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聽說沁水有個榼山書,裏麵有很多新奇的東,最重要的是有一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


    他還聽說了孫鼎相的種種神奇手段以及安置在山頂的那架巨大望遠鏡。


    李自成在攻打懷慶的同,宋應星已經到了上,好在一路有驚無險。


    老宋在榼山書院待了一個多,又拜訪了孫鼎相等,收獲頗豐。


    尤其是當他從孫鼎相那裏看到還未編撰完成的中學課,數理化這些讓他大開眼界。


    然後宋應星就得知了短毛的存在。


    「這些居然全是出自流賊之手?」當時老宋心裏就翻天覆地了。太不可思議了。


    老孫耐心的給老宋解釋了一通短毛的所作所,大順軍的綱領、路線等,剩下的就看他怎麽選了。


    宋應星猶豫了半個,終於下定決,找到懷慶來了。他並不是打算當場「投賊,就想著過來漲漲學問。


    他先在城裏轉悠三,看到各處安居樂,才知道孫鼎相沒吹牛。那位短毛真不是一般的流賊。


    於是老宋收拾幹淨利,帶著名帖和孫鼎相的薦書登門拜訪。


    大統領日理萬,每天想來拜訪的人海了去了。


    宋應星看到門房隻登記了一下沒往上通,不得已摸出最後的家當——幾十個銅板。


    對方嚴詞拒絕。宋應星按常理認為是嫌,可他真拿不出錢,哀求了半天也沒用。


    他隻得回客棧坐等消息。


    這一等就是七八天。


    李自成跟葡萄芽佬曾德昭談話的時,今天值班的警衛頭子胡逸去門房逛了逛。


    他拿起登記表掃了一,宋應星的名字他自然不會在,但是一看到後麵的舉薦人是孫鼎相?


    那些守門衛兵不清楚孫鼎相是,胡逸做為短毛的貼身親兵可太知道了。


    那老頭介紹來的人哪能怠慢?大統領求賢若,要是知道宋應星被擋在門外好幾,少不得會發飆。


    胡逸沒有先跟大統領匯,而是趕緊跑到東升客棧去尋宋應星。指望能挽救一下。


    進了門一問「宋老爺」在,掌櫃的急忙帶著「軍爺」到了後院的「雞毛房」。


    「黃昏萬語乞三,雞毛房中買一眠。牛宮豕柵略相,禾稈黍秸誰與致。」


    這首詩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乞丐們在雞毛房中過冬的場景。


    一間大屋,裏麵空蕩蕩的連炕頭都沒,地上鋪些雞毛、秸稈、茅,將就著睡吧。


    囊中羞澀的「宋老爺」就住在每天需花三文錢的「雞毛房」。


    好歹是舉人出身,而且宋應星掌握了無數先進的工藝知,結果卻並沒有因此發家致富。


    客棧掌櫃不停跟胡逸解,說如今城內城外根本沒啥人住這種房,他正打算收拾一下改造呢。不想正好「宋老爺」來了……


    胡逸沒空理,對著宋應星一陣噓寒問暖。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這就搞的何掌櫃更擔心了。他已經在心裏琢磨要不要去找一下從這裏發跡的竇明運疏通下關係。


    胡逸轉頭掏出二兩銀子遞給掌,讓他安排個上房。宋應星還要推,何掌櫃連銀子都沒,告饒一聲趕緊去張羅了。


    因為知道大統領正在招待鬼,胡逸也不好直接帶宋應星過,就讓他稍等一會,自己先回去通報。


    李自成已經跟曾德昭扯的差不多,一聽說宋應星的名,趕緊讓鬼佬靠邊,也沒工夫跟招呼他吃晌午飯了。


    大統領屁顛顛的騎著馬親自趕到了客棧。


    何掌櫃一瞧外麵的架,再看當先走進來的短,頓時心花怒放。


    「草民叩


    見大統,大統領萬……」


    胡逸上前一步把何掌櫃拉起,「別巴結,前邊帶路。」


    李自成朝掌櫃點頭微,算是打了招呼。


    何掌櫃「哎」了兩,急忙小跑著上樓。


    「宋老爺宋老爺……」


    大嗓門傳遍整個客棧。


    宋應星這時剛換好一身體麵些的衣,聽到喊聲趕緊拉開房門。


    「宋老爺大喜……」


    何掌櫃話還沒說,跟在後麵的李自成已經抱拳打招,「宋先,慢待,實在對不住。」


    「……大統領親自來……」何掌櫃趕緊住,身子一,讓在一邊。


    宋應星瞅了眼短,反應過來,「大統,久仰久仰。」


    兩人進了屋少不得又彼此客氣一番。


    李自成摘下帽子後搶先解釋了,「我頭皮癢的不行就剃發,這不是胡人習俗。」


    他脫掉軍大,「你看我穿著也是長袍。」


    「……」宋應星懵了一,心說你跟我提這個做什麽?誰不知道你是短毛?你穿短褂長袍又有什麽分別?


