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恭渝說了一大堆的話,崇禎不管有多少不理解的,但有兩點他記住了。治理國家光靠士是不行的,還得有各方麵的人才。既得利益者——士,這個團體是不會老實讓人來分享權利的。
有了這樣的理念,站在文武大臣旁邊,看他們各式的鬥法,左右離不開一個利字。
阿敏比曆史上更早更快地跑回了沈陽。
他的結局也沒有脫離曆史。
監禁。
借大明的手,皇太極不動聲色地幹掉了他一攬大權的最大阻力。
這一次,張大民的運氣十分地好,有以前的工藝記載,第一批耐火磚就試驗成功。
現在正在建設煉鋼高爐。
與耐火磚窯同時開建的三個磚窯都是轉窯,前段時間已經開始生產青磚。
由於春耕未完,勞力還不充足,道路還未開始平整。
總的來講,一切進展都比較順利。
張恭渝還在製作水泥回轉窯,他準備建幾個稍小一點的。不然可沒有辦法拉過去。
李標接任了首輔一職,他才四十多不到五十歲,也是一個想中興大明的臣子。雖說出身於東林,但並不以東林黨人自居,公正平和。對於崇禎思想的轉變,他是大臣之中最早發現的。
對於崇禎皇帝大力發展煉鋼,心中並不以為然。據他所知,鐵對大明來說並不缺少。除了官營,還有許多私營的鐵廠,這些鐵廠都是以上稅的名義需要上交部分鐵給朝廷。現在聽了張恭渝的話,又投資大煉鋼鐵,對於他而言,認為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據說新式爐煉出的鋼鐵質量比以前的鐵好,但是這種差別,對他而言,不是很能理解。
對於李標的反對,崇禎現在也理解了。因為張恭渝給他講過,這些文人不懂。
鐵製的槍管會炸膛,鋼製的就不會。造出來的新式火銃也就是步槍,現在各營是搶著要,隻是崇禎不給。而且張恭渝說的很明白,新式火槍更能防止藩鎮坐大。隻要不供應子彈,那就是個比燒火棍強一點的棍子。所以,就衝這一點,崇禎也要大力地在全軍換配建設牌單打一步槍。
這鋼就得煉。
申甫軍還在收回四城的戰鬥中,張啟文和張啟能現在是軍官,也在隊伍中。同去軍中的族人也有擔任把總、千總的,總歸都得到了一官半職。崇禎答應張恭渝,今後所招新兵,都會交給張恭渝的族人來訓練。崇禎怕不怕張氏坐大?怕也沒用,重慶那邊自己就會造。
春耕一結束,張恭渝就把所有人投放到了修建廠房、玻璃窯和修路上。
張恭渝現在隻準備在水泥廠安裝電力,造了一台蒸汽機後,就開始造水泥回轉窯、球磨機。由於這次的回轉窯較小,所以這次做了四個。
水泥廠率先投產,然後是玻璃窯投產,三個皇莊的農戶,有許多轉移到了水泥廠、玻璃廠以及未來的煉鋼廠。
由於是皇家商業集團的名義來組織的商業行為,張恭渝拒絕了徭役的方式,而采用雇工的方式來運轉。
“商業行為就不能占用國家的資源,那怕董事長是皇帝也不行。”
張恭渝的說法讓一些占慣了大明便宜的股東心中悻悻。
隨著鋼廠的投產,水泥路麵的敷設,人員不夠了。
“陛下,這次後金搶掠過後,有許多家的男丁被抓或被殺。留下來的婦孺可以解決到皇莊務農,搞養殖。無家可歸的男丁可以招來做工。無主之地或不願回去種地的,把戶籍轉到工廠,土地由當地官府統計登記,歸入皇家,租給無地的佃戶,解決流民。”
“如果工廠以較高的報酬招工,能吸引更多勞力。陛下,到時候,地主必須降低租金才能請到佃戶。再以後,都覺得土地上的收益不高,就不會再有人投入大量資金購買土地,甚至還會出賣土地,投入到工廠、商業和服務業。”
“張卿,這就是變相解決土地兼並問題?”
“是呀,陛下。世人都是趨利的,強硬解決的辦法其實並沒有,無論怎樣都會有太多的人反對,特別是士們。當工業、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還要考慮給種地、種糧的人補貼。那時,一個國家不需要再在農戶頭上搜刮,天下才是真的穩。”
那裏有這麽簡單。隻是張恭渝需要提振崇禎的信心,才沒有過多、過深地談。
土地兼並的問題麽,也不是沒有強硬的方式,看太祖的土地革命就知道了。蔣公辦不到,所以他必然輸。
“朕下次開科,張卿來擬定一些科目?”
