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應該叫下午飯了,因為已到未時。
村民們還好,他們本就是每日兩餐,但吃慣三餐的楚家人都已餓得饑腸轆轆。
這個小小佃戶村的唯二兩頭豬,都已變成盤中餐。
百多號人,都在玉米地裏吃露天大餐,玉米秸稈都用了不少當燒柴。
可是村民們麵上雖然拘謹,但相互傳遞的眼神卻充滿驚喜。
這些貴人不但沒有治他們的罪,還給了二百兩銀子算作這頓飯的酬勞。
二百兩銀子哪!
除了兩頭豬,也就搭上些地裏青菜而已,就這些東西就給了二百兩!
雖說兩頭豬都殺了,可肉也就不到一頭多點兒的豬肉,村民們吃的是豬下水,那是下水燉菜,剩下的大半頭豬肉,回頭還能給各家分分呢。
關鍵是,這頓飯用的米、麵和蛋,也是人家出的,雖說不可能人人都能跟著吃上大米白麵,但小孩子們卻都有份。
尤其是雞蛋,都做在菜裏和湯裏了,每個人都能吃上幾口。
他們也就是動動手幫忙把食物弄熟而已。
饅頭手裏拿著個大白饅頭,來到楚清跟前跪下請罪:“貴人,小的有罪!”
病號待遇,除了小孩子們分到白麵饅頭,也給了饅頭兩個白麵饅頭。
現在饅頭已經知道自己衝動魯莽了,不過罪也遭大了,別看手裏攥著饅頭,可他頭暈,還惡心,有些吃不下啊!
楚清示意卓耀給他五兩銀子,然後對饅頭說道:“起來吧,我家孩子小,不懂事,傷到你了,回頭找大夫看看……”
小寶:!!!娘親,你是說正經的?
對方是個半大孩子,雖有些莽撞,卻很知道保護家人,楚清對他沒有惡感,溫和問道:“你大名叫什麽?今年多大了?”
饅頭個子不算高,也就正常十四五歲少年的樣子,比小寶矮了大半頭,可顴骨有些高,中庭略長,顯得很成熟。
穿得單薄,衣服很舊,領口也鬆鬆垮垮,露出一部分胸肌,一看就是常幹農活,結實得很。
“回貴人的話,小的大名就叫饅頭,遲饅頭,今年十四了。”饅頭小心回話,神情語氣比之前暴起傷人時馴服得多。
“呃……”楚清摸摸鼻子,十四,比小寶還小一歲。
自己是怎麽把那句“我家孩子小、不懂事”說出口的?
別看都是十四五歲,楚清看自家小寶,就覺得是個孩子,看那個“饅頭”,就認為是大人。
這可能是所有當娘的心態,自家的,永遠是孩子。
“吃饅頭?”甘來重複。
小寶也覺得他這名字有趣,嘴角上翹,並未出聲。
哪知遲饅頭一直留意著小寶,他對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高個子少年有好奇,也有敵意,但更多的是不服。
好奇的是,明明看小寶麵相比自己小不少的樣子,可怎麽長那麽高?他是怎麽把自己長得跟玉米杆子似的?
敵意自然來自於腦袋被踹的那一腳,真夠狠的,當時感覺像是被石頭擊中一般。
至於不服,是因為他覺得,小寶那是偷襲,乘人不備,手段卑鄙,要是雙方都有準備,不定誰贏誰輸呢。
就是這份心思,令他一看到小寶的唇角上揚,就覺得非常氣憤,感覺小寶在嘲笑他的名字,因此腦子一熱,一句“你瞅啥?!”脫口而出。
話一出口就後悔了,他想起他娘剛才說,那女的是國公爺,踢他的是世子爺。
雖然說“女的國公爺”聽起來很奇怪,但人家是貴人,惹不起。
可話已然說出去了,再收回來,以他少年人的倔強,也是斷不可能的,因此就憋紅了臉。
小寶笑了:“好,不瞅你!”
說完便把目光移至菜盤子裏,真就不理他了。
就這脾氣,當年秋生都比他成熟,小寶就覺得,跟同齡人真的玩不到一起去。
楚清讓饅頭回去吃飯,並沒有再與這些佃戶問話。
先讓他們好好吃飯,其餘的飯後再說,免得大家都吃不好。
關鍵是,楚清她自己也餓了。
不過,國公爺和世子爺當眾吃飯,露天吃飯,還真是一景兒,村民們嘴裏忙乎,眼睛更忙乎——誰見過這麽大人物呀,別說吃飯,就是麵都見不著不是?
更何況還是位國公、還是個女的!活生生的!
