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安興寨大廳前。
為首一騎策馬當先,衝向對麵的叛軍大軍。
“殺!”
另一邊的安興寨一夥人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呼喊聲,也衝向了騎軍步卒的軍列。
麵對裝備精良與經驗豐富的平沙鐵騎,安興叛軍根本無法抵抗,手起刀落,無數人頭滾落在地。
在以衛年堯為首的幾座山頭的當家擊殺了數十名步卒之後,還沒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便被平沙鐵騎合力圍攻而上,一刀劈下,正中衛年堯左眼,瞬間血水流滿整張麵孔。
這時,他又一次體會到了死亡對他無限的逼近。
當年他春秋鼎盛,一切都看似合情合理,而就在這合情合理的背後,同盟軍中所有人背叛了他,將他的一切謀劃出賣給了當時的任職平涼延化軍的參軍都尉岑鳳璋,那一戰他幾乎全軍覆沒。
如今他又一次被出賣,而出賣他的是自己認為最好的兄弟,與他出生入死都未曾背棄的兄弟。
想到這裏,他忍著劇痛手起刀落,那名步卒便被攔腰斬斷,瞬間斃命。
“大當家,撤吧!”
一旁,一個斷了一條胳膊的中年人捂住傷口,對著衛年堯說道。
“撤?往哪裏撤?如何能撤?”
“山下不遠便是嶽州城,城內百姓眾多,他們逃進嶽州城,諒他們也不敢在城內大開殺戒的。”
衛年堯不由得麵露喜色,臉上的傷口因為表情變化而被扯動,又是一陣鑽研的疼痛。
“弟兄們,撤!去後山馬廄!”
聽到大當家的聲音,眾人開始不斷後撤,在衛年堯的帶領之下,剩餘寨前大約還有三百左右在內的全球近兩千三百叛亂軍,在利用對黑雲山地形的熟悉慢慢的牽製住了平沙鐵騎,迂回著撤離到後山馬廄。
“快,上馬去嶽州城,去嶽州城!”
能搶到一匹馬便是一線生機,而山中隻有不到兩百多匹馬,兩人一騎,在生死攸關之時,他們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團結。
兩百多騎,近兩千三百人,浩浩蕩蕩的驅馬下山,往最近的渝州城趕去。
“將軍有令,雞犬不留,給我攔住他們!”
衛年堯回頭望去,身後盡是自己步卒的屍體以及滿臉興奮的平沙鐵騎。
他沒敢在有一刻耽誤,背負長劍,手提闊刀跟上隊伍。
“非戰之罪,唯天命爾!”
長歎一聲。
身後,有一劍自萬軍中穿梭而來,這柄劍裹挾的劍意如同海潮洶湧,如大江東去。
“嗯?!”
這是什麽人?朝廷中何時有如此修為的劍修?!
這個想法在衛年堯的腦海中炸開,那一柄劍穿過了衛年堯身下的戰馬,緊接著便是一聲炸裂,馬匹四分五裂,血肉四濺。
在馬匹炸裂的前一刻,衛年堯從馬背之上騰身而起,堪堪躲過這洶湧的劍勢。
握住刀柄的手青筋暴起,手臂在緩緩顫抖著,身後背負的長劍也在顫鳴。
“這是什麽感覺?這感覺讓我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退出江湖十餘年,權利熏心之下他早已忘了,自己曾經也是一名劍客。
時隔多年之後,這種感覺再次湧上心頭,讓他記起自己是一名劍客。
“劍收!”
一柄劍似乎受到了某種召喚,那柄剛剛將衛年堯身下馬匹炸裂開的的古劍有重新回到了血霧之中。
血霧之中,有人橫刀立馬,有人提刀砍殺,衛年堯瞳孔微微收縮,他急迫的要看清楚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一個身影緩緩在血霧中成形,靠近他的人,無論敵我皆被他身邊無形的劍氣攪碎稀爛,最終炸成無數血霧以及一地的爛肉。
世間盡有如此霸道之劍氣!?
血霧散去,那人出現在衛年堯眼前,身穿大紅魚龍服,腰係白玉扣紐帶,頭戴純黑烏紗頂,麵覆猩紅鐵麵甲,手提褐色古樸劍。
在他出現的那一刻,衛年堯身後的長劍隱隱有要出劍的趨勢,這並不是說明衛年堯畏懼此人,兵器乃手足之延伸,劍乃器之君子,它正好恰恰映照了持劍之人的內心。
敵之無敵,持劍向之,此為君子也。
他迫切的希望與眼前之人一戰。
“你是誰?!”
