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管事則是站在邊上,不言不語隻管看人。
隻有他知道,成色不好的石頭,都放在比較惹眼的位置,有一部分還刻意給鑿掉一小塊石皮,讓裏麵的玉肉露出來。
而真正玉肉多的石頭,根本沒有“開窗”,還給堆放得極不起眼。就比如一堆石頭中,好的埋在下麵,不好的開個窗放在上麵。
而且“開窗”開得很自然,就像開采中磕掉了某一處石皮一般,讓人無從懷疑。
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陳管事想,看這些有錢人花玉石的錢買破石頭也挺有意思的,至少挺解氣。
不過,陳管事的情緒隱藏得好,一絲半點看“冤大頭”的眼神兒都沒露出來。
沃斯的那處玉礦,主要產的是“白玉”,從顏色上講,灰白、青白、黃白都算白玉,但在大宣,越是純粹的白、且玉質越細膩,價值就越高。
就是因為玉肉顏色淺,所以這些石頭看起來長得都差不多,都是灰白色的石頭。
就算有些玉肉裸露在外,若不淋上水、或者湊近強光,也看不太出來,而且,若是讓外行看,那些石頭長得和燒瓷坊用的石英石也差不多。
來此關撲賭石的人中,也不都是富豪,有些是擅長加工玉石的老匠人,此次來也不是替東家來的,而是想為自己挑幾塊好料子。
市麵上的沃斯玉太少、也太貴,這些掌櫃希望借著這樣的渠道,能挑中一兩塊好玉。
自己有手藝,又是長年與玉石打交道,總是有些心得。
挑不中,權當來湊個熱鬧,開開眼,看看玉石關撲是怎麽個意思。
挑中了,回頭精心雕琢一番,留著當傳家寶也好,當自己小店的鎮店之寶也好。
畢竟這些都是毛料,價格要比精雕細琢的成品低。
來此賭石的人中,更有個別人背景複雜,比如有位被稱作秦二爺的中年人。
此人三十六七歲的樣子,蓄著馬蹄胡,胡須不濃密也不稀薄,看起來像個斯文的儒商。
說這位秦二爺背景複雜,是因為他算是二皇子母妃的弟弟,卻又半點血緣關係也沒有。
二皇子的母妃,曾是太後身邊的宮女,在皇帝連太子都沒當上的時候賜給他的,跟隨當年的皇帝久了,便修成正果。
如今二皇子的母妃,當年小小年紀便被送入宮中做宮女,入宮沒多久後生母便病死,父親取了續弦,可是好景不長,續弦過門不到一年,父親又病死。
這位續弦人很善良,雖然沒有子嗣,但是與二皇子的母妃相處得不錯,可以說是當親人處的,她靠繡花賺錢養活自己,還省吃儉用每個月都給當宮女的繼女送些吃用。
宮女是有月俸的,這位繼母卻從不與她伸手要錢,日子久了,做繼女的也對她有了感情,便將月俸交給她。
可是這位繼母都給攢下來,說留著給她出宮後花銷。
再後來繼母改嫁到秦家,與再婚夫君生了兩個兒子,老二就是這位秦二爺,但是繼母即便改嫁,依然時不時給送吃用,生怕她在宮裏受委屈。
可繼母改嫁,也就等於二皇子母妃徹底沒了母家。
後來二皇子母妃被賜給當今皇帝、當年的皇子後,生活上有了改善,地位也提高了,繼母反而怕拖累她、不聯係她了。
二皇子母妃也是個念舊情的人,當她成為皇子侍妾後,地位更高了些,重新聯係繼母,希望對她有所回饋。
可那時繼母已經病重,二皇子母妃除了多給銀錢幫請大夫,也幫不上什麽忙了。
繼母辭世前,把二皇子母妃這些年給她的月俸和貼補包了一包袱,都托人給送了回來。
裏麵還有封信,大致是說,雖然二人不是親母女,但相互牽掛勝似親母女,不過,聚散終有時,二皇子母妃以後不必再牽掛,不要再與秦家有聯係。
繼母這是擔心,皇帝不喜後宮與外麵有牽扯,若她走後沒人把握秦家與二皇子母妃的親密程度,會給二皇子母妃造成麻煩。
包袱裏還有幾件嬰兒衣物,說是盼著她早日生下子嗣,徹底把腳跟立穩,也算終身有靠,同時也是老人給孩子的祝福。
自此,二皇子母妃看似沒了娘家支撐,不過皇帝反而更憐惜她幾分。
但是二皇子母妃總是需要娘家的,便偷偷照應繼母改嫁後生的兩個兒子。
這兩位既不同父也不同母的兄弟在子承父業從商後,表麵與皇家沒有任何關係,私下裏卻是二皇子母妃在外麵的“眼睛”。
秦家大爺需要打理生意,充當二皇子母妃耳目的任務便落在一直不引人注意的秦二爺身上。
眼下秦二爺看似慢慢踱步、尋找目標,實際卻是留意前來賭石的這些人的成交情況。
沒有不盼孩子好的家長,秦家也一樣。
二皇子母妃從當年的皇子侍妾晉升到太子侍妾,再到後來有了二皇子,果真是越盼越好,也就更值得越好越盼。
皇帝的成年皇子中,皇長子為庶出,且身體不好;三皇子雖是嫡出,身體也不好。
這樣二皇子與四皇子的競爭關係便明顯起來。
四皇子的母族是商戶出身,看似比連個娘家都沒有的二皇子母族要有力得多,但無人知道,二皇子其實是有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母族支持的。
眼下四皇子不但謀得開采玉石的差事,還拉回三十車玉石,沒幾天又聽到風聲說有玉石關撲,二皇子豈能不查探個究竟?