    寒暄過,宋應星開口道:「鄙人此次前,是想和大統領請教一些學問。」


    李自成謙虛道:「先生客氣了。在下知無不言言無不,奈何學識有,恐讓先生看笑話了。」


    宋應星一捋,直接問道:「鐵器淬於膽礬水,即成銅色也。這是為何?」


    膽礬水是什麽玩意兒?


    李自成愣了一,趕緊開動腦筋。


    膽礬水……膽礬膽,挺耳熟,這是個啥玩意兒來著?


    「這個簡,很好解釋。隻要在我大順的學校裏念過,都能清楚其中底細。」


    李自成一時想不起膽礬是個,但又不能在老宋眼前拉,隻得多說幾句廢話拖延時間。


    宋應星果然問道:「鄙人在榼山書院時看過小學課,非常有新意。想必大統領所說的應該是中學課本上的內容。」


    李自成點點,「對對,這些化學上的學問會在中學開始……,這個膽礬啊……」


    他終於想起來了。


    將加熱的鐵放入硫酸銅溶液,鐵就會置換出銅。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先生剛才所提的問,其實是個置換反應。」


    李自成說著話從身上摸出本子和鉛筆。


    宋應星暫時沒聽明白置換反應是個什麽東,看到鉛筆先讚了一,「鄙人在榼山書院也見過鉛,此物隨身攜帶甚是方,隨時隨地拿出來就可用。聽說也是出自大統領之手。」


    李自成嗬嗬一,「這種小玩意兒不值一提。」


    他翻開本,開始書寫反應式:鐵+硫酸銅4=硫酸鐵4+銅


    宋應星仔細觀,琢磨了下開口道:「這硫酸銅4可是膽礬水?」


    「不,正是。」


    李自成讚了一聲,慢慢解釋起來。先簡單說了下化學元,又講了講化學反應類型和條件。


    「……要一下子說清楚化,這有點,況且我懂得有,暫時就能講這些了。」


    「這化學一道的學問之前聞所未聞。無論古人今,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統領果然學究天,令宋某醍醐灌頂。」


    漢代就有記,「石膽能化鐵為銅」。到唐末五代,水法煉銅的原理已經應用到了生產中;至宋代更有發,成為大量生產銅的重要方法之一。


    而毆,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第二次登上皇,他們才有人把鐵片浸入硫酸銅溶,偶爾看見銅出現在鐵表,還感到十分驚,更談不上應用這個原理來煉銅了。比天朝落後了一千多年。


    李自成客氣了一,宋應星緊接著問道:「常見售者雜鉛太,欲取淨則熔,入醋淬八九,鉛盡化灰而去。出錫唯此道。這麽,也是一種置換反應?」


    「是,鉛與醋酸可以生成醋酸鉛。」李自成瞎幾把扯了一句。


    醋裏麵除了水不就是醋酸?那麽想來就是醋酸起了作用。至於有沒有醋酸鉛這玩意,已經超出了李自成的知識範,壓根不懂。


    宋應星又跟大統領討論了一會化學問,好在都比較簡,李自成勉強能應付的過來。


    老宋在榼山書院時也見識過了沁水鐵(鍍錫)和白鐵皮(鍍鋅,此時大加讚賞。


    鋅這東西現下多叫倭,「以其似鉛而性,故名之曰倭雲。」


    而且宋應星還知道鋅的出產地和煉製方法——


    「其質用爐甘石熬煉而成。繁產山西太行山一,而荊、衡為次之。每爐甘石十,裝載入一泥罐,封裹泥固以漸砑,勿使見火拆裂。然後逐層用煤炭餅墊,其底鋪,發火煆紅。罐中爐甘石熔化成,冷定毀罐取出。每十耗去其,即倭鉛也。此物無銅收,入火即成煙飛去。」


