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留守在家的母親和妻子來說,家門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
楚清盡管很忙,也注意到張二妮和秋生媳婦近來有些神思不屬,不是做針線活紮手,就是吃飯時空著筷子往嘴裏送。
自打烈士碑揭碑儀式後,秋生就再沒過來。
幸福縣如今是需要“無中生有”的階段,沒有耕地,要開出耕地,沒有住房,要建出住房。
楚清給秋生安排的幸福縣,是一塊最麻煩、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所有被流放和發配的犯人及家屬,都被遷至這裏,一些流民也被安置在這兒,幾乎可以說是勞動力最薄弱、治安也相對混亂的地方。
犯人需要看管,百姓需要指導生產,可縣衙人手又不足,所以秋生把自己忙成陀螺,沒時間回來看看家人。
聶先生的二兒子聶景輝也是一樣,作為縣丞,隻有比秋生更忙,而沒有閑著的時候。
楚清幹脆帶著張二妮和秋生媳婦豔梅,坐馬車去看看秋生。
折騰折騰,總比讓兩個孕婦天天漚在家裏長蘑菇強——別天天惦記秋生再抑鬱了。
兩個孕婦身體底子還不錯,馬車裏又是軟墊、又是抱枕的安排個齊全,馬車上還有板簧這種裝置減震,倒是不怕旅途顛簸。
大不了走慢點唄。
這次出行,無論對秋生、還是對楚清來說,都是重大的意外收獲。
她們到達幸福縣衙時,秋生並不在衙門裏,不但他不在,基本上縣衙就是半空狀態,隻有些文職人員留守。
留守的主簿說,有兩個村子打起來了,打得很凶,男女老少打做一團,都出人命了,秋生親自帶人去解決麻煩。
縣衙一共才五十幾個人,除去打雜的差役,真正屬於縣衙編製的公職人員才三十人不到。
就這麽幾個人去解決兩個村的械鬥,張二妮婆媳倆一聽臉就白了。
相處幾輩子的老村莊之間打架都能下死手、出人命,比如旱年搶水源;就連兩口子打架,都能發展成兩村的械鬥。
更別說新成立的幸福縣,人口多是流民、以及流配犯人和家屬,相互之間就更不會有所顧忌。
秋生一個文弱書生跑去拉架,那不得被打成什麽樣兒啊!
其實秋生以前與小寶一起練過一段時間拳腳,雖說也就是三腳貓的功夫,但也不至於保護不了自己。
可張二妮是當娘的,豔梅是秋生的親媳婦兒,又怎能不擔心害怕。
再說,秋生如今是官,必然不能對百姓拳腳相向。
“因為什麽發生的械鬥?”楚清問道。
永安公親臨,而且問到自己頭上,主簿戰戰兢兢,回答的時候聲兒都是顫的:“回永安公的話,本縣東南邊的流民村和犯人村,因為爭地打起來了。”
楚清:“為什麽爭地?難道一開始沒有給分明白?”
主簿:“不是,兩村界限分清楚了,兩村本來並不來往,因為犯人村嘛,讓人瞧不起;
而且交界處那一片地很不好,連草都不怎麽長,還臭,所以兩村人起先還算平和;
可是前幾日,流民村有小孩兒跑去那塊臭地玩兒,挖了那地裏的‘臭膏子’回來,摔在犯人村孩子身上;
那‘臭膏子’又黏糊又臭,弄衣服上還洗不掉,犯人村那孩子的娘再上地裏開荒時,見到流民村孩子就罵上了;
這算是個引子,因為婦人嘛,嘴碎、事兒多,就愛沒事兒找事兒……”
說到這裏,主簿陡然感覺氣氛不對。
壯膽抬頭這麽一瞧,永安公還好,仍舊是認真傾聽的姿態,可知縣大人的母親咋拿眼刀子剮他呢?
主簿有些迷惑,想了想剛才說了什麽話……壞了!
主簿利落、果斷的就跪下了:“永安公恕罪!老夫人恕罪!夫人恕罪!”
額滴個親娘哎!
這仨,一個是永安公,一個是知縣親娘,一個是知縣妻子,都是婦人,自己剛才居然敢說婦人嘴碎事兒多、沒事兒找事兒!
