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過了河,又走了許久,直到月上樹梢之時,才來到酆都城下。袁師道原本不想今晚就進城,隻在野外找個僻靜之處,席地打坐一晚便是,但是念著張玄歧年幼體弱,還是進得城來,尋思找個住處給他落腳。


    二人走到酆都城下,隻見城門並不高大,或許築城年代久遠,城門顯得甚是斑駁破落,與遠看酆都之時所見的景象,大為不同。城門的兩側,鐫刻有一副短短的對聯,上聯是:人鬼殊途,下聯是:陰陽永隔。城門正上方卻沒有橫批,隻有酆都兩個篆書大字。進了城門,隻見眼前是一條寬大的青石板路,由低向高,直通山頂。酆都城的宮殿屋宇,高低錯落,頗具規模,大抵便依著這條山路而建。


    二人沿路邊走邊看,果然如同袁師道此前所料,城中渺無人煙,竟是一片死寂。慘淡的月色之下,灰牆黑瓦的房屋,如同怪獸伏地一般,一排排門窗全開,黑洞洞的,似乎要擇人而噬,令人毛骨悚然。


    袁師道自然無所畏懼,當下在半山處找了間門麵稍大的客棧,準備在此落腳。這間客棧的大堂後麵,圍著天井,一共有八九間客房。袁師道一一進去查看,房間裏雖然是黑燈瞎火,但是床鋪桌椅,一應俱全。奇的是,房中的一應物品都是白色的,並且片塵不染,紋絲不亂。袁師道見了,心中難免嘀咕:這些客房若說住過人吧,又不見住人的痕跡,若說不是住人的地方,又未免太過整潔幹淨了……這酆都古城,真是處處透著古怪。


    袁師道心中頗覺瘮人,不願意在客房中歇宿,便搬出一副鋪蓋,鋪在客棧大堂的櫃台上,讓張玄歧躺下休息。他則取了一把座椅,端放在客棧大門的中間,麵朝外安坐下來。


    張玄歧奔波了一天,一躺下便沉沉睡去。袁師道閉目打坐,清心淨慮之後,心中始終有一絲無名憂慮,在遊走盤旋,無力約束降服,以致遲遲進入不了空明澄澈之境。


    到了午夜時分,一片死寂之中,袁師道忽然模模糊糊聽到一些聲音。他睜開眼來,頓時感到渾身一陣陣刺痛,來得極是突然怪異,仿佛人赤身露體,在荊棘叢中奔走,被荊棘的刺紮得遍體鱗傷一般。


    袁師道起身四處查看一番,發覺並沒有什麽異象。他正在納悶,隻見這時張玄歧咿呀叫了一聲,睡眼惺忪地醒了過來,不用多問,自然也是察覺到異樣,身上感到異常的刺痛。


    袁師道安撫了張玄歧幾句,叮囑他待在客棧之中,便起身走到客棧外的石板路上,隻覺得身上的刺痛,一陣陣襲來,忽然更為明顯。此時的街市之中,仍是空蕩蕩的,並無異樣,頭頂烏雲蔽月,依稀可見,月過中天。袁師道見了,心中咯噔一響,頓時想到,午夜已過,正月十五上元節,已經到了。


    袁師道當街站立,凝神細看,隻覺得眼前影影幢幢,四麵八方,迎麵而來,但卻始終看不分明。他點燃一支犀角,扔向高空,酆都城頓時亮如白晝,隻見街道、房屋中空空蕩蕩,明明白白,哪有什麽東西?


    那支犀角燃燒了一盞茶的工夫,漸漸暗淡,猛地一閃之後,終於熄滅,緩緩地跌落在地上,四周頓時又陷入到黑暗之中。袁師道心中一動,反手抽出背負的伏魔劍,劍一離鞘,隻見眼前的黑夜,竟然瞬間變為了白晝,眼前四方,無數的人影摩肩擦踵,伴著一陣陣極輕微的沙沙聲,朝自己緩緩走來。


    細看之下,這些人影灰蒙蒙的,如煙似霧,隻是粗具人形輪廓,麵目更是模糊不清。這些人影對袁師道視而不見,不知道是看不到袁師道其人,還是原本便是無知無覺。隻是,當人影從袁師道的身旁經過時,他的半邊身子,霎時之間,便會感覺到一陣陣的刺痛。有些人影,直接從袁師道的身體中迎麵穿過,他渾身便會覺得刺痛難當。


    袁師道見所有的人影,都朝著一個方向前行,仿佛有什麽東西在前方召喚控製一般,當下仗劍跟隨而去。隊伍浩浩蕩蕩,迤邐而行,來到山後的一處空地。


    這一片空地,極為空曠。隻見平地之上,壘起了一個三丈餘高的巨大灶台,灶台四周,都是台階盤旋而上。灶台下麵,騰起一股股巨大的幽藍色火焰,煮的灶台上的大鍋水汽翻騰,直衝霄漢。