    加熱用爐為長方形槽,煉鋅罐呈圓錐,將混勻的菱鋅礦(含鋅約16~17%)和煤(還原劑)裝入反應,置於方形槽爐。


    在反應罐四周墊塞煤餅到一定高度後點火。在反應罐上部用耐火泥做成兜形隔,一側留出通氣,加,加熱到還原溫度以上(約1100,此時產生的鋅蒸氣進入兜,在蓋板內側冷凝成鋅,滴入兜,得到金屬鋅。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氧化鋅的還原溫度為90,鋅的沸點90,由於還原溫度與沸點非常接,還原後獲得的是氣態鋅。如果沒有快速冷凝的回收裝,氣態鋅會迅速氧化或與爐氣中的二氧化碳作,成為氧化鋅。


    如明代宣德三年(1428年)就用鋅(倭鉛)13600斤鑄造大量的鼎,同時亦有大量的純鋅出口到國外。但有關冶煉金屬鋅的文字資料卻隻有明末的宋應星記錄了下來。


    「西川有火,事甚奇……」


    「熟鐵鍛,熔化生鐵淋口……」


    「骨灰蘸秧,石灰掩苗足……」(即酸性土用磷肥;石灰淹苗足即撒石灰於秧,利用石灰的堿性來中和土壤的酸,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


    宋應星和李自成從飯前聊到飯,相談甚歡。


    李自成最後說道:「士大夫之心學理,內容幹燥荒,等於不毛之沙漠。宋先生獨辟門,一反明儒陋,就人民日用飲食器具而究其,其活力之,結構之,觀察之,有明一,一人而已。」


    這幾乎是把宋應星捧上天了。


    老宋自然惶恐不敢擔,「謬讚了謬讚了。大統領的學問才是真正的有明一,一人而已。」


    李自成感慨道:「倘若我大明士子人人皆有宋公之偉,國事又怎會一蹶不振。多做些實在學,少弄些之乎者,這樣才能強國富民。可惜啊……」


    「功名一途害人不淺。」老宋心有戚戚焉。


    李自成開始循循善,「還是昌黎先生說得,‘世有伯,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祗辱於奴隸人之,駢死於槽櫪之,不以千裏稱也,


    宋先生是當之無愧的千裏,國之中流砥,奈何在大明治,一身經天緯地的本事無處可使。可歎!」


    老宋客氣了一,心,短毛這就準備要招攬了吧?我到底該不該答應?


    短毛雖然隻是個流,但學識淵,見解不,稱的上是知己。「士為知己者死」有些誇張,不過……


    宋應星胡思亂想之,李自成站起來作,「宋先,李某在此厚,懇請先生屈尊大,在我大順翰林院做一院長。」


    「不敢不,折煞了……」宋應星急忙站起來回禮。


    翰林院啊……


    明代進士授,大體與其考試成績有很大關係。新科進士按殿試名,共被分為三個批次:一甲、二甲和三甲。


    一甲進士有三,即狀元、榜眼、探,均入翰林院就,狀元授官修撰(從六品,榜眼和探花授官編修(正七品)。


    二甲進士共數十名不,授官六部主事或知州(均為正六品)。


    三甲進士通常在百名以,授官包括大理評事、太常寺博士、推官、知縣(均為正七品)及中書舍人、行人司行人(均為從七品)。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也許會奇,怎麽狀元、榜眼、探花之,授官的品級卻比後麵的二甲人低呢?


    在明,翰林院是至關重要的部門之,養才儲望之,天子近,地位清,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封疆大吏的踏腳石。


    因,雖然一甲進士表麵上官職品級,但翰林院卻是新科進士所能期望的最好待遇。


    除狀元、榜眼、探花之,剩餘的進士要想入翰林,則還需再參加一場入院考,若考中則會以「庶吉士」的身份進入翰林院深造。


    時人稱「一入翰,便群目為儲相,意思是翰林院中的官,都是為將來內閣閣臣作儲備人才之用的。


    但是翰林官們也要忍受一大缺,這便是他們在當上大官之前都沒有實權。明代俸祿又,人稱翰林是「清華之選,這「清」字確實一點不,翰林院乃是「清水衙門,翰林官們不得不做多年清官了。


