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景帝下詔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其時梁王劉武適在京師,見此情形心中大喜。


    說起劉武,借著太後寵愛,故得移封梁國,據有四十餘城,多是膏腴之地,國都睢陽。劉武嫌城郭太小,下令另行建築,加大至七十裏,又辟東苑,方三百餘裏。睢陽城東本有平台,乃是離宮,梁王不時到彼遊玩,因其距離稍遠往來不便,於是建築複道跨空而過,由宮中直達平台,計長三十餘裏。府庫存積金錢不下數百千萬,珠玉珍寶比天子內府還多。梁王廣招四方賓客禮待遊士,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吳人枚乘、嚴忌,蜀人司馬相如等皆聞風來至。公孫詭尤得寵幸,初見之日梁王即賜以千金,官至中尉,號為公孫將軍。鄒陽、枚乘先事吳王劉濞,因見劉濞謀反,二人上書諫阻,劉濞不聽,於是遊梁,與嚴忌、司馬相如並以文學著名,常陪梁王遊宴作為辭賦,所以梁園賓客一時稱盛。


    梁王享此富貴,也算窮奢極欲,偏他心中尚不滿足,更要謀得儲位,以便將來嗣立為帝,方才稱心滿意。他起此念頭並非無因,一是得了太後之助,二則景帝之前未立太子,也曾當麵許他,又有羊勝、公孫詭百端迎合,替他種種算計,梁王大喜,愈加優待二人。


    適值七國造反,梁王用韓安國、張羽為將拒敵吳楚,及周亞夫破滅吳楚,梁兵前後擒殺敵人幾與漢兵相等,景帝念梁王立有大功,乃賜以天子旌旗。梁王自恃其功,又受特別賞賜,心中愈加驕傲,於是出入排起鑾駕,所有禮節竟與天子無異。事為景帝聞知,心中甚是不悅,恐傷太後之意不便責備。太後也知景帝意思,於是假作發怒,每遇梁使到來不許進見,並將梁王種種不法之處嚴加詰責,景帝便趁此時立了太子劉榮。梁王聽說景帝已立太子甚是懊喪,又見太後也來責備愈加憂懼,便遣韓安國為使入京代為剖明。


    韓安國奉命到了長安,先往見長公主,哭訴道:“梁王為子盡孝,為臣盡忠,何以太後並不加察?前日七國並反關東搖動,梁王心念太後皇帝在京,惟恐梁地有失,親自跪送臣等領兵抗拒吳楚。吳楚破滅皆梁國之力。今太後因瑣細禮節責備梁王,梁王平日見慣父兄皆為皇帝,故出入皆稱警蹕,所有車旗又皆皇帝所賜,梁王不過借此誇示諸侯,使天下皆知己為太後皇帝所愛耳。現在梁使一到便加詰責,梁王心中恐懼,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為,何以梁王如此忠孝,太後不加體恤?所有此中情節,非公主不能代達,故臣特來奉懇。”長公主依言轉達太後,太後詰責梁使本來就是做做樣子的,今聞安國之言不由大喜,便向景帝說知。景帝也就釋然,反免冠對太後謝道:“自己兄弟不能教導,致累太後憂慮。”遂命梁使入見厚加賞賜。


