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的確不善騎術。


    更別說是騎射。


    這點,在三國這個時期格外明顯,甚至在古籍文獻的記載中,有“騎射”這項技能的武將不超過十個。


    這足以說明,漢人在騎術一項上與胡人的巨大差距。


    這是公孫瓚下意識的反應。


    可接下來,他的眼眸就已經被薄子中的字眼深深吸引。


    馬鐙…


    就是一對掛在兩邊的腳踏。


    按照柳羽的書寫,它可以形成一個支撐點,支撐騎兵的雙腳,從而使身體趨於平衡與穩定,同時又能保護騎兵的安全…


    乃至於進一步的解放雙手。


    往往…


    漢代騎兵作戰時,需要一隻手拉住韁繩,一隻手握住武器,以此揮砍…


    若是騎術精湛的則倚靠自己健碩的大腿夾緊馬肚子,一次解放雙手…


    馬背上,兩個手打一個手自然是無往而不利!


    烏桓人便是如此!


    隻是,這需要鐵一般的胯部,而漢人的胯部缺乏練習,遠遠達不到這個程度。


    可…這馬鐙!


    公孫瓚眼眸已經眯起。


    他在試著去憑空想象這馬鐙的效果,作為遼西人,從小與馬兒打交道,公孫瓚最清楚不過。


    騎術中最難的是什麽?


    是…平衡!


    而這馬鐙似乎…似乎完美的解決了這個痛點!


    等等…


    公孫瓚的眼眸驟然睜大,這馬鐙的原理不能僅憑想象,必須…實踐。


    而實踐其實也很簡單。


    公孫瓚敏銳的看到,屋子裏有麻繩。


    他按照薄子裏的方法,將麻繩的兩側拉成兩個圈…


    這是簡易的馬鐙,雖是麻繩…有些草率,但原理是相同的。


    屋子裏沒有馬,公孫瓚就尋來一處木樁,將其立起來後,又將麻繩搭在上麵,一邊一個圈,自己坐在上麵…然後雙腳踩住這兩側的麻繩。


    嘶…


    這不踩還好,一踩之下,公孫瓚宛若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他是倒吸一口涼氣。


    憑著他駕馬多年的經驗,對騎術的融會貫通,一下子他就徹底明白…這…這馬鐙乃是神器啊!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公孫瓚對騎兵,對騎術太熟悉了,甚至…隻這一個馬鐙,就讓他覺得雙手一沉,手中薄子的份量一下子重了不少。


    如果…


    沒有馬鐙,或許,效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需要五年、十年方能見到成效。


    可現在,這馬鐙大大的縮減了騎兵訓練的時間,甚至,讓騎術絕算不得精湛的漢人也能在馬背上拉弓。


    如此一來,胡人拉扯的戰法就…


    這一刻,公孫瓚的眸子裏都在放光。


    他也顧不上從木樁上下來,當即就去翻看接下來的內容。


    胡服騎射,馬鐙之後…是馬鞍與馬蹄鐵。


    先說馬鞍,放在騾馬背上供人騎坐的器具。


    兩頭高,中間低。


    因為有此前木樁上的遐想,公孫瓚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這馬鞍的效果,這是騎術中的另一個痛點!


    一旦馬匹快速奔跑,容易前後滑動,人在馬上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騎手必須夾緊雙腿才能夠保持平衡,時間長了很容易感到疲勞。


    可這個形狀的馬鞍…


    按照薄子上的說法是“高橋馬鞍”就完全解決了這個痛點。


    使人在馬上能夠更穩固、更容易操縱馬匹。


    當然…漢代其實是有馬鞍的,卻是木質馬鞍,與這種“高橋馬鞍”相差甚遠,效果自然也是天差地別。


    嘶…


    公孫瓚倒吸一口氣。


    他眯著眼又一次感慨道:“若是坐在這高橋馬鞍上,相當於縱向是穩定的,再配合上馬鐙…橫向也趨於穩定,如此這般莫說是騎射,騎兵的耐力也會迅速的提升!”


    有那麽一瞬間,公孫瓚已經在暢想。


    當這些馬鐙與馬鞍大規模的作用於戰場上時,草原上的局勢將會徹底翻轉!


    每一個邊陲的漢兒,都無比憧憬著漢武帝曾經的那一句豪言——“攻守易型也,寇可往,吾亦可往!”


    是啊,如此裝備之下,平原戰場將不再是胡人的舞台,漢人亦能在平原馳騁…


    公孫瓚心頭一凜。


    接下來,再往下看…


    是馬蹄鐵…按照柳觀主寫的,是釘在馬蹄子上的鐵製蹄型物,與地麵接觸的一層是堅硬的角質,上麵一層是活體角質。


    之所以要打上這個,這便是騎兵的第三個痛點——磨損與消耗!


