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反目成仇
三國:開局接盤劉備,再造大漢王朝 作者:長弓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光明媚,碧濤萬裏,梁河南岸,旌旗飛彩,戈戟生輝。
河灘一座金色行營中,百濟王仇首端坐王位,正與文武設宴慶功,等候公孫恭前來會盟,逼他讓出遼東。
直到黃昏還不見北岸蹤影,仇首派人打探動靜,斥候直到襄平,轉回時天色將黑,稟報未見遼東軍出城。
仇首大怒道:“好個公孫恭,既然他不識好歹,就休怪本王發飆了。”
眾人恭維道:“公孫恭為人柔弱,被大王虎威震懾,哪敢出城?”
仇首看向左首麵目清瘦,留著一撮山羊須的謀士問道:“丞相,可否出兵了?”
那人正是李儒長子李源,頷首道:“大王先禮後兵,仁至義盡,明日大軍北上,直取襄平可矣!”
仇首大喜,傳令三軍準備,明日渡梁河取襄平,由平遼將軍小呂布為先鋒,自為後軍接應。
卑衍和楊祚都領兵在外,襄平空虛,不管公孫恭答不答應,遼東已是囊中之物。
翌日百濟先鋒直奔襄平,守軍報知消息,太史慈陪同公孫恭登城,隻見城外人馬倒也雄壯,當先一將頭戴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穿黃金鎖子甲,倒也頗有氣勢。
太史慈冷笑道:“這便是冒充中原英雄的無知小輩?”
公孫恭言道:“這幾人亦非無名之輩,百濟有八大姓氏,小呂布他們都是從各部落選出的精銳武士,武藝高強,不容小覷。”
太史慈仔細打量片刻,笑道:“畫虎不成反類犬!”
郭通卻憂心道:“如今兩軍兵戈相見,家父被困賊營,不知安危如何?”
公孫恭冷哼道:“若非汝父出此下策,引狼入室,我等又怎會落得如此境地?若不是太史將軍保著你,我先將你砍了。”
太史慈勸道:“二位不必爭執,郭從事先前也是為救遼東,卻不知百濟狼子野心而已。他們既然將人囚在營中,便不會加害,設法營救便是。”
正說話時,小呂布打馬上前,大喝道:“公孫將軍,你既然邀請我王前來助戰,為何既不迎接,也不見麵,莫不是輕視我等?”
公孫恭看了一眼太史慈,壯了些膽氣,言道:“百濟王前來助戰,為何占領樂浪,又搶西安平?如今不去剿滅鮮卑,兵臨襄平所謂何故?”
小呂布大笑道:“你們既然無禮,便休怪我等無情,百濟王將至,還不速速出城迎接?”
公孫恭尖聲罵道:“爾等虎狼之徒,貪得無厭,遲早要遭報應。”
小呂布傲然看著城頭,冷聲道:“遼東鼠輩,誰敢與我一戰?”
楊祚大怒,就要下城廝殺,太史慈言道:“楊將軍不可暴露行蹤,叫他先猖狂一陣,不必理會。”
襄平隻有兵馬五千,加上太史慈帶來的漢軍,湊了守軍九千,另有騎兵五百,勉強可以守城,但經不起損耗。
正準備回府,卻聽城門打開,一將殺出:“百濟狗賊,欺人太甚!”
公孫恭頓足道:“宿舒壞吾大事!”
