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積累總是帶著血腥,也就是所謂的原罪。


    當初在米,袁宗第惹了蓋,李自成為了給小弟出,就把蓋虎滅了。


    按理,就算人家犯了死,也輪不到李自成執行。可他為了拉攏一個忠心小,就那麽幹了。


    還有清平堡的那個禦史大戶。一來他惹了白,二來李自成缺錢,順手就把他家給搶了。


    另外大戶的看家護院又犯了什麽錯?人家拿了雇主的錢財自然要保護主家人身財產安,遇到賊人來,奮起反,然後被打死,誰的錯?


    乃至在李自成兩三年的發家過程,直接間接的當了多少次劊子手?


    追隨李自成的那些,他們手上沾了多少血腥?


    當,官逼民,總是有理由的。


    正如還有一種說,「你,是因為你懶。」


    朝廷解決不了的問,往往想推給市場。但市場不一定有公,市場是個弱肉強食的地方!


    這種事情沒法再深究了。


    勝利者擁有一,就這樣。一切都是因緣際會。


    回過頭來再,鷹國佬是怎麽發達起來的?如果隻是不擇手段的薅自己人羊,遲早完蛋。


    資奔家很少會有「良心」這麽個東西。都是被逼的。


    鷹國底層百姓生活好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首先是機器越來越複雜。


    挖煤搬磚是個人就會,但是你會修蒸汽機嗎?而且進入工業化,紡紗機也越來越複,這部分技術工人最先跳出苦海。因為他們替代性不那麽,所以有了議價空間。


    熟練技術工人最先形成了西方的中產階級。


    然後是底層鬧騰。


    他們日子太苦,過不下去了。「今亡亦,舉大計亦死;等,死國可乎?」


    資笨家不怕格,他們隨時可以跑,但國家怕。那就隻好妥協。強製財主們把部分利潤分給底,防止底層活不下去鬧事。


    因為西方商人一直是依賴國家給他們用武力打通商,開拓殖民,商人和國家已經結為一體。資本就是,國就是資本。


    國要是完,恐怕他們也要被吊路燈了。所以拿破侖格命、1848年格命、巴離工社等,這些事一點一點對全局產生了影響。


    最後一項措施是向海外轉移矛盾。


    那些,列強們每次內部出現問題就是向外開戰的時候。等到全世界殖民地搶光,再搶就得列強之間互相,所以有了英法七年戰,有了世界大戰。


    當,也可以再加個生產力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等原因。


    總,在那幾駕馬車的帶動,花了幾百年時,歐米底層才算是過上了好日子。


    看上去就是國強民富了。


    不過在當,他們的老百姓還要繼續苦個兩百多年才能熬出頭。,這次也可能在大順西征軍的蹂躪,他們沒有機會了。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扯完了歐洲的情,那麽大明、大清呢?有沒有可能自發性的進入資奔主義?實現民富國強?


    沒有可能。


    歐洲的封建製度實際是一種契,一麵是君主、上層領主對下層領主的自治授,另一麵是下層領主對上層承擔財政和軍事支持的義,自治是其中的關鍵。


    在殖民時代之前的歐,這種封建製度是非常低效,可以說是治理失能。


    比較一下殖民時代之前天朝的國家規模、朝廷結構、城市規模、征稅能力、戰爭組織規模、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就能證明這一點。


    所以說以歐洲落後的封建,若沒有大航海時,它不可能發展出資奔主義。


    然而也正


    是因為他們的封建自治製,反而在殖民過程中表現出了亮眼的高效。


    因為它能最大程度激發人的自私自,從而快速搶占殖民地。因為搶到了就是自己占大部分利,好處不用全部上交給國家。


    自治製度的壞處在,時間一長就和本土離心離,產生新的利益團體。


    而且歐洲佬們隻想從殖民地獲得利潤。擴張殖民地是為了廉價原材料和傾銷市,但放棄治理、建設當,和擴張領土不同。


    以上兩種因素一結,後果不難想象。


    因此歐洲的殖民模式存在先天病,所以之後出現了米國獨,也產生了「拉美化」這種現象。


    秦始皇2000年前就把這麽落後的製度改掉了。


    所,到了明清時,在越發皇帝集權的情況,他們會允許有人脫離掌控去海外開疆拓土?


