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從來皆要物。


    若知無物又無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沒模樣,一顆圓光涵萬象。


    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來不向不回向。


    無異無同無有無,難舍難取難聽望。


    內外靈光到處同,一佛國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個身心萬法同。


    知之須會無心訣,不染不滯為淨業。


    善惡千端無所為,便是南無釋迦葉。”


    這一篇《即心是佛頌》,乃是紫*陽真人張伯端所著,說的便是佛法玄妙,不假他物,需向心中求。


    張伯端是道教真人,亦知佛法無邊,李玄奘本是金蟬子轉世,現在並未覺醒胎中之迷,仍舊是凡夫俗子。


    但他自幼在寺院中出家為僧,修持佛法多年,一心侍佛,因此哪怕並無法力在身,頌念經文,也能夠消災彌業。


    劉伯欽亡父得了李長老幾卷經文後,消除因多年打獵,而造就殺生業障,避免沉淪於地獄,得以重新托生中原富貴人家。


    劉家一家老小,上至劉母,下至劉伯欽夫婦,還有兩者子女,得到劉父托夢,皆大感不可思議。


    次日一早,眾人互相一番印證,才知道昨夜裏之夢相同,並非隻是某一人偶得。


    情知必是李玄奘長老之功,於是對這長老感激流涕,一同拜謝過李玄奘長老。


    供給了李長老素齋後,又想要以白銀一兩,作為長老頌念經文,消除劉父罪業功勞。


    李玄奘長老卻連聲推辭,分文不收,最後無可奈何隻能道,“但請太保送我一程,便算謝過貧僧即可。”


    劉家人見李玄奘態度堅決,隻得急做了些粗麵燒餅幹糧,再叫伯欽遠送,長老滿心歡喜收納。


    長樂公主嘴裏啃著鮮嫩桃子,坐在老虎背上,看李玄奘同那劉家上下辭別。


    劉母原本還欲使喚家中幾個家僮,各自帶著捕獵器械,隨同李玄奘長老一同上路。


    卻被不耐煩的長樂公主,將身下老虎頭頂皮毛一揪,疼得老虎仰天一聲驚嘯。


    唬得眾人心驚肉跳,魂不附體,才知道長樂公主神通,因此隻能就此作罷。


    說也奇怪,這幾天裏頭長樂公主俱是放養老虎,從不約束,偏偏這畜生天明時自己外出捕食。


    等到將近黃昏時,牠又返回劉家山莊,如同狸貓般憩息,並不打攪其他人等。


    就連那匹天子李世民所賜,讓李玄奘長老趕路的馬匹,牠也從無捕殺念頭。


    此刻這頭老虎一聲呼嘯,驚起山中無數走獸,頓時顯示出來,山君威猛模樣。


    連劉伯欽都嘖嘖稱奇。


    長樂公主逞神通,讓眾人知曉祂的能耐,因此終隻有公主,劉伯欽和李玄奘長老,三人一虎一馬同行。


    不知是否在前日被公主騎乘緣故,此刻那馬背著李玄奘,走得四平八穩,並未露出絲毫驚悸模樣。


    一同行了半天時間,隻見對麵處有一座大山,高接青霄崔巍險峻,讓人望之生畏。


    劉伯欽遙指那座山道,“長老,這便是五指山,山腳下方,壓著一頭神猴。”


    李玄奘聞言頓時想起前日,長樂公主同劉伯欽交談,所謂“齊天大聖”的故事。


    正感慨時,突聽到山腳下麵叫喊如雷道,“咦,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


    嚇得李長老滾鞍下馬,戰戰兢兢問道,“你是何人,為何要喚我做師父?”


    公主坐在老虎背上,嘻嘻笑道,“是那頭猴子,想是聽到了取經和尚到來,因此出聲叫你哩……”


    劉伯欽瞠目結舌,癡癡呆呆,不解詢問道,“此處離那神猴關押的山腳下石匣,有不下十裏路程。”


    “那神猴,如何聽到我們交談聲音?”


    長樂公主撲哧一笑道,“那猴子,連天庭都敢反抗,眾多神將俱不能伏。”


    “祂若無一身驚人本領,如何敢逆天而行?”


    說地劉伯欽,還有李玄奘連連點頭稱是,複又想起前天時,神猴亦曾同自己三人打過招呼。


    “咦”的一聲,接著那頭五指山下猴子驚疑不定道,“原來又是你在說我壞話?”


    長樂公主嘿嘿一笑道,“便是本公主說你這猴子,揭了你的短,那又能如何?”


    劉伯欽畢竟見過“神猴”多次,知這“神猴”性情暴躁,十分容易發怒。


    還以為長樂公主這幾句話,肯定會惹神猴不悅,誰知對麵卻寂然無聲並沒反駁。


    李玄奘長老驚慌失措,詢問劉伯欽道,“太保可知,能否繞過眼前此山?”