    明朝的文官考核官位升遷稱為「考滿」。即為官三年有初,再三年有再,再三年有通考。三次考試為期九,考完即為「考滿」。運氣不好的要等九年才能輪到升遷。


    舉例子來,新科狀元在翰林院勤勤懇懇工作九年,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升,他可以從從六品的修撰升為正六品的侍讀或侍,雖然工作內容大同小,但好歹是升官了。


    就這樣又過了九,狀元老爺又順利獲得了升遷機,他可以從正六品的侍讀或侍講升為從五品的侍讀學士或侍講學,工作內容依然大同小異。但也有可能加個經筵講宮的頭,從而有給皇帝講課的資格。


    再過九,狀元老爺會由從五品的侍讀學士或侍講學士升為正五品的學士。而這個翰林院學士也是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了。


    之,如果內閣成員有空,經過上位官員的推,最終由皇帝做決,這在明朝稱為「廷推」。廷推成,也就相當於入內閣了。


    但是整個翰林院那麽多,官位有,每個人都要升,哪有那麽多位置?於,詹事府和國子監等成為了翰林轉遷之所。


    例如從六品的編撰狀,他在第一次升遷過程中也可能轉遷到詹事府成為一樣是正六品的春坊中,也可能連升兩級成為從五品的春坊喻,然後最終以詹事府最高長官詹事的官位入內閣。


    此外也可能轉遷到國子,最終以國子監祭酒的身份入內閣。再者也可能倒黴,犯了啥事被貶到地方做官或者外轉到其他衙,相當於懲罰了。


    大書畫家王鐸走的就是上麵那些路線。隻是他運氣不,沒等入內,朱由檢就上吊了。


    與古人所言「宰相必起於州部」相,明代的內閣成員確實並沒有豐富的地方行正經,甚至可以說毫無地方經驗。


    ….


    本章未,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但,這並不意味著明代內閣的選拔製度便不合理。


    首,翰林官屬於皇帝近侍之,甚至可能是皇帝的老,彼此較為熟,容易建立「信任關係」。而在皇權社,再沒有比皇帝信任對執政更重要的事情了。


    其,


    翰林們是科舉考試中的最成功,而科舉考試不管怎麽,畢竟是人類曆史上所發明的最為公平公正的選拔製度。以此為任職資,可以減少官僚階層內部的爭權奪利和內,也較容易得到全社會的認可。


    再,翰林官沒有地方行正經,不代表沒有處理正務的經驗。他們長期在中樞任,負責起草詔書等事,熟悉文書往來和行正運作機製。


    同,因為沒有太多事務纏,足以讓有心人多年學習揣摩朝堂之,如楊廷和、張居正、高拱、孫承宗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還誕生了徐光啟這樣學貫中西、文理兼備的人才。


    最,這些翰林官們沒有在地方從,也就與地方盤根錯節的勢力毫無瓜,他們執正後又要對自己的家鄉避,反而能「一碗水端平,更平衡地處理各方關係。


    某種意義,甚至可以說後麵開始的內閣製,挽救了被朱元璋奇葩製度設計所坑害的王,使明代得以延續了兩百七十六年。


    宋應星連續考了近二十年都沒中進,更別說去翰林院了。


    隻,翰林院院長又是個什麽職務?


    望文生,大概就相當於翰林學,掌翰林院事了。


    這可就離內閣一步之,由不得宋應星不激動。


    說到這個官職名,李自成實在想吐槽。


    那幫人懶得改文言也就算,連古官職名稱都要延續。這就經常把人弄的看求不懂。


    明憲宗朱見深時有個人官職是洗,他請假回家途中住進驛站。


    驛丞問,你既然是洗,那你每天要洗多少匹馬呀?


    對方戲謔回答:「勤則多,懶則少洗。」


    「洗馬」一職古已有,是太子的侍,在太子出行時騎馬為前導。


    還有「國子監祭酒」等,都算挺大一,


    弄不懂這種一味崇古的做法有啥意義。


    給宋應星許了官,李自成又說道:「自古秦漢唐宋元,朝代更,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大順對於大明來,也是如此。老朱家治理不好天,就該退位讓賢。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吏也該由宋先生這樣的真正的經世致用之才取代。」


    《李自成的明末遊戲》


    喜歡李自成的明末遊戲


    三院老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自成的明末遊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院老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院老哥並收藏李自成的明末遊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