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重回故地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 作者:長弓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恭狠狠地甩了甩頭,以為出現了幻覺,聽到眼前之人開口,聲音略帶滄桑,又有幾分親切,吃吃道:“太太……太史子義?”
“哈哈哈,正是在下!”太史慈大笑道:“二公子,想不到吧,我太史慈又回來了!”
“你你……”公孫恭終於看清來人麵貌,雖然須發盡白,但那氣勢和容貌絕對是太史慈武藝,驚得站起身來,抖抖索索指著他說不出話來。
宿舒在一旁大驚道:“義父,太史慈是漢將,他怎麽進來的?”
此時楊祚也跟進來,抱拳道:“將軍,漢軍早已到遼東多時,如今強敵環伺,唯有歸順朝廷,才能保全基業。”
“楊祚,你這個叛徒!”宿舒大怒,拔劍便來砍太史慈。
楊祚奮力架住,低吼道:“百濟野心昭昭,要救遼東,唯有大漢。”
“吾兒退下!”公孫恭趕忙喝退宿舒,問道:“太史將軍,你果真是來救遼東?”
太史慈緩緩道:“公孫康圖謀不軌,已被伏誅!某奉天子之命,收複遼東之地,願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冥頑不靈者,殺無赦!”
公孫恭問道:“你帶來多少兵馬?”
太史慈道:“某與楊將軍帶來五千人馬。”
“五千?”公孫恭搖頭苦笑道:“百濟三萬大軍已在梁河,這些兵馬恐怕無濟於事。”
“豈不聞兵不貴多而貴精?”太史慈大笑道:“更何況鮮卑慕容部已歸順朝廷,將軍峰有兩萬兵馬,君侯若能幡然悔悟,遼西尚有一萬兵,區區百濟何足道哉?”
公孫恭大驚道:“慕容氏已經降漢?”
“若非慕容部降漢,我怎會一敗塗地?先前幫助慕容父子的那個書生,便是大都督陸遜!”楊祚一聲輕歎,將老鐵山之事如實告知。
“原來如此!”公孫恭愣在那裏,半晌說不出話來。
此時才明白,公孫康出兵時,漢軍已有準備,如果不是慕容焉父子背叛,海軍可能早已殺進遼東,陰差陽錯,反倒保了他們一命。
太史慈抱拳道:“公孫氏本為朝廷命官,公孫度、公孫康雖有過錯,卻也鎮守遼東數十年,保護百姓,威名遠震,功莫大焉!昔日朝廷衰微,諸侯各立,皆可既往不咎!某念當年二公子收留之恩,故冒死隻身到襄平,既為報恩,亦不願遼東百姓再遭塗炭,公既為遼東之主,於公於私,當有明斷。”
想起往事,公孫恭也是感慨不已,當年太史慈避亂遼東,他此人武藝高強,收為扈從,甚至還學過一段時間武藝,隻可惜意誌不夠堅定,堅持一月就放棄。
公孫恭苦笑道:“事已至此,我為魚肉,豈有二選?”
太史慈搖頭道:“將軍此言差矣!今我主匡扶漢室,有再興之功,公孫氏僅剩將軍一脈,若幡然悔悟,歸順朝廷,光複公孫,共興漢室,垂名後世,豈不美哉?”
“光複公孫?”公孫恭眼神一陣黯淡,搖頭道:“為時已晚!”
太史慈上前數步湊近公孫恭,低聲道:“二公子痼疾,某亦有所耳聞!洛陽神醫華佗,有起死回生、枯木回春之能,你若早些醫治,或許還有救。”
“當真?”公孫恭一把抓住太史慈手臂,仿佛抓住救命稻草:“子義休得誆我!”
太史慈道:“黃漢升年過半百,本亦乏嗣心灰意懶,正是華神醫治好。明公之疾,某雖不敢擔保,卻也有一線希望。”
“好好好,華佗之名,吾早有耳聞!”公孫恭連連點頭,抱拳道:“我可將襄平交於你,遼東安危托付漢軍,但要盡快送我去洛陽!”
“義父?”宿舒急道:“讓出遼東,報仇遙遙無期了。”
太史慈大喜道:“既是同僚,又是舊友,此事包在我身上。”
公孫恭苦笑道:“如今自保都難,何談報仇?更何況兄長咎由自取,有篡逆之罪,陛下不予追究,已是皇恩浩蕩了……吾兒隨我同往洛陽,吾帶你去中原開開眼界。”
公孫恭安撫宿舒,轉身從案上取下印綬,雙手捧給太史慈,稱霸遼東三十餘年的公孫氏,自此徹底隕落。
公孫恭言道:“百濟王請我到梁河會盟,若不前去,便要發兵,這該如何是好?”