秦二爺為人低調,京都商圈裏沒人認識他,此刻也隻以為他是畿縣的什麽不出名的商人,並沒有人注意他。
秦二爺不懂玉石,更是看不出這些堆放的石頭品質如何,但是他懂看人。
他現在盯著的就是那幾名玉石匠人。
玉石匠人總是直接接觸玉石的,從毛料變成淨料再到成品,是整個過程的製造者,他們總能分辨玉石的品質。
幾位玉石匠人都上了年紀,一開始是各看各的,很快幾人就紮堆到一處,似乎對石料有什麽看法。
秦二爺就聽到一位老匠人對其他幾位說:“我怎麽覺著好料子不多呢?”
老匠人二就說:“我沒接觸過大而完整的石料,不好說料子好不好,興許明麵上看不出,得把料石碎開才好。”
老匠人三搖頭:“我也沒見過,得先買下才能解開石頭,這可就難了。”
於是他們幾個就想等著看別人解石,好從中獲取些經驗。
隻有他知道,成色不好的石頭,都放在比較惹眼的位置,有一部分還刻意給鑿掉一小塊石皮,讓裏麵的玉肉露出來。
而真正玉肉多的石頭,根本沒有“開窗”,還給堆放得極不起眼。就比如一堆石頭中,好的埋在下麵,不好的開個窗放在上麵。
而且“開窗”開得很自然,就像開采中磕掉了某一處石皮一般,讓人無從懷疑。
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陳管事想,看這些有錢人花玉石的錢買破石頭也挺有意思的,至少挺解氣。
不過,陳管事的情緒隱藏得好,一絲半點看“冤大頭”的眼神兒都沒露出來。
沃斯的那處玉礦,主要產的是“白玉”,從顏色上講,灰白、青白、黃白都算白玉,但在大宣,越是純粹的白、且玉質越細膩,價值就越高。
就是因為玉肉顏色淺,所以這些石頭看起來長得都差不多,都是灰白色的石頭。
就算有些玉肉裸露在外,若不淋上水、或者湊近強光,也看不太出來,而且,若是讓外行看,那些石頭長得和燒瓷坊用的石英石也差不多。
來此關撲賭石的人中,也不都是富豪,有些是擅長加工玉石的老匠人,此次來也不是替東家來的,而是想為自己挑幾塊好料子。
市麵上的沃斯玉太少、也太貴,這些掌櫃希望借著這樣的渠道,能挑中一兩塊好玉。
自己有手藝,又是長年與玉石打交道,總是有些心得。
挑不中,權當來湊個熱鬧,開開眼,看看玉石關撲是怎麽個意思。
挑中了,回頭精心雕琢一番,留著當傳家寶也好,當自己小店的鎮店之寶也好。
畢竟這些都是毛料,價格要比精雕細琢的成品低。
來此賭石的人中,更有個別人背景複雜,比如有位被稱作秦二爺的中年人。
此人三十六七歲的樣子,蓄著馬蹄胡,胡須不濃密也不稀薄,看起來像個斯文的儒商。
說這位秦二爺背景複雜,是因為他算是二皇子母妃的弟弟,卻又半點血緣關係也沒有。
二皇子的母妃,曾是太後身邊的宮女,在皇帝連太子都沒當上的時候賜給他的,跟隨當年的皇帝久了,便修成正果。
如今二皇子的母妃,當年小小年紀便被送入宮中做宮女,入宮沒多久後生母便病死,父親取了續弦,可是好景不長,續弦過門不到一年,父親又病死。
這位續弦人很善良,雖然沒有子嗣,但是與二皇子的母妃相處得不錯,可以說是當親人處的,她靠繡花賺錢養活自己,還省吃儉用每個月都給當宮女的繼女送些吃用。
宮女是有月俸的,這位繼母卻從不與她伸手要錢,日子久了,做繼女的也對她有了感情,便將月俸交給她。