他問出了心中的問題,其實他並不想知道,他深知這一戰開始之時,自己已是必死之人。
但他不想讓自己留下遺憾。
好在那人似乎也不想留下遺憾。
“候官魚龍衛僉事,夏秋冬。”
得到答複,衛年堯丟棄手中長刀,“噌!”的一聲,身後長劍出鞘,飛入他原本握刀的手。
“看來你已經有重新握劍的準備了?”
夏秋冬緩緩摘下麵甲,露出他那張陰冷的麵容,眉間的鬱結好似從未得到釋放。
看見他的模樣,衛年堯心中略微思索。
“此人年紀不大,可究竟經曆過怎樣的事才會讓他的劍意如此霸道?”
他摸了摸手中的長劍,麵帶憐憫。他已經多久沒有摸過這柄伴隨他初入江湖的長劍了?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他慢慢的不相信手中劍了?
曾經那個因為妖後持政而憤憤不平,毅然決然的辭官返鄉,棄筆提劍的五榜進士,從什麽時候開始,逐漸忘記自己為何會提劍,而隻知權利的了?
“大當家,快走啊,跟我們一起走!”
身後,蔣禮和馬懷流在馬背之上急切的喊著,他們能感覺到,自從那柄劍出現,安興王就有點不對勁了。
衛年堯沒有回頭,從懷中掏出一個赤色葫蘆和一本藍色封麵的線裝書丟給身後的蔣禮與馬懷流。
“帶上它,快走!”
“大當家!?”
“快走!這是我身為安興王的最後一道命令!”
猶豫再三,兩人一拉韁繩,戰馬人立而起,往山下嶽州城疾馳而去。
而他身前的夏秋冬從始至終都未曾出手過。
“多謝。”
衛年堯作揖行禮。
“我對他們沒有興趣,我這次來隻是為了你。”
夏秋冬冷冷說道,語氣中沒嘈雜一絲情感。
衛年堯正顆正衣冠,像極了年少時負劍遊學的自己。
“嶺南道欽州鶴翔郡衛年堯,請指教。”
“請!”
話音落下,一道劍光迅猛而至,而劍光之後是眼神澄澈的衛年堯。
夏秋冬神色漠然,沒有任何動作。
不管是他還是衛年堯都已臻至了武道中極高的境界,對爭鬥中千鈞一發的把握遠勝常人,誰先出手,誰就更容易露出破綻。
兩人互相對峙,以氣機交鋒,即便沒有太過驚天動地的打鬥,可在衛年堯劍光至夏秋冬麵前五寸有餘隻是,在他的麵前仿佛有一道看不見的氣牆,身下的山石一寸寸皸裂,出現了一道道溝壑。
劍氣一遍又一遍的衝刷著地麵。
就在這時,身下山石陡然震顫起來,被洶湧的氣機簸抬起。
衛年堯目光一閃,探手一抓。
咻!
地上的長刀如被無形絲線牽引,瞬間已飛落到了他的掌中。
於此同時,夏秋冬一隻手也是按住劍柄。
碎石紛飛中,兩道身影如同神龍天驕,縱身躍起,已然交上了手。
安興王再拾劍,僉事使又出招。
而就在此時,身穿青色蟒袍的神宮監掌印趙櫟正手提名劍赤鸝在黑雲山中閑逛,他似乎極為不適應在陽光下行走,時不時抬頭眯著眼看著頭頂的烈日,口中輕聲說道:
“京城中人皆視我如瘟神,皆認為我嗜殺成性?殊不知最是無情帝王家,我趙櫟說到底隻是為了李家賣命殺人的,但凡陛下說過一次留活口,我即便是把我自己給殺了也絕不會濫殺一人,林先生,你說是不是?”
話音剛落,原本躲藏在密林之中的林憲露出身形,眼中盡是憤懣。
長安京城林家,一門四進士,父子三探花。
林憲為家中幼子,其博文廣學,文采斐然,不輸他的兩位兄長,名聲傳遍整個京城。
當時的文壇都在關注著這位林家幼子的成長,可這一切在新康十三年都變了。
彼時以過春至,統領燕雲十六州的燕王季城奉旨攜妻兒老小入京述職,卻被當時的老首輔陸遠以及尚書省令諸葛羽為首的文官集團以罪二十七書彈劾,一時間朝野震動。
當日,燕王季城披甲帶刀上殿,無一人敢攔。見新康帝李岱拒不跪拜,後有當著滿朝文武脫下甲胄,對著滿朝文武朗聲說道:
“我燕雲季氏,自祖先季安世起,跟隨高祖皇帝征戰沙場,得來這大黎七百年長治久安,如今七百年已過,燕雲十六騎,北拒契丹,東征鐵勒,讓我大黎北方門戶無外敵之擾,我季城不負季氏之名,不負高祖對我季氏之恩!”
