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眼裏一連串的問號。
再三確認。
董杏林正兒八經回答,此治療方案,確實相當規範。
呃……
她默默轉身準備離開,董杏林卻說道:“換做是我,我不打算如此醫治。”
“你打算塞兩隻公雞?”
董杏林看了眼屋子裏,跟著她往外走。
“偶得之一方,用柴胡,黃芪,半夏等藥,能治此病,不過此時也找不到那些藥物,唉,我也沒更好的法子。”
跟某些不同,董杏林倒是看得開。
別人不信他。
他也不強求。
“對了,你怎麽在這兒?”
一問倒是新奇。
上次見董杏林,還是在周家莊,他對女性方麵的疾病,似乎非常感興趣,不過很多地方的女性對於自身病情不便外說,周家莊女子多,能讓他瞧的人卻不多,於是乎,他誤打誤撞去了洪家村。
“有一老伯,腿失一半,竟能存之!”
“你說的是魯兒娘的爹?”
“你怎麽知道?”
董杏林詳細一問,隨之來了何家灣。
“那大夫在這兒?”
“就在天葵寺!我特來向那位醫師請教!”
董杏林一人說得老起勁兒,她聽得哈切連天。
三人回到天葵寺前。
哎喲喂,人……更多了。
至於嗎?
熱鬧成這樣。
望了一圈,沒看見陳誌誠等人,倒是孫大找到了她。
“他們先進去了,跟我來。”
“寺廟有地方住嗎?”
“天葵寺不小,有空閑的住宿房,不過一般不留女客,你住的地方要偏遠些。”
天葵寺是當真不小。
去外客住宿房一路,大概走了二十分鍾,隻是從側門進,經過三門殿,天王殿,以及大雄寶殿,路過看了看,殿堂不算豪華,倒是嶄新,一路見不少僧侶。
“住宿費怎麽算的?”
孫大低聲說道:“這個叫上香布施。”
比起驛店,寺廟裏的住宿費,低得多,平日裏也有施主香客,以上香布施的名義給寺裏一些財物作為實際上的食宿費,然後就可以在寺裏住上一陣子了。
“吃飯也不要錢?”
“噓!”孫大左右看了看:“哎呀,你小點聲。”
由於明日有剃度傳戒會,住宿房相當打擠,跟著一起來的董杏林沒地方留宿,擠一下都擠不下。
住宿房的環境不如驛店,一個大通鋪,能睡十來個人,確實是擠不下了。
董杏林悻悻然離開了:“我自己想辦法。”
她則跟著一位僧侶去了女客房。
分開前,特意交代了一句石頭:“我的海醬可保管好了。”
往北麵去。
路過一間殿堂,裏麵是陣陣“和尚念經”聲。
僧侶解釋道:“此時正值晚課。”
和尚們每天兩次念經打卡——課誦,早課+晚課。
到了規定時間,所有僧尼聚集在大殿或講堂,由住持高僧等帶領,一邊敲打木魚,一邊帶著節奏的開始rap……不,是一邊唱誦。
“那裏就是齋堂,待貧道引女施主去檀香堂,女施主請盡快去用食。”
僧侶給她指了個不遠的地方,緊著,另外一個僧侶示意找他有事。
僧侶請她稍等片刻。
她在旁邊走了幾步,背後就是幾棵樹。
樹間有人。
“明日便是廣會齋筵,你的戒金可備好?”
“我……回師傅的話,爹爹還沒回來。”
先前問話那人就是一陣歎息:“你已經在寺裏待了大半年,縱使住持答應免除你一半的戒金,也不能全部給你免了。”
“那……那我該怎麽辦?”
“再等等吧,等到明年開春。”
“多謝師傅寬裕。”
戒金?
戒金是個什麽東西?
難道當和尚還要交費?
揣著疑問去了檀香堂,一路上也不好問那位僧侶,瞅了瞅四周,的確環境簡陋,認了路,趕緊去了齋堂。
陳誌誠和石頭在,其他人先回了住宿房。
石頭腳旁放著背篼。
“這?”陳誌誠指著背篼,看表情像是在說:“有必要時時刻刻帶著嗎?”