    袁師道跟隨上了灶台,隻見灶台上麵,像是通衢廣場一般,十分開闊。灶台上的大鍋,足足十丈見方。蒙蒙的水汽之中,在沸水中上下翻滾的,是無數頭顱大小的湯圓。那些湯圓在水中翻滾,不時浮現出人的麵孔,五官畢現,就像是剝光了毛發的首級,瞧上去怪異莫名。


    隻見那些人影一圈圈上了灶台,俯身取食鍋中的湯圓。吃過之後,人影像是難以承受湯圓的重量,紛紛跌入鍋中,也不見掙紮,隻在沸水中沉浮。煮著煮著,人影便越縮越小,越縮越實,最後變成了湯圓的模樣,在沸水中翻滾。


    袁師道見了,心中大覺奇怪,心想世人到了正月十五上元節,有闔家吃湯圓的習俗,意喻團圓之意,難不成,這一日陰曹地府也鬼門大開,放鬼魂出來吃湯圓?鬼吃湯圓也就罷了,怎麽吃過之後,又變成了湯圓,這鬼湯圓未免也太過詭異了!


    袁師道在灶台上四處巡看一周,隻見四周一望無際,漫山遍野都是人影,向著這口大鍋緩緩走來。他心中頓時犯疑,伏魔劍能令自己看到這些人影,則想必也會使自己在這些人影的麵前顯形。這些人影對自己視而不見,恐怕是無知無覺,既然如此,又怎麽會不約而同,一窩蜂地往大鍋這邊來吃湯圓?


    袁師道心中頗感怪異,當下騰身到半空中,極目四望,隻見密密麻麻的人影外圍,一黑一白兩個瘦高的人影,高帽巍巍,寬袍大袖,手持一支長杖,正在快速閃動。這兩個人影,竟像是牧犬牧羊一般,正將幢幢人影,往大鍋的方向驅趕。


    袁師道看到了那兩個人影,自身暴露空中,頓時也被對方發覺。隻見兩個人影閃了幾閃,迅速靠攏,竟然合二為一,向袁師道閃現過來。


    袁師道細看過去,發覺對方並非合為一體,而是兩個人影的神形步調極其一致。兩人輪流向前閃現而行,因為身上的服飾一黑一白,竟像是一個人身上會變色一般,忽黑忽白,向袁師道直撲過來。


    那兩個人影越來越近,袁師道看得分明,不由得心中一凜,腦中頓時浮出一個形象:黑白無常!


    袁師道見黑白無常向自己直撲過來,知道來者不善,自己還沒有摸清底細,不宜多生事端,當下反手將伏魔劍插回了劍鞘。劍一入鞘,隻見眼前陡然一黑,又變成了沉沉黑夜。袁師道發覺自己身在一處曠野之中,大鍋、人影都不見了,耳畔除了微微風聲,四周再也聽不到任何的聲響。


    袁師道轉身正要離開,突然雙肩猛地一緊,回頭看時,發現虛空中驀地伸出兩隻極長的手臂,一黑一白,牢牢抓住了自己的左右肩膀,看情形,竟是要將自己硬拉回去。


    這一拉力道奇大,完全控住了身形,袁師道感覺難以強行掙脫,當下順著來勢,向後一跌,在對方力鬆勁泄的一刹那,閃現到半空,隨之一個回旋,折過身來,輕輕地落在十步之外。


    他凝神看時,那雙詭異的手臂已經不見了,對方再無動靜。袁師道知道,所謂陰陽兩隔,其間的屏障,必定難以輕易逾越,當即放下心來,閃現離開,返回到客棧之中。


    進了客棧,找到張玄歧,袁師道在心中略一盤算,決定前往那些人影的來處去尋找,定要在正月十五鬼門大開之際,找到通往酆都地府的入口。


    他帶著張玄歧離開客棧,走到石板路上。周身的刺痛一陣陣襲來,好像是無形的指路標似的,為二人指引著前行的方向。袁師道怕伏魔劍引來黑白無常,平添事端,當下也不拔劍,隻是拉著張玄歧,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石板路本來就是蜿蜒而上,二人走了一會,便離開了石板路,上了一條小路,七轉八折地走了許久,其間好幾次刺痛感忽然消失了,四處摸索了一番,才又感到刺痛。袁師道知道,這些人影並非隻有一個來處,而是像大江大河的眾多支流合流一般,乃是由多處匯聚到一起。


    想明白了這一節,他便沿著其中一股人影的來處前行,不多時,來到一處空地。昏昏的月色下麵,隻見半壁斷崖之上,彎彎曲曲地長了一棵老鬆。鬆樹下方,是一口古井,井欄甚大,隻是石欄斑駁,四周苔蘚遍地,看情形是一口廢井。