    通暢來說,馬是消耗品。


    因為馬蹄與地麵接觸,受地麵的摩擦,積水的腐蝕,會很快的磨損…


    便是如此,好不容易訓練成的一匹戰馬,他能夠征戰的時長也就三年左右,這對於缺乏馬匹的大漢十分不利!


    倒是那些量產馬匹的塞外胡人,他們可以很輕鬆的忽略這個問題。


    要知道…以往遼東郡國的軍馬,每一匹磨損,公孫瓚都會無比心疼,這不是貴不貴的問題,而是再訓練一匹代價太大了!


    可…


    這馬蹄鐵,或者它的別名“釘馬掌”真的能延緩馬蹄的磨損麽?


    公孫瓚不由得提出質疑,這太大膽了,漢人的馬匹本就珍貴,若是大規模的使用,出現閃失…那誰也擔不起這責任。


    故而…


    公孫瓚覺得,若真有一日,他能當家做主,那馬鐙與馬鞍可以迅速的投入生產,使用…


    而馬蹄鐵則必須經過半年以上的嚐試後才可以廣泛推廣!


    當然,薄子裏寫的很詳細,馬蹄鐵的使用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麵,對騎乘和駕車都很有利!


    但說到底,這與公孫瓚原本的意識是有衝突的,故而,他也不敢太過大膽!


    可即便如此…


    單單這“薄子”的前三個內容已經讓公孫瓚震撼不已。


    ——柳羽…


    ——玉林柳郎!


    這個人,對馬,對騎術,對騎兵,對邊陲,對烏桓…竟了解到這般程度?


    了解到…能以工匠之法,悄無聲息的彌補了漢騎的劣勢!


    為漢人在平原上的崛起提出了最可靠的方法!


    單單這一點,就恐怖如斯了!


    此時的公孫瓚已經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對柳羽,絕不敢等閑視之!


    玉林柳郎,名不虛傳!


    再繼續看下去…


    還有漢騎的裝備,摒棄了長槍,柳觀主提出的是使用長矛…


    戰場上,特別是輕騎…一寸長一寸強,長矛可以在長度上克製胡人的彎刀。


    而每一個兵馬需要身背長弓…精於騎射…


    如此,進可攻,退可迂回射殺。


    可以說,這厚厚的薄子裏,柳羽寫的很碎…恨不得揉碎了塞進去。


    這等戰法囊括的內容太多,從裝備、練兵、選兵、對戰上,可謂是事無巨細的去闡述,偏偏每一條有理有據,深入簡出。


    這等理論…若是讓一個不懂平原戰,騎戰的人去看,多半會覺得太囉嗦了,一個點往往要羅列許多次!


    若是那群酸儒去看,更是要嗤之以鼻!


    操練和打仗,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究是《孫子兵法》中闡述的也是思路,而非具體的手段…


    可…公孫瓚不是常人!


    他是漢末為數不多,在早期就精於騎術,能在馬上騎射之人!


    一頁頁的翻看,公孫瓚的心頭已經是駭然無比。


    這…


    這不就是他苦苦尋覓多時,能夠驅除胡虜,能夠還邊陲百姓一方太平,能夠組建出一支對胡人不敗騎兵的方法麽?


    這厚厚的一個薄子,柳觀主寫的每一個字都像是直擊心靈辦,深深鐫刻在了公孫瓚的心頭。


    因為出身在遼西…


    因為與胡人常年打交道,公孫瓚知道這群胡人的不甘,也知道他們的野心…


    可大漢的邊陲軍呢?


    在公孫瓚看來,都是渣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或許曾經,漢武帝…或者是烈侯衛青、冠軍侯霍去病統兵時,大漢的軍製也曾強盛一時,也曾讓四方蠻夷畏懼不已,可到今天…卻隻剩下腐化與敗壞,弊病叢生。


    冒功的一大堆,真正麵對來勢洶洶的胡虜時,哪有還有人敢真的抵抗!


    功勳是大漢的,命卻是自己的!


    更何況,雙方騎兵的水平根本不在一條線上。


    步兵在胡騎麵前更是宛若靶子一般。


    這些年,公孫瓚是孤獨的,是無助的,他太想找到一種方法去教訓這些肆意南下劫掠的胡人,去讓烏桓人、讓鮮卑人、讓南匈奴人膽寒!


    但可悲的是…


    作為邊陲的家族,根本沒有什麽話語權,他知道這些問題,卻…卻根本無力去改變,隻能拚命的習武,練習騎射,至少讓自己在麵對胡虜時有一戰之力!


    公孫瓚深知…


    無論是烏桓人,還是鮮卑人,他們並不厲害…


    隻是,他們平原作戰的方法克製大漢罷了!


