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前,家中有五個孩子,隻有姐姐是女孩,我出生後,她自然會以此為炫耀的資本。”情況似乎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當一個孩子被別人當作炫耀資本時,她的興趣就會從奉獻自己轉移到“受人欣賞”。“所以,她帶著年幼的我到處轉,我唯一記得的事是:姐姐喜歡勉強我發言,比如‘告訴麵前的小姐姐,你叫什麽名字?’等。”這種教育方法是不正確的,可能會導致孩子變得結巴或者語言困難。一般來說,如果過分注意孩子說話,他會覺得有壓力,變得過於關注自己的行為,希望他人了解自己,最後導致無法和他人正常交談,變得結巴。
“我記得,當我表達不出自己想法的時候,家人總會責怪我,因此,我討厭出門或與人交流。”我們最開始的猜測是完全不正確的。現在,我們可以準確地判斷她記憶背後的意義是:“由於被姐姐帶出去與人交流,在這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因此,我討厭這樣的交往。”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現在她依然不喜歡與人交流。我們也可以看出:她討厭這樣的事情,她非常注重自己的行為,她不喜歡被拿去炫耀,那樣她會很有壓力。因此,她變得特立獨行,內向孤僻。
例五:
“童年時期的一件事令我難以忘懷。那是我四歲的時候,曾祖母來看我們。”我們討論過,一般來說,祖父母是非常疼愛孫兒的,然而,我們卻未曾討論過曾祖母將怎樣對待他們。“她到了以後,我們將拍一張四世同堂的全家福。”這個女孩對曾祖母來訪並拍照的印象如此深刻,可見,她是個戀家的人,對家庭很感興趣。假如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那麽,在家庭範圍之外,她的合作能力應該是很差的。
“我的記憶很清晰,當時我們開車到了另一個鎮上的照相館,然後,我換上了一件白色繡花的外套。”或許,這個女孩視覺也非常敏感。“在拍全家福之前,我和弟弟合了影。”我們再次看到她對家庭的興趣。她和弟弟之間一定發生了很多事,因為弟弟是家庭中的一員。“弟弟手拿紅球坐在一把椅子的扶手上,椅子就在我身邊。”她又回憶起當時看到的事物。“我兩手空空地站在一邊。”現在,我們看到女孩的心理了。她在暗示自己:“大家更喜歡弟弟。”我們可以推測,她並不歡迎弟弟的降臨,因為他會取代她受寵的地位。“他們讓我微笑。”她是想說:“其實我覺得沒什麽好笑的,他們卻讓我笑,他們讓弟弟手拿紅球坐在椅子上,而我卻一無所有。”
“拍照的時候隻有我是沒有笑的,其他人都擺出了很好的姿勢。”她覺得家人對她不好,她表示抗議。在回憶的過程中,她從沒忘記告訴我們家庭是如何對待她的。“當被要求微笑時,聰明的弟弟就會笑得好開心,之後,我一直不喜歡那張照片。”她的例子讓我們感受到我們的生活方式,當我們認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試圖用它解釋其他的事。由於拍照時發生了不開心的事,因此她一直討厭拍照。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一個人討厭某件事,假如要說明理由,他總會用自己的經驗來證明。這樣的記憶,讓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首先,她視覺敏銳;其次,重要的一點是她很依賴家庭。她最初的記憶幾乎都來自家庭,或許,接觸社會後,她會感覺不適應。
例六:
“我最早的記憶是我在三歲半時所遇到的一次意外。那時候我們都喜歡喝蘋果酒,父母雇傭的一名女工為了滿足我而把我帶到地窖裏。”那像是一次冒險,因為,發現蘋果酒放在地窖裏,本身就很有趣。假如我們現在就進行推斷,我們可能有兩種猜測:或許女孩是個勇敢的人,喜歡新環境的刺激。再或許,一些人會引誘女孩走向墮落。通過回憶的其餘部分,我們將繼續做出猜測。“由於想要喝到更多,所以我們開始自己動手。”這確實是個勇敢的女孩,比較獨立。“不一會兒,我們雙腿發軟無法前行了,而且,蘋果酒被我們弄倒了,地窖也被弄濕了。”在此,我們分明看到的是一個禁酒主義者。
“或許是這樣的經曆讓我開始討厭蘋果酒以及含有酒精的飲品。”一個意外竟然改變了她的生活態度。我們無法憑空想象這件事竟然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可是,女孩卻把不喜歡飲料酒的原因歸結為這次經曆。我們發現,她比較獨立,知錯能改,學習能力比較強。她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她似乎說過:“我曾犯過錯,但我及時改正了。”如果是這樣,她的生活方式是值得借鑒的:獨立,勇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自我。
