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趕在收複四城開戰之前,把重慶送來的三千餘根槍管都用上了。
雖然步槍營開始隻有二百來隻槍,並不會影響張啟文練兵。曾經沒有步槍時他就教過軍訓隊員,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二十幾個人練五支槍的。
現在三千多支步槍發下去了,沒有用多久,這三千來人就形成了戰鬥力。
好在子彈生產線完成了,比張恭渝自己手動快得多,勉強保證這一次收複四城的戰鬥供應。
看著空間裏基本耗盡的材料,在一次覲見崇禎時,張恭渝拿出了一份材料清單。
“朕讓他們給你準備。”崇禎也頭痛。皇家商業集團還不知道在哪裏,張恭渝的材料也要銀子。不過怎麽擠一擠也是要保證張恭渝這邊。
遵化四城收複戰,比曆史上來得早了兩個月。基本上皇太極一走,大明就出兵了。
秦良玉的石柱兵是未趕到,盧象升招募的一萬民兵是沒人看得上,兩人都沒能參與收複遵化四城的戰鬥。
張恭渝的曆史不合格,雖然知道盧象升,卻忘了盧象升就在北京城下。兩人也失去了一次見麵的機會。
這天,輕鬆下來的崇禎拉著張恭渝在乾清宮談話。
“張卿,為什麽在那麽多大儒的著作中,就找不到強國富民的內容?偶爾有提到的,也隻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
張恭渝看了看崇禎,道:“陛下是否相信有生而知之的人?”
崇禎看了一眼張恭渝,心中暗道,不是說你自己吧?點點頭,道:“原本不信,見著你,朕有些信了。”
張恭渝眼前一黑,路徑不對啊,我要的答案不是這樣的啊。
“陛下,換句話說,是否相信孔子孔聖人是全知的?”
“應該不是吧。他在那麽多國流浪,要是全知,為什麽不直接到能接受他,發揮他才能的地方去?”崇禎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質疑聖人。
“對呀。聖人都沒有說自己是全知的。為什麽現在誰都不能反對他說過的話?什麽時候開始,聖人說的話就不能質疑反對了呢?聖人尚且如此,後來的所謂大家,難道還能超過孔聖人?
神農嚐百草,說明認識一樣事情是要不斷嚐試、總結。孔聖人在的時候沒有火銃吧。現在還用青銅器作戰?誰這麽做誰倒黴。”
“曆法為什麽要改?不就是以前對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認識不夠嗎。現在對它們運行的規律更加了解,所以才要進行修改。電瓶車它不能坐嗎?為什麽要把這些歸在奇技淫巧上而拒絕呢?”
張恭渝嚴肅道:“從來儒家就沒有教導民富,因為他們不懂這個。士、農、工、商、兵,這是一國的組成。儒家書籍裏誰能找得到後麵四項的內容。我們都知道不知兵的人帶兵要打敗仗。他們這些士,完全不懂得農、工、商、兵。隻靠他們治理國家,跟不知兵的人帶兵所造成的危害是一樣的。這道理這些讀書人自己都懂,但就是不會承認。他們永遠不會讓後麵這些人中的佼佼者參與管理,就是不願意這些人來分攤他們手中的權利。這其實才是國家不能發展的原因。冥頑不化的士們,才是國家不穩,人民不富,國家不強的根本原因所在。”
“漢時,開始獨尊儒家,不是因為儒家學說最正確,而是儒家在維護皇權,對就是皇權上,用皇權天授的說法討好了皇帝。”張恭渝繼續道:“皇權天授的說法本就可笑,如果是天授,每個朝代鮮有超過三百年的。不是該天授永存?”