“跳梁之輩,不必理會!”太史慈言道:“百濟軍尚不知襄平之變,這幾日某先不喧賓奪主,還請將軍暫坐主位,某自有破敵之策。”
太史慈命楊祚帶令牌接管城門,暗中叫郭通、郭買安撫城中大族,大敵當前,暫時不可輕舉妄動,等待漢軍消息。
公孫恭也派人傳令,調回柳浦兄弟二人,讓出遼河,接應漢軍過河,早日馳援襄平。
柳浦、柳遠自到遼河築隧,不敢有絲毫耽擱,從附近征發民夫數萬,日夜趕工,築牆二十餘裏。
漢軍到時,沿遼河自海口全線封鎖,此時正值春暖水漲,濁浪翻滾,舟船難渡,漢軍兩次進攻無果,兩軍正在對峙。
兄弟二人正全力布防,忽然一道將令送至軍中,公孫恭降漢,讓他們退兵回防,二人驚怒不已。
柳浦歎道:“公孫恭已降,你我前功盡棄矣!”
柳遠大怒道:“公孫恭果然是個沒種的,大仇未報,不戰而降,呸!”
柳浦道:“我父子兄弟為公孫氏披肝瀝膽,本待共謀大業,如今遼東大勢已去,報仇無望,時也命也?”
柳遠急道:“報仇暫且不論,此時歸降,皆是公孫之功,你我也不過偏將之任,有何能為?”
柳浦默然良久,咬牙道:“為今之計,不如轉投高句麗!以你我的本事,定能高官厚祿,報仇之事,再從長計議。”
“兄長之言正合我意!”柳遠欣然同意,“大丈夫豈能鬱鬱久居人下?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柳浦馬上召集心腹,告知退兵之事,將營中糧餉分發眾人,願追隨者前往高句麗,不願追隨者就地遣散,各自謀生。
次日一早,兄弟二人帶兵離營,副將方才得知消息,營中嘩變,軍卒各搶奪物資逃走,那些被強征的民夫趁機造反,營中大亂。
有機靈者駕船到漢軍營中報信,接應夏侯霸過河,收攏殘兵整頓人馬,往襄平趕去。
“哈哈哈,正是在下!”太史慈大笑道:“二公子,想不到吧,我太史慈又回來了!”
“你你……”公孫恭終於看清來人麵貌,雖然須發盡白,但那氣勢和容貌絕對是太史慈武藝,驚得站起身來,抖抖索索指著他說不出話來。
宿舒在一旁大驚道:“義父,太史慈是漢將,他怎麽進來的?”
此時楊祚也跟進來,抱拳道:“將軍,漢軍早已到遼東多時,如今強敵環伺,唯有歸順朝廷,才能保全基業。”
“楊祚,你這個叛徒!”宿舒大怒,拔劍便來砍太史慈。
楊祚奮力架住,低吼道:“百濟野心昭昭,要救遼東,唯有大漢。”
“吾兒退下!”公孫恭趕忙喝退宿舒,問道:“太史將軍,你果真是來救遼東?”
太史慈緩緩道:“公孫康圖謀不軌,已被伏誅!某奉天子之命,收複遼東之地,願棄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冥頑不靈者,殺無赦!”
公孫恭問道:“你帶來多少兵馬?”
太史慈道:“某與楊將軍帶來五千人馬。”
“五千?”公孫恭搖頭苦笑道:“百濟三萬大軍已在梁河,這些兵馬恐怕無濟於事。”
“豈不聞兵不貴多而貴精?”太史慈大笑道:“更何況鮮卑慕容部已歸順朝廷,將軍峰有兩萬兵馬,君侯若能幡然悔悟,遼西尚有一萬兵,區區百濟何足道哉?”
公孫恭大驚道:“慕容氏已經降漢?”
