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嬙被蔡氏聯姻之事刺激,爭勝之心頓起。
當晚安歇之時,宋玉娘正好來了葵水,韓嬙一個人自告奮勇,倒拔楊柳好幾回,結果累得香汗淋淋。
“阿嬙,你這是何苦?”魏石雖然樂在其中,但也心疼韓嬙的辛苦,想要就此歇息了事,結果還被韓嬙一頓埋怨。
“魏郎,那蔡氏嫁了劉荊州,過幾年也會守寡,到時候沒了男人,我看她怎麽熬得下去?”韓嬙輕咬著嘴唇,語氣甚是不善。
魏石聽到韓嬙說出“熬”字,心頭一怔:
“一個女人,為了宗族,犧牲了婚姻,也是可悲?”
蔡氏現如今,也不過二十出頭,與劉表相差三、四十歲,老夫少妻難相守。
等再過五年,劉表一病死,蔡氏沒了依靠,蔡氏宗族也不再需要她,到那時,蔡氏的苦日子就要來了。
“魏郎,你說說,這蔡氏是不是太閑了,管的事這麽寬?”韓嬙見魏石神遊天外,心有所感,嬌柔火熱的身子緊貼著不肯鬆開。
“蔡氏怎麽想,與我何幹?”魏石被韓嬙熱情的舉動弄得一驚,這女人是吃醋了,要不然的話,不會這般糾纏。
何幹!
幹!
心頭火起的魏石不由分說,三下五其二,將韓嬙給收拾了一頓。
等到第二天早上,魏石趾高氣揚出門時,宋玉娘正好過來服侍,見韓嬙依舊賴在床榻上,不由得一頓取笑。
——
張鬆在上庸沒呆上幾天,就動身去了許都。
他要去曹操那裏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得到支持,要是真如魏石所言,曹操看不上他,那再回到魏石這裏也是不遲。
孟達跟著張鬆前來,也不知怎麽回事,竟然選擇了留下來。
一天之後,孟達主動的找到了魏石,很是熱情的介紹起他們孟氏家族的情形來。
按孟達的話,他們孟氏其實是關中扶風人氏,因為三輔大亂不得己一路南遷,現在移居到了宜都、夷陵一帶。
孟氏家族上上下下,有近萬人之眾,適齡子弟也有千人,要是魏石有需,他馬上就帶著族人投奔過來。
孟達要來東三郡,魏石立馬警惕起來。
曆史上,孟達領了劉備的命令,從宜都出發,走夷陵至房陵的小道偷襲,蒯祺一時大意,結果被孟達所殺。
魏石可不想當第二個蒯祺。
“子敬,孟氏想要在東三郡繁衍發展,這當然可以,不過,你也看到了,相比荊州、益州的富庶,這裏的地又少又貧瘠,孟氏來的話,可要吃不少的苦?”
“另外,三郡漢人、賨民、夷蠻雜居,若是不能公平相待,必生騷亂,所以,子敬要是前來,還需要遵循大漢的律法,切勿違背。”
魏石看著一臉希翼的孟達,沉聲說道。
孟氏若是遷移過來,確實能增強魏石的實力,但憋端也是諸多,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控製。
鑒於孟達的人品,魏石覺得還是慎重為好。
“哈哈,魏府君是誠信君子,如此的話,是達唐突了。”孟達哈哈一笑,朝魏石拱了拱手之後作別。
他這一次跟著張鬆前來,目的就是想替孟氏家族找一處進退自如的所在。
上庸至魚邑巫山道的開通,讓孟達眼前一亮,有這一條溝通荊水和漢水的道路,南北商賈往來將變得容易得多。
這樣一條生財的路子,如果可能,孟達也想分一杯羹。
但從魏石的回複來看,這個人雖然年輕,但行事甚是警惕,孟達覺得,取代魏石的機會暫時不大。
送走野心勃勃、難以駕禦的孟達之後,魏石抽出空來,好好的陪著司馬徽在上庸、房陵和內鄉轉了一圈。
魚邑鹽泉的恢複、巫溪茶樹的栽種,還有君山金礦的開采....。
這些關係東三郡發展的民生之事,魏石介紹的很詳細,為了讓司馬徽相信,他還讓陳小南、韓五嬸子等人親口敘述,自己來說一說搬到這裏之後的生活。
司馬徽開始聆聽之時,心裏還頗是不解,魏石自己不講,也不讓府中的書吏、官員簡牘記錄,這著實有些不尊重人。
但當他麵對麵的與鄉人交談時,卻發現魏石這現身說事還真的不一樣。
“魏府君,你這是早有準備,徽本來還想找一找疏漏,現在看來用不上了,不過,寒門和布衣要想成事,實在是難.....。”
司馬徽歎息了一聲說道。
