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被王郎追殺的日子真是慘透了,連一口熱乎的吃食都沒有,混得是要多慘有多慘。劉秀用大司馬的名義征調鄰近縣城的人馬,又得到四千精兵。他拜信都太守任光為左大將軍,信都都尉李忠為右大將軍,和成太守邳彤為後大將軍,信都縣令萬脩為偏將軍,還把他們都封為列侯。
接著劉秀派鄧禹牽頭征發各個郡國的奔命兵。
什麽是奔命兵?依漢製,“奔命兵”就是在太平盛世時,朝廷讓各郡國舉薦的一些材官、騎士,這些人大多是剽悍善戰的猛士,平常領著國家的俸祿,一旦國家有難,或者是發生緊急事件,就應召為國效力。擱到現在,就是能快速征召的預備役部隊。
此時天下大亂,哪有什麽奔命兵啊?因此鄧禹召集的奔命兵,實際上就是臨時花錢募集的雇傭兵。這些家夥良莠不齊、戰鬥力不強不說,一窮二白的劉秀哪有錢雇傭他們啊?可劉秀被王郎逼得瀕臨絕境,他隻能砸鍋賣鐵將就著用奔命兵。
不知道鄧禹是如何召集到這些奔命兵的,想來他忽悠人的本事還是不錯的,有幹政委的天然資質。
鄧禹帶著這些烏合之眾去進攻常山郡樂陽縣,在勇將銚期的助攻下,居然拿下了樂陽,鄧禹取得了用兵以來的開門紅。
劉秀欲向愛子路及刁子都乞援,信都太守任光諫止道:“愛子路和刁子都都是亡命盜賊,何足深恃?兵不在多,明公破莽時以一敵十,何患王郎?”。原來愛子路與肥城人劉詡起兵盧縣城頭,劉玄初立,曾子路與劉詡上表稱賀,劉玄拜曾子路為東萊太守,劉詡為濟南太守;刁子都起兵東海,劉玄封他為揚州牧。任光不願乞援兩人,可他發出通告時卻說:“算卦的王郎冒充宗室誘惑人民,大逆不道,現在大司馬劉公調來愛子路、刁子都等百萬大軍前來征伐。一切軍民人等反正的既往不咎;抗拒的決不寬容!”這個消息很快傳開了。各城官吏都害怕起來。
劉秀帶領著任光、鄧禹、馮異他們趁著黑夜去襲擊鄰近的堂陽。城裏的官兵們看了通告後早已提心吊膽,一見城外全是火把,他們不知道劉秀有多少兵馬,馬上就投降了。拿下了一個城,人馬多了些;接著又打下了幾個縣,人馬又多了些。劉秀他們還沒到昌城,昌城人劉植就率領本族子弟和賓客開了城門,劉秀拜劉植為驍騎將軍。
巨鹿宋子人耿純也率領本族子弟和賓客兩千多人投奔到劉秀這邊來了。他這隊人馬非常特別,不但年老的害病的都有,有的人還帶著棺材。劉秀問他為什麽帶著棺材。耿純說:“您孤單地到了河北,我們全族的人都跟了來,我怕他們一碰到困難就想回家,所以叫人燒了房屋,讓他們不能回頭。他們怕死在路上,所以連棺材也帶了來。”劉秀聽了哭笑不得,便拜耿純為前將軍,耿純的幾個叔伯兄弟都做了偏將軍。
七拚八湊,劉秀便有了幾萬人馬。這時真定王劉揚又召集十萬兵馬跟王郎聯合起來。這下可把劉秀急壞了。驍騎將軍劉植說:“我跟劉揚有點交情,我願意去勸他歸附。”劉秀就派他到真定去見劉揚。
劉植趕到真定城後對劉揚說道:“大王和臣同為高祖子孫,如果按族譜論的話,臣還得尊大王為王叔。如今劉秀起兵,四方豪傑雲集,必能重光漢室基業。王叔是宗室耆老,應該鼎力相助才是,怎麽能幫算卦的王郎呢?”聽了這位大侄子的忽悠,劉揚有些動心,可他提了個條件,就是要與劉秀聯姻。
聽了劉揚的話,劉植有些為難地說:“叔父,這事怕有些難辦,劉秀早已與陰氏成婚,怎麽能夠再與叔父聯姻呢?而且我們都姓劉啊!”劉揚一聽不以為然地說:“伯先可知道我要為誰說媒?實不相瞞,舍妹嫁與郭昌,生有一女名叫郭聖通,因其父早亡,故一直養在孤的府中。孤這個外甥女不僅貌美嫻淑,而且自幼仰慕英雄,正是劉秀的好內助。再說堂堂的真定王府,豈是鄉野陰氏可以匹敵的?”說完劉揚緊緊地盯著劉植的雙眼。劉植聽說是劉揚的外甥女,想也沒想就打了包票。過去一夫多妻,劉秀又不必跟陰氏離婚,娶十個老婆也沒事。
劉植滿心歡喜地回到劉秀大營向他道喜,然後告訴他說:“劉揚願意歸附大司馬,可是他不太放心,要和你結成親家才願意和您聯合。”劉秀驚疑道:“我尚無子女如何聯姻?有妹伯姬,又許給李通為繼室了。”劉植回答道:“不是叫你嫁女給他家,而是他有個外甥女郭氏願奉箕帚。”天下竟有這樣的好事!劉秀假意推說自己已娶陰氏為妻,劉植笑道:“天子一娶九女,諸侯一娶三女,您娶兩妻也不為多。況劉揚新附,若不與他結為姻親,如何可恃?”劉秀這時也顧不得陰麗華了,便對劉植說道:“有勞伯先回複真定王,就說劉秀願娶郭氏為妻!”
