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可不是誰都能成為“注冊僧侶”。


    拿到度牒後,物件和戒金等準備就緒,就可以在寺廟“實習”,等到一年兩次的廣會齋筵,舉行儀式,剃度和受戒,正式成為沙彌,類似於初入職場的新人,待第二次傳戒,成為比丘,就能領取“戒牒”——職業資格證書。


    再修行五年的僧尼,才有資格離開師傅和原屬寺廟,自己單獨出去修行。


    擁有合法身份的優勢就出來了。


    度牒,官府承認其來曆明確,身份合法,可以正大光明的行走。


    戒牒,寺廟認證該僧侶的修行年資和等級,不管去哪個寺廟,人家都會客氣且周到的按照高級僧侶的待遇,管吃管住,好生相待。


    相當於可以免費遊曆整個大唐,甚至於出個國,隻要勇氣可嘉,去一趟印度並非天方夜譚。


    好處還是蠻不錯,不過,得先挨過那些清苦的日子。


    路過一僧侶聽見陳誌誠在跟她介紹寺廟的情況,也說了幾句,僧侶每日在寺院的大致生活。


    沒聽幾句,她已是一副苦相。


    每日打卡項目取下:


    1-坐禪


    (靜坐修行冥想,思考今晚齋堂食白菜還是豆腐。)


    2-課誦


    (一天兩次,大家一起敲打木魚誦讀經文等等。)


    3-勞作


    (話說勞作的範圍就比較多了,有些人負責種菜,砍柴,挑水,打掃等體力活,有些人負責幼徒教學,有些人負責病坊事宜等等。)


    以上是每日打卡,以下是每月年打卡。


    1-布薩


    2-安居


    3-自恣


    4-普清


    不解釋了,反正已經是暈頭轉向了。


    有緣再會。


    第二日一大早,她就被外麵的動靜弄醒了。


    廣會齋筵一般是春秋各一次。


    不久前秋,已經舉行過一次廣會齋筵,為何又加了一次?


    據她推測,或許跟今年多地凍災有關,何家灣所屬黔中道下官府,為額外增加點收入,放了些名額出來,各寺廟跟著忙碌起來。


    能夠進入佛門,前麵說過,實屬不易。


    即將成為沙彌的那些家屬,紛紛前來見證這重要的一刻,而那些非“合法身份”的沙彌,多是些附近莊子上的孩子,他們的家人也特地前來。


    前麵提到“幼徒教學”,指的就是莊子上天資較為聰慧的孩子,或者有某些其他情況的少年郎。


    他們擁有沙彌、比丘尼的身份,最終,卻無法跟持度牒和戒牒的僧侶一般。


    既然來都來了,還是去看一下熱鬧。


    等她一路小跑到齋堂的時候,裏麵已經沒人了,匆匆喝了幾口米粥,她趕緊去了大雄寶殿。


    半夜還稀稀拉拉下了幾顆雨,地麵仍是濕漉漉的,好在天勉強陰著,不見一片烏雲。


    寒氣還是有幾分。


    縮了下脖子,拉緊了衣領。


    等她到大雄寶殿外,四周已是安靜下來。


    放眼一望,上百號人。


    而跪在蒲團上等待剃度的人,一排三人,左右兩排,不過三排半的樣子。


    各個神情肅然。


    一位年紀稍大的僧侶,走上大雄寶殿前的台階,他說了些什麽,她聽不清楚,隻見單手向後一抬,像是個“請”的姿勢。


    緊著,僧侶側身。


    雙手合十,朝後一揖。


    與此同時,現場所有僧侶皆是合隆手掌,向著大雄寶殿的出入口行禮。


    稍慢一些,四周的百姓也跟著或頷首,或鞠躬,甚至於有人跪在了地上。


    不由得拉長了脖子。


    往旁邊走了幾步,踮起腳來,又跳了一下。


    可就在這時。


    天忽然放晴。


    晴天?


    陰雨後的天,非常神奇的,一秒鍾變換了場景。127


    天空是雨水剛洗滌過的顏色。


    清澈。


    透亮。


    下一個瞬間,多了兩片潔白無瑕的雲朵。


    一道金色的光芒。


    就這樣灑落在大雄寶殿前。


    她目不轉睛的盯著那兒。


    隻因恰好有人從那束金光中沐浴而出。


    那是她第一次見原空師傅。


    瞪大眼。


    張大嘴。


    又皺緊眉。


    絲毫不在意自己此時此刻的表情有多擰巴。


    隻是腦門上飄出一行行彈幕。


    不可能。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怎麽可能有人沒頭發還能如此好看?!


    原諒她找不到形容詞,想了好久,覺得沒有一個詞匯適合用來形容他。


    嗯……美顏吧,盛世美顏?


    她就這樣愣愣的,見證那位師傅主持的嚴肅的儀式活動——剃度。


    “皇帝萬歲,臣統千秋,天下太平,**常轉。珈藍土地,增益威光,護法護人,無諸難事。十方施主福慧莊嚴,合道場人身心安樂。師長父母道業趨隆,剃頭沙彌修行無障。三徒八難鹹脫苦輪,九有四生俱等覺岸。”


    沒聽得懂。


    但是聲音好好聽,有種寧靜之感。


    緊接著其他人一起唱念:


    “我某某人,今請大德為剃頭受戒阿闍梨……”


    回到佛堂。


    新出家那十幾個,換上僧衣,向那位師傅,也就是戒師合掌跪拜。


    戒師手持個瓶子,用手指蘸了蘸裏麵的水(香湯),給每個受戒者頭頂滴上三滴。


    雖然讓她聯想起《西遊記》裏麵的觀世音,但是,此情此景並無違和感,她感受到了嚴肅——這是神聖的時刻。


    戒師給那些人剃一部分頭發。


    然後問那些人,是否考慮清楚忍苦修行。


    再把他們帶到各自的師傅麵前,由師傅完成最後的剃發。


    後麵還有不少流程,這才結束了剃度。


    緊跟著是“傳戒”。


    大家又去了戒壇。


    換做其他任何時候,她肯定早溜走了,可她偏偏跟著走完了全部流程。


    最後一刻的時候,感覺像是自己步入了佛門。


    一把拍到自己的腦袋瓜子上。


    頭發還在呢!


    回過神來,現在已經過了午時,戒師離開的瞬間,她隻覺得渾身難受——似乎是跑了半個馬拉鬆。


    “大姨姐?”


    瞅一眼找到她的孫大,伸出手去:“扶,扶我一下。”


    “咱們去齋堂?”


    嘴裏的“好”字還沒說出,耳畔聽見年輕女子的聲音。


    “原空法師要開俗講。”


    “真的嗎?什麽時候?!”


    “明日……或後日。”


    “到底是明日還是後日?”


    “咱們去探探?”


    疲勞一掃而空。


    “給我留倆饅頭。”推開孫大,她快步加入了追星的隊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似錦華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淺色線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淺色線條並收藏似錦華歌最新章節