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五皇子畢竟年長,聽到小寶他們的吵鬧不好上前訓斥——那不跟聽人家牆角一樣卑鄙下作了麽?隻能憋下一口氣離開了。


    可是六七八九十皇子不幹啊,要治小寶的罪,可還是那句話:年齡小是硬傷。


    小孩子拌個嘴,還能告到皇帝那裏去?再說了,小寶有秀才功名,他們這些皇子,除了有個皇帝兒子的身份,是一點實權都沒有。


    小寶自然不怕他們,譏諷道:“那你們說說,你們有何用?是肩能挑得還是手能提得?


    是四體*能夠勞作還是分得清五穀?還是能識得六畜、辨得七情明得八音?”


    眼看六皇子要還嘴,小寶都能猜出他想說什麽,無非是“我們不懂你就懂?我們無用你有用?”之類的話,小寶伸出一隻手虛晃了一下:“別不服,這些我都能!


    還有啊,我能幫我娘親賺錢,我還會做金銀饅頭,還會做桌麵蹴鞠,我學問還比你們好,我就是比你們有用!”


    真氣人!


    可小寶還沒說完呢:“你們也別說我不講君臣之禮,你們還不是君呢,我也不是臣!


    再說,我為什麽要陪你們讀書?你們為何人人都有伴讀?


    還不是你們自己讀不好?


    所以啊,我的存在就是給你們營造讀書氛圍,有我這個學霸在,能提高你們的羞恥感,督促你們這些學渣上進!”


    雖說幾位皇子是第一次聽到“學霸”、“學渣”這樣的名詞,可是太通俗了,一聽就懂啊,懂還不如不懂呢,更氣人!


    七皇子馬上反駁:“我們就是君!誰說皇家不是君?你要給我們應有的尊敬!”


    小寶無奈地搖搖腦袋:“好吧,學渣君,啥都不懂你好意思要求這、要求那?”


    學渣君!


    被打擊到了,六七八九十皇子頓覺生無可戀,連桌麵蹴鞠都不想玩了,走了。


    走了的結果就是回去找各自的母妃告狀,然後他們的娘再去給皇帝吹枕邊風,皇帝自然詢問先生,到底有沒有考校小寶的學問。


    可小寶天天在花園子裏鼓搗他的什麽桌麵蹴鞠,根本不去上課啊,先生隻好親自去找小寶。


    一番考校後,結論是小寶不適合與六七八九十皇子一起讀書,小寶學問遠超過幾位皇子。


    “皇上,那孩子所學甚雜,且博而不精,不宜與小皇子們共同上課,會把皇子們帶偏的。”先生這樣對皇帝違心的匯報。


    真話不能說啊,先生倒是想說人家都是秀才了,學問自是不錯的,皇子們別看一天天早起進學,可是進度慢,一節課要分成三節來講,比不上小寶。


    可這話會讓皇帝不高興的,先生便說是小寶會影響小皇子們的學業,不適合做他們的伴讀。


    “那麽與老二他們比呢?”皇帝問道。


    既然是幫楚清“照顧”孩子,總得做出樣子來。


    先生慌忙躬身:“老臣幾個商討了一下,認為那孩子遠不及二皇子他們,不過……”


    先生吞了下口水,這句又是假話,因為小寶現在的學問也不比二皇子他們差,而且考校他的時候,發現那孩子有所保留,藏拙了。


    “那孩子雖然與二皇子他們的學業有所交集,卻學得膚淺,恐怕於皇子們學業上助益不大;倒是可以跟著皇子們把學問學得紮實些。”先生最後給出結論。


    小寶就這樣與二四五皇子上課了。


    大皇子和三皇子因為身體的原因不是每日都來上課,嗯……刮風、打雷、下雨、下雪不來;換季的時候不來;溫差大的時候不來;節假日不來……其他時候都來。


    每次上課,先生都見小寶奮筆疾書。


    起先以為小寶是在記錄釋義,先生很滿意:這孩子別看比皇子們小,可是務學態度端正,是個知道上進的。


    可幾天過去,先生明明沒有講新課,而是在複習舊課,小寶還在奮筆疾書,先生就納悶兒了。


    等走到小寶身邊一看……嘛玩意兒?橙甕?


    “楚懂!”先生敲了敲桌子:“你在幹什麽?”


    小寶:“回先生,學生在寫文章。”


    先生:“你寫的是什麽文章?”


    小寶:“《舌尖上的京都》,今天寫到‘橙甕’的做法,講述南料北烹的特點。”


    咕……二皇子肚子響了一下。


    先生拿起小寶的紙張一讀:“香橙螃蟹月,新酒菊花天……橙用黃熟大者,截頂,剜去瓤,留少液……將蟹螯取肉拌入雞蛋液和膘丁……加橙汁汆炒……”


    咕嚕……四皇子的肚子響了一下。


    小寶順嘴接下去:“也可將梭子蟹換成河蟹,雞蛋換成蟹黃……以橙為器,以甜去腥,且蟹橙兩味相配,蟹肉與橙汁黃白相襯,鹹酸交融;


    酒香和著橙香,鮮嫩的蟹肉,裹挾著橙汁的酸甜,讓人食之既香而鮮,可謂“觀之可喜,食之有趣……”


    咕嚕嚕……三位皇子肚子集體鳴唱,五皇子尤甚。


    先生不得不控製場麵,瞪了小寶一眼,然後繼續上課。


    午休時,小寶被先生叫去。


    因是皇帝特意囑咐給調的班級,先生不辨皇帝本意,故不敢太過批評,隻是讓小寶端了飯菜與自己一起進食。


    “楚懂,課業上要專心……”先生開了頭,就是一連串的勸學之語:“不要辜負皇帝的苦心……”;


    不要影響皇子們的學習情緒”;


    就算功課已然爛熟於心,也要謙虛謹慎向學,所謂溫故而知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故首先要樂學,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其中之奧妙無窮,難道激不起你向學之心?


    《莊子》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豈能浪費光陰乎?……”


    雲雲。


    先生是邊吃邊說,邊說邊吃,吃得美,也說得爽,還自認為平易近人、寬以待人,並不顧及“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根本沒有以身作則的意思。


    規矩嘛,都是約束比自己級別低的人的。


    可人家是先生,作為學生的小寶,還得“尊師重道”,隻能人家坐著他站著,人家吃著他看著,人家吃著說,他站著餓著肚子聽。


    真是出來混,遲早要還——課堂上勾得皇子們肚子直叫,如今自己餓的胃抽筋。


    *注:四體:雙手雙足;


    五穀:稷、黍、麥、菽、麻;


    六畜:馬、牛、羊、雞、犬、豕;


    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八音:匏瓜、陶土、皮革、木塊、玉石、金屬、絲弦、竹子。


    《三字經》中說: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冷知識:人們的主食即糧食,有五穀、六穀、九穀三種說法。


    三種說法都是同一個人說的——東漢鄭玄。


    他在注《周禮·天官·疾醫》“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的“五穀“時雲:“五穀:麻、黍、稷、麥、豆也“;


    在注《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的“六穀“時雲:“稱、黍、稷、粱、麥、煎“;


    在注《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的“九穀“時雲:“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麥。“


    甭管幾穀,都他說的,唉,專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母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紅不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紅不敗並收藏寒門母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