    而這一刻,公孫瓚的心情已經震動不已,他仿佛已經找到了能夠反克製胡虜的方法!


    他能感覺出來,柳觀主派他去幽州的目的!


    公孫瓚渾身顫抖…


    這…


    這不就是他夢寐以求的事兒,是他畢生追求的事兒!


    這邊…


    公孫瓚還處在深深的震撼之中,“哐”的一聲,曹操推門而入…卻正看到公孫瓚騎在木樁上…這個形象有些滑稽,就像是“出恭”一般。


    “公孫兄弟,在玉林觀…可不能隨地…”


    不等曹操把話說完…


    “咳咳…”公孫瓚輕咳一聲,連忙跳了下來,他也顧不上去解釋,一把拉住曹操的手。“柳觀主呢?柳觀主呢?我…我可否去拜訪他。”


    “今日怕是不行了,玉林觀的牆壁倒塌,壓死了幾個人…羽弟必須在那邊處理了。”


    呃…


    聽到這兒,公孫瓚難免有些失望。


    哪曾想,就在這時。


    曹操的聲音再度傳出。


    “羽弟可對你寄予厚望啊,我都跟他說了許多次要去幽州痛擊那些胡虜,可羽弟就是不肯…偏偏選定了你!”


    “羽弟忙著,可明日你就動身,一些事兒就讓我來給你說清楚吧!”


    這…


    不等公孫瓚開口,曹操的話已經接踵而出。“幽州涿郡那邊,幾乎所有的男丁都加入了天師道…對了,還沒告訴你,羽弟也是天師道的祭酒,弟妹也在那邊…也就是天師道的聖女,她會協助你招募兵馬後再回來!”


    “除此之外,南陽派去了兩萬人,羽弟的意思,他們暫時不用歸去,你可以直接訓練,至於缺少的錢財、糧食,冀州中山無極甄家會提供給你,缺少的馬匹,南匈奴那邊會安排給你送來,呃…還缺少什麽來著?”


    曹操回憶起柳羽交代他的話…


    “噢,對了…你放心,那裏的官員不會為難你,也會聽命於你,如今羽弟乃是破烏桓中郎將,身背征討烏桓的重擔,你在幽州全權代表他!”


    曹操一口氣說了一大堆…


    幾乎把該說的,不該說的和盤托出。


    當然,對公孫瓚,他是羨慕的,畢竟曹操也想去征討胡虜…


    可他被柳羽成功規勸了,理由是…烏桓雖是邊患,但比起鮮卑,烏桓就有些微不足道,柳羽的意思是要留著曹操去對付更可怕的鮮卑!


    也正是因此,曹操才如此細致的把一切都告訴給公孫瓚。


    在他看來…


    公孫瓚與烏桓的對壘,能夠提供給他不少有用的經驗!


    隻是…


    啊…啊…


    公孫瓚木訥了,他感覺有點懵逼。


    他甚至就要發出“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幹嘛?”的靈魂三問…


    究其原因…


    他能去幽州委以重任,已經是出乎意料了。


    哪裏能想到,兵、馬、糧食、金錢,甚至…百姓、民心,柳觀主這邊都給他準備好了。


    他完完全全是提著一個腦袋就可以去了呀!


    這是…


    “咳咳…”


    輕咳一聲,公孫瓚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過得片刻,他的心情平複了一分,方才問曹操:“孟德兄,在下鬥膽問下…柳觀主行事一貫如此麽?”


    這個…


    “哈哈…”當即曹操就笑了。“是不是一貫如此我不知道,可羽弟看重的人,都不是等閑之輩,在你之前一個叫做劉備劉玄德的便是羽弟派去駐守幽州的,此番能抵抗住烏桓的南下,他可是立下了大功!如今,也是邊陲百姓們心中的英雄!”


    劉備?劉玄德…


    聽到這個名字,公孫瓚愣住了。


    劉玄德,他…他熟悉啊,那不就是他在緱氏山拜盧植為師時一個同窗的師弟嘛!


    公孫瓚對劉備印象很深刻…


    因為兩人有著相同的喜好,都喜歡穿漂亮的衣服,都喜歡這花花世界…可沒少一起去青樓紅館裏找姑娘。


    隻是…最後,因為劉備背景的原因,盧植師傅並沒有對他留有太多的印象,甚至最後都沒有舉薦他為官。


    倒是沒想到…如今,他都成邊陲百姓們心中的英雄了!


    這…


    有那麽一瞬間,公孫瓚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這玉林觀比之緱氏山,更像是一個“洞天福地”!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被活埋,靈帝扶我登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奶糖糖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奶糖糖塘並收藏三國:開局被活埋,靈帝扶我登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