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犯的插漢部首領土蠻看著突然主動出城,仿佛將前方山嶺燒成火焰山一般衝來的明軍,頓時一臉詫異。
他沒想到明軍會對自己這邊主動進攻,而且各個悍不畏死,甚至在其中一著布麵甲的年輕將領率領下如入無人之境,人人策馬如飛,使箭矢如雨點一般衝入自己圍城的部眾中,以致於己方部眾如被割倒的麥茬一樣一排排倒下。
土蠻知道遼東早已是蒙漢滿雜居,也基本上都是從小就會騎射的,所以明軍的軍戶也多是善騎的,隻是明軍的軍戶自明國財力不濟而導致發放到邊鎮的糧餉不足後,才大多沒有了為明廷守邊的心氣,要麽挨餓混日子,要麽就逃亡,或者幹脆投到自己這邊來,而且投過來上馬就能跟自己的原始部眾一起去扣關。
正因為此,土蠻這些蒙古部落首領才有了輕視明軍邊防之心,而想著扣關發財。
這次,他就是想靠劫掠發筆財,解決一下自己部落因為一個冬天的消耗後茶鹽不足的問題。
而他也知道,明軍不會力戰,最多是守城放幾炮,自己這邊隻要能攻下來,大賺一筆不說,還能逼這些人投到自己這邊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如果攻不下來損失也不大,反正明軍也不會主動出來追擊。
但誰知,這次明軍主動出擊了。
土蠻也就鬱悶了。
“撤!”
土蠻果斷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他是來發財和擄掠人口的,不是來真的攻占遼東的。
畢竟他現在的部落規模也吃不下整個遼東,所以也就果斷選擇撤退,而沒有要與主動進攻且士氣正盛的明軍糾纏的意思。
何況,土蠻還擔心自己要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損失了太多部眾,沒準會被其他蒙古部落吞並。
不過,土蠻在率部撤退時,發現明軍似乎並沒有因他的主動撤退而回去,反而繼續窮追不舍,乃至都追過了已遠離長勇堡的爛浦河,而自己這邊也從主動撤退變成了潰退,且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明軍收割著自己部眾的人頭。
這讓土蠻十分心疼,但心疼歸心疼,他也沒敢多耽擱,直接沿著奔去了遼河東岸。
“這遼地的明軍換脾性了不成?”
土蠻腹誹了一句,就在回來後命道:“吩咐下去,各部回去準備各自像交易掉的最好新馬與最好的貂皮、人參、漂亮女人等,集中起來,老老實實地去大同與明國人貿易!沒我的命令,不得擅自犯邊,如與漢民貿易時起衝突,聽當地明國官府處置!”
“是!”
……
李如鬆所率明軍的確追到馬疲人乏才負著紅日而回。
主要是他們很久都沒有這麽盡興過,再加上李如鬆本人也是個年少氣盛喜歡身先士卒且一打起仗來就非得要讓臂膀無力殺盡興才肯走的將領,所以待長勇堡的明軍回來,幾乎每騎的鞍邊都掛滿了人頭,讓馬看上去都胖了一圈。
李成梁沉著臉看著滿院子的人頭,對回來的李如鬆冷聲說道:“殺這麽多幹嘛,萬一插漢部下次不來了,你還殺什麽?”
“那孩兒就去他老巢,他們怎麽劫我們,我們也怎麽劫他們,最好還能像漢時霍去病,也封狼居胥山。”
李如鬆嘿嘿一笑地看著自己滿地的戰績道。
李如鬆是武進士出身,也讀過書,而且老師還是大才子徐渭,所以自然也知道霍去病的故事,心中也很渴望效仿曆史名將建功立業。
“忠勇有餘,心機不足!還是要多讀書!”
李成梁說後就回了自己的屋。
李如鬆拱手稱是,且跟了過來。
接著,李成梁就問道:“這次陣亡多少人?
“加上重傷救不活的,五十六人。”
李如鬆回道。
李成梁道:“那你去撫院領一下撫恤銀,報上名單,記住是每人三十兩。”
“這次怎麽這麽多?!”
李如鬆頗為驚喜,問後就道:“以往不都是戰死者十兩撫恤銀嗎?這要是三十兩,孩兒真敢帶些兒郎去大漠深處尋韃子老窩了!”
