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商業集團召開第一次產品展示會。


    北京的和平門外,西至西城區的南北柳巷,東至西城區的延壽街,這裏原是工部燒製琉璃的官窯。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裏變為城區,琉璃廠便遷至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這一次,玻璃產品就擺在在這條街上,原皇家的兩個門麵展出。至於發售代賣,隻有集團董事會和營銷部的人員知道。但保密是不可能的,外界早已流傳是以競價的方式來爭取。


    門麵從先前裝修開始就一直都是關著的,後來在門上貼了通告,稱產品見麵會定在三月二十八日。有意合作的,與店內皇家商業集團營銷處工作人員聯係。由工作人員告知產品招商會的時間與地點。


    二十八日一大早,門麵所在的街上已經等候了許多的人,這其中商賈、居民、五城兵馬司的雜役等等。大門一側立柱掛了一塊立匾,上書“大明皇家商業集團”,另外一側是“玻璃製品店”。


    吳文勝是南京一家商行在京城的掌櫃,聽說京城的皇家商業集團能夠生產玻璃製品了,就來看看。玻璃製品在南京也是有的,都是逆水而來的海貨,價格不是一般的高。尤其是製作出來的佛像,獅子等造型的尤受追捧,半尺左右高的就是價值連城。


    他旁邊站的是商行的鄰居馮孝燾,卻是京城本地人。這次兩人相約一起來看這皇家商業集團出品的玻璃。


    辰時到了。就見有二人點燃了大門兩旁掛著的鞭炮,隨後開門出來一個麵白無須的男子,拱手向四周作了一個羅圈揖,並沒有說話。


    “是一位公公。”吳文勝道。


    “早聽說是皇帝陛下的產業,如今看,倒是真的了。”


    又出來些夥計,開始下門板,這就算開門了。


    兩人隨著人流湧進店鋪。


    兩間店鋪內部已經打通,連成了一體,裏麵擺放著許多的木櫃,櫃門都是無色透明的玻璃,櫃裏擺放著各式玻璃製品,底部都貼有寫了編號的紙條。一路看過去,全都無一絲雜色和氣孔。


    吳文勝忍不住吸了一口氣。這……這以後,海貨得扔了!


    店堂最中間沒有用櫃子裝,直接擺放了一尊約三尺高的觀世音玻璃像,栩栩如生的音容笑貌,飄逸欲飛的裙裾、衣擺……


    頓時,人流在這裏停滯了,靜靜地看著這如同活過來的塑像。有拜佛心誠的,差點就跪下了。


    吳文勝和馮孝燾互相看了一眼,這生意能做啊!


    問過旁邊的夥計,兩人到門邊一處桌前,留下商鋪號與自己姓名,各領了一張門票與一份產品招商說明。


    出得門來,馮孝燾道:“吳掌櫃,據說還有一尺高的玻璃鏡子,這次因著工期不夠沒能擺出來。誰能代~銷這玻璃產品,誰發財。”


    吳文勝道:“馮掌櫃,就怕你我本金不夠,到時候……”


    馮孝燾思索片刻,一拍手道:“大不了,咱們這就去多找幾家合起來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造船工人回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舾裝工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舾裝工人並收藏造船工人回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