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碼頭回來,張恭渝想到,現在來明月峽和豐盛鎮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自己在鐵瓦寨的武器工廠也是需要保密的。萬一出了啥子事,查起來也麻煩。
想起後世的身份證,張恭渝覺得,有必要對在自家工廠做工的人,做一次人口登記。對於進入鐵瓦寨的外來人員實行登記製度。
建議寫好,交給張啟忠,由他拿給董事會。
下一步的發展,張恭渝受限於明人文化程度太低,感覺一直在瓶頸。現在唯有對八小給予填鴨式的灌輸,然後是自己在空間裏加強研製和學習。
正想著,張啟忠送了建議回來,帶來了一個壞消息:二聖煤礦上午發生了瓦斯爆炸。當然,張啟忠不知道什麽是瓦斯,隻是說爆炸。張恭渝卻知道,隨著采煤作業麵逐漸深入,瓦斯爆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礦坑情況如何?有沒有塌?有沒有死人?”張恭渝可不想當黑煤窯老板。
“不太清楚。董事會和人事部都已經派人去調查,還沒有消息回來。”張啟忠回答。
安全生產這句話真不是空話,這一死人,多少麻煩事都來了。而現在的家庭,沒有了做事的男人,一個家基本上也就毀了。
張恭渝讓王德涵開電瓶車去二聖煤礦了解情況,順便轉告自己的善後建議。
機加工的基礎文化補習已經完成,張恭渝開始帶著他們上機操作。
下午放學回到家裏,才知道爆炸事故死亡了十餘人,都是招募的流民。
也是,隻有流民才會去幹這最累最髒的活。雖然不是嫌棄誰,但事實上在兩礦的作業麵,你確實找不出張家族人,甚至鐵瓦寨的人都很少。
董事會處置得很果斷也很人道,決定以工傷死亡的草案條款來處理。不僅給予了死者家屬補償,還答應每家接受一個子女進學校讀書。願意到礦上工作的,每家可以安排一個人。這樣的處理,基本上跟張恭渝的建議差不多。
事故發生的時間,正好在人員登記,以及張氏集團執行工傷、退休和定崗定酬方案的過程中。按照董事會這樣的處理,隻要簽訂了五年以上用工協議的,事實上已經沒有張家族人、鐵瓦寨、流民、農戶這樣的劃分。
這次事故的起因,是因為隨著礦洞的挖深,雖然有張恭渝拿出來的風機不停地往作業麵裏吹風,但是距離長了以後,部分瓦斯並沒有被排出到地表,而是在坑道中聚集。遇到火星,產生了爆炸。董事會規定,以後風機要下井,不僅往裏麵吹,也要往外麵吹。
至於口罩、安全帽這些是原本就有的,隻是在瓦斯爆炸這種級別的災難中起不了救命的作用。
各個工廠都開始梳理風險點,建立安全生產製度,而且硬性規定,每個單位必須要有專職的安全員。
張恭渝看著張氏集團慢慢有了現代企業的雛形,也是老懷大慰。
培訓班結束,新鮮出爐的二十來個機加工人,開始在機床上慢慢嚐試自己操作,張恭渝還是得看著,主要是怕把刀具這些損壞了,現在可沒有地方補充。看著這些青工試手,張恭渝又幹脆拿出步槍和小鋼炮上一些結構簡單的零件讓他們加工,提高熟練度。
晚上,張恭渝自己在空間裏製造炮彈、子彈生產線,把張恭渝累得夠嗆,搞了幾天都還覺得要完工還早。幹脆停了工,將就青工試手的零部件造起小鋼炮來。
小鋼炮的結構比較簡單,沒幾天便製作了幾架。
又製作了一些小鋼炮炮彈,趁著黑夜靶場無人,張恭渝和張啟文、以及已經回來的張啟能,三人過了把放炮的癮。
張啟能步槍射擊的水平,怎麽也趕不上張啟文。看見這小鋼炮,就回想起在雲陽時的大炮轟鳴,一幹土匪慌張失措的情景。
張啟能對張恭渝討好道:“三弟,你看最近我和你哥讀書也是很努力的。老師都誇我們進步大,你是不是也給兩個哥哥點獎賞?”
張啟文哪還不知道張啟能的想法,反正自己還是喜歡打槍多些,也不和張啟能爭。
張恭渝也奇怪張啟能為什麽這麽反常。
“要啥子獎賞?”
