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恭渝現在算不算經世濟世?


    這個問題,王行儉覺得十分難回答。否認,明顯是不顧事實;承認,意味著自幼建立的信仰將會崩塌。


    “小三,我不知道如何評價你的行為,所以在給今上寫奏疏時我隻是將這裏描述一遍。在這裏,我看到奇技淫巧解決了百姓生計,做出來比以前更加精良的鎧甲、威力更大的武器,建出了更加結實的房子,長的更快的豬和家禽……甚至改變了我們出門的方式。這裏幹活的百姓,他們可以下班時洗熱水澡;他們的孩子有免費的書讀,可以學得一技之長來維持家庭、奉養雙親;有平價的醫院,生了病不再會傾家蕩產;他們沒有勞動力的時候,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能給他們養老;他們的臉上不再是麻木的表情,有了笑容;他們對未來有了盼頭和希望……”


    王行儉真誠地看著張恭渝,對張恭渝說道。


    “我不知道你做這些對整個大明有什麽作用,我隻是覺得,大同社會的百姓,過得也不過如此罷。”


    張恭渝嚴肅地對王行儉道:“王大人,我的所為,對目前的大明沒有任何作用。”


    “一棵樹,根爛了,哪怕開最鮮豔的花也擺脫不了死亡的厄運。除非,醫治好根。”


    張恭渝也不知能說到什麽程度,隻能直接說道:“大明的現狀,王大人比我清楚。我的做法能改變一隅卻改變不了整個大明。”


    王行儉想:是不是推廣到整個大明,大明就能改變了。


    是的!王行儉決定在奏疏上一定要把剛才說的寫上。


    臨走時,王行儉把張氏集團的一係列規章製度都要了一份帶走,他準備把這些當做奏疏的附件,一起派人送給崇禎皇帝。


    王行儉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張氏集團有什麽變化,一切工作按部就班繼續著。


    這次軍訓的場地沒有帶王行儉去參觀,甚至連隊員都全部撤離。造火炮,造手榴彈,是因為你是生產武備的,私下訓練軍隊則是謀逆的死罪。


    王行儉走了,軍訓基地也恢複了訓練,現在有了五十多的軍訓隊員出操和訓練,訓練場地變得熱鬧起來。


    因為炮彈的自產,隔三岔五,張啟能就能帶人去打幾炮,嚴重導致了張啟文的不滿。他找到張恭渝要個說法。


    “行行行!”張恭渝也是沒轍,好像自己是理虧了。張啟文帶人練槍,除了開始那五條槍就再也沒有增加,子彈也打得少。現在看張啟能炮彈堆著打,心裏自然不平衡。


    這還是親弟弟嘜?


    “步槍去找餘廠長要,我這裏來拿子彈。那五隻槍我要回收。”張恭渝給自己大哥道。


    現在機械廠還造不出來步槍子彈,生產步槍子彈的設備還在空間裏沒有搞好,隻能自己在空間中加班生產子彈了。


    “三弟,有人找你。”


    張恭渝正在辦公室和田二娃、強娃、劉四一起擺龍門陣,張啟忠進來了。


    “是個幺妹。”張啟忠又補充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造船工人回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舾裝工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舾裝工人並收藏造船工人回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