    袁師道走到井邊,探身下望,隻見井中黑洞洞的,難測深淺,什麽都看不清。他將伏魔劍拔劍出鞘,持在手中,再向井中探望,隻見水井深處,一個巨大的白色水泡,足有井口的一半大小,正在緩緩升起。


    那白色水泡冒出水麵後,並未破裂,而是緩緩地飄出井口,變成人影的模樣。隻見許多人影,一個個從井口中浮了上來,落在地上,一個挨一個,慢慢地往前行走,情形瞧上去甚是詭異。


    袁師道看到這裏,已經知道,眼前的這口廢井,多半便是連通陰陽兩界的通道之一。他當即取出千尋尺,在尺子的一頭縛上一塊石頭,便向井中投了下去。


    那千尋尺裝在一個巴掌大小的圓球之中。尺身是烏黑的細繩,卷成一團,粗看有如一團亂麻似的,等到一點點往井中放下去,卻是絲毫不會打結。尺身上麵,密密麻麻,標滿了金色的刻度,下到井下多深,瞧上去一目了然。


    袁師道一邊放下千尋尺,一邊留意尺身的刻度,十丈、二十丈、五十丈、一百丈……足足放了一炷香的工夫,那石頭竟然還未到底。又過了許久,那千尋尺已經放到了盡頭,似乎石頭仍未到底。按照尺身的刻度,井深這時已經超過千丈了。


    尋常的水井,不過三五丈的深度而已,這口古井竟然深不見底,情形實在怪異。袁師道心中盤算了一下,決定親身下到井中,探上一探。他想著自己這一下井,與張玄歧或許便是陰陽兩隔,這孩子一時該如何安置?


    他略一躊躇,從懷中的乾坤百寶囊中,取出一袋他山之石,交給張玄歧,說道:“我年少時遊曆名山大川,設置了許多的方便法門,閑暇之時,又就地取材,順手做了些他山之石。這些他山之石,隻是些小玩意,我留著無用,今日便贈與你吧。危難之時,你取出一顆,握在掌心,在心中默念石上的銘文三遍,或許能夠助你逃過一劫。”


    張玄歧接過那一袋他山之石,隻見布袋不大,上麵繡有幾個金色的篆書大字“山河一氣袋”,手指暗暗捏了捏,感覺布袋中收納的,是許多小石子。按說布袋中裝了這麽多的石子,應該沉甸甸的才是,但這布袋卻是輕若鴻毛。


    張玄歧心裏清楚,袁師道雖然說得若無其事,這他山之石畢竟是他一顆顆施法製作出來的。對於袁師道而言,他山之石隻是小玩意,或許微不足道,但對尋常人來講,卻是求之不可得的一件寶物。


    張玄歧心中對此自然十分好奇,但是沒有當麵打開細看,而是將“山河一氣袋”貼身收好,躬身說道:“晚輩記住了,我知道照顧自己,袁仙師請自便。”


    袁師道見張玄歧說話老成,並沒有小兒女的嬌憨之態,心中頗感寬慰,對他點點頭,當即將伏魔劍還鞘,長吸一口氣,施出辟水咒,向井中跳了下去。


    袁師道一入水,便開始收起千尋尺,隻見尺身立時往上收起,比起放下之時,快了何止數倍。那千尋尺收得快,袁師道下沉的速度更快,竟像不是袁師道在收起千尋尺,而是千尋尺在收起袁師道似的。


    袁師道急速下潛之中,感覺周身仍是一陣陣的刺痛。他目不見物,單憑想象也知道,此刻在這深井之中,定然是有著一長串的大水泡,正在緩緩上浮。他下沉之時,勢必就直接穿過了這些水泡。


    不多時,千尋尺收完,袁師道已經下潛到了尺身的盡頭,那塊石頭所在的深度。此時,井中四周一片漆黑。袁師道將石塊抓在手中,四處摸索一番,發覺石塊的確是懸在水中的,想來還是沒有到底,便收好了千尋尺,繼續下潛。


    袁師道知道,施展辟水咒,與在水中使用辟水珠,效用相似。所不同的,使用辟水珠的時候,身不沾水,人呼吸無礙,而施展辟水咒,則需要人全程閉氣。逍遙山原本有一顆祖傳的辟水珠,但是他並未帶在身邊,因此隻好退而求其次,施展辟水咒,屏氣下潛。


    袁師道一口氣將要用盡,神誌已經有些模糊了,感覺功敗垂成,正要掉頭上浮,突然間,耳際啵的一聲悶響,隻覺得身體的四周驟然一輕,已然離開水井,跌入到一片虛空之中。


    (本書已完稿,全書23萬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府神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綠林穎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綠林穎士並收藏紫府神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