“陛下,把國家治理得國富民強,能不斷發展,才能真正的實現萬年一統、江山永固啊。”
整個殿中一片死寂,崇禎隻覺得一個炸雷在耳邊轟然一聲。
“如果大明真的氣數已盡,陛下還想中興大明嗎?”張恭渝繼續問道。
雖然步槍營開始隻有二百來隻槍,並不會影響張啟文練兵。曾經沒有步槍時他就教過軍訓隊員,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二十幾個人練五支槍的。
現在三千多支步槍發下去了,沒有用多久,這三千來人就形成了戰鬥力。
好在子彈生產線完成了,比張恭渝自己手動快得多,勉強保證這一次收複四城的戰鬥供應。
看著空間裏基本耗盡的材料,在一次覲見崇禎時,張恭渝拿出了一份材料清單。
“朕讓他們給你準備。”崇禎也頭痛。皇家商業集團還不知道在哪裏,張恭渝的材料也要銀子。不過怎麽擠一擠也是要保證張恭渝這邊。
遵化四城收複戰,比曆史上來得早了兩個月。基本上皇太極一走,大明就出兵了。
秦良玉的石柱兵是未趕到,盧象升招募的一萬民兵是沒人看得上,兩人都沒能參與收複遵化四城的戰鬥。
張恭渝的曆史不合格,雖然知道盧象升,卻忘了盧象升就在北京城下。兩人也失去了一次見麵的機會。
這天,輕鬆下來的崇禎拉著張恭渝在乾清宮談話。
“張卿,為什麽在那麽多大儒的著作中,就找不到強國富民的內容?偶爾有提到的,也隻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
張恭渝看了看崇禎,道:“陛下是否相信有生而知之的人?”
崇禎看了一眼張恭渝,心中暗道,不是說你自己吧?點點頭,道:“原本不信,見著你,朕有些信了。”
張恭渝眼前一黑,路徑不對啊,我要的答案不是這樣的啊。
“陛下,換句話說,是否相信孔子孔聖人是全知的?”
“應該不是吧。他在那麽多國流浪,要是全知,為什麽不直接到能接受他,發揮他才能的地方去?”崇禎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質疑聖人。
“對呀。聖人都沒有說自己是全知的。為什麽現在誰都不能反對他說過的話?什麽時候開始,聖人說的話就不能質疑反對了呢?聖人尚且如此,後來的所謂大家,難道還能超過孔聖人?
神農嚐百草,說明認識一樣事情是要不斷嚐試、總結。孔聖人在的時候沒有火銃吧。現在還用青銅器作戰?誰這麽做誰倒黴。”
“曆法為什麽要改?不就是以前對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認識不夠嗎。現在對它們運行的規律更加了解,所以才要進行修改。電瓶車它不能坐嗎?為什麽要把這些歸在奇技淫巧上而拒絕呢?”
張恭渝嚴肅道:“從來儒家就沒有教導民富,因為他們不懂這個。士、農、工、商、兵,這是一國的組成。儒家書籍裏誰能找得到後麵四項的內容。我們都知道不知兵的人帶兵要打敗仗。他們這些士,完全不懂得農、工、商、兵。隻靠他們治理國家,跟不知兵的人帶兵所造成的危害是一樣的。這道理這些讀書人自己都懂,但就是不會承認。他們永遠不會讓後麵這些人中的佼佼者參與管理,就是不願意這些人來分攤他們手中的權利。這其實才是國家不能發展的原因。冥頑不化的士們,才是國家不穩,人民不富,國家不強的根本原因所在。”
“漢時,開始獨尊儒家,不是因為儒家學說最正確,而是儒家在維護皇權,對就是皇權上,用皇權天授的說法討好了皇帝。”張恭渝繼續道:“皇權天授的說法本就可笑,如果是天授,每個朝代鮮有超過三百年的。不是該天授永存?”
“陛下,把國家治理得國富民強,能不斷發展,才能真正的實現萬年一統、江山永固啊。”
整個殿中一片死寂,崇禎隻覺得一個炸雷在耳邊轟然一聲。
“如果大明真的氣數已盡,陛下還想中興大明嗎?”張恭渝繼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