李成梁笑著道:“這是兵部新定的撫恤條例,因抄家財政寬裕,另清丈田畝效果不錯,天子就準了兵部大司馬所請,把邊鎮軍戶的命價提到了三十兩。”
“不過,饒是如此,還有言官非議呢,好在本兵素來就不是輕視我們這些軍戶的,力排眾議,堅持要提升撫恤銀,撫院也不錯,聖旨一下來,就告訴我以後遼東照此例報撫恤,而沒有說先壓個幾年,讓遼東繼續按十兩銀子來撫恤,直到巡關的禦史上疏參劾再改。”
“新朝真是吏治清明,賢臣滿朝。”
李如鬆笑著說了一句,心裏想建功立業那份意氣也更加明顯了起來。
李成梁點頭,隨即沉著臉道:“還有一事,戚元敬又被授總理薊州之職,以左都督的身份,加太子太保!朝廷讓他以南兵訓練北邊,練其步兵官校的各兵種協同作戰,配戰車、火器、火炮,且已得大批糧餉和二萬新兵兵額。”
李如鬆聽後心裏也頗為嫉妒:“本兵還是偏向南兵一些!南兵軍餉本來就比北兵高,這一來,他戚元敬手裏過的糧餉隻怕更多,孩兒剛才還高興,現在想想我們遼地得到的,隻怕還是不能跟薊州比。”
李成梁點點頭道:“可以說,整個薊州名義上交給他訓練統領的兵已達十萬之數!但我們不能讓朝廷隻看得見按照南兵模子擴充步兵的好處,而看不見我遼東騎兵擴充的好處,我遼東的軍戶隻要糧餉給夠,披甲衝陣起來,不比他南兵那些花樣繁多的各類車營差,但現在關鍵是,要有足夠的軍戶留住,所以這次撫恤銀,你親自去發,要發足,宣教到位,勸止軍戶逃亡,就說隻要肯回來,本鎮會請撫院給他們墾荒分田。”
“明白!”
李如鬆回道。
萬曆朝,南北兵矛盾一直是軍中的一個重要矛盾。
南兵因為多是營兵製建立後從民間募集的兵,且背景又是為抗倭,主要是在東南富庶地區作戰,所以一開始兵餉就定得高,不然也不好募集到兵。
而北兵多少原衛所製留下的衛所兵,糧餉要低不少,所以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存在了下來。
而且隨著內部矛盾增加而愈演愈烈,最後竟發生南兵精銳沒死在擊敗倭國的朝鮮戰場上,反而被皇帝默許與文官集團聯合北兵設計盡數屠殺,主要原因就是沒錢養不起,相當於自己砍掉自己的鐵拳之一。
而此時,矛盾已初現端倪。
當然,隻要朱翊鈞讓大明朝廷財政越來越好,讓北兵待遇補上來,就沒必要用這種最糟糕的方式去解決南北兵的矛盾。
總之一句,統治一個龐大帝國也是看財政。
隻要國家有錢,一切就不是問題。
京師紫禁城文華殿。
這一天在朱翊鈞接受張居正給他講讀《帝鑒圖說》時,張居正也在財政已開始大改革的背景下,開始向他提到了培養武將與皇帝如何統兵調解各方軍隊矛盾的事。
他沒想到明軍會對自己這邊主動進攻,而且各個悍不畏死,甚至在其中一著布麵甲的年輕將領率領下如入無人之境,人人策馬如飛,使箭矢如雨點一般衝入自己圍城的部眾中,以致於己方部眾如被割倒的麥茬一樣一排排倒下。
土蠻知道遼東早已是蒙漢滿雜居,也基本上都是從小就會騎射的,所以明軍的軍戶也多是善騎的,隻是明軍的軍戶自明國財力不濟而導致發放到邊鎮的糧餉不足後,才大多沒有了為明廷守邊的心氣,要麽挨餓混日子,要麽就逃亡,或者幹脆投到自己這邊來,而且投過來上馬就能跟自己的原始部眾一起去扣關。
正因為此,土蠻這些蒙古部落首領才有了輕視明軍邊防之心,而想著扣關發財。
這次,他就是想靠劫掠發筆財,解決一下自己部落因為一個冬天的消耗後茶鹽不足的問題。
而他也知道,明軍不會力戰,最多是守城放幾炮,自己這邊隻要能攻下來,大賺一筆不說,還能逼這些人投到自己這邊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如果攻不下來損失也不大,反正明軍也不會主動出來追擊。
但誰知,這次明軍主動出擊了。
土蠻也就鬱悶了。
“撤!”
土蠻果斷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他是來發財和擄掠人口的,不是來真的攻占遼東的。
畢竟他現在的部落規模也吃不下整個遼東,所以也就果斷選擇撤退,而沒有要與主動進攻且士氣正盛的明軍糾纏的意思。
何況,土蠻還擔心自己要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損失了太多部眾,沒準會被其他蒙古部落吞並。
不過,土蠻在率部撤退時,發現明軍似乎並沒有因他的主動撤退而回去,反而繼續窮追不舍,乃至都追過了已遠離長勇堡的爛浦河,而自己這邊也從主動撤退變成了潰退,且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明軍收割著自己部眾的人頭。
這讓土蠻十分心疼,但心疼歸心疼,他也沒敢多耽擱,直接沿著奔去了遼河東岸。
“這遼地的明軍換脾性了不成?”
土蠻腹誹了一句,就在回來後命道:“吩咐下去,各部回去準備各自像交易掉的最好新馬與最好的貂皮、人參、漂亮女人等,集中起來,老老實實地去大同與明國人貿易!沒我的命令,不得擅自犯邊,如與漢民貿易時起衝突,聽當地明國官府處置!”