一席話落,彼時任國子監祭酒的林逸佝僂著身體站出為季城鳴不平,接著便是他的兩個兒子,隨後又站出一個又一個,共計十八人,為因為以一軍對抗兩國的燕王鳴不平。
可終究沒能擋的下新康帝李岱的屠刀,同年秋,燕王季城連同他兩個尚在繈褓中的孩子一起被滿門抄斬,而那當初為他鳴不平的十八人,有的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中,有的則是因為在朝堂之上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被送去了清水衙門,仕途再無寸進。
而整個林家卻因為這件事而將整個家族給覆滅其中。
起先有人彈劾林逸私收賄賂,其後又有城中民女於皇城告禦狀,告林家長公子林懷對其侮辱,甚至上演了一場跳護城河的好意。之後更是禮部侍郎主動請罪,訴說當年收銀兩三千,後泄露考題給林家二公子林泉。
就在他們為了這些莫須有罪名奔波之時,整個林家在一夜之間被滅了滿門,僅有在事前被送出京城求學的三公子林憲活了下來。
終於,在以林家滿門之血為代價之下,此事才得以平息。
此事,被當時稱為京城披甲案,之後更是被永久封存在卷宗之中。
而當時滅林家滿門者,正是如今林憲眼前的神宮監掌印,趙櫟。
灌木叢林悉悉索索的開始響動,一柄柄明晃晃的刀於林憲身後顯露出來,指向了他們前方那異常妖豔的人。
趙櫟伸出一隻手,一滴雨水滴落在他的手上,隨即第二滴,第三滴,密密麻麻。
“為什麽殺人的時候總是會下雨?當年也是一個雨夜呢。”
風吹落雨浸衣衫,正是殺人好時節。
為首一騎策馬當先,衝向對麵的叛軍大軍。
“殺!”
另一邊的安興寨一夥人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呼喊聲,也衝向了騎軍步卒的軍列。
麵對裝備精良與經驗豐富的平沙鐵騎,安興叛軍根本無法抵抗,手起刀落,無數人頭滾落在地。
在以衛年堯為首的幾座山頭的當家擊殺了數十名步卒之後,還沒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便被平沙鐵騎合力圍攻而上,一刀劈下,正中衛年堯左眼,瞬間血水流滿整張麵孔。
這時,他又一次體會到了死亡對他無限的逼近。
當年他春秋鼎盛,一切都看似合情合理,而就在這合情合理的背後,同盟軍中所有人背叛了他,將他的一切謀劃出賣給了當時的任職平涼延化軍的參軍都尉岑鳳璋,那一戰他幾乎全軍覆沒。
如今他又一次被出賣,而出賣他的是自己認為最好的兄弟,與他出生入死都未曾背棄的兄弟。
想到這裏,他忍著劇痛手起刀落,那名步卒便被攔腰斬斷,瞬間斃命。
“大當家,撤吧!”
一旁,一個斷了一條胳膊的中年人捂住傷口,對著衛年堯說道。
“撤?往哪裏撤?如何能撤?”
“山下不遠便是嶽州城,城內百姓眾多,他們逃進嶽州城,諒他們也不敢在城內大開殺戒的。”
衛年堯不由得麵露喜色,臉上的傷口因為表情變化而被扯動,又是一陣鑽研的疼痛。
“弟兄們,撤!去後山馬廄!”
聽到大當家的聲音,眾人開始不斷後撤,在衛年堯的帶領之下,剩餘寨前大約還有三百左右在內的全球近兩千三百叛亂軍,在利用對黑雲山地形的熟悉慢慢的牽製住了平沙鐵騎,迂回著撤離到後山馬廄。
“快,上馬去嶽州城,去嶽州城!”
能搶到一匹馬便是一線生機,而山中隻有不到兩百多匹馬,兩人一騎,在生死攸關之時,他們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團結。
兩百多騎,近兩千三百人,浩浩蕩蕩的驅馬下山,往最近的渝州城趕去。
“將軍有令,雞犬不留,給我攔住他們!”
