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歸!」安陽忽然驚呼一聲,從桌前起身,來到謝雁歸身旁。
謝雁歸轉頭,茫然地看向她,全然沒意識到自己的嘴角流著血。
「予書!予書快來!」扶著謝雁歸坐好,安陽起身打開屋門,衝著門外大聲喊著。
立刻就有人去報知予書。
謝雁歸隻覺得耳朵裏嗡嗡的,她聽不清安陽在說什麽,不自覺地站起身來,想要湊近些。
可就在這一刻,重新凝結的那口鬱氣隨著她喉間的腥甜,一起湧了出來。
謝雁歸的那口血,正吐在回身想扶住她的安陽身上,她聽到了安陽的驚叫聲,徹底失去了意識。
予書進到屋中時,安陽正強作鎮定地將謝雁歸安置在床上。
在看到安陽身上的血跡後,她趕忙上前詢問,「郡主怎麽了?」
「不是我的血,是雁歸的,她忽然就吐血了!」見到予書,安陽似乎瞧見了主心骨,聲音有些哽咽。
她狠狠掐了自己一把,讓聲音穩下來,免得予書聽不清她的話。
「郡主莫怕,有我在呢。」拍了拍安陽的肩膀,予書上前去為謝雁歸診脈,「郡主,請將我的藥箱拿過來。」
安陽木木的答應一聲,站在原地腳步未動。
「就在書桌那邊的小幾上。」予書再度說道,她並沒有催促,她相信安陽可以的。
果然,得到了明確的指示後,安陽快速去到書桌旁,拎來藥箱,打開放到予書身旁。
讚賞地看了她一眼後,予書從其中取出銀針,為謝雁歸施針。
「郡主莫怕,姑娘這是怒火攻心所致,那口血吐出來也就沒事了。」將銀針刺/入/穴位,予書溫聲寬慰道。
「真的?」安陽鬆了口氣,卻還是不太放心。
「我們姑娘的事,我豈會騙您?一會兒我去給您取一身衣裳過來……」
「若誰問起,就說是我身子不適,才急聲喚你來。」不等予書說完,就被安陽打斷,「這血也說是我的,萬不能讓人知道雁歸的事。」
予書笑著點頭,「是,就按照您說的辦。」
取下銀針後,予書親自去準備湯藥,在此之前,她給安陽送來了更換的衣裳。
換好衣裳後,安陽坐在謝雁歸剛才的椅子上,看向桌上的書稿。
她發現了字跡的變化,也看到了那行標注以及謝夫人的師弟所記錄下來的一切。
「難怪雁歸會氣急攻心。」她低聲輕喃,目光落在那行「那如山一般的屍骸中,百姓們找到了師姐的四個兒子,他們的身上無一處完好,手中仍緊握著兵器。」之上。
她不曾見過謝懷安的屍身,如今,她知道了他的死狀。
為了防止書稿被其他人看到,安陽將書稿仔細收好,全部放回到匣子中。
她將匣子放到謝雁歸的枕側,坐下來等著她蘇醒。
——
處理了沈舟的事情後,沈懷亦來到謝雁歸的住處,予書正在熬藥,是才回來的紀徵將他帶到書房。
「紀將軍,不知雁……謝將軍在何處?」沒見到謝雁歸,他疑惑地問道。
從前他喚謝雁歸作雁歸,或是謝家妹子,可出了沈懷景跟沈舟的事情後,他覺得愧對謝雁歸。
沒想到,她竟然會請自己來府上看新的堪輿圖。
「謝將軍有些事情,記錄之事是我做的,沈將軍可同我一起查看。」紀徵尚不知謝雁歸的情況,他的話也沒毛病。
可在沈懷亦聽來,卻以為雖是謝雁歸讓他來看堪輿圖,但她並不想看到他,所以才托給紀徵。
「有勞紀將軍。」他衝著紀徵行禮,與
他一起查看新的堪輿圖。
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新圖,之前就聽副將們說過,新的堪輿圖令人驚歎。
親眼所見,果然如此。
身為黔南的主將,在沒有戎狄人進犯時,他時常會出城去,親自勘探各處。
擺在眼前的堪輿圖,能令他瞬間就想到當時的眼前種種。
「近來戎狄人十分安靜,這並非是好兆頭,需得在這幾處布防才行。」指向堪輿圖中的幾個位置,沈懷亦跟紀徵說道。
論起對黔南內外的了解,紀徵必然不及沈懷亦,也不如謝雁歸那般做過足夠了解。
因此聽沈懷亦說完後,他並未立刻給出回應。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這樣的……」見他如此,沈懷亦立刻為他解說起來。
——
予書熬好了藥,送到謝雁歸的房間中,她仍在昏睡著。
再次診脈,予書微微皺眉,按理說施針後不久,自家姑娘就會蘇醒,可藥都熬好了,卻不見她醒來,實在蹊蹺。
脈象上並沒有任何問題,可見不是身體之故。
安陽守在一旁,臉上寫滿了擔心,見到予書皺眉,她趕忙追問道,「是有其他情況嗎?」
「姑娘如今……怕是心病。」予書並不知曉發生了什麽,於是細細問了安陽幾句。
安陽沒有隱瞞,將書稿上記錄之事小聲說給予書聽。
「難怪……」眉頭皺得更深,予書看向昏睡中的謝雁歸歎了口氣。
自家姑娘一直想要追尋當年真相,可真相往往是極其殘酷的。
他們姑娘又不是鐵人,這些年在遼北沒少受委屈,隻怕看到了真相後,許多事情都能感同身受,就更能理解當時謝家以及靖羽軍要麵臨的困境。
如此情形,怎能不怒?