眼見為實,這一時,他的心裏,其實對魏石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治理房陵、上庸等地的成績很是讚歎。
“水鏡先生,你是飽學之士,當知,大漢之所以衰落,就是門閥士族壟斷朝堂,有學有才之士,無有報效之門,布衣百姓失地流離,生活艱難困頓。”
“現如今,陛下不以石出身寒門,賜了石一郡之地,又賜了石表字,若是不能好好實踐一番,又如何對得起陛下的恩遇。”
魏石說到劉協賜字時,語氣也是越發的低沉。
“陛下....,魏府君和陛下君臣相知,實在令徽汗顏,若是能有機會,為陛下做些事情,徽責無旁貸,但請魏府君吩咐就是。”
司馬徽臉上淡定的神情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漢室衰微,皇權旁落的深切痛惜。
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尋找扶漢的忠臣,但就算是矢誌北伐的劉備,真正的目的,也是為了取代而之,稱帝為皇。
相比來說,魏石有一顆忠君之心,也有為天下寒門尋找出路的想法,這就已經足夠了。
“如有先生相助,三郡子民,如逢甘霖,石之處境,也如虎添翼,先生在城中的歇息住處,石已經讓拙荊安排好了,就在太守府的旁邊。”
司馬徽的話讓魏石心花怒放,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人才難得。
司馬徽這個人不僅有才能,而且還善於識人。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這句話,就是司馬徽所言。
有了司馬徽的加入,魏石這個小團體,也終於有了真正的謀略之士。
在司馬徽的感召下,荊州的許多不得誌名士,也會漸漸的投奔到魏石的麾下。
當晚安歇之時,宋玉娘正好來了葵水,韓嬙一個人自告奮勇,倒拔楊柳好幾回,結果累得香汗淋淋。
“阿嬙,你這是何苦?”魏石雖然樂在其中,但也心疼韓嬙的辛苦,想要就此歇息了事,結果還被韓嬙一頓埋怨。
“魏郎,那蔡氏嫁了劉荊州,過幾年也會守寡,到時候沒了男人,我看她怎麽熬得下去?”韓嬙輕咬著嘴唇,語氣甚是不善。
魏石聽到韓嬙說出“熬”字,心頭一怔:
“一個女人,為了宗族,犧牲了婚姻,也是可悲?”
蔡氏現如今,也不過二十出頭,與劉表相差三、四十歲,老夫少妻難相守。
等再過五年,劉表一病死,蔡氏沒了依靠,蔡氏宗族也不再需要她,到那時,蔡氏的苦日子就要來了。
“魏郎,你說說,這蔡氏是不是太閑了,管的事這麽寬?”韓嬙見魏石神遊天外,心有所感,嬌柔火熱的身子緊貼著不肯鬆開。
“蔡氏怎麽想,與我何幹?”魏石被韓嬙熱情的舉動弄得一驚,這女人是吃醋了,要不然的話,不會這般糾纏。
何幹!
幹!
心頭火起的魏石不由分說,三下五其二,將韓嬙給收拾了一頓。
等到第二天早上,魏石趾高氣揚出門時,宋玉娘正好過來服侍,見韓嬙依舊賴在床榻上,不由得一頓取笑。
——
張鬆在上庸沒呆上幾天,就動身去了許都。
他要去曹操那裏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得到支持,要是真如魏石所言,曹操看不上他,那再回到魏石這裏也是不遲。
孟達跟著張鬆前來,也不知怎麽回事,竟然選擇了留下來。
一天之後,孟達主動的找到了魏石,很是熱情的介紹起他們孟氏家族的情形來。
按孟達的話,他們孟氏其實是關中扶風人氏,因為三輔大亂不得己一路南遷,現在移居到了宜都、夷陵一帶。
孟氏家族上上下下,有近萬人之眾,適齡子弟也有千人,要是魏石有需,他馬上就帶著族人投奔過來。
孟達要來東三郡,魏石立馬警惕起來。
曆史上,孟達領了劉備的命令,從宜都出發,走夷陵至房陵的小道偷襲,蒯祺一時大意,結果被孟達所殺。
魏石可不想當第二個蒯祺。
“子敬,孟氏想要在東三郡繁衍發展,這當然可以,不過,你也看到了,相比荊州、益州的富庶,這裏的地又少又貧瘠,孟氏來的話,可要吃不少的苦?”