接著在劉植的陪同下,劉秀親往郭氏位於漆裏的家中迎親。劉揚當天便將外甥女郭聖通裝束停當,送至賓館與劉秀成婚。劉秀見郭氏豐容靚麗不同凡姝。當下洞房合巹並枕交歡。
劉秀在與陰麗華完婚的前提下,複娶郭聖通為妻,並在登基後立郭氏為皇後,這在今人看來,劉秀不僅是個典型的渣男,而且還違反婚姻法。但我們不能用今人的標準要求古人,更不能用普通人的標準要求君王,這是讀史的常識。其實劉秀這個渣男遠比古代那些混賬皇帝好得多,他與郭聖通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否則也不可能一下子生出五個兒子一個女兒。
劉秀與郭聖通結婚以後,劉揚就幫助劉秀去打王郎,劉秀的兵力又加強了不少。
卻說耿弇自薊城與劉秀相失,他便往北到上穀去見父親,請父親耿況發兵幫助劉秀。耿況正接到王郎通告,叫他歸順邯鄲。耿況拿不定主意。官吏們也主張投降王郎。可是上穀的大臣寇恂說:“邯鄲突然起兵,誰也不知底細,咱們不能輕易響應。大司馬劉秀是劉伯升的親兄弟,品德高尚虛心待人。咱們不如去歸附他。”耿況很為難地說:“邯鄲方麵勢力挺大,單單一個上穀也沒辦法抵抗。怎麽辦呢?”寇恂說:“漁陽、上穀的突騎足有萬騎,發此兩郡兵馬,邯鄲根本不足慮”。
耿況同意了,就派寇恂到漁陽去。漁陽太守彭寵也接到王郎的通告,叫他及早歸附官拜原職。彭寵的部下都願意“官拜原職”。隻有三個長官不同意。一個是南陽宛城人吳漢,還有兩個是吳漢的朋友安陽人蓋延和王梁。他們都勸彭寵歸附南陽的劉秀。彭寵不能決定。吳漢說話帶結巴,要說的話越多越說不上來。他見彭寵不答應,就賭著氣跑出去了。這時候路上有逃難的人經過。吳漢瞧見難民之中有個儒生,就派人把他請來吃飯,順便問問他外麵的情況。
那個儒生剛剛從邯鄲逃出來。他說那個在邯鄲自立為天子的劉子輿其實不姓劉,他是算卦的王郎。”吳漢一聽立即帶他回去見彭寵。彭寵聽說邯鄲的天子原來是冒名頂替的。他就派吳漢等人帶著騎兵和步兵去進攻薊城。吳漢殺了王郎的大將,奪下了薊城。
接著上穀的兵馬與漁陽的兵馬合在一起。他們沿路打敗了王郎的軍隊,殺了大將以下三萬多人,很快打下了二十二個縣,一直到了廣阿。聽說城裏的兵馬很多,可是不知道是哪一路的。景丹一馬當先大聲問道:“城裏的將軍是誰?”漢兵回答道:“大司馬劉公!”將士們一聽,高興得把沿路的勞累都忘了。
劉秀把他們都迎了進去,劉秀笑著說:“邯鄲的將士屢次說要發漁陽、上穀的兵馬來打我,想不到你們是來幫我的。”於是拜景丹、寇恂、耿弇、吳漢、蓋延、王梁六個人為偏將軍,又拜不在身邊的耿況和彭寵為大將軍,還封耿況、彭寵、景丹、蓋延為列侯。
劉秀率領大軍去進攻巨鹿,這時候劉玄也派尚書令謝躬來打王郎。兩路大軍把巨鹿城團團圍住,連續攻打了一個多月,還是不能把巨鹿城拿下。這時前將軍耿純說:“何必在這兒浪費時間呢?不如直接去打邯鄲,殺了王郎,巨鹿必然投降。”
從劉秀在河北的這些驚心動魄的經曆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幸運兒。一個人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自身的努力是主要的。運氣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也許在冥冥之中,有著一股神奇的力量左右著他的命運。劉秀每次麵臨危急的時候,總是有如神助,每次都能夠化險為夷。在鋼鐵般的意誌堅持之下,在一係列偶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劉秀的實力越來越強。此刻他決定留下一部分人馬佯攻巨鹿,自己則揮師南下直取邯鄲!