“是!”
……
李如鬆所率明軍的確追到馬疲人乏才負著紅日而回。
主要是他們很久都沒有這麽盡興過,再加上李如鬆本人也是個年少氣盛喜歡身先士卒且一打起仗來就非得要讓臂膀無力殺盡興才肯走的將領,所以待長勇堡的明軍回來,幾乎每騎的鞍邊都掛滿了人頭,讓馬看上去都胖了一圈。
李成梁沉著臉看著滿院子的人頭,對回來的李如鬆冷聲說道:“殺這麽多幹嘛,萬一插漢部下次不來了,你還殺什麽?”
“那孩兒就去他老巢,他們怎麽劫我們,我們也怎麽劫他們,最好還能像漢時霍去病,也封狼居胥山。”
李如鬆嘿嘿一笑地看著自己滿地的戰績道。
李如鬆是武進士出身,也讀過書,而且老師還是大才子徐渭,所以自然也知道霍去病的故事,心中也很渴望效仿曆史名將建功立業。
“忠勇有餘,心機不足!還是要多讀書!”
李成梁說後就回了自己的屋。
李如鬆拱手稱是,且跟了過來。
接著,李成梁就問道:“這次陣亡多少人?
“加上重傷救不活的,五十六人。”
李如鬆回道。
李成梁道:“那你去撫院領一下撫恤銀,報上名單,記住是每人三十兩。”
“這次怎麽這麽多?!”
李如鬆頗為驚喜,問後就道:“以往不都是戰死者十兩撫恤銀嗎?這要是三十兩,孩兒真敢帶些兒郎去大漠深處尋韃子老窩了!”
李成梁笑著道:“這是兵部新定的撫恤條例,因抄家財政寬裕,另清丈田畝效果不錯,天子就準了兵部大司馬所請,把邊鎮軍戶的命價提到了三十兩。”
“不過,饒是如此,還有言官非議呢,好在本兵素來就不是輕視我們這些軍戶的,力排眾議,堅持要提升撫恤銀,撫院也不錯,聖旨一下來,就告訴我以後遼東照此例報撫恤,而沒有說先壓個幾年,讓遼東繼續按十兩銀子來撫恤,直到巡關的禦史上疏參劾再改。”
“新朝真是吏治清明,賢臣滿朝。”
李如鬆笑著說了一句,心裏想建功立業那份意氣也更加明顯了起來。
李成梁點頭,隨即沉著臉道:“還有一事,戚元敬又被授總理薊州之職,以左都督的身份,加太子太保!朝廷讓他以南兵訓練北邊,練其步兵官校的各兵種協同作戰,配戰車、火器、火炮,且已得大批糧餉和二萬新兵兵額。”
李如鬆聽後心裏也頗為嫉妒:“本兵還是偏向南兵一些!南兵軍餉本來就比北兵高,這一來,他戚元敬手裏過的糧餉隻怕更多,孩兒剛才還高興,現在想想我們遼地得到的,隻怕還是不能跟薊州比。”
李成梁點點頭道:“可以說,整個薊州名義上交給他訓練統領的兵已達十萬之數!但我們不能讓朝廷隻看得見按照南兵模子擴充步兵的好處,而看不見我遼東騎兵擴充的好處,我遼東的軍戶隻要糧餉給夠,披甲衝陣起來,不比他南兵那些花樣繁多的各類車營差,但現在關鍵是,要有足夠的軍戶留住,所以這次撫恤銀,你親自去發,要發足,宣教到位,勸止軍戶逃亡,就說隻要肯回來,本鎮會請撫院給他們墾荒分田。”
“明白!”
李如鬆回道。
萬曆朝,南北兵矛盾一直是軍中的一個重要矛盾。
南兵因為多是營兵製建立後從民間募集的兵,且背景又是為抗倭,主要是在東南富庶地區作戰,所以一開始兵餉就定得高,不然也不好募集到兵。
而北兵多少原衛所製留下的衛所兵,糧餉要低不少,所以兩者之間的矛盾就存在了下來。
而且隨著內部矛盾增加而愈演愈烈,最後竟發生南兵精銳沒死在擊敗倭國的朝鮮戰場上,反而被皇帝默許與文官集團聯合北兵設計盡數屠殺,主要原因就是沒錢養不起,相當於自己砍掉自己的鐵拳之一。
而此時,矛盾已初現端倪。
當然,隻要朱翊鈞讓大明朝廷財政越來越好,讓北兵待遇補上來,就沒必要用這種最糟糕的方式去解決南北兵的矛盾。
總之一句,統治一個龐大帝國也是看財政。
隻要國家有錢,一切就不是問題。
京師紫禁城文華殿。
這一天在朱翊鈞接受張居正給他講讀《帝鑒圖說》時,張居正也在財政已開始大改革的背景下,開始向他提到了培養武將與皇帝如何統兵調解各方軍隊矛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