“另外,三郡漢人、賨民、夷蠻雜居,若是不能公平相待,必生騷亂,所以,子敬要是前來,還需要遵循大漢的律法,切勿違背。”
魏石看著一臉希翼的孟達,沉聲說道。
孟氏若是遷移過來,確實能增強魏石的實力,但憋端也是諸多,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控製。
鑒於孟達的人品,魏石覺得還是慎重為好。
“哈哈,魏府君是誠信君子,如此的話,是達唐突了。”孟達哈哈一笑,朝魏石拱了拱手之後作別。
他這一次跟著張鬆前來,目的就是想替孟氏家族找一處進退自如的所在。
上庸至魚邑巫山道的開通,讓孟達眼前一亮,有這一條溝通荊水和漢水的道路,南北商賈往來將變得容易得多。
這樣一條生財的路子,如果可能,孟達也想分一杯羹。
但從魏石的回複來看,這個人雖然年輕,但行事甚是警惕,孟達覺得,取代魏石的機會暫時不大。
送走野心勃勃、難以駕禦的孟達之後,魏石抽出空來,好好的陪著司馬徽在上庸、房陵和內鄉轉了一圈。
魚邑鹽泉的恢複、巫溪茶樹的栽種,還有君山金礦的開采....。
這些關係東三郡發展的民生之事,魏石介紹的很詳細,為了讓司馬徽相信,他還讓陳小南、韓五嬸子等人親口敘述,自己來說一說搬到這裏之後的生活。
司馬徽開始聆聽之時,心裏還頗是不解,魏石自己不講,也不讓府中的書吏、官員簡牘記錄,這著實有些不尊重人。
但當他麵對麵的與鄉人交談時,卻發現魏石這現身說事還真的不一樣。
“魏府君,你這是早有準備,徽本來還想找一找疏漏,現在看來用不上了,不過,寒門和布衣要想成事,實在是難.....。”
司馬徽歎息了一聲說道。
眼見為實,這一時,他的心裏,其實對魏石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裏,治理房陵、上庸等地的成績很是讚歎。
“水鏡先生,你是飽學之士,當知,大漢之所以衰落,就是門閥士族壟斷朝堂,有學有才之士,無有報效之門,布衣百姓失地流離,生活艱難困頓。”
“現如今,陛下不以石出身寒門,賜了石一郡之地,又賜了石表字,若是不能好好實踐一番,又如何對得起陛下的恩遇。”
魏石說到劉協賜字時,語氣也是越發的低沉。
“陛下....,魏府君和陛下君臣相知,實在令徽汗顏,若是能有機會,為陛下做些事情,徽責無旁貸,但請魏府君吩咐就是。”
司馬徽臉上淡定的神情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漢室衰微,皇權旁落的深切痛惜。
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尋找扶漢的忠臣,但就算是矢誌北伐的劉備,真正的目的,也是為了取代而之,稱帝為皇。
相比來說,魏石有一顆忠君之心,也有為天下寒門尋找出路的想法,這就已經足夠了。
“如有先生相助,三郡子民,如逢甘霖,石之處境,也如虎添翼,先生在城中的歇息住處,石已經讓拙荊安排好了,就在太守府的旁邊。”
司馬徽的話讓魏石心花怒放,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人才難得。
司馬徽這個人不僅有才能,而且還善於識人。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這句話,就是司馬徽所言。
有了司馬徽的加入,魏石這個小團體,也終於有了真正的謀略之士。
在司馬徽的感召下,荊州的許多不得誌名士,也會漸漸的投奔到魏石的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