「隻能冀望於明日姑娘能夠醒來,郡主無事的時候,多跟姑娘說說話,說一些高興的事,或許能讓她快些醒來。」
予書有法子能讓謝雁歸醒來,可那樣的辦法十分傷身,不到萬不得已,她不會使用。
「放心,包在我身上。」安陽點了點頭,待予書離去後,便拉著謝雁歸的手,從小時候的趣事說起。.c
另一邊書房之中,紀徵很快就理解了沈懷亦的戰術。
旁人皆知沈家已是一代不如一代,紀徵也聽到過這個說法。
但在戰術之上,兩人從未有過什麽交流,今日算是頭一次。
紀徵雖未在遼北,但雙胞兄弟乃是謝雁歸麾下將領,不止一次聽弟弟提到過她的謀略與戰術。
前些日子,他們倆也曾簡單聊過,那時確實感覺到了她的不凡。
如今多了個對比,紀徵心中清楚,倘若對陣戎狄時隻有他跟沈懷亦,就算最後能贏,死傷也會極大,就如黔南從前對戰戎狄時一樣。
雖身為男子,可戰術與謀略,他們都不如謝雁歸。
這黔南,必得她謝雁歸來守……
謝雁歸轉頭,茫然地看向她,全然沒意識到自己的嘴角流著血。
「予書!予書快來!」扶著謝雁歸坐好,安陽起身打開屋門,衝著門外大聲喊著。
立刻就有人去報知予書。
謝雁歸隻覺得耳朵裏嗡嗡的,她聽不清安陽在說什麽,不自覺地站起身來,想要湊近些。
可就在這一刻,重新凝結的那口鬱氣隨著她喉間的腥甜,一起湧了出來。
謝雁歸的那口血,正吐在回身想扶住她的安陽身上,她聽到了安陽的驚叫聲,徹底失去了意識。
予書進到屋中時,安陽正強作鎮定地將謝雁歸安置在床上。
在看到安陽身上的血跡後,她趕忙上前詢問,「郡主怎麽了?」
「不是我的血,是雁歸的,她忽然就吐血了!」見到予書,安陽似乎瞧見了主心骨,聲音有些哽咽。
她狠狠掐了自己一把,讓聲音穩下來,免得予書聽不清她的話。
「郡主莫怕,有我在呢。」拍了拍安陽的肩膀,予書上前去為謝雁歸診脈,「郡主,請將我的藥箱拿過來。」
安陽木木的答應一聲,站在原地腳步未動。
「就在書桌那邊的小幾上。」予書再度說道,她並沒有催促,她相信安陽可以的。
果然,得到了明確的指示後,安陽快速去到書桌旁,拎來藥箱,打開放到予書身旁。
讚賞地看了她一眼後,予書從其中取出銀針,為謝雁歸施針。
「郡主莫怕,姑娘這是怒火攻心所致,那口血吐出來也就沒事了。」將銀針刺/入/穴位,予書溫聲寬慰道。
「真的?」安陽鬆了口氣,卻還是不太放心。
「我們姑娘的事,我豈會騙您?一會兒我去給您取一身衣裳過來……」
「若誰問起,就說是我身子不適,才急聲喚你來。」不等予書說完,就被安陽打斷,「這血也說是我的,萬不能讓人知道雁歸的事。」
予書笑著點頭,「是,就按照您說的辦。」
取下銀針後,予書親自去準備湯藥,在此之前,她給安陽送來了更換的衣裳。
換好衣裳後,安陽坐在謝雁歸剛才的椅子上,看向桌上的書稿。
她發現了字跡的變化,也看到了那行標注以及謝夫人的師弟所記錄下來的一切。
「難怪雁歸會氣急攻心。」她低聲輕喃,目光落在那行「那如山一般的屍骸中,百姓們找到了師姐的四個兒子,他們的身上無一處完好,手中仍緊握著兵器。」之上。
她不曾見過謝懷安的屍身,如今,她知道了他的死狀。
為了防止書稿被其他人看到,安陽將書稿仔細收好,全部放回到匣子中。
她將匣子放到謝雁歸的枕側,坐下來等著她蘇醒。
——
處理了沈舟的事情後,沈懷亦來到謝雁歸的住處,予書正在熬藥,是才回來的紀徵將他帶到書房。