“就是這些大炮……以後讓我來負責。”
“好好讀書,把訓練手冊搞明白,今後當將軍,炮隊都歸你管,你還怕沒有炮打?”
張啟能一愣,是哦,以後老子是將軍,這炮隊也歸我管,我捉急個球!
再一想,還是不對啊,我是現在就想放炮,哈兒才去等猴年馬月才成立的炮隊!
“三弟,是這個……我現在就想放炮撒。”
“要得!你明天叫人來我那裏搬炮彈。還有哈,我跟你說,你一定要把數學學好哦,不然以後不會算數,連炮彈打哪裏都不曉得。”
“哦,硬是要學習才得行嗦,曉得了。”
雲陽龍缸一仗,張家在雲陽打下赫赫威名。參與攻打龍崗寨的四家土匪山寨,因為青壯年的被抓,麵對四周虎視眈眈的其他土匪山寨,各山寨的大當家都親到龍崗山寨認錯求情。
接到龍崗山寨傳來的消息,按照董事會的事前商議,張大維作為張家店首領,乘船去雲陽,進行收編工作,其餘董事會成員則繼續幾個方案的落實。
張恭渝這段時間經常去機械廠,要去指導工人們的操作。
這一日,經過手榴彈分廠,張恭渝也進去看了看,現在手榴彈和小鋼炮炮彈填充的依舊是黑色火藥,火棉實在是不太穩定。
隻不過采用了硝酸鉀與火藥提純的技術,以及生鐵的彈殼,爆炸的威力還是能夠殺傷敵人。比起明朝時的“萬人敵”,威力還是大了許多。
由於張恭渝拿出部分步槍和小鋼炮的零件讓機加工們試手,隨著工人們操作機器熟練度的增加,工人們能生產出來的零部件越來越多,事實上算是在開始製造小鋼炮和步槍。
彈殼內裝的依舊是黑色火藥,多打幾槍還得進行清理。解決無煙火藥的穩定性就成了張恭渝需要努力的方向。
不過張恭渝也不是太著急,這個時代,哪怕是鋼胎的弓都算是先進的武器。不能給大明提供燧發槍,是不是可以製作些弓箭出來?此外,用鐵範造些大炮出來給明廷?
隨著各道工序的逐漸熟悉,手榴彈的生產速度明顯加快了,以每日上千枚的速度生產出來。
張恭渝終於下了決定,鐵範鑄炮。
想起後世的身份證,張恭渝覺得,有必要對在自家工廠做工的人,做一次人口登記。對於進入鐵瓦寨的外來人員實行登記製度。
建議寫好,交給張啟忠,由他拿給董事會。
下一步的發展,張恭渝受限於明人文化程度太低,感覺一直在瓶頸。現在唯有對八小給予填鴨式的灌輸,然後是自己在空間裏加強研製和學習。
正想著,張啟忠送了建議回來,帶來了一個壞消息:二聖煤礦上午發生了瓦斯爆炸。當然,張啟忠不知道什麽是瓦斯,隻是說爆炸。張恭渝卻知道,隨著采煤作業麵逐漸深入,瓦斯爆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礦坑情況如何?有沒有塌?有沒有死人?”張恭渝可不想當黑煤窯老板。
“不太清楚。董事會和人事部都已經派人去調查,還沒有消息回來。”張啟忠回答。
安全生產這句話真不是空話,這一死人,多少麻煩事都來了。而現在的家庭,沒有了做事的男人,一個家基本上也就毀了。
張恭渝讓王德涵開電瓶車去二聖煤礦了解情況,順便轉告自己的善後建議。
機加工的基礎文化補習已經完成,張恭渝開始帶著他們上機操作。
下午放學回到家裏,才知道爆炸事故死亡了十餘人,都是招募的流民。
也是,隻有流民才會去幹這最累最髒的活。雖然不是嫌棄誰,但事實上在兩礦的作業麵,你確實找不出張家族人,甚至鐵瓦寨的人都很少。
董事會處置得很果斷也很人道,決定以工傷死亡的草案條款來處理。不僅給予了死者家屬補償,還答應每家接受一個子女進學校讀書。願意到礦上工作的,每家可以安排一個人。這樣的處理,基本上跟張恭渝的建議差不多。
事故發生的時間,正好在人員登記,以及張氏集團執行工傷、退休和定崗定酬方案的過程中。按照董事會這樣的處理,隻要簽訂了五年以上用工協議的,事實上已經沒有張家族人、鐵瓦寨、流民、農戶這樣的劃分。