在上述例子中,我們僅僅是在鍛煉推測的能力。我們必須結合更多的表現來得出最終的結論。現在,讓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學習如何從人格的其他表現中獲取有效的信息。
有一個男人患有神經焦慮症,他已經35歲了。當他離開家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焦慮不安。他曾經努力尋求一份職業,然而,當他進入辦公室後就會感覺焦慮,於是終日呻吟,隻有回到家,陪他的母親坐在一起時焦慮才會停止。當我們問起他最初記憶的時候,他說:“我四歲的時候,常坐在窗子旁邊望著街上努力工作的人,覺得非常有意思。”這說明,他對正在工作的人非常感興趣,他想坐在旁邊望著他們。如果想要改變他的生活狀態,我們需要讓他認為自己能夠和別人一起工作。他曾一度覺得獲得他人的幫助是他生活的唯一方式。我們需要讓他的人生觀產生轉變,並批評他不該有那樣的想法。藥物或者手術無法讓他的觀念產生轉變,然而,他的描述可以作為我們研究的素材,以便建議他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根據觀察,我們發現他近視得很厲害,必須集中精力才能看清楚周圍的事物。每當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的注意力總是在“看”這方麵,而不是集中在工作上。然而,這沒有關係,他痊愈後,開了一間自己的畫廊。他以這樣的形式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32歲的男人不幸患上了一種叫歇斯底裏的失語症,來進行治療。他的嗓子除了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外,就說不出話來。這一症狀已經持續了兩年的時間。最開始的時候,他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摔倒後被出租車撞到,嘔吐的狀況持續了兩天,之後,他就再也無法擺脫偏頭痛的困擾。可見,他很有可能是腦震蕩,然而,這個原因並不能導致他無法說話。之後的8天裏,他都無法說話。他將對方告上了法庭,直到如今依舊沒有結果。他將責任都歸咎於出租車司機,並且要求由汽車公司來賠償他的損失。我們很容易理解:如果他的某種機能在這場意外中喪失,他勝訴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我們不能說他是在欺詐,因為他確實也不能大聲講話。或許,他在那場意外之後是真的發現自己的語言能力有所下降,之後,也沒有考慮過是否有需要去改變。
他曾經拜訪過一位喉科的專家,然而,專家卻查不出是什麽問題。當被問起最初的記憶時,他說:“我在搖籃裏來回地搖晃,當時掛鉤脫了,我連同搖籃一起摔了下來,受傷了。”
“我記得,當我表達不出自己想法的時候,家人總會責怪我,因此,我討厭出門或與人交流。”我們最開始的猜測是完全不正確的。現在,我們可以準確地判斷她記憶背後的意義是:“由於被姐姐帶出去與人交流,在這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因此,我討厭這樣的交往。”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現在她依然不喜歡與人交流。我們也可以看出:她討厭這樣的事情,她非常注重自己的行為,她不喜歡被拿去炫耀,那樣她會很有壓力。因此,她變得特立獨行,內向孤僻。
例五:
“童年時期的一件事令我難以忘懷。那是我四歲的時候,曾祖母來看我們。”我們討論過,一般來說,祖父母是非常疼愛孫兒的,然而,我們卻未曾討論過曾祖母將怎樣對待他們。“她到了以後,我們將拍一張四世同堂的全家福。”這個女孩對曾祖母來訪並拍照的印象如此深刻,可見,她是個戀家的人,對家庭很感興趣。假如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那麽,在家庭範圍之外,她的合作能力應該是很差的。
“我的記憶很清晰,當時我們開車到了另一個鎮上的照相館,然後,我換上了一件白色繡花的外套。”或許,這個女孩視覺也非常敏感。“在拍全家福之前,我和弟弟合了影。”我們再次看到她對家庭的興趣。她和弟弟之間一定發生了很多事,因為弟弟是家庭中的一員。“弟弟手拿紅球坐在一把椅子的扶手上,椅子就在我身邊。”她又回憶起當時看到的事物。“我兩手空空地站在一邊。”現在,我們看到女孩的心理了。她在暗示自己:“大家更喜歡弟弟。”我們可以推測,她並不歡迎弟弟的降臨,因為他會取代她受寵的地位。“他們讓我微笑。”她是想說:“其實我覺得沒什麽好笑的,他們卻讓我笑,他們讓弟弟手拿紅球坐在椅子上,而我卻一無所有。”