    劉伯欽還未開口答複,長樂公主已驅動身下猛虎,吆喝一聲,向關押猴子的山腳跑去。


    李長老座下馬匹,亦無緣無故撒開四蹄,跟隨猛虎背後,帶著長老飛速奔跑。


    在山路上如履平地,絲毫不弱平地,看呆了劉伯欽劉太保,醒悟過來後隻能大步流星,追趕兩人。


    行不多時,便來到了五指山下,山腳處關押猴子的石匣,果然看到露在石匣外麵猴頭一顆。


    說起來也奇怪,這五指山看似渾然一體,偏偏山腳下卻有一石匣,隻有一個猴頭露在外麵。


    正在來回轉動,怔怔盯視長樂公主,李玄奘同劉伯欽一道,趕來山腳處。


    這猴子在王莽新朝年間,中了如來佛祖之計,被壓在五指山下,迄今大約有六百年時間。


    祂被五指山鎮壓後,雖勉強露出一個猴頭,卻又被“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金貼壓得渾身無力。


    雙手雙腳俱在山底下麵無法掙脫,不能打理容貌,因此數百年來,頭頂上堆滿了苔蘚,雙耳邊生出了薜蘿。


    便是兩邊雙鬢亦有青草隨風搖曳,頜下脖頸間,一片蒼綠;眼睛口鼻凹凸不平處,泥土堆得有兩寸深,差點看不出原本模樣。


    祂見一匹馬馱著李玄奘來到自己跟前,雙眸中眼睛靈活轉動,歡欣喜悅道,“師父來了,師父來了。”


    接著看到劉伯欽趕來,又埋怨道,“你這小太保,多年也不來看望老孫……”


    突的卻瞪大雙眼,呆呆凝望長樂公主身影,雙眸垂淚道,“天尊也是個心狠的。”


    “明明知曉,俺老孫被壓在五指山下,竟硬著心腸,從未前來看望老孫一次。”


    長樂公主聞言含笑答道,“猴子,你落得如此下場,難道不是你自找苦頭的結果?”


    這猴子被長樂公主一頓挖苦,竟沒了聲音,頭顱來回轉動,不敢接觸長樂公主眼神。


    你道為何?


    原來祂就是跟隨長樂公主而來,穿梭不同世界,來自《水滸傳》世界的那隻猴子。


    祂本是取經多年後,已成就“鬥戰勝佛”果位的佛陀,被長樂公主帶著穿梭不同世界。


    是以對靈山大雷音寺之主,如來佛祖並未尊崇之意,一心想要逆天更改命運。


    穿梭之初,此界猴子並未誕生,依然還隻是東海傲來國,花果山上的一塊仙石。


    因此長樂公主便將祂的神魂,打入到仙石當中,算是又重新走了一遍劇情。


    其後亦老老實實,按照自己曾經一番經曆,三星洞中學藝,東海龍宮索取如意金箍棒。


    其後又大鬧幽冥地府,注銷天下猴類所有性命,被天庭招安,因為官封弼馬溫,嫌棄官小返回花果山,第一次反抗天庭。


    再次招安,又做了一次“齊天大聖”,接著鬥二郎神,被太上老君打了一鐲,又被二郎神的細犬偷襲。


    擒拿上天庭以後,天庭眾神用盡方法,都無法傷害祂分毫,投入八卦爐中煉丹。


    七七四十九天跳出八卦爐,拎著金箍棒橫掃天庭,玉帝不得不請來如來佛祖降妖。


    再同如來佛祖比拚無果,本想要趁著佛祖不備,敲佛祖滿頭包,好一報前恥。


    哪曾想佛祖果然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猴子還未近得祂身,又遭五指山鎮壓。


    因此一番影帝級演戲,俱付了東流水,最終又一次被壓在這五指山下方。


    此時此刻,猴子終感應到,長樂公主身上熟悉氣息,忍不住低聲控訴公主不近人情。


    公主哈哈大笑,小手輕輕一點,一道清光落在猴子頭上,替祂驅除臉上雜物。


    果然清晰看到尖嘴縮腮,金睛火眼的雷公嘴模樣,分明當年大鬧天宮齊天大聖。


    李玄奘到了此處,不知為何福至心靈,向猴子詢問道,“原來你便是我大徒弟……”


    猴子輕輕撇嘴,有心否認,看到長樂公主低眉垂眼,嘴角笑意吟吟模樣。


    眉間現出幾分桀驁不順,無奈道,“正是俺老孫,前者碰到觀世音菩薩東來大唐。”


    “我向菩薩求救如何才能脫困,菩薩便說起西行取經人,讓我殷切保護取經人,成功取得三藏真經。”


    “因此在這五指山山腳下,隻等師父到來,搭救我脫困後,便做你的大徒弟……”


    李玄奘聞言沒有疑心,滿心歡喜道,“你有如此善心,貧僧自應救你脫身。”


    “隻是我不過是一介凡夫俗子,身邊又沒斧沒鑿,如何才能救得你出來?”


    話音未落,陡見身旁伸出一雙白白嫩嫩小手,細長五指捏著一把鋒利斧頭,還有一個青黑色鑿子。


    李長老愕然望去,卻見長樂公主一副興趣盎然模樣,將斧頭和鑿子俱遞到長老手中。


    這李長老不知所措時,一旁劉伯欽忙接過他手中斧頭並鑿子,將鑿子放在山石上,用斧頭背麵狠擊鑿子。


    “當”一聲巨響。


    劉伯欽隻覺虎口一疼,手中斧頭鑿子早飛得不知去向,再看看五指山山石。


    卻連一個白印子都沒有,心中頓時叫一聲“苦也”。


    這五指山山石,簡直比金剛石還要堅硬,以他的一身力氣,都沒有方法敲碎。


    又該如何才能救“神猴”出來?


    這正是,“五指山下重聚,山依舊猴卻非”。


    不知猴子如何脫困,且聽下回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猛蘿降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遊走危險邊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遊走危險邊緣並收藏猛蘿降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