    及栗太子被廢,梁王預得風聞,先期入朝靜觀內變,果然不到多日儲君易位。梁王進謁竇太後婉言幹請,意欲太後替他主張,訂一份兄終弟及的新約,太後愛憐少子自然樂從,遂召入景帝再開家宴,酒過數巡,太後顧著景帝道:“吾聞殷道親親,周道尊尊,其義一也,後日當以梁王為托。”景帝聞言不甚理會,以為太後說她死後要將梁王托付與他,慌忙下跪道:“謹遵慈命!”太後甚喜,即命景帝起來繼續歡宴。梁王在旁聽說也就暗自歡喜。直到三人共醉才罷席而散。景帝酒醒後自思太後所言寓有深意,莫非因我廢去太子,想將梁王接替不成。於是召入諸大臣與他們密議。太常袁盎答道:“太後之意欲立梁王為皇太子,但臣以為決不可行!”景帝複問不可行的理由,盎複答道:“昔日宋宣公死,不立其子殤公,而立其弟穆公,穆公死時歸位殤公,穆公之子莊公與殤公爭國殺死殤公,後來五世爭國禍亂不絕。故春秋要義傳子不傳弟,免得亂統。”說到此群臣齊聲讚成。景帝點頭稱是,遂將袁盎所說轉白太後。太後雖然不悅,但也無詞可駁,隻得罷議。梁王劉武不得逞謀很是懊惱,複上書景帝乞賜容車之地,由梁國直至長樂宮,自使梁國人民築成甬道,以便不時朝見太後。這事又是一大奇議,自古罕聞。景帝將原書頒示群臣,袁盎又是反對力為駁斥,景帝依儀辭絕梁王。梁王聽說又是袁盎從中作梗,心中十分痛恨。


    卻說袁盎家居安陵,後來因病免官,安陵當地富豪因袁盎是個貴人,如今告老回鄉爭來結納。袁盎雖然做過大官,卻不擺架子,對鄉裏之人無論貴賤貧富都平等看待,一味與眾隨和。


    袁盎雖然家居,甚得景帝寵信,每遇朝廷有事,景帝常召袁盎到來會議,或不時遣使就其家中問之,往往依議而行。梁王兩次計謀皆為袁盎等人直言破壞,以此怨入骨髓,一日對羊勝、公孫詭等人說道:“寡人謀事,三番兩次不成,皆由賊臣袁盎等從中作梗,離間我母子兄弟之親,每一念及令人切齒,寡人欲設法除此賊臣,稍泄胸中之氣,不知君等有何妙計?”羊勝、公孫詭齊聲答道:“大王欲除此賊並非難事,隻須破費重金購買刺客,乘其不備將他刺死,不過一夫之力。此等無頭命案,神不知,鬼不覺,即使皋陶複生,也查不出下手及主使之人,大王若有意報仇,此法最妙。”梁王聽了稱善,又說道:“既然如此,就煩君等替寡人行事,但須千萬秘密,不得露出破綻。”二人奉命出外,暗地搜尋刺客數十人,許以重賞,命其分頭前往長安行刺袁盎及當日與議諸人。刺客依言,分作數起前往長安而去。


    第一人行至關中,沿途向人問起袁盎,無不道他好處,刺客聽了心中暗想,原來袁盎是個好人,我豈能下此毒手?不如賣個人情給他。打算既定,遂一直來見袁盎說道:“吾受梁王之命前來刺君,聞君是好人,心中不忍,但後來刺客尚有十餘人,未必都與我同樣想法,故特麵告,君須早為防備。”說罷揚長而去。袁盎聞言吃了一驚,從此心中悶悶不樂,不知如何是好。聽說當地有個卜者棓生,能知未來之事,遂前往棓生家中問卜。不知棓生怎麽說的,袁盎回來時路經安陵郭門外,適遇梁國刺客在此守候,望見袁盎後便上前問道:“來者是否袁將軍?”袁盎直答道:“我即袁將軍,君來見訪莫非有事?”話音未落,來人一劍迎麵刺來,袁盎不及提防倒地而死。其人恐被路人遇見,匆促之間不及將劍收回,立即拔足飛奔而去。袁盎死時其劍尚著身上。


    袁盎死後不過數日,與袁盎一同建議的十八人也都遇刺,行刺的人均被逃脫。有司連忙奏聞景帝。景帝不待詳查便跟左右說:“這個一定是梁王所為,朕憶被害諸人統是前次與議諸人,不肯讚成梁王,所以梁王挾恨遣人刺死;否則袁盎與人有仇,殺死袁盎便足了事,何故牽連多人呢!”說著即令有司嚴捕刺客,好幾日不得拿獲。