    不可能。


    天朝曆代的整體架構完全是朝廷集權,這種製度最適合農耕文明。它可以集中力量辦大,興修水,抵禦災,以及生產資料和工具的再分配都需要一個強力的朝廷。


    而資笨主義需要的是小朝,這樣才有空間演化出強大的資本利益團體。


    所以集權的天朝根本不可能誕生出原生性的資笨主義。


    當,其中還有些其他原因。比如財政手段、金融業之類。


    古人不知道經濟危機是怎麽回事。最早有記載的經濟危機就發生在「文景之治」的時候。


    表麵上的繁榮富,潛藏著的卻是社會貧富差距迅速擴大。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沒看到隱,反而不斷的發動外戰。功績顯赫的同,朝廷財政卻吃不消了。


    西漢時期的商業繁榮與國家總體經濟的發展並不總是同步的。


    武帝解決方式就是「代田法」、收商業稅、打擊豪強、賣官鬻爵、貨幣改革、鹽鐵專賣等等。


    著名的鹽鐵會議,很多官員反對朝廷幹預經,反對實行鹽鐵專賣。但當被問到如果不執行國有,戰爭開支從哪裏,國家財政怎麽保障,卻又都無言以對。


    「經濟」一詞本意就是經世濟民。古代民本經濟觀著眼於安邦定,以富民、養民為基礎。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富民」是天朝古代民本經濟觀的重要內容。富民就是要輕徭薄賦、藏富於民。


    「養民」是天朝古代民本經濟觀的一個重要理念。這一理念在抵禦自然災害、備荒賑濟等方麵表現得尤為突出。


    「鹽鐵專賣」一出,相當於「與民爭利」。當,這個民所指的是商,並不是廣義上的民眾。


    「算緡告緡」、「鹽鐵專賣」、「限民名田」等在當時看來褒貶不一的措,用後世眼光來看就是國家幹預經濟進行財稅體製改革。


    那些改革有利於當時小農經濟發展的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市場經,拖累了民間工商業的發,讓繁榮的商貿業發展一時陷入停滯。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漢武帝一方麵改革製,增強了國家的財政能力和對地方的控製能力;另一方麵著重打擊了殘存於社會中的不穩定因素。從兩個方麵為王朝的穩定提供了有利條,因而當晚年出現流民動亂,西漢王朝才能夠度過危機。


    通過國家機器來壟斷原屬於商人手中的利,這正是後麵天朝建立的大一統社會能夠繁榮昌盛發展的原因。


    然而直到最後一個皇帝被推,各代帝王將相也沒有探索出能夠解決國家機器和商品經濟共同發展的方案。


    因為當時的人不清楚經濟危機的本,隻看到了市場商業過於繁榮帶來的不穩定因,所以曆朝曆代都對商業不友,遠不如歐洲。


    天朝


    自古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集權專製是一個穩定而封閉的社會經濟結構。以農為本便是避免社會動亂的根本。


    所,秦漢以來曆代朝廷始終不渝地推行「重農抑商」的獨特經濟正策。小農經濟自給性很,保守、排他、同時具有頑強的再生能力。


    在一個曆來重農輕,重生產輕分,重傳統輕創造這樣的傳統農業社會,即便曾經出現過大規模商業和貿,經濟表現也不,但終究不存在資奔主義發展壯大的外部條件。


    市場經濟所要求的權利、契約和法治意識是皇權專製的天,「資奔主義萌芽」在明清之際的夭折是必然的。


    甚至到袁世凱複辟稱,其中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天朝人被專製太久,沒有***思,需要一個皇帝來帶領。


    再有就是金融機構的原因。


    雖然類似錢莊、票號的金融機構早已經在天朝出現,但,它們並沒有給商業環境帶來特別大的改觀。


    沒有商業銀,資奔家去哪融資貸款擴大經營生產?沒有最基礎的融資環,哪有什麽資笨主義萌芽?


    晚明時期有少數「銀行」從事貸款業,不過規模很有,而且都是高利,對於商業的發展微乎其微。


    清朝的貨幣政策比大明穩健得,因此商業銀行才有可能發展起,加之清中期穩定的國內環,錢莊才能在各地開得起分號。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而,明清大商人賺了錢後往往不是擴大再生,而是買房買地。