劉秀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王郎支持不住。他派大夫杜威求和,杜威說他真的是成帝的兒子。劉秀奮然道:“就是成帝複生天下也不可得,何況是個假子輿呢?”杜威又說:“那麽封他一個萬戶侯吧。”劉秀道:“他敢冒充漢裔,待以不死已算寬仁,還想再做萬戶侯麽?”杜威知道不可說,怒氣勃勃地轉身就走。劉秀督兵猛攻,又過了二十多日,城內不能支持,王郎、劉林連夜逃跑,王霸、臧宮緊緊追趕。王霸趕上王郎,一刀把他劈死,割下他的腦袋。劉林逃得不知去向。
劉秀收複邯鄲檢點公文,所有郡縣吏民與王郎往來文書悉令毀去,有人說:“反對咱們的人都在這裏麵,現在連人名都查不到了。”劉秀說:“既往不咎。燒了這些文書,好讓這些睡不著覺的人安心!”大夥兒這才明白過來,全都佩服劉秀。
卻說更始皇帝劉玄也實在不像樣了。申屠建、李鬆他們打下了長安後請他遷都。長安宮殿除了未央宮已經被燒毀以外,別的宮殿大體上還可以用。更始住在長樂宮,就在前殿臨朝。文武百官們上朝拜賀,他竟然有點害怕。隻知道耷拉著腦袋,不停地用手摩著席子,別說發號施令,連話都說不上來。
諸將朝賀已畢,李鬆、趙萌勸劉玄加封功臣為王,朱鮪抗議道:“從前高祖有約,非劉氏不王,今宗室且未加封,如何得封他人?”李鬆、趙萌又請先封宗室後封諸臣,於是封劉祉為定陶王,劉慶為燕王,劉歙為元氏王,劉嘉為漢中王,劉賜為宛王,劉信為汝陰王。宗室畢封,乃封王匡為泚陽王,王鳳為宜城王,朱鮪為膠東王,王常為鄧王,申屠建為平氏王,朱鮪為膠東王。朱鮪堅決推辭。更始就拜他為左大司馬,趙萌為右大司馬,李鬆為丞相,共秉內政。趙萌有女頗具姿色,劉玄納入後宮,大得寵愛。
趙萌見這位皇帝姑爺像個木頭人兒,就對他說:“不要老是不開口。大臣、將軍來朝見,總該應付幾句。”正好有幾個將軍從外地回來,更始就想問問他們。可是這位皇帝什麽都不知道,有什麽可問的呢?他想起剛剛起義時曾經問過搶劫回來的小兵,問他搶了多少東西。於是現在也問那些得勝回朝的將軍們說:“你們搶了多少東西?”這讓人家怎麽說呢?他們聽了都張著嘴,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不知道怎麽回答才好。
卻說劉秀接連打下了幾個城以後,又占領了廣阿。他在城樓上攤開地圖,用手指頭點著一個個郡國對鄧禹說:“天下郡國甚多,現在什得其一,你前言反掌可定,談何容易?”鄧禹堅定地說:“如今天下混亂不堪,百姓思得明君。別看我們現在地方不大,隻要明公施行德政,早晚天下必歸一統。古今成大業者莫不如是,明公勿疑!”劉秀聽後高興不已。
有了自己的地盤,在鄧禹等人的刻意宣傳下,劉秀的名望開始發酵,越來越多的亂世豪傑加盟劉秀集團。對於這些人,劉秀都會讓鄧禹為自己掌眼。鄧禹慧眼識珠。經他舉薦的人才,往往都能勝任,劉秀常常誇鄧禹是自己最稱職的組織部長。
接著劉秀派鄧禹牽頭征發各個郡國的奔命兵。
什麽是奔命兵?依漢製,“奔命兵”就是在太平盛世時,朝廷讓各郡國舉薦的一些材官、騎士,這些人大多是剽悍善戰的猛士,平常領著國家的俸祿,一旦國家有難,或者是發生緊急事件,就應召為國效力。擱到現在,就是能快速征召的預備役部隊。
此時天下大亂,哪有什麽奔命兵啊?因此鄧禹召集的奔命兵,實際上就是臨時花錢募集的雇傭兵。這些家夥良莠不齊、戰鬥力不強不說,一窮二白的劉秀哪有錢雇傭他們啊?可劉秀被王郎逼得瀕臨絕境,他隻能砸鍋賣鐵將就著用奔命兵。