她讓石頭拿出上麵的罐子,揭開,舀了一大勺到碗裏。
齋堂裏的食物都是一樣的,一碗米粥,一碟醃鹹菜。
海醬趕快放了回去。
寺廟有“戒殺生戒肉食”的清規。
“施主,一人一碗,切勿貪欲過重,口腹之欲……”
抬頭看了看,給盛飯的僧侶正對著添飯的一人皺緊眉頭,嘴裏吐出一堆嘰裏呱啦。
“你們吃飽了嗎?”她問陳誌誠。
“差不多吧。”陳誌誠接著說道:“那人該是沒續交香火。”
“續交?”
“待的時間長了,懶著不走,寺廟裏的人也不好直接趕人走。”
陳誌誠對寺廟的情況似乎蠻了解,她趕緊問了戒金的事情。
這一問,好家夥,嚇了她一大跳——來吧,改行開寺廟吧!
當然,她是沒資格開展這塊業務的。
請問,您聽說過“出家許可證”嗎?
請問,您知道“僧侶從業資格證”嗎?
所謂出家許可證,那就是“度牒”。
是個人,想出家,就出家?
首先,得滿足如下條件:
第一,必須是能夠自主的自由人。父母健在的,父母得同意,當官的先辭職,已婚的先離婚,奴仆要是自由身,反正是無拘無束無牽掛,信其他宗教的還要先劃清界限等等。
第二,必須是7-70歲之間的,身體健康的人,例如殘疾人士,不符合出家條件。
第三,犯過五種重罪的,不能出家。包括殺害父母,破壞僧侶的團結等等。
條件滿足以後,可以帶著錢上官府了。
官府?
出家需要取得官府的同意。
因為出家後不需要交稅,不需要服役,那部分賦稅服役的損失怎麽辦?
交錢吧,買一份許可證。
陳誌誠說,一份度牒的實際“售價”,在一萬到兩萬貫之間,小地方會便宜許多,幾千錢而已。
“換做長安、東洲等地,像那等有名寺廟,至少是三萬貫錢以上,還得費不少功夫才能拿到。”
“三,三萬?”
按住自己的小心髒,繼續往下聽。
“戒金呢?”
拿到度牒以後,就可以準備僧衣鞋,托缽,佛經等物,帶著去度牒上規定的寺廟,交一筆戒金。
幹啥?
寺廟吃飯住宿不要錢嗎?
“戒金交多少?”
家裏有錢,多交,家裏沒錢,少交,實在沒錢用糧食布匹代替也行,或者勤工儉戒?
再三確認。
董杏林正兒八經回答,此治療方案,確實相當規範。
呃……
她默默轉身準備離開,董杏林卻說道:“換做是我,我不打算如此醫治。”
“你打算塞兩隻公雞?”
董杏林看了眼屋子裏,跟著她往外走。
“偶得之一方,用柴胡,黃芪,半夏等藥,能治此病,不過此時也找不到那些藥物,唉,我也沒更好的法子。”
跟某些不同,董杏林倒是看得開。
別人不信他。
他也不強求。
“對了,你怎麽在這兒?”
一問倒是新奇。
上次見董杏林,還是在周家莊,他對女性方麵的疾病,似乎非常感興趣,不過很多地方的女性對於自身病情不便外說,周家莊女子多,能讓他瞧的人卻不多,於是乎,他誤打誤撞去了洪家村。
“有一老伯,腿失一半,竟能存之!”
“你說的是魯兒娘的爹?”
“你怎麽知道?”
董杏林詳細一問,隨之來了何家灣。
“那大夫在這兒?”
“就在天葵寺!我特來向那位醫師請教!”
董杏林一人說得老起勁兒,她聽得哈切連天。
三人回到天葵寺前。
哎喲喂,人……更多了。
至於嗎?
熱鬧成這樣。
望了一圈,沒看見陳誌誠等人,倒是孫大找到了她。
“他們先進去了,跟我來。”
“寺廟有地方住嗎?”
“天葵寺不小,有空閑的住宿房,不過一般不留女客,你住的地方要偏遠些。”
天葵寺是當真不小。
去外客住宿房一路,大概走了二十分鍾,隻是從側門進,經過三門殿,天王殿,以及大雄寶殿,路過看了看,殿堂不算豪華,倒是嶄新,一路見不少僧侶。
“住宿費怎麽算的?”
孫大低聲說道:“這個叫上香布施。”
比起驛店,寺廟裏的住宿費,低得多,平日裏也有施主香客,以上香布施的名義給寺裏一些財物作為實際上的食宿費,然後就可以在寺裏住上一陣子了。
“吃飯也不要錢?”
