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成長的好習慣從家務做起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作者:周遠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曾經,猶太是一個顛沛流離的民族,在不斷地遷移中發現,物資對他們而言,已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教育才是他們最重要的東西。如今,傑出的猶太人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精明,有著聰穎而敏感的頭腦。他們和大多數華人一樣,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而讓孩子做家務又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猶太教義認為,行動勝過任何美妙的言語,人通往聖境的途徑存在日常活動之中。他們認為生活就是做和學的過程,注重從做的過程中活用自己的知識,發現靈感。對他們來說,單單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一位先知曾經說過:“任何智慧超過善行的人,我們可以把他們比喻成什麽呢?可以比喻成枝幹繁多但根係很少的樹木,大風一吹就將連根拔起,然後應聲倒地。”這位先知認為,人不能僅僅通過祈禱、重體力活和別人皆知的善行來處世,更應該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刷牙、清理垃圾、打掃衛生、做飯、清洗碗盆等小事入手。沒有哪件事是瑣碎或低賤的,隻要用心,都可以發現和神性的潛在聯係。下麵是一則猶太故事:
美名大師曾經擔任伊茲哈克的個人助理,一次,他給伊茲哈克端來了咖啡,並倒進了他的咖啡杯裏。等伊茲哈克喝完之後,美名大師便開始收拾咖啡壺、杯子和勺子,並拿到廚房衝洗。伊茲哈克的兒子看見了,就問美名大師:“高尚的人啊,我想知道,您侍奉我的父親,為什麽要這麽麻煩地去收拾空盤子呢?”
美名大師告訴他說:“把勺子拿出聖堂,乃是贖罪日當天大祭司侍奉工作的一部分。從此之後,收拾餐桌就被視作是敬奉上天的一種卓越行為。”
猶太教義提倡,教會孩子遊泳是父母的基本責任,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長大後離開父母。父母如果認為孩子太忙而無法在家務活上浪費時間,就要想想以後父母不在身邊的情形,那時誰會幫孩子洗衣、做飯呢?那時的孩子將無法適應生活,現在,有很多孩子具有很多精巧的科技才能,但缺乏普通而實用的生存技能。
一位老師談起他在課堂上發生的事情:老師要求每個孩子把大瓶子裏的水倒進碗裏,但是竟沒有一個學生自願起來倒水。這時,老師納悶了,一想才知道原來孩子不會倒水,於是說道:“你們知道怎麽倒水嗎?”孩子都搖了搖頭,竟然都沒有做過。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他們不會倒水,但這位老師卻敢肯定,他們曾經在上幼兒園時,已經學過如何倒水了,隻是後來在家裏缺乏練習。
原因在於孩子不再有機會從事“倒水”這種事情,在家裏,父母早已把水給他們準備好了。在孩子稍大一些時,很多父母埋怨孩子太懶散、嬌慣,甚至有些呆笨,不能幫父母做活。但是,這種事的始作俑者卻是父母自己,他們先前沒有花時間教孩子熟練地做家務,常常以為孩子做不好,不如自己動手來得容易。
那些為了疼惜子女而不讓孩子做家務的父母,其實並沒有給孩子帶來好處,他們是在用自己眼前的好意而透支孩子未來的成就。在現實生活中,重複性的工作和家常作業,就像獎勵和讚賞一樣常見,如果讓孩子從這些活計中逃脫,實際就是在削弱他們生活的適應能力。
1.家務是孩子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一個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如果發現地上有垃圾,他就會不動聲色地把垃圾撿進垃圾桶裏;一個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如果發現地上髒了,他立刻會拿掃帚把地打掃幹淨。
2.家務是鍛煉孩子能力的最佳課堂。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做家務可以促發其靈感,以更好地活用自己的知識。
猶太教義認為,行動勝過任何美妙的言語,人通往聖境的途徑存在日常活動之中。他們認為生活就是做和學的過程,注重從做的過程中活用自己的知識,發現靈感。對他們來說,單單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一位先知曾經說過:“任何智慧超過善行的人,我們可以把他們比喻成什麽呢?可以比喻成枝幹繁多但根係很少的樹木,大風一吹就將連根拔起,然後應聲倒地。”這位先知認為,人不能僅僅通過祈禱、重體力活和別人皆知的善行來處世,更應該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刷牙、清理垃圾、打掃衛生、做飯、清洗碗盆等小事入手。沒有哪件事是瑣碎或低賤的,隻要用心,都可以發現和神性的潛在聯係。下麵是一則猶太故事:
美名大師曾經擔任伊茲哈克的個人助理,一次,他給伊茲哈克端來了咖啡,並倒進了他的咖啡杯裏。等伊茲哈克喝完之後,美名大師便開始收拾咖啡壺、杯子和勺子,並拿到廚房衝洗。伊茲哈克的兒子看見了,就問美名大師:“高尚的人啊,我想知道,您侍奉我的父親,為什麽要這麽麻煩地去收拾空盤子呢?”
美名大師告訴他說:“把勺子拿出聖堂,乃是贖罪日當天大祭司侍奉工作的一部分。從此之後,收拾餐桌就被視作是敬奉上天的一種卓越行為。”
猶太教義提倡,教會孩子遊泳是父母的基本責任,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長大後離開父母。父母如果認為孩子太忙而無法在家務活上浪費時間,就要想想以後父母不在身邊的情形,那時誰會幫孩子洗衣、做飯呢?那時的孩子將無法適應生活,現在,有很多孩子具有很多精巧的科技才能,但缺乏普通而實用的生存技能。
一位老師談起他在課堂上發生的事情:老師要求每個孩子把大瓶子裏的水倒進碗裏,但是竟沒有一個學生自願起來倒水。這時,老師納悶了,一想才知道原來孩子不會倒水,於是說道:“你們知道怎麽倒水嗎?”孩子都搖了搖頭,竟然都沒有做過。真讓人感覺不可思議!他們不會倒水,但這位老師卻敢肯定,他們曾經在上幼兒園時,已經學過如何倒水了,隻是後來在家裏缺乏練習。
原因在於孩子不再有機會從事“倒水”這種事情,在家裏,父母早已把水給他們準備好了。在孩子稍大一些時,很多父母埋怨孩子太懶散、嬌慣,甚至有些呆笨,不能幫父母做活。但是,這種事的始作俑者卻是父母自己,他們先前沒有花時間教孩子熟練地做家務,常常以為孩子做不好,不如自己動手來得容易。
那些為了疼惜子女而不讓孩子做家務的父母,其實並沒有給孩子帶來好處,他們是在用自己眼前的好意而透支孩子未來的成就。在現實生活中,重複性的工作和家常作業,就像獎勵和讚賞一樣常見,如果讓孩子從這些活計中逃脫,實際就是在削弱他們生活的適應能力。
1.家務是孩子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一個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如果發現地上有垃圾,他就會不動聲色地把垃圾撿進垃圾桶裏;一個經常做家務的孩子如果發現地上髒了,他立刻會拿掃帚把地打掃幹淨。
2.家務是鍛煉孩子能力的最佳課堂。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做家務可以促發其靈感,以更好地活用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