可是這位繼母都給攢下來,說留著給她出宮後花銷。
再後來繼母改嫁到秦家,與再婚夫君生了兩個兒子,老二就是這位秦二爺,但是繼母即便改嫁,依然時不時給送吃用,生怕她在宮裏受委屈。
可繼母改嫁,也就等於二皇子母妃徹底沒了母家。
後來二皇子母妃被賜給當今皇帝、當年的皇子後,生活上有了改善,地位也提高了,繼母反而怕拖累她、不聯係她了。
二皇子母妃也是個念舊情的人,當她成為皇子侍妾後,地位更高了些,重新聯係繼母,希望對她有所回饋。
可那時繼母已經病重,二皇子母妃除了多給銀錢幫請大夫,也幫不上什麽忙了。
繼母辭世前,把二皇子母妃這些年給她的月俸和貼補包了一包袱,都托人給送了回來。
裏麵還有封信,大致是說,雖然二人不是親母女,但相互牽掛勝似親母女,不過,聚散終有時,二皇子母妃以後不必再牽掛,不要再與秦家有聯係。
繼母這是擔心,皇帝不喜後宮與外麵有牽扯,若她走後沒人把握秦家與二皇子母妃的親密程度,會給二皇子母妃造成麻煩。
包袱裏還有幾件嬰兒衣物,說是盼著她早日生下子嗣,徹底把腳跟立穩,也算終身有靠,同時也是老人給孩子的祝福。
自此,二皇子母妃看似沒了娘家支撐,不過皇帝反而更憐惜她幾分。
但是二皇子母妃總是需要娘家的,便偷偷照應繼母改嫁後生的兩個兒子。
這兩位既不同父也不同母的兄弟在子承父業從商後,表麵與皇家沒有任何關係,私下裏卻是二皇子母妃在外麵的“眼睛”。
秦家大爺需要打理生意,充當二皇子母妃耳目的任務便落在一直不引人注意的秦二爺身上。
眼下秦二爺看似慢慢踱步、尋找目標,實際卻是留意前來賭石的這些人的成交情況。
沒有不盼孩子好的家長,秦家也一樣。
二皇子母妃從當年的皇子侍妾晉升到太子侍妾,再到後來有了二皇子,果真是越盼越好,也就更值得越好越盼。
皇帝的成年皇子中,皇長子為庶出,且身體不好;三皇子雖是嫡出,身體也不好。
這樣二皇子與四皇子的競爭關係便明顯起來。
四皇子的母族是商戶出身,看似比連個娘家都沒有的二皇子母族要有力得多,但無人知道,二皇子其實是有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母族支持的。
眼下四皇子不但謀得開采玉石的差事,還拉回三十車玉石,沒幾天又聽到風聲說有玉石關撲,二皇子豈能不查探個究竟?
秦二爺為人低調,京都商圈裏沒人認識他,此刻也隻以為他是畿縣的什麽不出名的商人,並沒有人注意他。
秦二爺不懂玉石,更是看不出這些堆放的石頭品質如何,但是他懂看人。
他現在盯著的就是那幾名玉石匠人。
玉石匠人總是直接接觸玉石的,從毛料變成淨料再到成品,是整個過程的製造者,他們總能分辨玉石的品質。
幾位玉石匠人都上了年紀,一開始是各看各的,很快幾人就紮堆到一處,似乎對石料有什麽看法。
秦二爺就聽到一位老匠人對其他幾位說:“我怎麽覺著好料子不多呢?”
老匠人二就說:“我沒接觸過大而完整的石料,不好說料子好不好,興許明麵上看不出,得把料石碎開才好。”
老匠人三搖頭:“我也沒見過,得先買下才能解開石頭,這可就難了。”
於是他們幾個就想等著看別人解石,好從中獲取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