“噓!”孫大左右看了看:“哎呀,你小點聲。”
由於明日有剃度傳戒會,住宿房相當打擠,跟著一起來的董杏林沒地方留宿,擠一下都擠不下。
住宿房的環境不如驛店,一個大通鋪,能睡十來個人,確實是擠不下了。
董杏林悻悻然離開了:“我自己想辦法。”
她則跟著一位僧侶去了女客房。
分開前,特意交代了一句石頭:“我的海醬可保管好了。”
往北麵去。
路過一間殿堂,裏麵是陣陣“和尚念經”聲。
僧侶解釋道:“此時正值晚課。”
和尚們每天兩次念經打卡——課誦,早課+晚課。
到了規定時間,所有僧尼聚集在大殿或講堂,由住持高僧等帶領,一邊敲打木魚,一邊帶著節奏的開始rap……不,是一邊唱誦。
“那裏就是齋堂,待貧道引女施主去檀香堂,女施主請盡快去用食。”
僧侶給她指了個不遠的地方,緊著,另外一個僧侶示意找他有事。
僧侶請她稍等片刻。
她在旁邊走了幾步,背後就是幾棵樹。
樹間有人。
“明日便是廣會齋筵,你的戒金可備好?”
“我……回師傅的話,爹爹還沒回來。”
先前問話那人就是一陣歎息:“你已經在寺裏待了大半年,縱使住持答應免除你一半的戒金,也不能全部給你免了。”
“那……那我該怎麽辦?”
“再等等吧,等到明年開春。”
“多謝師傅寬裕。”
戒金?
戒金是個什麽東西?
難道當和尚還要交費?
揣著疑問去了檀香堂,一路上也不好問那位僧侶,瞅了瞅四周,的確環境簡陋,認了路,趕緊去了齋堂。
陳誌誠和石頭在,其他人先回了住宿房。
石頭腳旁放著背篼。
“這?”陳誌誠指著背篼,看表情像是在說:“有必要時時刻刻帶著嗎?”
她讓石頭拿出上麵的罐子,揭開,舀了一大勺到碗裏。
齋堂裏的食物都是一樣的,一碗米粥,一碟醃鹹菜。
海醬趕快放了回去。
寺廟有“戒殺生戒肉食”的清規。
“施主,一人一碗,切勿貪欲過重,口腹之欲……”
抬頭看了看,給盛飯的僧侶正對著添飯的一人皺緊眉頭,嘴裏吐出一堆嘰裏呱啦。
“你們吃飽了嗎?”她問陳誌誠。
“差不多吧。”陳誌誠接著說道:“那人該是沒續交香火。”
“續交?”
“待的時間長了,懶著不走,寺廟裏的人也不好直接趕人走。”
陳誌誠對寺廟的情況似乎蠻了解,她趕緊問了戒金的事情。
這一問,好家夥,嚇了她一大跳——來吧,改行開寺廟吧!
當然,她是沒資格開展這塊業務的。
請問,您聽說過“出家許可證”嗎?
請問,您知道“僧侶從業資格證”嗎?
所謂出家許可證,那就是“度牒”。
是個人,想出家,就出家?
首先,得滿足如下條件:
第一,必須是能夠自主的自由人。父母健在的,父母得同意,當官的先辭職,已婚的先離婚,奴仆要是自由身,反正是無拘無束無牽掛,信其他宗教的還要先劃清界限等等。
第二,必須是7-70歲之間的,身體健康的人,例如殘疾人士,不符合出家條件。
第三,犯過五種重罪的,不能出家。包括殺害父母,破壞僧侶的團結等等。
條件滿足以後,可以帶著錢上官府了。
官府?
出家需要取得官府的同意。
因為出家後不需要交稅,不需要服役,那部分賦稅服役的損失怎麽辦?
交錢吧,買一份許可證。
陳誌誠說,一份度牒的實際“售價”,在一萬到兩萬貫之間,小地方會便宜許多,幾千錢而已。
“換做長安、東洲等地,像那等有名寺廟,至少是三萬貫錢以上,還得費不少功夫才能拿到。”
“三,三萬?”
按住自己的小心髒,繼續往下聽。
“戒金呢?”
拿到度牒以後,就可以準備僧衣鞋,托缽,佛經等物,帶著去度牒上規定的寺廟,交一筆戒金。
幹啥?
寺廟吃飯住宿不要錢嗎?
“戒金交多少?”
家裏有錢,多交,家裏沒錢,少交,實在沒錢用糧食布匹代替也行,或者勤工儉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