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武英殿內。
賈蘊恭敬地跪在禦案下,靜候禦案前的崇明帝吩咐。
賈蘊與賈政一同去順天府衙備案後並未回賈府,而是第一時間進宮呈情。
崇明帝麵色如常,聽完賈蘊之事,開口道:“也罷,這本就是你賈族之事,既然已經備案,那便去靈前守靈,莫要失了禮數。”
賈蘊知道崇明帝肯定知曉他一定會重回長房一脈,畢竟承爵之事還是崇明帝派忠順王來提點自己。
隻是話雖如此,可不能直言,於是一本正經地開口道:“回陛下,臣自是為了禮數才來麵呈陛下。”
“哦....”崇明帝聞言頓時起了興致,不曉得賈蘊又會說出什麽“歪理”,便饒有興致地說道:“不去靈前守靈,反倒是為了禮數,這般胡言亂語,莫以為朕不會處置你?”
賈蘊恭敬回道:“陛下,古語雲:“天地君親師”,君在前,親在後,臣為陛下近侍,自然當以陛下為主,臣之父親不幸罹難,特此麵呈,準許臣回府守孝。”
崇明帝聞言嘴角微微上揚,他為何如此看重賈蘊,除卻賈蘊頗有政務才能,最為關鍵的便是賈蘊曉得君臣之禮,君父君父,這個詞雖是簡單,可懂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或者說大家夥都懂,隻是裝糊塗罷了。
先前賈蘊便是這般與賈政說的,便是他也覺得並無不妥,這就是封建朝廷的禮法。
雖曉得賈蘊頗有諂媚之意,可崇明帝並不厭惡,諂媚歸諂媚,賈蘊亦是言行從一。
而且,賈蘊此話並不是僅僅表明君臣之道,最為重要的是在表態,賈蘊能承襲東府的爵位,無疑是崇明帝在背後推動,既如此,賈蘊也不能什麽表示也沒有,若是失了禮數,說不得天子會疑神疑鬼。
麵對自己的大腿,賈蘊時不時地抱下才對。
果不其然,此時的崇明帝神色和藹不少,隻見崇明帝和氣道:“本該如此,也罷,回府守孝去吧。”
賈蘊恭敬地行了一禮,隨後又說道:“臣謝陛下榮恩。”
頓了頓,崇明帝吩咐道:“賈蘊,拱衛司的事你安排妥當,待喪葬過後,你便繼續執掌拱衛司。”
喪葬葬禮所需時間為四十九日,這是喪葬的習俗,名曰為“做七”,就是人死後,子女每隔七天就要祭奠一次,先後祭奠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過後還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
這攏共加起來也得花月,近半年的時間。
大乾朝尊孔孟之道,按禮製本應守孝三年,即:“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父母去世,遊子需歸鄉守孝三年。即便是入朝為官的朝廷大員,亦要遵守這一原則,在守孝期過後才能回京繼續做官。若不遵守該原則,將會被時人視作大不孝。
但賈蘊卻不在此列,倒不是賈蘊特殊,而是大乾朝規製如此。
大乾朝沿用明朝禮製,即“武職無三年終喪之製。”
而賈蘊正是武職,不需遵守三年守孝的規矩。
朝廷自然在小家之上,若朝廷需要此人效勞,守孝自然要延後。
例如邊關大將,甚至不需治喪,披上半邊白袍,這種行頭就代表此人是服喪期間因特殊情況而上戰場的慰留武將。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武將回鄉守喪期間,前線突發戰事,朝廷臨時“起複”正值服喪期的武將。
大部分武職都會“去服治喪”,除卻喪葬,另會有一百日的守孝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哀悼期,而賈蘊正是這般情況。
不過話雖這般說,可守孝三年的忌諱卻不能犯,忌參加婚禮、談婚論嫁、拜年、賀壽、串親、訪友、穿紅豔衣服等.....
崇明帝既然能將拱衛司參領一職給賈蘊留著,自是表明恩寵,賈蘊當即感恩道:“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日後定當謹守職責,為陛下盡忠。
崇明帝對賈蘊此番表態愈發滿意,思忖片刻,崇明帝便開口道:“話說你還沒個表字,既如此,朕便賜你個表字,……嗯……就叫諍臣吧。”
“諍”,有強諫的意思,所謂諍臣,代指直言規勸國君缺失的臣子。
俗話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這崇明帝對賈蘊的器重可謂是天高。
賈蘊自然曉得此事是大好事,不說天子賜字本就是聖恩,再加上這種表字,簡直是國之重臣,若是傳了出去,哪個不曉得賈蘊聖眷濃鬱?