這次事故的起因,是因為隨著礦洞的挖深,雖然有張恭渝拿出來的風機不停地往作業麵裏吹風,但是距離長了以後,部分瓦斯並沒有被排出到地表,而是在坑道中聚集。遇到火星,產生了爆炸。董事會規定,以後風機要下井,不僅往裏麵吹,也要往外麵吹。
至於口罩、安全帽這些是原本就有的,隻是在瓦斯爆炸這種級別的災難中起不了救命的作用。
各個工廠都開始梳理風險點,建立安全生產製度,而且硬性規定,每個單位必須要有專職的安全員。
張恭渝看著張氏集團慢慢有了現代企業的雛形,也是老懷大慰。
培訓班結束,新鮮出爐的二十來個機加工人,開始在機床上慢慢嚐試自己操作,張恭渝還是得看著,主要是怕把刀具這些損壞了,現在可沒有地方補充。看著這些青工試手,張恭渝又幹脆拿出步槍和小鋼炮上一些結構簡單的零件讓他們加工,提高熟練度。
晚上,張恭渝自己在空間裏製造炮彈、子彈生產線,把張恭渝累得夠嗆,搞了幾天都還覺得要完工還早。幹脆停了工,將就青工試手的零部件造起小鋼炮來。
小鋼炮的結構比較簡單,沒幾天便製作了幾架。
又製作了一些小鋼炮炮彈,趁著黑夜靶場無人,張恭渝和張啟文、以及已經回來的張啟能,三人過了把放炮的癮。
張啟能步槍射擊的水平,怎麽也趕不上張啟文。看見這小鋼炮,就回想起在雲陽時的大炮轟鳴,一幹土匪慌張失措的情景。
張啟能對張恭渝討好道:“三弟,你看最近我和你哥讀書也是很努力的。老師都誇我們進步大,你是不是也給兩個哥哥點獎賞?”
張啟文哪還不知道張啟能的想法,反正自己還是喜歡打槍多些,也不和張啟能爭。
張恭渝也奇怪張啟能為什麽這麽反常。
“要啥子獎賞?”
“就是這些大炮……以後讓我來負責。”
“好好讀書,把訓練手冊搞明白,今後當將軍,炮隊都歸你管,你還怕沒有炮打?”
張啟能一愣,是哦,以後老子是將軍,這炮隊也歸我管,我捉急個球!
再一想,還是不對啊,我是現在就想放炮,哈兒才去等猴年馬月才成立的炮隊!
“三弟,是這個……我現在就想放炮撒。”
“要得!你明天叫人來我那裏搬炮彈。還有哈,我跟你說,你一定要把數學學好哦,不然以後不會算數,連炮彈打哪裏都不曉得。”
“哦,硬是要學習才得行嗦,曉得了。”
雲陽龍缸一仗,張家在雲陽打下赫赫威名。參與攻打龍崗寨的四家土匪山寨,因為青壯年的被抓,麵對四周虎視眈眈的其他土匪山寨,各山寨的大當家都親到龍崗山寨認錯求情。
接到龍崗山寨傳來的消息,按照董事會的事前商議,張大維作為張家店首領,乘船去雲陽,進行收編工作,其餘董事會成員則繼續幾個方案的落實。
張恭渝這段時間經常去機械廠,要去指導工人們的操作。
這一日,經過手榴彈分廠,張恭渝也進去看了看,現在手榴彈和小鋼炮炮彈填充的依舊是黑色火藥,火棉實在是不太穩定。
隻不過采用了硝酸鉀與火藥提純的技術,以及生鐵的彈殼,爆炸的威力還是能夠殺傷敵人。比起明朝時的“萬人敵”,威力還是大了許多。
由於張恭渝拿出部分步槍和小鋼炮的零件讓機加工們試手,隨著工人們操作機器熟練度的增加,工人們能生產出來的零部件越來越多,事實上算是在開始製造小鋼炮和步槍。
彈殼內裝的依舊是黑色火藥,多打幾槍還得進行清理。解決無煙火藥的穩定性就成了張恭渝需要努力的方向。
不過張恭渝也不是太著急,這個時代,哪怕是鋼胎的弓都算是先進的武器。不能給大明提供燧發槍,是不是可以製作些弓箭出來?此外,用鐵範造些大炮出來給明廷?
隨著各道工序的逐漸熟悉,手榴彈的生產速度明顯加快了,以每日上千枚的速度生產出來。
張恭渝終於下了決定,鐵範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