不知道鄧禹是如何召集到這些奔命兵的,想來他忽悠人的本事還是不錯的,有幹政委的天然資質。
鄧禹帶著這些烏合之眾去進攻常山郡樂陽縣,在勇將銚期的助攻下,居然拿下了樂陽,鄧禹取得了用兵以來的開門紅。
劉秀欲向愛子路及刁子都乞援,信都太守任光諫止道:“愛子路和刁子都都是亡命盜賊,何足深恃?兵不在多,明公破莽時以一敵十,何患王郎?”。原來愛子路與肥城人劉詡起兵盧縣城頭,劉玄初立,曾子路與劉詡上表稱賀,劉玄拜曾子路為東萊太守,劉詡為濟南太守;刁子都起兵東海,劉玄封他為揚州牧。任光不願乞援兩人,可他發出通告時卻說:“算卦的王郎冒充宗室誘惑人民,大逆不道,現在大司馬劉公調來愛子路、刁子都等百萬大軍前來征伐。一切軍民人等反正的既往不咎;抗拒的決不寬容!”這個消息很快傳開了。各城官吏都害怕起來。
劉秀帶領著任光、鄧禹、馮異他們趁著黑夜去襲擊鄰近的堂陽。城裏的官兵們看了通告後早已提心吊膽,一見城外全是火把,他們不知道劉秀有多少兵馬,馬上就投降了。拿下了一個城,人馬多了些;接著又打下了幾個縣,人馬又多了些。劉秀他們還沒到昌城,昌城人劉植就率領本族子弟和賓客開了城門,劉秀拜劉植為驍騎將軍。
巨鹿宋子人耿純也率領本族子弟和賓客兩千多人投奔到劉秀這邊來了。他這隊人馬非常特別,不但年老的害病的都有,有的人還帶著棺材。劉秀問他為什麽帶著棺材。耿純說:“您孤單地到了河北,我們全族的人都跟了來,我怕他們一碰到困難就想回家,所以叫人燒了房屋,讓他們不能回頭。他們怕死在路上,所以連棺材也帶了來。”劉秀聽了哭笑不得,便拜耿純為前將軍,耿純的幾個叔伯兄弟都做了偏將軍。
七拚八湊,劉秀便有了幾萬人馬。這時真定王劉揚又召集十萬兵馬跟王郎聯合起來。這下可把劉秀急壞了。驍騎將軍劉植說:“我跟劉揚有點交情,我願意去勸他歸附。”劉秀就派他到真定去見劉揚。
劉植趕到真定城後對劉揚說道:“大王和臣同為高祖子孫,如果按族譜論的話,臣還得尊大王為王叔。如今劉秀起兵,四方豪傑雲集,必能重光漢室基業。王叔是宗室耆老,應該鼎力相助才是,怎麽能幫算卦的王郎呢?”聽了這位大侄子的忽悠,劉揚有些動心,可他提了個條件,就是要與劉秀聯姻。
聽了劉揚的話,劉植有些為難地說:“叔父,這事怕有些難辦,劉秀早已與陰氏成婚,怎麽能夠再與叔父聯姻呢?而且我們都姓劉啊!”劉揚一聽不以為然地說:“伯先可知道我要為誰說媒?實不相瞞,舍妹嫁與郭昌,生有一女名叫郭聖通,因其父早亡,故一直養在孤的府中。孤這個外甥女不僅貌美嫻淑,而且自幼仰慕英雄,正是劉秀的好內助。再說堂堂的真定王府,豈是鄉野陰氏可以匹敵的?”說完劉揚緊緊地盯著劉植的雙眼。劉植聽說是劉揚的外甥女,想也沒想就打了包票。過去一夫多妻,劉秀又不必跟陰氏離婚,娶十個老婆也沒事。
劉植滿心歡喜地回到劉秀大營向他道喜,然後告訴他說:“劉揚願意歸附大司馬,可是他不太放心,要和你結成親家才願意和您聯合。”劉秀驚疑道:“我尚無子女如何聯姻?有妹伯姬,又許給李通為繼室了。”劉植回答道:“不是叫你嫁女給他家,而是他有個外甥女郭氏願奉箕帚。”天下竟有這樣的好事!劉秀假意推說自己已娶陰氏為妻,劉植笑道:“天子一娶九女,諸侯一娶三女,您娶兩妻也不為多。況劉揚新附,若不與他結為姻親,如何可恃?”劉秀這時也顧不得陰麗華了,便對劉植說道:“有勞伯先回複真定王,就說劉秀願娶郭氏為妻!”
