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範鑄炮技術的運用,使得大炮的生產速度非常快。


    由於不是采用鍛壓、鏜孔、拉膛線的製法,張恭渝是瞧不上這種澆鑄大炮性能的。不過相比明廷現在使用的火炮,鋼製的火炮何止先進一點點,重量就減輕了不少。十八磅的大炮為例,重量就隻有六百來斤,加裝粗大彈簧的止退器。所帶搖杆,更加方便炮兵的使用,射距也超過了三公裏。


    最小的六磅炮,重量隻有二百來斤,射距也有兩公裏,轉向和調整上下角度更為便捷。如果放在炮車上,用馬拉著跑,完全可以用作步兵炮。


    炮做出來了,就得有炮彈。張恭渝又是翻閱資料,把開花彈的圖紙弄了出來,交給餘元。沒有辦法,開花彈裏填充的依舊是黑色火藥。不過在彈頭中,跟手榴彈一樣,加了一些煉鋼時生出的廢渣。


    鐵範鑄炮和開花炮彈的製作,一並歸於餘元管理,是由於張恭渝已經把餘元,定位成了未來兵工廠的負責人。


    因為鑄炮和鑄造彈殼都要涉及到鑄造,所以鑄造車間專門分離了一部分人員,劃給了餘元的鑄炮車間。


    餘元現在很忙,要忙著完成生產任務,還要抓緊一切時間來學習。現在的他,除了在夜校文化補習班拚命學習數學以外,還主動參加了機加工培訓班,在識圖和生產工藝的理解方麵有了很大進步。


    “餘廠長,看你這麽認真,我這裏有些教材,你拿去看看。”


    對於餘元,張恭渝非常欣賞。人老實,肯用心,工作非常負責任。雖然也是舊知識分子,但是對於新的知識並不排斥。所以,張恭渝也拿了一些機械製圖、金屬材料和物理方麵的資料給他學習。這是除了八小和張啟忠之外,這個世界少數得以學習這些資料的人。


    對於張恭渝,餘元想的卻完全不一樣,他才不知道張恭渝是怎麽定位他的。


    可以說,張氏集團各個總經理級別的人中,最忙的就是餘元。偏偏張恭渝最喜歡把新的事情交給餘元來幹。而餘元則是越幹越覺得知識不夠用,越加沒有信心。隻得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希望能把位置坐穩。


    在組織生產武器彈藥的同時,張恭渝也是非常關注二聖鐵礦礦難事故的處理,雖然他並沒有參與處理工作。


    當張氏集團處理完這起事故後,張恭渝總算鬆了一口氣。後世的企業管理製度,終於在大明留下的它的痕跡。這次事故的處理,在他看來是一個標誌,標誌著新的企業管理製度在這個世界的第一次運用。


    這是文明進步的一個標誌。


    安全事故的處理,使得張氏集團在附近百姓中的威望提高不是一點。


    這世道就沒有人會這麽在乎人命的。張氏集團一直在操作的工傷、退休製度果然不是騙人。那還不去張氏集團?全天下都找不到如此良善的雇主了。於是,四周圍趕到兩礦一廠求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工廠招收人員也吸收不了這麽些人,鐵瓦寨以外的地方,社會治安情況開始變壞。偷盜搶的事件不斷發生,那怕護廠隊天天日夜巡邏也沒有用。


    周巡檢是負責明月峽鎮治安緝匪的官員,然而麵對不斷聚集到明月峽的百姓,他也控製不了局勢。


    周巡檢無奈求到了張氏集團董事長張大維麵前,希望他拿出個辦法,至少不要讓這些流民滯留此地。


    張大維也沒有啥子辦法,思來想去,還是來找張恭渝拿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造船工人回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舾裝工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舾裝工人並收藏造船工人回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