“陛下信任,敢不從命。”
有了這樣的理念,站在文武大臣旁邊,看他們各式的鬥法,左右離不開一個利字。
阿敏比曆史上更早更快地跑回了沈陽。
他的結局也沒有脫離曆史。
監禁。
借大明的手,皇太極不動聲色地幹掉了他一攬大權的最大阻力。
這一次,張大民的運氣十分地好,有以前的工藝記載,第一批耐火磚就試驗成功。
現在正在建設煉鋼高爐。
與耐火磚窯同時開建的三個磚窯都是轉窯,前段時間已經開始生產青磚。
由於春耕未完,勞力還不充足,道路還未開始平整。
總的來講,一切進展都比較順利。
張恭渝還在製作水泥回轉窯,他準備建幾個稍小一點的。不然可沒有辦法拉過去。
李標接任了首輔一職,他才四十多不到五十歲,也是一個想中興大明的臣子。雖說出身於東林,但並不以東林黨人自居,公正平和。對於崇禎思想的轉變,他是大臣之中最早發現的。
對於崇禎皇帝大力發展煉鋼,心中並不以為然。據他所知,鐵對大明來說並不缺少。除了官營,還有許多私營的鐵廠,這些鐵廠都是以上稅的名義需要上交部分鐵給朝廷。現在聽了張恭渝的話,又投資大煉鋼鐵,對於他而言,認為是一種資源上的浪費。據說新式爐煉出的鋼鐵質量比以前的鐵好,但是這種差別,對他而言,不是很能理解。
對於李標的反對,崇禎現在也理解了。因為張恭渝給他講過,這些文人不懂。
鐵製的槍管會炸膛,鋼製的就不會。造出來的新式火銃也就是步槍,現在各營是搶著要,隻是崇禎不給。而且張恭渝說的很明白,新式火槍更能防止藩鎮坐大。隻要不供應子彈,那就是個比燒火棍強一點的棍子。所以,就衝這一點,崇禎也要大力地在全軍換配建設牌單打一步槍。
這鋼就得煉。
申甫軍還在收回四城的戰鬥中,張啟文和張啟能現在是軍官,也在隊伍中。同去軍中的族人也有擔任把總、千總的,總歸都得到了一官半職。崇禎答應張恭渝,今後所招新兵,都會交給張恭渝的族人來訓練。崇禎怕不怕張氏坐大?怕也沒用,重慶那邊自己就會造。
春耕一結束,張恭渝就把所有人投放到了修建廠房、玻璃窯和修路上。
張恭渝現在隻準備在水泥廠安裝電力,造了一台蒸汽機後,就開始造水泥回轉窯、球磨機。由於這次的回轉窯較小,所以這次做了四個。
水泥廠率先投產,然後是玻璃窯投產,三個皇莊的農戶,有許多轉移到了水泥廠、玻璃廠以及未來的煉鋼廠。
由於是皇家商業集團的名義來組織的商業行為,張恭渝拒絕了徭役的方式,而采用雇工的方式來運轉。
“商業行為就不能占用國家的資源,那怕董事長是皇帝也不行。”
張恭渝的說法讓一些占慣了大明便宜的股東心中悻悻。
隨著鋼廠的投產,水泥路麵的敷設,人員不夠了。
“陛下,這次後金搶掠過後,有許多家的男丁被抓或被殺。留下來的婦孺可以解決到皇莊務農,搞養殖。無家可歸的男丁可以招來做工。無主之地或不願回去種地的,把戶籍轉到工廠,土地由當地官府統計登記,歸入皇家,租給無地的佃戶,解決流民。”
“如果工廠以較高的報酬招工,能吸引更多勞力。陛下,到時候,地主必須降低租金才能請到佃戶。再以後,都覺得土地上的收益不高,就不會再有人投入大量資金購買土地,甚至還會出賣土地,投入到工廠、商業和服務業。”
“張卿,這就是變相解決土地兼並問題?”
“是呀,陛下。世人都是趨利的,強硬解決的辦法其實並沒有,無論怎樣都會有太多的人反對,特別是士們。當工業、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還要考慮給種地、種糧的人補貼。那時,一個國家不需要再在農戶頭上搜刮,天下才是真的穩。”
那裏有這麽簡單。隻是張恭渝需要提振崇禎的信心,才沒有過多、過深地談。
土地兼並的問題麽,也不是沒有強硬的方式,看太祖的土地革命就知道了。蔣公辦不到,所以他必然輸。
“朕下次開科,張卿來擬定一些科目?”
“陛下信任,敢不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