“拍照的時候隻有我是沒有笑的,其他人都擺出了很好的姿勢。”她覺得家人對她不好,她表示抗議。在回憶的過程中,她從沒忘記告訴我們家庭是如何對待她的。“當被要求微笑時,聰明的弟弟就會笑得好開心,之後,我一直不喜歡那張照片。”她的例子讓我們感受到我們的生活方式,當我們認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試圖用它解釋其他的事。由於拍照時發生了不開心的事,因此她一直討厭拍照。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一個人討厭某件事,假如要說明理由,他總會用自己的經驗來證明。這樣的記憶,讓我們得出了兩個結論:首先,她視覺敏銳;其次,重要的一點是她很依賴家庭。她最初的記憶幾乎都來自家庭,或許,接觸社會後,她會感覺不適應。
例六:
“我最早的記憶是我在三歲半時所遇到的一次意外。那時候我們都喜歡喝蘋果酒,父母雇傭的一名女工為了滿足我而把我帶到地窖裏。”那像是一次冒險,因為,發現蘋果酒放在地窖裏,本身就很有趣。假如我們現在就進行推斷,我們可能有兩種猜測:或許女孩是個勇敢的人,喜歡新環境的刺激。再或許,一些人會引誘女孩走向墮落。通過回憶的其餘部分,我們將繼續做出猜測。“由於想要喝到更多,所以我們開始自己動手。”這確實是個勇敢的女孩,比較獨立。“不一會兒,我們雙腿發軟無法前行了,而且,蘋果酒被我們弄倒了,地窖也被弄濕了。”在此,我們分明看到的是一個禁酒主義者。
“或許是這樣的經曆讓我開始討厭蘋果酒以及含有酒精的飲品。”一個意外竟然改變了她的生活態度。我們無法憑空想象這件事竟然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可是,女孩卻把不喜歡飲料酒的原因歸結為這次經曆。我們發現,她比較獨立,知錯能改,學習能力比較強。她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她似乎說過:“我曾犯過錯,但我及時改正了。”如果是這樣,她的生活方式是值得借鑒的:獨立,勇敢,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自我。
在上述例子中,我們僅僅是在鍛煉推測的能力。我們必須結合更多的表現來得出最終的結論。現在,讓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學習如何從人格的其他表現中獲取有效的信息。
有一個男人患有神經焦慮症,他已經35歲了。當他離開家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焦慮不安。他曾經努力尋求一份職業,然而,當他進入辦公室後就會感覺焦慮,於是終日呻吟,隻有回到家,陪他的母親坐在一起時焦慮才會停止。當我們問起他最初記憶的時候,他說:“我四歲的時候,常坐在窗子旁邊望著街上努力工作的人,覺得非常有意思。”這說明,他對正在工作的人非常感興趣,他想坐在旁邊望著他們。如果想要改變他的生活狀態,我們需要讓他認為自己能夠和別人一起工作。他曾一度覺得獲得他人的幫助是他生活的唯一方式。我們需要讓他的人生觀產生轉變,並批評他不該有那樣的想法。藥物或者手術無法讓他的觀念產生轉變,然而,他的描述可以作為我們研究的素材,以便建議他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根據觀察,我們發現他近視得很厲害,必須集中精力才能看清楚周圍的事物。每當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的注意力總是在“看”這方麵,而不是集中在工作上。然而,這沒有關係,他痊愈後,開了一間自己的畫廊。他以這樣的形式來體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32歲的男人不幸患上了一種叫歇斯底裏的失語症,來進行治療。他的嗓子除了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外,就說不出話來。這一症狀已經持續了兩年的時間。最開始的時候,他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了香蕉皮,摔倒後被出租車撞到,嘔吐的狀況持續了兩天,之後,他就再也無法擺脫偏頭痛的困擾。可見,他很有可能是腦震蕩,然而,這個原因並不能導致他無法說話。之後的8天裏,他都無法說話。他將對方告上了法庭,直到如今依舊沒有結果。他將責任都歸咎於出租車司機,並且要求由汽車公司來賠償他的損失。我們很容易理解:如果他的某種機能在這場意外中喪失,他勝訴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我們不能說他是在欺詐,因為他確實也不能大聲講話。或許,他在那場意外之後是真的發現自己的語言能力有所下降,之後,也沒有考慮過是否有需要去改變。
他曾經拜訪過一位喉科的專家,然而,專家卻查不出是什麽問題。當被問起最初的記憶時,他說:“我在搖籃裏來回地搖晃,當時掛鉤脫了,我連同搖籃一起摔了下來,受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