接著在劉植的陪同下,劉秀親往郭氏位於漆裏的家中迎親。劉揚當天便將外甥女郭聖通裝束停當,送至賓館與劉秀成婚。劉秀見郭氏豐容靚麗不同凡姝。當下洞房合巹並枕交歡。
劉秀在與陰麗華完婚的前提下,複娶郭聖通為妻,並在登基後立郭氏為皇後,這在今人看來,劉秀不僅是個典型的渣男,而且還違反婚姻法。但我們不能用今人的標準要求古人,更不能用普通人的標準要求君王,這是讀史的常識。其實劉秀這個渣男遠比古代那些混賬皇帝好得多,他與郭聖通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否則也不可能一下子生出五個兒子一個女兒。
劉秀與郭聖通結婚以後,劉揚就幫助劉秀去打王郎,劉秀的兵力又加強了不少。
卻說耿弇自薊城與劉秀相失,他便往北到上穀去見父親,請父親耿況發兵幫助劉秀。耿況正接到王郎通告,叫他歸順邯鄲。耿況拿不定主意。官吏們也主張投降王郎。可是上穀的大臣寇恂說:“邯鄲突然起兵,誰也不知底細,咱們不能輕易響應。大司馬劉秀是劉伯升的親兄弟,品德高尚虛心待人。咱們不如去歸附他。”耿況很為難地說:“邯鄲方麵勢力挺大,單單一個上穀也沒辦法抵抗。怎麽辦呢?”寇恂說:“漁陽、上穀的突騎足有萬騎,發此兩郡兵馬,邯鄲根本不足慮”。
耿況同意了,就派寇恂到漁陽去。漁陽太守彭寵也接到王郎的通告,叫他及早歸附官拜原職。彭寵的部下都願意“官拜原職”。隻有三個長官不同意。一個是南陽宛城人吳漢,還有兩個是吳漢的朋友安陽人蓋延和王梁。他們都勸彭寵歸附南陽的劉秀。彭寵不能決定。吳漢說話帶結巴,要說的話越多越說不上來。他見彭寵不答應,就賭著氣跑出去了。這時候路上有逃難的人經過。吳漢瞧見難民之中有個儒生,就派人把他請來吃飯,順便問問他外麵的情況。
那個儒生剛剛從邯鄲逃出來。他說那個在邯鄲自立為天子的劉子輿其實不姓劉,他是算卦的王郎。”吳漢一聽立即帶他回去見彭寵。彭寵聽說邯鄲的天子原來是冒名頂替的。他就派吳漢等人帶著騎兵和步兵去進攻薊城。吳漢殺了王郎的大將,奪下了薊城。
接著上穀的兵馬與漁陽的兵馬合在一起。他們沿路打敗了王郎的軍隊,殺了大將以下三萬多人,很快打下了二十二個縣,一直到了廣阿。聽說城裏的兵馬很多,可是不知道是哪一路的。景丹一馬當先大聲問道:“城裏的將軍是誰?”漢兵回答道:“大司馬劉公!”將士們一聽,高興得把沿路的勞累都忘了。
劉秀把他們都迎了進去,劉秀笑著說:“邯鄲的將士屢次說要發漁陽、上穀的兵馬來打我,想不到你們是來幫我的。”於是拜景丹、寇恂、耿弇、吳漢、蓋延、王梁六個人為偏將軍,又拜不在身邊的耿況和彭寵為大將軍,還封耿況、彭寵、景丹、蓋延為列侯。
劉秀率領大軍去進攻巨鹿,這時候劉玄也派尚書令謝躬來打王郎。兩路大軍把巨鹿城團團圍住,連續攻打了一個多月,還是不能把巨鹿城拿下。這時前將軍耿純說:“何必在這兒浪費時間呢?不如直接去打邯鄲,殺了王郎,巨鹿必然投降。”
從劉秀在河北的這些驚心動魄的經曆來看,他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幸運兒。一個人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自身的努力是主要的。運氣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麵。也許在冥冥之中,有著一股神奇的力量左右著他的命運。劉秀每次麵臨危急的時候,總是有如神助,每次都能夠化險為夷。在鋼鐵般的意誌堅持之下,在一係列偶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劉秀的實力越來越強。此刻他決定留下一部分人馬佯攻巨鹿,自己則揮師南下直取邯鄲!