那冷汗冒的,肉眼可見地,領口就濕了一大片。
“你繼續說。”楚清說道。
同時拍拍張二妮的手,讓她不必介意,因為得趕緊打聽清楚了,好去支援秋生。
張二妮便收起眼刀子——其實她剛才也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受到歧視,而是替楚清出氣。
主簿連汗都不敢擦,趕緊回話:“原本兩個村不相往來,結果反倒因為孩子們瞎胡鬧,有了摩擦;
那犯人村的孩子有親娘老子給罵陣,腰杆硬了,就想報複回去,便邀了同村幾個孩子去挖那‘臭膏子’;
他們發現有更稀一些的‘臭膏子’,覺得稀的更好往別人身上潑,就裝了一桶回來;
沒成想犯人村有人認出那東西是‘石漆’,永安公見諒,下官也不知‘石漆’究竟為何物;
但是犯人村的人說那東西能當火把用,第二天就去了人,專門挖坑,撈取稀的‘臭膏子’,他們管稀的叫‘臭油子’;
然後一連幾天,犯人村這邊晚上都點著火把幹活,有照明,就能多做很多事……”
楚清就明白了:“然後被流民村的人知道了,就開始搶那塊地?於是就打起來了?”
主簿:“是,是!”
“走吧,”楚清說道:“接秋生去!”
根本不用考慮帶兩個孕婦去,會不會嚇到她們動了胎氣,因為已經知道秋生有危險,還不帶她們去,反而會讓她們急得動了胎氣。
一向不多話的秋生媳婦問道:“嬸子,那‘石漆’到底是啥東西?”
石油唄!
可這個答案與“石漆”也沒啥區別。
楚清隻能說道:“那可是好東西,嬸子給加工一下,做成燈油給你用哈。”
流民、流配犯人,都是“流”字輩的,可相互間水火不容。
原因簡單,犯人是賤籍;流民可不一定。
因災難造成的流民,通常是什麽戶籍類型都有,但很少有罪犯,當然,也會有逃犯或私逃的奴仆混入其中。
老百姓可不管你是因為什麽成為罪犯的,基本都抱著歧視的態度,因為他們知道善良不能當飯吃。
與犯人有瓜葛,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受到牽連,尤其對於沒有任何權勢的百姓來說,一個弄不好就是滅頂之災。
連農戶與軍戶都能敵對,更何況是賤籍的人戶?
所以這兩個村因為孩子間的小糾紛就能鬧騰起來,很正常。
一塊兩個村都看不上的地方,因為發現石漆的存在而相互爭搶,以至於械鬥,除了對資源的爭奪外,更有歧視成分在內。
“那有‘石漆’的地方不大,也就一個水缸大小,在犯人村這邊,”主簿送楚清一行人出來時說道:“但卻是流民村的孩子先發現的。”
楚清盡管很忙,也注意到張二妮和秋生媳婦近來有些神思不屬,不是做針線活紮手,就是吃飯時空著筷子往嘴裏送。
自打烈士碑揭碑儀式後,秋生就再沒過來。
幸福縣如今是需要“無中生有”的階段,沒有耕地,要開出耕地,沒有住房,要建出住房。
楚清給秋生安排的幸福縣,是一塊最麻煩、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所有被流放和發配的犯人及家屬,都被遷至這裏,一些流民也被安置在這兒,幾乎可以說是勞動力最薄弱、治安也相對混亂的地方。
犯人需要看管,百姓需要指導生產,可縣衙人手又不足,所以秋生把自己忙成陀螺,沒時間回來看看家人。
聶先生的二兒子聶景輝也是一樣,作為縣丞,隻有比秋生更忙,而沒有閑著的時候。
楚清幹脆帶著張二妮和秋生媳婦豔梅,坐馬車去看看秋生。
折騰折騰,總比讓兩個孕婦天天漚在家裏長蘑菇強——別天天惦記秋生再抑鬱了。
兩個孕婦身體底子還不錯,馬車裏又是軟墊、又是抱枕的安排個齊全,馬車上還有板簧這種裝置減震,倒是不怕旅途顛簸。
大不了走慢點唄。
這次出行,無論對秋生、還是對楚清來說,都是重大的意外收獲。
她們到達幸福縣衙時,秋生並不在衙門裏,不但他不在,基本上縣衙就是半空狀態,隻有些文職人員留守。
留守的主簿說,有兩個村子打起來了,打得很凶,男女老少打做一團,都出人命了,秋生親自帶人去解決麻煩。
縣衙一共才五十幾個人,除去打雜的差役,真正屬於縣衙編製的公職人員才三十人不到。
就這麽幾個人去解決兩個村的械鬥,張二妮婆媳倆一聽臉就白了。
相處幾輩子的老村莊之間打架都能下死手、出人命,比如旱年搶水源;就連兩口子打架,都能發展成兩村的械鬥。
更別說新成立的幸福縣,人口多是流民、以及流配犯人和家屬,相互之間就更不會有所顧忌。
秋生一個文弱書生跑去拉架,那不得被打成什麽樣兒啊!