“若非慕容部降漢,我怎會一敗塗地?先前幫助慕容父子的那個書生,便是大都督陸遜!”楊祚一聲輕歎,將老鐵山之事如實告知。
“原來如此!”公孫恭愣在那裏,半晌說不出話來。
此時才明白,公孫康出兵時,漢軍已有準備,如果不是慕容焉父子背叛,海軍可能早已殺進遼東,陰差陽錯,反倒保了他們一命。
太史慈抱拳道:“公孫氏本為朝廷命官,公孫度、公孫康雖有過錯,卻也鎮守遼東數十年,保護百姓,威名遠震,功莫大焉!昔日朝廷衰微,諸侯各立,皆可既往不咎!某念當年二公子收留之恩,故冒死隻身到襄平,既為報恩,亦不願遼東百姓再遭塗炭,公既為遼東之主,於公於私,當有明斷。”
想起往事,公孫恭也是感慨不已,當年太史慈避亂遼東,他此人武藝高強,收為扈從,甚至還學過一段時間武藝,隻可惜意誌不夠堅定,堅持一月就放棄。
公孫恭苦笑道:“事已至此,我為魚肉,豈有二選?”
太史慈搖頭道:“將軍此言差矣!今我主匡扶漢室,有再興之功,公孫氏僅剩將軍一脈,若幡然悔悟,歸順朝廷,光複公孫,共興漢室,垂名後世,豈不美哉?”
“光複公孫?”公孫恭眼神一陣黯淡,搖頭道:“為時已晚!”
太史慈上前數步湊近公孫恭,低聲道:“二公子痼疾,某亦有所耳聞!洛陽神醫華佗,有起死回生、枯木回春之能,你若早些醫治,或許還有救。”
“當真?”公孫恭一把抓住太史慈手臂,仿佛抓住救命稻草:“子義休得誆我!”
太史慈道:“黃漢升年過半百,本亦乏嗣心灰意懶,正是華神醫治好。明公之疾,某雖不敢擔保,卻也有一線希望。”
“好好好,華佗之名,吾早有耳聞!”公孫恭連連點頭,抱拳道:“我可將襄平交於你,遼東安危托付漢軍,但要盡快送我去洛陽!”
“義父?”宿舒急道:“讓出遼東,報仇遙遙無期了。”
太史慈大喜道:“既是同僚,又是舊友,此事包在我身上。”
公孫恭苦笑道:“如今自保都難,何談報仇?更何況兄長咎由自取,有篡逆之罪,陛下不予追究,已是皇恩浩蕩了……吾兒隨我同往洛陽,吾帶你去中原開開眼界。”
公孫恭安撫宿舒,轉身從案上取下印綬,雙手捧給太史慈,稱霸遼東三十餘年的公孫氏,自此徹底隕落。
公孫恭言道:“百濟王請我到梁河會盟,若不前去,便要發兵,這該如何是好?”
“跳梁之輩,不必理會!”太史慈言道:“百濟軍尚不知襄平之變,這幾日某先不喧賓奪主,還請將軍暫坐主位,某自有破敵之策。”
太史慈命楊祚帶令牌接管城門,暗中叫郭通、郭買安撫城中大族,大敵當前,暫時不可輕舉妄動,等待漢軍消息。
公孫恭也派人傳令,調回柳浦兄弟二人,讓出遼河,接應漢軍過河,早日馳援襄平。
柳浦、柳遠自到遼河築隧,不敢有絲毫耽擱,從附近征發民夫數萬,日夜趕工,築牆二十餘裏。
漢軍到時,沿遼河自海口全線封鎖,此時正值春暖水漲,濁浪翻滾,舟船難渡,漢軍兩次進攻無果,兩軍正在對峙。
兄弟二人正全力布防,忽然一道將令送至軍中,公孫恭降漢,讓他們退兵回防,二人驚怒不已。
柳浦歎道:“公孫恭已降,你我前功盡棄矣!”
柳遠大怒道:“公孫恭果然是個沒種的,大仇未報,不戰而降,呸!”
柳浦道:“我父子兄弟為公孫氏披肝瀝膽,本待共謀大業,如今遼東大勢已去,報仇無望,時也命也?”
柳遠急道:“報仇暫且不論,此時歸降,皆是公孫之功,你我也不過偏將之任,有何能為?”
柳浦默然良久,咬牙道:“為今之計,不如轉投高句麗!以你我的本事,定能高官厚祿,報仇之事,再從長計議。”
“兄長之言正合我意!”柳遠欣然同意,“大丈夫豈能鬱鬱久居人下?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柳浦馬上召集心腹,告知退兵之事,將營中糧餉分發眾人,願追隨者前往高句麗,不願追隨者就地遣散,各自謀生。
次日一早,兄弟二人帶兵離營,副將方才得知消息,營中嘩變,軍卒各搶奪物資逃走,那些被強征的民夫趁機造反,營中大亂。
有機靈者駕船到漢軍營中報信,接應夏侯霸過河,收攏殘兵整頓人馬,往襄平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