衛年堯回頭望去,身後盡是自己步卒的屍體以及滿臉興奮的平沙鐵騎。
他沒敢在有一刻耽誤,背負長劍,手提闊刀跟上隊伍。
“非戰之罪,唯天命爾!”
長歎一聲。
身後,有一劍自萬軍中穿梭而來,這柄劍裹挾的劍意如同海潮洶湧,如大江東去。
“嗯?!”
這是什麽人?朝廷中何時有如此修為的劍修?!
這個想法在衛年堯的腦海中炸開,那一柄劍穿過了衛年堯身下的戰馬,緊接著便是一聲炸裂,馬匹四分五裂,血肉四濺。
在馬匹炸裂的前一刻,衛年堯從馬背之上騰身而起,堪堪躲過這洶湧的劍勢。
握住刀柄的手青筋暴起,手臂在緩緩顫抖著,身後背負的長劍也在顫鳴。
“這是什麽感覺?這感覺讓我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退出江湖十餘年,權利熏心之下他早已忘了,自己曾經也是一名劍客。
時隔多年之後,這種感覺再次湧上心頭,讓他記起自己是一名劍客。
“劍收!”
一柄劍似乎受到了某種召喚,那柄剛剛將衛年堯身下馬匹炸裂開的的古劍有重新回到了血霧之中。
血霧之中,有人橫刀立馬,有人提刀砍殺,衛年堯瞳孔微微收縮,他急迫的要看清楚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一個身影緩緩在血霧中成形,靠近他的人,無論敵我皆被他身邊無形的劍氣攪碎稀爛,最終炸成無數血霧以及一地的爛肉。
世間盡有如此霸道之劍氣!?
血霧散去,那人出現在衛年堯眼前,身穿大紅魚龍服,腰係白玉扣紐帶,頭戴純黑烏紗頂,麵覆猩紅鐵麵甲,手提褐色古樸劍。
在他出現的那一刻,衛年堯身後的長劍隱隱有要出劍的趨勢,這並不是說明衛年堯畏懼此人,兵器乃手足之延伸,劍乃器之君子,它正好恰恰映照了持劍之人的內心。
敵之無敵,持劍向之,此為君子也。
他迫切的希望與眼前之人一戰。
“你是誰?!”
他問出了心中的問題,其實他並不想知道,他深知這一戰開始之時,自己已是必死之人。
但他不想讓自己留下遺憾。
好在那人似乎也不想留下遺憾。
“候官魚龍衛僉事,夏秋冬。”
得到答複,衛年堯丟棄手中長刀,“噌!”的一聲,身後長劍出鞘,飛入他原本握刀的手。
“看來你已經有重新握劍的準備了?”
夏秋冬緩緩摘下麵甲,露出他那張陰冷的麵容,眉間的鬱結好似從未得到釋放。
看見他的模樣,衛年堯心中略微思索。
“此人年紀不大,可究竟經曆過怎樣的事才會讓他的劍意如此霸道?”
他摸了摸手中的長劍,麵帶憐憫。他已經多久沒有摸過這柄伴隨他初入江湖的長劍了?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他慢慢的不相信手中劍了?
曾經那個因為妖後持政而憤憤不平,毅然決然的辭官返鄉,棄筆提劍的五榜進士,從什麽時候開始,逐漸忘記自己為何會提劍,而隻知權利的了?
“大當家,快走啊,跟我們一起走!”
身後,蔣禮和馬懷流在馬背之上急切的喊著,他們能感覺到,自從那柄劍出現,安興王就有點不對勁了。
衛年堯沒有回頭,從懷中掏出一個赤色葫蘆和一本藍色封麵的線裝書丟給身後的蔣禮與馬懷流。
“帶上它,快走!”
“大當家!?”
“快走!這是我身為安興王的最後一道命令!”
猶豫再三,兩人一拉韁繩,戰馬人立而起,往山下嶽州城疾馳而去。
而他身前的夏秋冬從始至終都未曾出手過。
“多謝。”
衛年堯作揖行禮。
“我對他們沒有興趣,我這次來隻是為了你。”
夏秋冬冷冷說道,語氣中沒嘈雜一絲情感。
衛年堯正顆正衣冠,像極了年少時負劍遊學的自己。
“嶺南道欽州鶴翔郡衛年堯,請指教。”
“請!”