太史慈見此情形,忙命楊祚和太史享下城接應,取下弓箭觀戰,經過那一場大病,加上年歲已高,他的武藝早已大不如前,這些年苦練箭法,也有百步穿楊的功夫。
宿舒見公孫恭屢次誇讚中原人物,心中不服,這次出城正為立威,拍馬舞刀殺向那口出狂言的敵將。
小呂布提方天戟迎上,二人交戰十餘回合,各自暗暗吃驚,他們都是年輕氣盛,想在軍中立功表現之人,各自奮力出戰,不分上下。
太史慈在城上觀戰,指點道:“明公,你這義子武藝雖好,但不成章法,若有名師指點,可堪大任。”
公孫恭歎道:“吾兒自從山中撿回,全憑自學領悟,若太史將軍尚在遼東,名師必能出高徒。”
太史慈微微點頭,此時二人交手三四十合,宿舒已經落於下風,見小呂布招式精奇,難於取勝,於是回馬便走。
小呂布縱馬趕來,宿舒兜手打出回旋鏢,隻見一圈黑光向後飛出,小呂布反應也極快,橫戟掃過,那飛鏢竟淩空又轉回宿舒手中,不禁暗暗稱奇。
擔心他又發暗器,不敢再追,猶豫的功夫,宿舒已經轉過吊橋,士兵上前射住陣腳,拉起吊橋回城去了。
小呂布在城下大罵不止,公孫恭歎道:“本想結親同盟,安定遼東,誰知竟反目成仇,鑄成大錯。”
太史慈言道:“三韓偏僻之民,少知禮數,見利忘義,又被李儒之後蠱惑,圖謀甚大,不自量力,必遭反噬。”
公孫恭搖頭苦笑,先回府歇息去了,遼東既然交給太史慈,這就是漢軍的地盤,從此與他無關,也不再是公孫氏的基業,隻想早一日趕到洛陽治病。
太史慈命太史享、楊祚守城,漢軍大軍將至,百濟軍囂張不了多時,楊祚見宿舒尚且不能取勝,哪敢再逞能,乖乖領命,堅守不出。
小呂布罵了一陣,見遼東軍不敢再戰,愈發認定城中無人,將人馬退後五裏紮營,等候大軍到來攻城。
翌日仇首領大軍至,再到城下來見公孫恭,想將其勸降,公孫恭早已心灰意懶,幹脆托病不出,隻叫張敞代為出麵。
仇首大怒道:“本王千裏迢迢趕來遼東支援,汝等竟拒之門外,豈有此理,再不開門迎客,休怪我翻臉無情!”
張敞大笑道:“爾等狼子野心,誰人不知?貪得無厭,終將一無所有,我勸你好自為之!”
仇首無奈,退後與李源商議道:“看來公孫老兒已經看穿本王目的,閉城不出,這該如何是好?”
李源笑道:“迎虎於門,悔之晚矣!遼東精銳早被鮮卑軍消滅,今大將又被調離襄平,城中空虛。大王先禮後兵,立刻打破城池,擒了公孫恭,留他性命,已是仁至義盡。”
仇首怒道:“公孫恭不識好歹,竟敢藐視本王,我定要將他斬首,方才解恨。”
李源卻道:“公孫氏在遼東二三十年,威震海隅,恩施百姓,民望甚大。今大王應邀而來,才得以輕鬆入境,但若靠兵馬雄壯,雖得其地,卻難保安穩。大王既謀大業,就該以遼東為基業,納降其部,安撫其民,方可為我所用。”
“丞相高見!”仇首拜服,遂命各營準備攻城,進城後不得濫殺無辜,侵害百姓。
河灘一座金色行營中,百濟王仇首端坐王位,正與文武設宴慶功,等候公孫恭前來會盟,逼他讓出遼東。
直到黃昏還不見北岸蹤影,仇首派人打探動靜,斥候直到襄平,轉回時天色將黑,稟報未見遼東軍出城。
仇首大怒道:“好個公孫恭,既然他不識好歹,就休怪本王發飆了。”
眾人恭維道:“公孫恭為人柔弱,被大王虎威震懾,哪敢出城?”
仇首看向左首麵目清瘦,留著一撮山羊須的謀士問道:“丞相,可否出兵了?”
那人正是李儒長子李源,頷首道:“大王先禮後兵,仁至義盡,明日大軍北上,直取襄平可矣!”
仇首大喜,傳令三軍準備,明日渡梁河取襄平,由平遼將軍小呂布為先鋒,自為後軍接應。
卑衍和楊祚都領兵在外,襄平空虛,不管公孫恭答不答應,遼東已是囊中之物。
翌日百濟先鋒直奔襄平,守軍報知消息,太史慈陪同公孫恭登城,隻見城外人馬倒也雄壯,當先一將頭戴束發金冠,披百花戰袍,穿黃金鎖子甲,倒也頗有氣勢。
太史慈冷笑道:“這便是冒充中原英雄的無知小輩?”
公孫恭言道:“這幾人亦非無名之輩,百濟有八大姓氏,小呂布他們都是從各部落選出的精銳武士,武藝高強,不容小覷。”
太史慈仔細打量片刻,笑道:“畫虎不成反類犬!”
郭通卻憂心道:“如今兩軍兵戈相見,家父被困賊營,不知安危如何?”
公孫恭冷哼道:“若非汝父出此下策,引狼入室,我等又怎會落得如此境地?若不是太史將軍保著你,我先將你砍了。”
太史慈勸道:“二位不必爭執,郭從事先前也是為救遼東,卻不知百濟狼子野心而已。他們既然將人囚在營中,便不會加害,設法營救便是。”
正說話時,小呂布打馬上前,大喝道:“公孫將軍,你既然邀請我王前來助戰,為何既不迎接,也不見麵,莫不是輕視我等?”