「紀將軍,不知雁……謝將軍在何處?」沒見到謝雁歸,他疑惑地問道。
從前他喚謝雁歸作雁歸,或是謝家妹子,可出了沈懷景跟沈舟的事情後,他覺得愧對謝雁歸。
沒想到,她竟然會請自己來府上看新的堪輿圖。
「謝將軍有些事情,記錄之事是我做的,沈將軍可同我一起查看。」紀徵尚不知謝雁歸的情況,他的話也沒毛病。
可在沈懷亦聽來,卻以為雖是謝雁歸讓他來看堪輿圖,但她並不想看到他,所以才托給紀徵。
「有勞紀將軍。」他衝著紀徵行禮,與
他一起查看新的堪輿圖。
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新圖,之前就聽副將們說過,新的堪輿圖令人驚歎。
親眼所見,果然如此。
身為黔南的主將,在沒有戎狄人進犯時,他時常會出城去,親自勘探各處。
擺在眼前的堪輿圖,能令他瞬間就想到當時的眼前種種。
「近來戎狄人十分安靜,這並非是好兆頭,需得在這幾處布防才行。」指向堪輿圖中的幾個位置,沈懷亦跟紀徵說道。
論起對黔南內外的了解,紀徵必然不及沈懷亦,也不如謝雁歸那般做過足夠了解。
因此聽沈懷亦說完後,他並未立刻給出回應。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這樣的……」見他如此,沈懷亦立刻為他解說起來。
——
予書熬好了藥,送到謝雁歸的房間中,她仍在昏睡著。
再次診脈,予書微微皺眉,按理說施針後不久,自家姑娘就會蘇醒,可藥都熬好了,卻不見她醒來,實在蹊蹺。
脈象上並沒有任何問題,可見不是身體之故。
安陽守在一旁,臉上寫滿了擔心,見到予書皺眉,她趕忙追問道,「是有其他情況嗎?」
「姑娘如今……怕是心病。」予書並不知曉發生了什麽,於是細細問了安陽幾句。
安陽沒有隱瞞,將書稿上記錄之事小聲說給予書聽。
「難怪……」眉頭皺得更深,予書看向昏睡中的謝雁歸歎了口氣。
自家姑娘一直想要追尋當年真相,可真相往往是極其殘酷的。
他們姑娘又不是鐵人,這些年在遼北沒少受委屈,隻怕看到了真相後,許多事情都能感同身受,就更能理解當時謝家以及靖羽軍要麵臨的困境。
如此情形,怎能不怒?
「隻能冀望於明日姑娘能夠醒來,郡主無事的時候,多跟姑娘說說話,說一些高興的事,或許能讓她快些醒來。」
予書有法子能讓謝雁歸醒來,可那樣的辦法十分傷身,不到萬不得已,她不會使用。
「放心,包在我身上。」安陽點了點頭,待予書離去後,便拉著謝雁歸的手,從小時候的趣事說起。.c
另一邊書房之中,紀徵很快就理解了沈懷亦的戰術。
旁人皆知沈家已是一代不如一代,紀徵也聽到過這個說法。
但在戰術之上,兩人從未有過什麽交流,今日算是頭一次。
紀徵雖未在遼北,但雙胞兄弟乃是謝雁歸麾下將領,不止一次聽弟弟提到過她的謀略與戰術。
前些日子,他們倆也曾簡單聊過,那時確實感覺到了她的不凡。
如今多了個對比,紀徵心中清楚,倘若對陣戎狄時隻有他跟沈懷亦,就算最後能贏,死傷也會極大,就如黔南從前對戰戎狄時一樣。
雖身為男子,可戰術與謀略,他們都不如謝雁歸。
這黔南,必得她謝雁歸來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