動型肇事者,但眾將誣陷之下,他早就百口莫辯,隻能選擇死亡或者逃亡。好在親手締造的王國海軍還暫時支持他,親王選擇了心中唯一生路——逃亡,逃亡海外,方向大概是馬森帝國。
1月3日傍晚,薩米親王率領購自我國的海軍主力鐵甲艦“城堡號”在另四艘“探索者級”千噸級小型鐵甲艦護衛下外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軍艦全部購自薩克森溫莎帝國,親王一度將此作為兩國友好往來的見證。乘坐帝國造戰艦倉皇出逃,而且是逃往帝國前敵國,這就徹底坐實了親王就是屠殺事件主謀。雖然,親王在逃跑前曾電告帝國致歉,為自己辯解,還寫多封親筆書信向多國政要說明情況,要求提供政治上小小的避難,但帝國死了這麽多人,必須得有人付出代價。也是在這個晚上,王國陸軍主力部隊以絕對優勢兵力瘋狂進攻親王衛隊和忠於親王的海軍陸戰隊,並於次日將其全部殲滅。
1月4日中午,派克王國陸軍主要將領全體聯名電報告知我國薩米親王出逃事件詳情及其可能的逃跑路線。皇家海軍遠東艦隊奉命不惜一切代價攔截並擊沉該艦隊所有艦隻,包括救生艇。
1月5日上午,我皇家海軍攔截艦隊的兩艘新式巡洋艦在斯普林海東部海域與薩米親王逃亡鐵甲艦隊遭遇。
交戰雙方艦隻簡要資料:
“城堡號”鐵甲艦(數據來自英國皇家海軍“防禦號”鐵甲艦)
帝國皇家海軍第一艘民營船廠建造的主力鐵甲艦,采取招標模式
排水量:6150噸
主尺寸:全長92.04m(垂線間長85.3m)/寬16.5m /吃水7.62m
動力:蒸汽、風帆混合動力,1座水平往複式蒸氣機、4座燃煤鍋爐,輸出功率2540匹馬力,單軸單槳
最大航速:11.62節,載煤460噸
武器裝備:2x8吋(203mm)前裝線膛炮,22x7吋(178mm)前裝線膛炮,4x20磅後膛炮。
裝甲:裝甲帶厚4.5吋,內襯木板厚18吋
艦員: 460人
造價:33.65萬帝國金鎊,折合黃金1.5噸或白銀18噸(當時1帝國金鎊折合4.5克黃金,金銀比價約在1比12。)
建議內銷售價:40萬帝國金鎊(此價格為本國海軍首批次列裝購買價,通常第二批次購買價格會低於首批次價格)
建議外貿售價:66萬帝國金鎊(此價格為不含稅出口價格,實際交付價格需另加軍火貿易稅10%-15%,盟友可免稅)
派克王國實際購買價格:750萬元派克銀幣,基本相當於外貿價不加稅(當時的銀幣,麵值一元,重6克,法定含銀80%,實際是含銀0%的黃銅鍍鋅幣)
探索者級(數據來自hms research,皇家海軍探索者號):
探索號是第一款外貿型小型裝甲艦,也是第一艘采用中央裝甲堡的戰列艦。在船的中央有一個被裝甲保護的盒子,主動力和4門100磅火炮被置於盒子中間,以獲得更好的保護和減少噸位。這是一次極不成功的探索,探索號的適航性極差,試航的指揮官甚至認為他不適合航行,“可能是所有船隻中,無論是在戰鬥力方麵,還是在適航條件中最差的!”
排水量:1743噸
主尺寸:全長59.4m /寬10.12m /吃水3.96m(最大4.4 m)
動力:蒸汽、風帆混合動力,1座水平往複式蒸氣機、2座燃煤鍋爐,輸出功率1040匹馬力,單軸單槳
最大航速:10.3節載煤130噸
武器裝備:服役時4x110磅前裝滑膛炮,1880年改裝為4x110磅後裝線膛炮
裝甲:裝甲帶厚4.5吋,艙壁4.5吋
艦員:150人
造價:7.13萬帝國金鎊
按當時的簡單劃分標準,可以將鐵甲艦按排水量分為:一等鐵甲艦排水量在8000-10000噸以上,二等鐵甲艦排水量在5000-7000噸。
巡洋艦是19世紀海軍中除鐵甲艦之外的另一重要艦種,由風帆戰艦時代的單層炮甲板軍艦逐漸發展而來。最初,這種軍艦有個顯著特點,就是火炮一般采用船旁列炮布置法,依次排列在軍艦兩舷,不注重口徑的大小,而偏重炮位數量,即所謂“尚多而不尚巨”,因此在那個崇尚巨艦大炮的年代裏,這種軍艦一般不會用來直接參加正規海戰,通常隻是作為鐵甲艦的助手,執行一些護衛商船、偵察通信的零散工作。到了19世紀中期以後,特別是在利薩海戰之後,各國海軍戰略,特別是戰術發生了重大變化,巡洋艦的設計思路也隨之發生了一定轉變,傳統的船旁列炮開始被艦首大炮取代,以口徑換數量,某些軍艦上開始出現毫不遜色於鐵甲艦的大口徑火炮,例如甲午戰爭時期日本的三景艦,在單薄的艦身上竟然裝備了320mm口徑的巨炮,盡管這種設計問題多多,但也可以由此看到巡洋艦設計思想上發生的轉變。
對於海軍大國來說,因為國力雄厚,擁有的軍艦數量眾多,門類齊全,可以奢侈到為了執行專門的任務而設計專門的軍艦,各類軍艦都有各自不同的用途,絕不混淆(這種情況在21世紀的今天依舊存在,海軍大國可以為了指揮而設計建造專門的指揮艦,而小海軍國家的一艘驅逐艦可能會同時扮演指揮艦、驅逐艦、訓練艦等多種角色,貧富懸殊,由此可見)。在那個時代裏,鐵甲艦是海戰場上的鬥士,它的一切設計都為了執行大規模海戰而考慮,為此采用厚甲、重炮;而巡洋艦的用途平時是保衛商旅、巡弋護衛海外殖民地,“周蒞屬部”,戰時則用於配合鐵甲艦,執行偵察通信,以及破壞敵方海上運輸線,襲擊商船等任務。因此巡洋艦的設計最初也是緊密圍繞它的任務而展開的,為前往遙遠的海外殖民地巡弋,煤艙的容量就設計得很大;為扮演偵察通信、偷襲破交等角色,就具備了較高的航速。大續航力、高航速,這就是那個時代巡洋艦的特征,在中國的史籍裏,給了這種軍艦一個貼切的名稱——快船。
大海軍國家可以為專門的用途配屬專門的軍艦,但小海軍國家就不勝負荷了。國力有限,軍艦的數量本就不多,從成本考慮,不可能讓一艘軍艦隻遂行一種用途,原來是輔助艦種的巡洋艦,在這些國家的海軍裏有時也被迫披掛上陣,參加與鐵甲艦的搏殺。但早期巡洋艦的設計根本不適應參加大型海戰,於是一些進行了變通,裝備類似鐵甲艦的裝甲和大口徑火炮,“兼快船、鐵甲之利”的巡洋艦應時而生,成了小海軍國家的至寶。最初這些被設計用來參加大海戰的巡洋艦是不被主流海軍大國看好的,直到1894年9月17日中日兩國間爆發了黃海海戰,雙方數十艘各式巡洋艦與鐵甲艦同陣廝殺,毫不遜色,開始證明了巡洋艦之於海戰的價值,巡洋艦的發展史由此又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再看薩克森溫莎帝國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