“臣謝陛下賜字。”賈蘊當即行叩拜之禮感恩道。
崇明帝擺了擺手,旋即語重心長地說道:“莫要忘了初衷,承襲了爵位便失了本心。”
賈蘊聞言心中一跳,不解崇明帝之意,可想起早先麵見聖上之時,唯一應景的或許就是世之勳貴,與國同戚之類的。
不過卻與“諍臣”搭不上幹係,隨即賈蘊想起第二回見崇明帝之時,賈蘊曾獻過的“諫言”,似乎這才與“諍臣”應景。
念及此處,賈蘊躬身道:“臣便是承襲了爵位,亦是大乾之臣民,大乾朝國富民安,臣才能享受富貴。”
賈蘊此話即表明了與國同戚之意,也表明了國富民安之願,兩者皆有。
“好……”崇明帝應和一聲,神情愈發滿意,堅毅的臉上布滿了笑意,開口道:“雖不知你有幾分誠心,不過這話說的朕滿意,朕記得你說過一句話,“忠心不是表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雖是白話,卻甚是在理。”ao
此話是賈蘊在揚州與忠順王所說,崇明帝知曉倒是不意外,更何況賈蘊原本就是借著忠順王表忠心,崇明帝知曉了才是好事。
賈蘊一臉正色道:“此言乃是臣的心裏話,陛下勤政愛民,乃是天子之表率,臣心感敬之。
臣雖是一介武夫,可年少讀過幾本聖賢書,也曉得“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之言,陛下待臣深恩似海,臣豈有不死心報效之意。”
“哦……”崇明帝聞言一副饒有興致的模樣,湛亮的眼眸直勾勾地看著賈蘊。
崇明帝亦是飽讀詩書之人,焉能不知“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崇明帝饒有興致的不是賈蘊此言,而是後麵那幾句:“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賈蘊說是一介武夫,可說出的話卻是耐人尋味,不知是借著聖人之言表忠心還是意有所指,以崇明帝所想,估摸著是後者。
案下,賈蘊一臉恭敬的樣子,似乎看不出什麽……
沉吟片刻,崇明帝開口道:“倒是對得起這個“諍”字,下去吧,日後好生辦差,朕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是。”賈蘊叩拜應聲道,旋即躬身退下。
ps:先前說守孝三年有誤,現在改了過來。
賈蘊恭敬地跪在禦案下,靜候禦案前的崇明帝吩咐。
賈蘊與賈政一同去順天府衙備案後並未回賈府,而是第一時間進宮呈情。
崇明帝麵色如常,聽完賈蘊之事,開口道:“也罷,這本就是你賈族之事,既然已經備案,那便去靈前守靈,莫要失了禮數。”
賈蘊知道崇明帝肯定知曉他一定會重回長房一脈,畢竟承爵之事還是崇明帝派忠順王來提點自己。
隻是話雖如此,可不能直言,於是一本正經地開口道:“回陛下,臣自是為了禮數才來麵呈陛下。”
“哦....”崇明帝聞言頓時起了興致,不曉得賈蘊又會說出什麽“歪理”,便饒有興致地說道:“不去靈前守靈,反倒是為了禮數,這般胡言亂語,莫以為朕不會處置你?”
賈蘊恭敬回道:“陛下,古語雲:“天地君親師”,君在前,親在後,臣為陛下近侍,自然當以陛下為主,臣之父親不幸罹難,特此麵呈,準許臣回府守孝。”
崇明帝聞言嘴角微微上揚,他為何如此看重賈蘊,除卻賈蘊頗有政務才能,最為關鍵的便是賈蘊曉得君臣之禮,君父君父,這個詞雖是簡單,可懂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或者說大家夥都懂,隻是裝糊塗罷了。
先前賈蘊便是這般與賈政說的,便是他也覺得並無不妥,這就是封建朝廷的禮法。
雖曉得賈蘊頗有諂媚之意,可崇明帝並不厭惡,諂媚歸諂媚,賈蘊亦是言行從一。
而且,賈蘊此話並不是僅僅表明君臣之道,最為重要的是在表態,賈蘊能承襲東府的爵位,無疑是崇明帝在背後推動,既如此,賈蘊也不能什麽表示也沒有,若是失了禮數,說不得天子會疑神疑鬼。
麵對自己的大腿,賈蘊時不時地抱下才對。
果不其然,此時的崇明帝神色和藹不少,隻見崇明帝和氣道:“本該如此,也罷,回府守孝去吧。”
賈蘊恭敬地行了一禮,隨後又說道:“臣謝陛下榮恩。”
頓了頓,崇明帝吩咐道:“賈蘊,拱衛司的事你安排妥當,待喪葬過後,你便繼續執掌拱衛司。”
喪葬葬禮所需時間為四十九日,這是喪葬的習俗,名曰為“做七”,就是人死後,子女每隔七天就要祭奠一次,先後祭奠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過後還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