話音落下,一道劍光迅猛而至,而劍光之後是眼神澄澈的衛年堯。
夏秋冬神色漠然,沒有任何動作。
不管是他還是衛年堯都已臻至了武道中極高的境界,對爭鬥中千鈞一發的把握遠勝常人,誰先出手,誰就更容易露出破綻。
兩人互相對峙,以氣機交鋒,即便沒有太過驚天動地的打鬥,可在衛年堯劍光至夏秋冬麵前五寸有餘隻是,在他的麵前仿佛有一道看不見的氣牆,身下的山石一寸寸皸裂,出現了一道道溝壑。
劍氣一遍又一遍的衝刷著地麵。
就在這時,身下山石陡然震顫起來,被洶湧的氣機簸抬起。
衛年堯目光一閃,探手一抓。
咻!
地上的長刀如被無形絲線牽引,瞬間已飛落到了他的掌中。
於此同時,夏秋冬一隻手也是按住劍柄。
碎石紛飛中,兩道身影如同神龍天驕,縱身躍起,已然交上了手。
安興王再拾劍,僉事使又出招。
而就在此時,身穿青色蟒袍的神宮監掌印趙櫟正手提名劍赤鸝在黑雲山中閑逛,他似乎極為不適應在陽光下行走,時不時抬頭眯著眼看著頭頂的烈日,口中輕聲說道:
“京城中人皆視我如瘟神,皆認為我嗜殺成性?殊不知最是無情帝王家,我趙櫟說到底隻是為了李家賣命殺人的,但凡陛下說過一次留活口,我即便是把我自己給殺了也絕不會濫殺一人,林先生,你說是不是?”
話音剛落,原本躲藏在密林之中的林憲露出身形,眼中盡是憤懣。
長安京城林家,一門四進士,父子三探花。
林憲為家中幼子,其博文廣學,文采斐然,不輸他的兩位兄長,名聲傳遍整個京城。
當時的文壇都在關注著這位林家幼子的成長,可這一切在新康十三年都變了。
彼時以過春至,統領燕雲十六州的燕王季城奉旨攜妻兒老小入京述職,卻被當時的老首輔陸遠以及尚書省令諸葛羽為首的文官集團以罪二十七書彈劾,一時間朝野震動。
當日,燕王季城披甲帶刀上殿,無一人敢攔。見新康帝李岱拒不跪拜,後有當著滿朝文武脫下甲胄,對著滿朝文武朗聲說道:
“我燕雲季氏,自祖先季安世起,跟隨高祖皇帝征戰沙場,得來這大黎七百年長治久安,如今七百年已過,燕雲十六騎,北拒契丹,東征鐵勒,讓我大黎北方門戶無外敵之擾,我季城不負季氏之名,不負高祖對我季氏之恩!”
一席話落,彼時任國子監祭酒的林逸佝僂著身體站出為季城鳴不平,接著便是他的兩個兒子,隨後又站出一個又一個,共計十八人,為因為以一軍對抗兩國的燕王鳴不平。
可終究沒能擋的下新康帝李岱的屠刀,同年秋,燕王季城連同他兩個尚在繈褓中的孩子一起被滿門抄斬,而那當初為他鳴不平的十八人,有的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家中,有的則是因為在朝堂之上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被送去了清水衙門,仕途再無寸進。
而整個林家卻因為這件事而將整個家族給覆滅其中。
起先有人彈劾林逸私收賄賂,其後又有城中民女於皇城告禦狀,告林家長公子林懷對其侮辱,甚至上演了一場跳護城河的好意。之後更是禮部侍郎主動請罪,訴說當年收銀兩三千,後泄露考題給林家二公子林泉。
就在他們為了這些莫須有罪名奔波之時,整個林家在一夜之間被滅了滿門,僅有在事前被送出京城求學的三公子林憲活了下來。
終於,在以林家滿門之血為代價之下,此事才得以平息。
此事,被當時稱為京城披甲案,之後更是被永久封存在卷宗之中。
而當時滅林家滿門者,正是如今林憲眼前的神宮監掌印,趙櫟。
灌木叢林悉悉索索的開始響動,一柄柄明晃晃的刀於林憲身後顯露出來,指向了他們前方那異常妖豔的人。
趙櫟伸出一隻手,一滴雨水滴落在他的手上,隨即第二滴,第三滴,密密麻麻。
“為什麽殺人的時候總是會下雨?當年也是一個雨夜呢。”
風吹落雨浸衣衫,正是殺人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