公孫恭看了一眼太史慈,壯了些膽氣,言道:“百濟王前來助戰,為何占領樂浪,又搶西安平?如今不去剿滅鮮卑,兵臨襄平所謂何故?”
小呂布大笑道:“你們既然無禮,便休怪我等無情,百濟王將至,還不速速出城迎接?”
公孫恭尖聲罵道:“爾等虎狼之徒,貪得無厭,遲早要遭報應。”
小呂布傲然看著城頭,冷聲道:“遼東鼠輩,誰敢與我一戰?”
楊祚大怒,就要下城廝殺,太史慈言道:“楊將軍不可暴露行蹤,叫他先猖狂一陣,不必理會。”
襄平隻有兵馬五千,加上太史慈帶來的漢軍,湊了守軍九千,另有騎兵五百,勉強可以守城,但經不起損耗。
正準備回府,卻聽城門打開,一將殺出:“百濟狗賊,欺人太甚!”
公孫恭頓足道:“宿舒壞吾大事!”
太史慈見此情形,忙命楊祚和太史享下城接應,取下弓箭觀戰,經過那一場大病,加上年歲已高,他的武藝早已大不如前,這些年苦練箭法,也有百步穿楊的功夫。
宿舒見公孫恭屢次誇讚中原人物,心中不服,這次出城正為立威,拍馬舞刀殺向那口出狂言的敵將。
小呂布提方天戟迎上,二人交戰十餘回合,各自暗暗吃驚,他們都是年輕氣盛,想在軍中立功表現之人,各自奮力出戰,不分上下。
太史慈在城上觀戰,指點道:“明公,你這義子武藝雖好,但不成章法,若有名師指點,可堪大任。”
公孫恭歎道:“吾兒自從山中撿回,全憑自學領悟,若太史將軍尚在遼東,名師必能出高徒。”
太史慈微微點頭,此時二人交手三四十合,宿舒已經落於下風,見小呂布招式精奇,難於取勝,於是回馬便走。
小呂布縱馬趕來,宿舒兜手打出回旋鏢,隻見一圈黑光向後飛出,小呂布反應也極快,橫戟掃過,那飛鏢竟淩空又轉回宿舒手中,不禁暗暗稱奇。
擔心他又發暗器,不敢再追,猶豫的功夫,宿舒已經轉過吊橋,士兵上前射住陣腳,拉起吊橋回城去了。
小呂布在城下大罵不止,公孫恭歎道:“本想結親同盟,安定遼東,誰知竟反目成仇,鑄成大錯。”
太史慈言道:“三韓偏僻之民,少知禮數,見利忘義,又被李儒之後蠱惑,圖謀甚大,不自量力,必遭反噬。”
公孫恭搖頭苦笑,先回府歇息去了,遼東既然交給太史慈,這就是漢軍的地盤,從此與他無關,也不再是公孫氏的基業,隻想早一日趕到洛陽治病。
太史慈命太史享、楊祚守城,漢軍大軍將至,百濟軍囂張不了多時,楊祚見宿舒尚且不能取勝,哪敢再逞能,乖乖領命,堅守不出。
小呂布罵了一陣,見遼東軍不敢再戰,愈發認定城中無人,將人馬退後五裏紮營,等候大軍到來攻城。
翌日仇首領大軍至,再到城下來見公孫恭,想將其勸降,公孫恭早已心灰意懶,幹脆托病不出,隻叫張敞代為出麵。
仇首大怒道:“本王千裏迢迢趕來遼東支援,汝等竟拒之門外,豈有此理,再不開門迎客,休怪我翻臉無情!”
張敞大笑道:“爾等狼子野心,誰人不知?貪得無厭,終將一無所有,我勸你好自為之!”
仇首無奈,退後與李源商議道:“看來公孫老兒已經看穿本王目的,閉城不出,這該如何是好?”
李源笑道:“迎虎於門,悔之晚矣!遼東精銳早被鮮卑軍消滅,今大將又被調離襄平,城中空虛。大王先禮後兵,立刻打破城池,擒了公孫恭,留他性命,已是仁至義盡。”
仇首怒道:“公孫恭不識好歹,竟敢藐視本王,我定要將他斬首,方才解恨。”
李源卻道:“公孫氏在遼東二三十年,威震海隅,恩施百姓,民望甚大。今大王應邀而來,才得以輕鬆入境,但若靠兵馬雄壯,雖得其地,卻難保安穩。大王既謀大業,就該以遼東為基業,納降其部,安撫其民,方可為我所用。”
“丞相高見!”仇首拜服,遂命各營準備攻城,進城後不得濫殺無辜,侵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