    有司見此案尋不出一點頭緒,景帝又幾次催促,急得坐立不安寢食皆廢。忽念行凶證據隻有袁盎身上被刺之劍,如今既無別法,且就此劍檢查一番,或可發現蹤跡。想罷遂命將劍取至,詳細把玩,見此劍既無文字表記,形式又與普通人所用無異,並無特別不同之處,不覺失望,於是將劍放在案頭,看了又想,想了又看,忽見劍柄陳舊,劍鋒卻白如霜雪,並無一點鏽澀,由此斷定此劍久經佩帶必非新鑄。既然是個舊物,必是刺客殺人之前重行磨洗。若說刺客自己磨洗,他未必學有此種技藝,而經工匠之手,他必定要將物主姓名住址記下,以免錯亂,所以隻須尋得經手工匠,此案便有眉目,故命從吏出查。


    當日從吏持劍出到長安市上,遍尋磨洗刀劍工匠,將劍與之觀看,令其認明此劍是否曾經其手磨洗。一連問了十餘人,都說不是,末後遇見一匠將劍細看,認得是經他磨洗。從吏便問道:“此劍係由何人交你磨洗?”洗工匠想了片刻後答道:“十日前有梁國郎官某人手持此劍令我磨洗。”從吏聞言連忙據實回報,有司查得梁國郎官尚在長安居住,遂不動聲色差人前往,將其捕獲嚴行訊鞫。郎官無法抵賴隻得直供,說是梁王寵臣羊勝、公孫詭遣其帶領刺客來幹此事。有司複轉達景帝,景帝心想果然不出我所料,似此膽大妄為殺害大臣,真是目無法紀,於是立遣田叔、呂季主兩人前往粱國查辦此事。田叔曾為趙王張敖故吏,經高祖特別賞識令為漢中郡守,在任十餘年,剛剛免職還鄉。景帝因他老成練達,複召令入朝,命他與呂季主同赴梁都。


    田叔明知刺盎首謀就是梁王,但梁王係太後愛子,皇上幼弟,如何叫他抵罪?因此降格相求,姑把梁王撇去,唯將梁王幸臣公孫詭、羊勝當作案中首犯,先派隨員飛馳入梁,叫他拿交詭、勝兩人。


    卻說梁王接到探報,說是袁盎等十餘人一律被刺身死,行刺之人也都脫逃。梁王心中暗喜,密召羊勝、公孫詭到來告知此事,獎其辦理迅速,並將許多珍物賞賜二人。


    二人受賞,各自歡喜退出。梁王高興異常,料得朝廷雖然不免疑心於我,但是並無一毫證據,諒也無從查辦,此舉既可出我一口惡氣,又可使一班朝臣心懷恐懼,將袁盎等作個榜樣,以後不敢與我作對。


    誰知不過數日,粱王又得探報,說是案情敗露,天子遣使查拿羊勝、公孫詭二人,使者不日將到。梁王驚得手足無措,急召羊勝、公孫詭責備道:“吾曾切囑你們做事須要秘密,何以留下破綻致被查出,今鬧出禍來如何是好?”梁王說罷,連連頓足歎氣不絕。二人見了探報,知是指名拿他,呆了半晌,又被梁王埋怨,驚懼愧悔。想起自己性命要緊,欲待逃走,外麵拿捕甚急,無地容身,惟有哀求粱王保護。於是二人一同跪在地上對著梁王叩頭,要他設法搭救。梁王心想二人若被漢使拿去,供出實情連我都要辦罪,為今之計,惟有將他藏在宮中,使漢使無從捕拿,料他不敢到我宮中搜尋,粱王想定主意,遂將二人安置宮中密室,囑咐近待等人毋得泄漏。


    及漢使到梁,傳景帝之命要此二人,梁王假作不知去向,使者無法隻得奏聞景帝。景帝見二人是梁王寵臣,如今忽然不見,肯定是梁王將他藏匿,因此心中愈怒。又接二連三派使者到梁搜索,隻有王宮未曾入內。隻因此事弄得家家戶戶雞犬不寧,使者及當地官吏忙了一月有餘,二人卻安坐宮中,無處尋其蹤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漢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劉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劉華並收藏秦漢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