其實秋生以前與小寶一起練過一段時間拳腳,雖說也就是三腳貓的功夫,但也不至於保護不了自己。
可張二妮是當娘的,豔梅是秋生的親媳婦兒,又怎能不擔心害怕。
再說,秋生如今是官,必然不能對百姓拳腳相向。
“因為什麽發生的械鬥?”楚清問道。
永安公親臨,而且問到自己頭上,主簿戰戰兢兢,回答的時候聲兒都是顫的:“回永安公的話,本縣東南邊的流民村和犯人村,因為爭地打起來了。”
楚清:“為什麽爭地?難道一開始沒有給分明白?”
主簿:“不是,兩村界限分清楚了,兩村本來並不來往,因為犯人村嘛,讓人瞧不起;
而且交界處那一片地很不好,連草都不怎麽長,還臭,所以兩村人起先還算平和;
可是前幾日,流民村有小孩兒跑去那塊臭地玩兒,挖了那地裏的‘臭膏子’回來,摔在犯人村孩子身上;
那‘臭膏子’又黏糊又臭,弄衣服上還洗不掉,犯人村那孩子的娘再上地裏開荒時,見到流民村孩子就罵上了;
這算是個引子,因為婦人嘛,嘴碎、事兒多,就愛沒事兒找事兒……”
說到這裏,主簿陡然感覺氣氛不對。
壯膽抬頭這麽一瞧,永安公還好,仍舊是認真傾聽的姿態,可知縣大人的母親咋拿眼刀子剮他呢?
主簿有些迷惑,想了想剛才說了什麽話……壞了!
主簿利落、果斷的就跪下了:“永安公恕罪!老夫人恕罪!夫人恕罪!”
額滴個親娘哎!
這仨,一個是永安公,一個是知縣親娘,一個是知縣妻子,都是婦人,自己剛才居然敢說婦人嘴碎事兒多、沒事兒找事兒!
那冷汗冒的,肉眼可見地,領口就濕了一大片。
“你繼續說。”楚清說道。
同時拍拍張二妮的手,讓她不必介意,因為得趕緊打聽清楚了,好去支援秋生。
張二妮便收起眼刀子——其實她剛才也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受到歧視,而是替楚清出氣。
主簿連汗都不敢擦,趕緊回話:“原本兩個村不相往來,結果反倒因為孩子們瞎胡鬧,有了摩擦;
那犯人村的孩子有親娘老子給罵陣,腰杆硬了,就想報複回去,便邀了同村幾個孩子去挖那‘臭膏子’;
他們發現有更稀一些的‘臭膏子’,覺得稀的更好往別人身上潑,就裝了一桶回來;
沒成想犯人村有人認出那東西是‘石漆’,永安公見諒,下官也不知‘石漆’究竟為何物;
但是犯人村的人說那東西能當火把用,第二天就去了人,專門挖坑,撈取稀的‘臭膏子’,他們管稀的叫‘臭油子’;
然後一連幾天,犯人村這邊晚上都點著火把幹活,有照明,就能多做很多事……”
楚清就明白了:“然後被流民村的人知道了,就開始搶那塊地?於是就打起來了?”
主簿:“是,是!”
“走吧,”楚清說道:“接秋生去!”
根本不用考慮帶兩個孕婦去,會不會嚇到她們動了胎氣,因為已經知道秋生有危險,還不帶她們去,反而會讓她們急得動了胎氣。
一向不多話的秋生媳婦問道:“嬸子,那‘石漆’到底是啥東西?”
石油唄!
可這個答案與“石漆”也沒啥區別。
楚清隻能說道:“那可是好東西,嬸子給加工一下,做成燈油給你用哈。”
流民、流配犯人,都是“流”字輩的,可相互間水火不容。
原因簡單,犯人是賤籍;流民可不一定。
因災難造成的流民,通常是什麽戶籍類型都有,但很少有罪犯,當然,也會有逃犯或私逃的奴仆混入其中。
老百姓可不管你是因為什麽成為罪犯的,基本都抱著歧視的態度,因為他們知道善良不能當飯吃。
與犯人有瓜葛,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甚至受到牽連,尤其對於沒有任何權勢的百姓來說,一個弄不好就是滅頂之災。
連農戶與軍戶都能敵對,更何況是賤籍的人戶?
所以這兩個村因為孩子間的小糾紛就能鬧騰起來,很正常。
一塊兩個村都看不上的地方,因為發現石漆的存在而相互爭搶,以至於械鬥,除了對資源的爭奪外,更有歧視成分在內。
“那有‘石漆’的地方不大,也就一個水缸大小,在犯人村這邊,”主簿送楚清一行人出來時說道:“但卻是流民村的孩子先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