劉秀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王郎支持不住。他派大夫杜威求和,杜威說他真的是成帝的兒子。劉秀奮然道:“就是成帝複生天下也不可得,何況是個假子輿呢?”杜威又說:“那麽封他一個萬戶侯吧。”劉秀道:“他敢冒充漢裔,待以不死已算寬仁,還想再做萬戶侯麽?”杜威知道不可說,怒氣勃勃地轉身就走。劉秀督兵猛攻,又過了二十多日,城內不能支持,王郎、劉林連夜逃跑,王霸、臧宮緊緊追趕。王霸趕上王郎,一刀把他劈死,割下他的腦袋。劉林逃得不知去向。
劉秀收複邯鄲檢點公文,所有郡縣吏民與王郎往來文書悉令毀去,有人說:“反對咱們的人都在這裏麵,現在連人名都查不到了。”劉秀說:“既往不咎。燒了這些文書,好讓這些睡不著覺的人安心!”大夥兒這才明白過來,全都佩服劉秀。
卻說更始皇帝劉玄也實在不像樣了。申屠建、李鬆他們打下了長安後請他遷都。長安宮殿除了未央宮已經被燒毀以外,別的宮殿大體上還可以用。更始住在長樂宮,就在前殿臨朝。文武百官們上朝拜賀,他竟然有點害怕。隻知道耷拉著腦袋,不停地用手摩著席子,別說發號施令,連話都說不上來。
諸將朝賀已畢,李鬆、趙萌勸劉玄加封功臣為王,朱鮪抗議道:“從前高祖有約,非劉氏不王,今宗室且未加封,如何得封他人?”李鬆、趙萌又請先封宗室後封諸臣,於是封劉祉為定陶王,劉慶為燕王,劉歙為元氏王,劉嘉為漢中王,劉賜為宛王,劉信為汝陰王。宗室畢封,乃封王匡為泚陽王,王鳳為宜城王,朱鮪為膠東王,王常為鄧王,申屠建為平氏王,朱鮪為膠東王。朱鮪堅決推辭。更始就拜他為左大司馬,趙萌為右大司馬,李鬆為丞相,共秉內政。趙萌有女頗具姿色,劉玄納入後宮,大得寵愛。
趙萌見這位皇帝姑爺像個木頭人兒,就對他說:“不要老是不開口。大臣、將軍來朝見,總該應付幾句。”正好有幾個將軍從外地回來,更始就想問問他們。可是這位皇帝什麽都不知道,有什麽可問的呢?他想起剛剛起義時曾經問過搶劫回來的小兵,問他搶了多少東西。於是現在也問那些得勝回朝的將軍們說:“你們搶了多少東西?”這讓人家怎麽說呢?他們聽了都張著嘴,你瞧瞧我、我瞧瞧你,不知道怎麽回答才好。
卻說劉秀接連打下了幾個城以後,又占領了廣阿。他在城樓上攤開地圖,用手指頭點著一個個郡國對鄧禹說:“天下郡國甚多,現在什得其一,你前言反掌可定,談何容易?”鄧禹堅定地說:“如今天下混亂不堪,百姓思得明君。別看我們現在地方不大,隻要明公施行德政,早晚天下必歸一統。古今成大業者莫不如是,明公勿疑!”劉秀聽後高興不已。
有了自己的地盤,在鄧禹等人的刻意宣傳下,劉秀的名望開始發酵,越來越多的亂世豪傑加盟劉秀集團。對於這些人,劉秀都會讓鄧禹為自己掌眼。鄧禹慧眼識珠。經他舉薦的人才,往往都能勝任,劉秀常常誇鄧禹是自己最稱職的組織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