楚清給小寶夾一筷子菜,村民們就眼神迅速交流一次:“看,公爺給世子夾菜了!”
楚清吃一口肉,村民們眼神又交流一圈:“瞧,公爺吃的是咱村養的豬!”
楚清擦一下嘴,村民們眼珠子又咕嚕嚕轉半天:“天哪,公爺用的帕子,居然有格子條紋!”
公爺還喝酒了!
那酒味真香,這麽遠都聞到了!
公爺還給她護衛掰肘子肉!
公爺……
哼哼,反正,楚清一行人是趁熱快吃,村民們可就不好說了,露天,誰吃了冷食誰知道。
飯後,楚清又把那個膽子大些的老頭叫去問話:“這裏一直是玉米地嗎?我記得以前好像有座破廟?”
老頭回道:“確實有,我們這排房子用的就是那破廟的地,連磚頭都沒浪費。”
楚清:“噢?”
如今永安公也學會節省聲帶了。
老頭說道:“東倫滅了之後,駐軍東遷,不再鎮守苦水鎮,那苦水鎮一下子就沒了來錢的道;
而且像我們這樣逃難的百姓也大量湧了進來,我們算是來的早的,給遷到這邊離河不遠的地方;
來得晚的就不行了,想吃水,要走很遠的路去挑,不然就自己掏錢打井,大宣人給我們打井,比給他們自己打井,多收五兩銀子;
當年打一口井是十兩銀子,收我們就得十五兩……”
說起當年,老頭忍不住抱怨了幾句辛酸。
大宣人對東倫人確實不太友好,如果產生矛盾,不管是鄰居還是衙門,都向著本地人,哪怕理虧,可氣卻壯得很,受委屈受冤枉的永遠是他們東倫人。
“破廟!”小寶提醒道,娘親要聽的可不是打井。
再說,收費不同有什麽可說的?本地人排擠外鄉人、本國人排擠外國人,這種現象在哪兒都有,抱怨什麽?
別說人,就連動物也排外,那是“領地意識”,是人或動物對自身生存保護而產生的本能反應,也是對資源的占有欲表現。
當年去沃斯采玉,大宣人吃的虧少了?
再說了,戰敗國的百姓,那就是二等公民,想得到公正待遇?你們東倫自己就沒公正過,不然伱們豈會開戰之前就逃難?
別說你們,小寶想,就算在我們那個世界,想得到國際上的公正待遇都不大可能。
村民們還好,他們本就是每日兩餐,但吃慣三餐的楚家人都已餓得饑腸轆轆。
這個小小佃戶村的唯二兩頭豬,都已變成盤中餐。
百多號人,都在玉米地裏吃露天大餐,玉米秸稈都用了不少當燒柴。
可是村民們麵上雖然拘謹,但相互傳遞的眼神卻充滿驚喜。
這些貴人不但沒有治他們的罪,還給了二百兩銀子算作這頓飯的酬勞。
二百兩銀子哪!
除了兩頭豬,也就搭上些地裏青菜而已,就這些東西就給了二百兩!
雖說兩頭豬都殺了,可肉也就不到一頭多點兒的豬肉,村民們吃的是豬下水,那是下水燉菜,剩下的大半頭豬肉,回頭還能給各家分分呢。
關鍵是,這頓飯用的米、麵和蛋,也是人家出的,雖說不可能人人都能跟著吃上大米白麵,但小孩子們卻都有份。
尤其是雞蛋,都做在菜裏和湯裏了,每個人都能吃上幾口。
他們也就是動動手幫忙把食物弄熟而已。
饅頭手裏拿著個大白饅頭,來到楚清跟前跪下請罪:“貴人,小的有罪!”
病號待遇,除了小孩子們分到白麵饅頭,也給了饅頭兩個白麵饅頭。
現在饅頭已經知道自己衝動魯莽了,不過罪也遭大了,別看手裏攥著饅頭,可他頭暈,還惡心,有些吃不下啊!
楚清示意卓耀給他五兩銀子,然後對饅頭說道:“起來吧,我家孩子小,不懂事,傷到你了,回頭找大夫看看……”
小寶:!!!娘親,你是說正經的?
對方是個半大孩子,雖有些莽撞,卻很知道保護家人,楚清對他沒有惡感,溫和問道:“你大名叫什麽?今年多大了?”
饅頭個子不算高,也就正常十四五歲少年的樣子,比小寶矮了大半頭,可顴骨有些高,中庭略長,顯得很成熟。
穿得單薄,衣服很舊,領口也鬆鬆垮垮,露出一部分胸肌,一看就是常幹農活,結實得很。
“回貴人的話,小的大名就叫饅頭,遲饅頭,今年十四了。”饅頭小心回話,神情語氣比之前暴起傷人時馴服得多。
“呃……”楚清摸摸鼻子,十四,比小寶還小一歲。
自己是怎麽把那句“我家孩子小、不懂事”說出口的?