    在他們眼,搞商業隻是不入流的買,唯有土地才是真正的財富。


    不,這一點沒啥可指責的。


    即使是鷹國新貴族思想的代表弗朗西斯培,也在他的著作《隨筆集》中說出了土地才是財富的根本這樣的話。


    歐洲早期資奔家和新貴族同樣對土地有著強烈的愛,這一點和天朝商人地主沒有任何區別。


    好,說到這,已經講清楚了為什麽明清兩代不可能自發性的進入資奔主義。總而言,就是國情不,體質不同。


    甚至連所謂的「萌芽」都是不大靠譜,表麵看起來,但本質上的區別太大了。


    至於說***入關後扼殺了明末以來的過渡趨,自然也不對。


    滿清入主之,甚至出現了向傳統經濟的倒,例如重征商,奉行海禁政,限製民間自由開礦等等。


    明後期李贄、王夫之和泰州學派的那一點微弱的啟蒙思想也被完全壓抑。


    但,與此對應的反而是經濟的大發,和一個富足強大勝過了前朝的「康乾盛世」。


    如果對比明末和盛清時期江南地區的家庭手工,如戶數織機數,就會發現其比例和人口的增加是同步的。當,僅僅在於量的變,而沒有質的變化。


    在清朝的前120年,天朝四倍於歐洲的經濟增長。而且增長速度也是全球第一。


    很顯,這並不是由於清朝的「資奔主義」得到了大發,而是天朝自身的傳統經濟模式在起作用。


    至於閉關鎖國——


    想當,列強們冠冕堂皇的說為了通商才不得不和大清開,其實呢?


    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亞當·斯密在著作中一直在批駁「行會,「重商主義,「貿易保護」等等。


    因為當時的鷹國和之後的所有列強全部是在貿易保護中爬起來的。


    而那些國,在發達後無一例外全部高舉「自由貿易」大,對「貿易保護」橫加指,一副「敢不自由貿易就要弄死你」的架勢。


    真就是「窮則貿易保,達則自由貿易」。


    雖然「閉關鎖國」不,但是當列強用武力砸開天朝的大門,小農經濟


    就瀕臨破產了。


    人家從歐洲運來的布匹不但質量,價格還低。怎麽整?甚至人家千裏迢迢運來的糧食都更便宜。


    另,白銀可以說是大清的法定貨,但是大清本身並不能控製白銀來源。你要完全放開口,歐洲海量的白銀湧進,那會帶來什麽影響?


    殖民是血腥、野蠻、罪惡、泯滅人性,這些是必然的。


    沒有殖,就沒有歐洲的大發展。


    既然傳統朝代都不能玩那一,那李自成呢?


    畢竟他要新建立的同樣是一個皇權專製的大順國。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區別在,他的眼光長遠一些。


    他知,馬爾薩斯陷阱才是真正的血腥、野蠻、罪惡、泯滅人性的。


    與其禍害本國子,不如去殖,那是對土著的血腥。相比之,你更願意選哪個?


    當,所謂「馬爾薩斯陷阱」隻是人們總結的規,它沒有思想和主觀要求的。殖民可不,製定這個正策的人和殖民,他們要的就是搶劫和殺戮。


    可,不搶不殺怎麽辦?


    內部矛盾如何化解?能完全依靠自循環解決一切矛盾嗎?


    歐洲那一票國家能夠續,完全是靠新大陸的發現讓社會不穩定因,比如鷹國李自成、發國張獻忠那樣的人成為了德雷克、克萊武那樣的人。


    不然他們早完了。


    甚至可以明確地,任何內卷嚴重的地區想搞所謂的資奔主義都必將遭遇失敗。


    因為資奔主義本身就是過去的封建主拋棄了對平民的責,不擇手段實施壓榨的製度。


    那些嚴重內卷地區的貧民本來就掙紮在生死線,麵對活不下去的壓榨必然起來反抗。


    北宋末期南方隻是把新生兒溺死自行絕,到了南宋初期可就出現了各路起義軍。明末也一樣。如果俺大明有一塊新大,那些活不下去的人至少還可以過去拚一把。


    漢武帝倒是發動了對外戰,可是他並沒有拿回什麽實質利益。拋開解除邊患不,其他方麵完全是賠本的。


    所以自古有什麽窮兵黷武、好戰必亡等說法。打仗是賠本買賣。


    在漢武帝之前的班超算是有了些新,完美的反內卷指,從天天碼字抄寫文書的社畜到帝國「殖民地總督」。


    隻是西域還是窮了,拿回來的好處不夠多。


    如果像葡萄芽那,幾百幾千個人就征服了一片富裕的大,你能說他是「好戰必亡」?人家賺的海了去了。不光不,反而越發強盛了。


    好榜樣!


    所,李自成怎麽才能把大順國治理好?怎麽才能讓人人都能吃,進而吃好?


    內政措施當然要改,但是有些規律和自然條件的限製是不好避免的。


    比如通貨膨,或許你可以想辦法搞個蓄水池;比如通貨緊,或許你可以用大放水來解決。


    可是以當前條,市場反饋是很慢,等你發現了苗,可能已經晚了。


    還有就是土地承載力問題。天朝地盤雖然,可適合農業生產的耕地可不夠多。假如本土隻留個五六千萬,那麽平均每人少說可以擁有二十畝好,足夠吃了。


    所,大順國解決內卷的最好方法——


    殺出去!


    《李自成的明末遊戲》


    喜歡李自成的明末遊戲


    三院老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自成的明末遊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院老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院老哥並收藏李自成的明末遊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