這攏共加起來也得花月,近半年的時間。
大乾朝尊孔孟之道,按禮製本應守孝三年,即:“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父母去世,遊子需歸鄉守孝三年。即便是入朝為官的朝廷大員,亦要遵守這一原則,在守孝期過後才能回京繼續做官。若不遵守該原則,將會被時人視作大不孝。
但賈蘊卻不在此列,倒不是賈蘊特殊,而是大乾朝規製如此。
大乾朝沿用明朝禮製,即“武職無三年終喪之製。”
而賈蘊正是武職,不需遵守三年守孝的規矩。
朝廷自然在小家之上,若朝廷需要此人效勞,守孝自然要延後。
例如邊關大將,甚至不需治喪,披上半邊白袍,這種行頭就代表此人是服喪期間因特殊情況而上戰場的慰留武將。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武將回鄉守喪期間,前線突發戰事,朝廷臨時“起複”正值服喪期的武將。
大部分武職都會“去服治喪”,除卻喪葬,另會有一百日的守孝時間,也就是所謂的哀悼期,而賈蘊正是這般情況。
不過話雖這般說,可守孝三年的忌諱卻不能犯,忌參加婚禮、談婚論嫁、拜年、賀壽、串親、訪友、穿紅豔衣服等.....
崇明帝既然能將拱衛司參領一職給賈蘊留著,自是表明恩寵,賈蘊當即感恩道:“陛下天恩,臣感激涕零,日後定當謹守職責,為陛下盡忠。
崇明帝對賈蘊此番表態愈發滿意,思忖片刻,崇明帝便開口道:“話說你還沒個表字,既如此,朕便賜你個表字,……嗯……就叫諍臣吧。”
“諍”,有強諫的意思,所謂諍臣,代指直言規勸國君缺失的臣子。
俗話說:“君有諍臣,不亡其國。”這崇明帝對賈蘊的器重可謂是天高。
賈蘊自然曉得此事是大好事,不說天子賜字本就是聖恩,再加上這種表字,簡直是國之重臣,若是傳了出去,哪個不曉得賈蘊聖眷濃鬱?
“臣謝陛下賜字。”賈蘊當即行叩拜之禮感恩道。
崇明帝擺了擺手,旋即語重心長地說道:“莫要忘了初衷,承襲了爵位便失了本心。”
賈蘊聞言心中一跳,不解崇明帝之意,可想起早先麵見聖上之時,唯一應景的或許就是世之勳貴,與國同戚之類的。
不過卻與“諍臣”搭不上幹係,隨即賈蘊想起第二回見崇明帝之時,賈蘊曾獻過的“諫言”,似乎這才與“諍臣”應景。
念及此處,賈蘊躬身道:“臣便是承襲了爵位,亦是大乾之臣民,大乾朝國富民安,臣才能享受富貴。”
賈蘊此話即表明了與國同戚之意,也表明了國富民安之願,兩者皆有。
“好……”崇明帝應和一聲,神情愈發滿意,堅毅的臉上布滿了笑意,開口道:“雖不知你有幾分誠心,不過這話說的朕滿意,朕記得你說過一句話,“忠心不是表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雖是白話,卻甚是在理。”ao
此話是賈蘊在揚州與忠順王所說,崇明帝知曉倒是不意外,更何況賈蘊原本就是借著忠順王表忠心,崇明帝知曉了才是好事。
賈蘊一臉正色道:“此言乃是臣的心裏話,陛下勤政愛民,乃是天子之表率,臣心感敬之。
臣雖是一介武夫,可年少讀過幾本聖賢書,也曉得“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之言,陛下待臣深恩似海,臣豈有不死心報效之意。”
“哦……”崇明帝聞言一副饒有興致的模樣,湛亮的眼眸直勾勾地看著賈蘊。
崇明帝亦是飽讀詩書之人,焉能不知“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崇明帝饒有興致的不是賈蘊此言,而是後麵那幾句:“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賈蘊說是一介武夫,可說出的話卻是耐人尋味,不知是借著聖人之言表忠心還是意有所指,以崇明帝所想,估摸著是後者。
案下,賈蘊一臉恭敬的樣子,似乎看不出什麽……
沉吟片刻,崇明帝開口道:“倒是對得起這個“諍”字,下去吧,日後好生辦差,朕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是。”賈蘊叩拜應聲道,旋即躬身退下。
ps:先前說守孝三年有誤,現在改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