別看都是十四五歲,楚清看自家小寶,就覺得是個孩子,看那個“饅頭”,就認為是大人。
這可能是所有當娘的心態,自家的,永遠是孩子。
“吃饅頭?”甘來重複。
小寶也覺得他這名字有趣,嘴角上翹,並未出聲。
哪知遲饅頭一直留意著小寶,他對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高個子少年有好奇,也有敵意,但更多的是不服。
好奇的是,明明看小寶麵相比自己小不少的樣子,可怎麽長那麽高?他是怎麽把自己長得跟玉米杆子似的?
敵意自然來自於腦袋被踹的那一腳,真夠狠的,當時感覺像是被石頭擊中一般。
至於不服,是因為他覺得,小寶那是偷襲,乘人不備,手段卑鄙,要是雙方都有準備,不定誰贏誰輸呢。
就是這份心思,令他一看到小寶的唇角上揚,就覺得非常氣憤,感覺小寶在嘲笑他的名字,因此腦子一熱,一句“你瞅啥?!”脫口而出。
話一出口就後悔了,他想起他娘剛才說,那女的是國公爺,踢他的是世子爺。
雖然說“女的國公爺”聽起來很奇怪,但人家是貴人,惹不起。
可話已然說出去了,再收回來,以他少年人的倔強,也是斷不可能的,因此就憋紅了臉。
小寶笑了:“好,不瞅你!”
說完便把目光移至菜盤子裏,真就不理他了。
就這脾氣,當年秋生都比他成熟,小寶就覺得,跟同齡人真的玩不到一起去。
楚清讓饅頭回去吃飯,並沒有再與這些佃戶問話。
先讓他們好好吃飯,其餘的飯後再說,免得大家都吃不好。
關鍵是,楚清她自己也餓了。
不過,國公爺和世子爺當眾吃飯,露天吃飯,還真是一景兒,村民們嘴裏忙乎,眼睛更忙乎——誰見過這麽大人物呀,別說吃飯,就是麵都見不著不是?
更何況還是位國公、還是個女的!活生生的!
楚清給小寶夾一筷子菜,村民們就眼神迅速交流一次:“看,公爺給世子夾菜了!”
楚清吃一口肉,村民們眼神又交流一圈:“瞧,公爺吃的是咱村養的豬!”
楚清擦一下嘴,村民們眼珠子又咕嚕嚕轉半天:“天哪,公爺用的帕子,居然有格子條紋!”
公爺還喝酒了!
那酒味真香,這麽遠都聞到了!
公爺還給她護衛掰肘子肉!
公爺……
哼哼,反正,楚清一行人是趁熱快吃,村民們可就不好說了,露天,誰吃了冷食誰知道。
飯後,楚清又把那個膽子大些的老頭叫去問話:“這裏一直是玉米地嗎?我記得以前好像有座破廟?”
老頭回道:“確實有,我們這排房子用的就是那破廟的地,連磚頭都沒浪費。”
楚清:“噢?”
如今永安公也學會節省聲帶了。
老頭說道:“東倫滅了之後,駐軍東遷,不再鎮守苦水鎮,那苦水鎮一下子就沒了來錢的道;
而且像我們這樣逃難的百姓也大量湧了進來,我們算是來的早的,給遷到這邊離河不遠的地方;
來得晚的就不行了,想吃水,要走很遠的路去挑,不然就自己掏錢打井,大宣人給我們打井,比給他們自己打井,多收五兩銀子;
當年打一口井是十兩銀子,收我們就得十五兩……”
說起當年,老頭忍不住抱怨了幾句辛酸。
大宣人對東倫人確實不太友好,如果產生矛盾,不管是鄰居還是衙門,都向著本地人,哪怕理虧,可氣卻壯得很,受委屈受冤枉的永遠是他們東倫人。
“破廟!”小寶提醒道,娘親要聽的可不是打井。
再說,收費不同有什麽可說的?本地人排擠外鄉人、本國人排擠外國人,這種現象在哪兒都有,抱怨什麽?
別說人,就連動物也排外,那是“領地意識”,是人或動物對自身生存保護而產生的本能反應,也是對資源的占有欲表現。
當年去沃斯采玉,大宣人吃的虧少了?
再說了,戰敗國的百姓,那就是二等公民,想得到公正待遇?你們東倫自己就沒公正過,不然伱們豈會開戰之前就逃難?
別說你們,小寶想,就算在我們那個世界,想得到國際上的公正待遇都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